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68节
其中还有百骑司的。”
李世民说着又拿出来百骑司的奏本,看了一眼之后,递给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接过之后,看了房玄龄的奏本,又看了百骑司的奏本,神色恍然,但是随后,他又皱眉道:“有人诬告房玄龄,臣看的出来,是用了些手段,各方也能看得出搏杀,但这样也太过儿戏了吧?”
空口白牙举告房玄龄谋逆。
这种事情,弄的跟过家家似的。
“有人在试探,试探朕对长安是否放心。”李世民轻叹一声,摇摇头道:“这只是他们略微出手,若是朕,若是太子稍微应对不对,立刻就会有无数的手段跟上来。”
“他们在挑拨陛下对房相的信任!”长孙无忌顿时明白了过来。
暗中动手的那个人也明白,这样的弹劾,根本不可能弹劾得倒房玄龄,所以,他们只是在测试,测试皇帝对房玄龄的信任程度。
皇帝但凡对房玄龄没有那么信任,哪怕对房玄龄在长安城的权力有丝毫的限制,那么立刻就会有无数的手段用上去。
“还有太子。”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太子但凡不那么维护房相,那么太子和房相之间就会有嫌隙。”
长孙无忌眉头一挑,下意识的想要说什么,但最后还是闭上了嘴。
“这份人心算计的能力,无忌,你觉得,这一切究竟会是谁在做……在如今的长安?”李世民抬起头,直直的盯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脸颊微微抽搐,然后躬身说道:“能有这份心思的,无非便是朝中的几位宰相,尚书,但是舅舅和萧相身体不好,杨师道为人懦弱,于志宁性格方正,刘德威向来距离这些事情远远的,唐俭最是痛恨这些事情……”
“韦挺,我们的御史大夫。”李世民脸上满是冷笑。
这样精准的挑拨人心的能力,整个长安也只有那么几个人,能力,动机,性格,稍微推一推,便能推出是谁。
“他现在被罢为庶人。”长孙无忌长叹一声,点头道:“没错,是他,他想要被重新启用。”
“仅是如此吗?”李世民脸色淡漠的问道。
长孙无忌低头,轻声道:“陛下,没有证据,长安汇报,晋王在长安很老实,也从来没有和韦挺见过面,这些事情,想来都是韦挺一人在算计的。”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然后沉默了下来。
长孙无忌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刘洎从门外走了进来,然后对着皇帝躬身道:“陛下!”
李世民看了刘洎一眼,然后开口道:“三件事情。”
“是!”刘洎立刻拱手,然后快步走到了里侧的桌案之后,提笔准备书写。
“第一件事。”李世民目光看向堂外,沉吟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升左千牛卫郎将张绚为左千牛卫中郎将,所行诸事,悉听太子之令。”
刘洎快速的在纸上落笔。
长孙无忌坐在一侧,他清楚的知道,皇帝这么做,是要让张绚继续调查长安背后的事情。
太子说不追究李钰,不过是因为李钰不过是颗可以随意被人丢弃的棋子,他本人并没有多少价值,所以放过他就放过他,但是那些操弄李钰的人,却是必须要查清楚。
也就是说,一旦被查到证据,不仅韦挺要被处置,甚至就连李治也少不了要有麻烦。
“第二件事!”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继续开口道:“朕两年新年不在长安,怠慢天地先祖,所以今岁,以太子代替朕祭祀献陵,同时在正月初二祭祀南北天地……”
“陛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开口。
李世民摆摆手,说道:“咳咳……该当如此,父皇那里,总要让太子告诉父皇一声,朕已经拿回了辽东,到了明年,朕就能够带着高丽国王高藏回国祭祀父皇了。”
“是!”长孙无忌无奈的躬身,皇帝已经将高祖皇帝抬了出来,他能说什么。
“第三件事。”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说道:“传旨,免窦诞宗正寺卿,授散骑常侍,以宗正寺少卿、太子右庶子李百药为宗正寺卿,行晋王长史。”
刘洎快速落笔,等到写完之后,才猛然惊讶的看向皇帝。
皇帝这是在做什么?
朝中谁不知道,李百药是太子的心腹,太子管理天下宗室,很多都是通过李百药来执行的。
现在,以他为宗正寺卿,检校晋王长史,天下哪有以宗正寺卿为亲王长史的。
这不明摆着是在用李百药来代替太子看着晋王吗?
“晋王读书有碍,朕派人去教导一下。”皇帝似乎察觉到了刘洎的目光,转身平静的看了他一眼。
“是!”刘洎立刻低头。
……
看着刘洎离开,李世民这才深吸了一口气,神色感慨。
“陛下!”长孙无忌正要劝解,李世民直接摆手,说道:“无事!”
“是!”长孙无忌立刻低头。
就在这个时候,张阿难端了一只药碗,放在了皇帝面前。
皇帝这两日感染风寒,不过是症状较轻。
将药汤喝完,李世民这才继续翻阅手上的奏本,雪灾,修渠……
“咦!”李世民猛然坐了起来,猛地一拍额头说道:“朕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陛下,什么事?”长孙无忌有些好奇的看向皇帝。
“玄奘要回长安了。”
第287章 父皇,皇兄和房相走的太近了
“去年的时候,他人还在石国,派人送了一封信到长安,说要回长安,但朕后来忙于出征之事,就忘了这件事。”李世民感慨一声,说道:“如今他已经到了沙州,上奏说因为当年是私自出关,所以肯求朕原宥,许他回长安。”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诧异的问道:“陛下,此人这么守规矩吗?”
李世民摇摇头,有些回忆的说道:“当年因为和突厥战事,所以朕封锁了关卡,他几次申请西行,朝中都未有允许,直到后来关中大旱,朕特许百姓出关中就食,他就离开了长安,谁想到后来竟然到了敦煌,然后逃出关,西行天竺,十七年方才归来。”
“陛下,他是真的去了天竺吗?”长孙无忌从来没有听说过玄奘,一时间不由得有些怀疑。
“是的。”李世民点头,说道:“他此行归来,带回了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如此西行归来,目的就是为了广大佛法,自然需要用正统之法入长安。”
“广大佛法。”长孙无忌迟疑起来,看向李世民说道:“陛下,道门那边?”
“朕亦知道佛道相争严重,但……”李世民认真的看向长孙无忌,说道:“他此行十七年,至天竺,六万多里,一行游历了西域,乃至天竺一百三十个国家。
无忌,你说呢?”
“回,必须让他回长安。”长孙无忌猛然点头,说道:“让沙州都督李袭誉亲自护送,抵达长安后,让太子亲自接待,然后让他写下这一路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路过的每一个地方,所有的细节,让他写一本西行回忆录。”
李世民突然笑了,随后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朕也是如此想的,让房玄龄于城外迎接,太子于武德殿接见,然后让他居于弘福寺,好好的写书,写完书之后,才许他弘扬佛法。”
李世民的神色冷了下来。
佛门道门,随便你们争斗,但朕要的,是将大唐的威名传送到西域的所有国家,真正的做到万国来朝。
长孙无忌赞同的点头,不过很快,他的脸色就微微一沉,然后低声说道:“陛下,太子倾向道门……”
“不,承乾道佛同待。”李世民摆摆手,说道:“去年你我离开洛阳之后,承乾还去了龙门石窟为大军祈福,他是太子,这点事情还是做得到的……当然,说起佛门,还是青雀……”
李世民突然停顿,抬头看向来长孙无忌,说道:“你是在担心稚奴会趁此做些什么吗?”
“臣对玄奘不了解,但臣对佛门还是了解的,佛门向来喜欢干预储君之争,晋王又善于利于各种助力,陛下如今虽然让李百药做了晋王长史,控制住晋王,但佛门若是主动联系晋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摇摇头。
李世民的脸色彻底的沉了下来,随即他淡淡的说道:“朕虽然让李百药做了晋王长史,但还没有解除稚奴的禁足,这警告他听得懂的……况且稚奴他虽然有些心思,也也足够聪慧,知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后果如何。”
李治终究是李世民的儿子,他对这个儿子,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是!”长孙无忌轻轻点头,但他的神色依旧没有放松。
佛道之间一旦再起纷争,长孙无忌是知道能够搅弄起多大的风波的。
佛门和李治如果真的有所联络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发现的。
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摇摇头,说道:“无忌,你太小看承乾了,他有足够能力稳定下来长安一切的,至于佛门,留点空子给他们吧,做事在能看得见的地方,总比他们用心在看不见的地方来的好。”
听到皇帝这么说,长孙无忌赞同的点头。
……
缓和的被褥之下,李世民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吃过药之后,他就睡下了。
起身,张阿难给李世民披上了黑色披风。
李世民走到了东厢房,在短榻上靠坐起来,张阿难端着热汤来到了李世民的身前。
就着干饼,吃了一碗热汤之后,李世民的神色舒缓了许多。
起身,李世民来到了书架之前,随便翻阅上面的书本。
无意间,他的手落在了《魏书》之上,放在旁边的一本奏本落入了他的眼中。
是晋王关于《魏书》的一些解读和疑惑。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魏武帝和魏文帝这样的不世枭雄,为何最后会被司马氏所取代。
司马氏野心深藏,能人辈出啊!
“咳咳咳……”李世民忍不住的咳嗽两声,手落在《魏书》之上,脸色却阴沉了下来。
司马氏隐忍,曹家皇帝历代长寿不久……当然,最核心的关键,是权力制衡失效。
九品中正制。
因为九品中正制,导致寒门发展被抑制,而世家权力无限膨胀。
最后被世家所鼎力支持的司马氏,最后成功代魏而立。
再加上司马懿长期执掌中枢权力……
李世民的呼吸无声的放缓了下来。
他忍不住的拿起放在一旁的奏本,李治的奏本,打开仔细阅读上面关于司马懿的疑问。
曹丕曹叡相继过世,政权更迭的空白期被司马氏牢牢的掌握……
如今,大唐虽然不至于如此,但李世民连续两年征伐高句丽,朝中的奏本虽然不停的送到他的手里,可奏本终究是人写的,里面的内容究竟有几分真的,很不好说。
持续在外,李世民已经在无声无息间一点点的失去对朝政的掌握。
这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逆的。
李世民忍不住的咬住了牙,他丧失的权力,最后落在了谁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