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98节
“嗯!”
……
御乘在无数卫士的护卫下,沿着官道而行。
皇帝走到了窗前,看向西方连绵不绝的山脉,感慨的说道:“山那边就是并州了,茫茫太行,分化南北,并州虽然是丰茂之地,但是与河北相比就相差太多了。”
李承乾站在皇帝身后,神色平静。
皇帝的声音突然在前方响起:“承乾!”
“儿臣在!”李承乾肃然拱手。
皇帝淡淡的笑笑,问道:“恒山郡距离这里不远,你还有印象吗?”
“儿臣从来未曾去过恒山郡,没有什么印象,当年儿臣为恒山郡王的时候,年纪太小,最多也只有表兄可能有过来往,后来表兄过世,儿臣就再没有接触了。”李承乾神色不由得有些感慨。
他在做太子之前,是为恒山郡王。
恒山郡,不是并州恒山,而是河北的常山郡。
常山实际上就是恒山,古恒山。
前汉时,因为避文帝刘恒讳,故而改恒山为常山。
北岳恒山,一直都是常山郡的大茂山,山上还有北岳神庙,受历代供奉。
至于说并州的恒山,那实际上叫太恒山。
李承乾为恒山郡王时,不过武德三年,那个时候,河北还在窦建德的手里。
后来他改封为中山郡王,实际上都在常山这一片地方。
“刚才崔行功和你说了不少河北的事情吧。”李世民转过身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认真点头,说道:“是的,父皇,河北百姓生存艰难,崔行功心忧此事,所以希望儿臣将来能够解决。”
李世民看着他,淡淡的问道:“你觉得呢?”
“儿臣觉得不能轻易行事。”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府兵之事关乎严重,稍有变动便是天大的事情,尤其河北之事复杂的连儿臣都难以想象,所以儿臣觉得还是缓一缓,便如父皇所言交通革新之事,儿臣计划用三十年时间来改变河北之事……”
“不,五十年。”皇帝直接摆手,说道:“哪怕你这一生活不到七十多岁,你也不能急着改变,你要明白一点,河北的事情真的要是变了,那么首要得益的绝对不是朝中,而是河北诸世家,所以在你彻底掌握河北之事前,不要乱动。”
李承乾眉头顿时一肃,躬身道:“儿臣领命。”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说道:“崔行功有个妹妹,还没有定亲,朕做主,回京之后,就让她嫁入东宫做你的太子良媛。”
“父皇?”李承乾惊讶的抬头,瞬间他的脑海中就闪过了之前皇帝让他接触崔氏和卢氏之事,原本这事皇帝才有计划了。
“崔行功的母亲是长平王叔的女儿宁玉县主,算起来还是朕的堂妹,他的妹妹算起来也是你的表妹,门第恰好,便如此吧。”李世民直接摆摆手。
李承乾顿时就明白了,崔行功算起来还是他的表兄。
长平王李叔良,是太祖李虎之孙,是高祖皇帝李渊的亲堂弟,和淮南王李神通,襄邑王李神符是一辈分的。
不过李叔良在武德二年人就没了,所以宁玉县主虽然是皇帝的堂妹,但关系很远。
唐俭的女儿嫁给崔行功,看起来是在和博陵崔氏联姻,但更深层,还是和皇室。
如今,崔行功的妹妹入东宫为太子良媛,一切恰好一个轮回。
“是!”李承乾认真拱手,领命。
……
李世民转过身看向窗外的一切,然后轻声说道:“另外,朕还想将恒山王的爵位赐下去,你看看的你的儿子里面,有谁最合适?”
“象儿!”李承乾很果断的说出了李象的名字。
“胡闹!”李世民转过身,有些好笑的看着李承乾,说道:“象儿即便是不封皇太孙,也是亲王,哪能用郡王。”
“儿臣想的,是先封郡王,不要让他太过飘摇。”李承乾忍不住的摇摇头。
“好了,象儿封皇太孙,厥儿封恒山郡王。”皇帝有些好笑的摇摇头,然后神色平静的说道:“过两年,朕还要东征,河北依旧要平静,朕封厥儿为恒山郡王,然后找个河北世家子做恒山王侍读,慢慢的拉拢河北世家就是。”
“是!”李承乾认真拱手。
“记住,河北的世家,怎么给他们恩典,都不会动摇根基,但河北的制度,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不要轻动!”李世民盯着李承乾的眼睛看着。
“儿臣明白。”李承乾肃然躬身。
“好了,马上就要到滹沱河了,你去看看,工部在河上的浮桥搭建的怎样了?”皇帝的目光轻巧的落在李承乾脸上。
李承乾立刻拱手道:“儿臣告退!”
李世民平静的看着李承乾退出御乘,目光却微微凝重了起来。
……
李承乾骑在马上,身侧长孙祥和秦怀道带着一队千牛卫紧紧跟随。
远处的视线尽头,滹沱河已经漂浮其上。
李承乾远眺滹沱河,神色却有些肃然。
他的心中轻声道:父皇,儿臣在常山是真的没有人手,毁了这座浮桥的,也不是儿臣,是稚奴的“人手”啊,他们现在已经到了太原,你如果真的要查,应该去到太原去查。
无论如何,事情最后都会查到李治的头上,而不是他李承乾。
滹沱河上的浮桥,逐渐的出现。
工部的动作很快,李承乾到了定州不过十日,一座浮桥便已经成型了。
浮桥横跨在河面之上,一头连接南岸。
南岸之上,一条官道继续向南,直去洛阳。
第318章 李治,徐慧,武媚娘
洛水之畔,洛城喧闹。
皇帝在两日之前从定州返回,同时返回的,还有大量追随皇帝东征的士卒。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回来的。
有不少人还追随李勣杀入了薛延陀,回来的时间不定。
但是也足够让他们洛阳的家人知道他们的生死了。
辽东和高句丽两战,大唐前后损兵三千人。
是的,大唐十万兵,高句丽前后三十多万兵,几番厮杀,大唐死亡不过三千人。
三千人还不仅仅是在洛阳,天下各方都有,落在洛阳的,不过两三百人而已。
一个坊不过两三人,甚至可能还要更少。
毕竟当初在洛阳招募兵卒的时候,来的可不是光洛阳城中的人,还有其他河南道诸州县的人。
所以,此刻洛阳城中即便是偶尔有丧亡之事,但更多的还是喜庆的欢悦。
即便是亡故之人,朝中的抚恤也会很快下来。
与此同时,很多事情也涌入到了皇帝手中,同样还有李治那里。
……
“什么,李义府回长安了?”李治忍不住的从短榻上站了起来。
晋王府丞姬家福站在李治对面,认真拱手道:“三日之前的事情,陛下圣旨让他回御史台,不过李御史并没有前往府中拜见王妃,他悄悄的让人送了封信,然后让臣立刻赶来洛阳告诉殿下。”
“不对劲啊,不对劲!”李治缓缓坐了下来,看向坐在左侧的赵仲坚,问道“岳父如何看?”
赵仲坚看了姬家福一眼,然后沉吟的说道:“李义府在府中任晋王掾,同时又是侍御史,若是因为晋王府之故,那么回长安的就不应该只是李义府一个人,许司马和薛参军也应该一起回来,所以应该是御史台的事情。”
“御史台有那么多御史,为什么偏偏要李义府回来,父皇这是在针对本王啊!”李治目光一瞬间感觉敏锐的可怕。
赵仲坚看着李治,说道:“殿下,怕是之前的事情……”
“不,父皇说过,之前的事情,他不会再追究的。”李治直接摆手。
“殿下!”赵仲坚摇头,说道:“李义府三日之前已经回京,这说明陛下的圣旨起码在更早之前就到了太原,殿下……”
“父皇说不会再追究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处理过了。”李治有些脸色难看的看向赵仲坚。
赵仲坚缓缓的点头,就是这样。
李治算计李承乾,皇帝怎可能无动于衷,必然是有所惩罚的,但具体惩罚是什么,一时间也很难猜的出来。
李治的呼吸越发的沉重。
他原本以为,皇帝是疼爱他,在定州的时候,赏赐了太子御前领政职权,就算是对他的处罚了,没想到,皇帝还有后手。
李义府回长安做什么?
李义府对晋王府的事情知道很多,一些在太原的秘密布置,李义府也是知晓的,如果他这个侍御史突然开口……
李治忍不住的打了个寒颤。
虽然说有李泰的前车之鉴,但李治还是招募了一些人手,虽然是以府中护卫的名义,实际上有时候也做杀手和刺客的准备。
“不至于!”赵仲坚突然开口,看着李治,然后沉吟的说道:“陛下既然说了,一切不再追究,那么也就意味着,之后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再伤害到殿下,所以,陛下这一步不是针对殿下……”
“岳丈可是想到了什么?”李治忍不住的追问。
赵仲坚看着李治,面色凝重的说道:“当年吴王先任安州都督,出事后任宋州刺史;魏王当年任相州都督,雍州牧,后来被免掉了雍州牧……”
“岳丈的意思,是父皇要罢黜掉小婿的并州牧?”李治说完,忍不住的微微颤抖。
并州,太原。
他这个晋王不任并州牧,就等于他在皇位的争夺中彻底的出局,日后只要太子不犯错,那他就不会有任何一点的机会。
赵仲坚重重的点头,然后有些苦涩的说道:“免去殿下的并州牧,才是对之前诸事最大的惩罚,如此对太子,对知晓这件事情的所有臣子都将是一个很多的交待。”
“可是父皇说过,这件事情不再追究了,他要免本王的并州牧,不是之前的惩罚,而是之后的惩罚,难道父皇他撒谎不成。”李治忍不住的一声咆哮。
“殿下!”赵仲坚抬起头,看向李治,说道:“没有谁是永远在一个地方任职不变的,就算是陛下现在不免掉殿下的并州牧,那么能殿下实任并州牧满十年,吏部也依旧会请旨让殿下调任他处,当然,如果不出问题,那个时候,殿下应该会调任益州,荆州和扬州……”
“那么如今呢?”李治紧紧的看着赵仲坚。
并州,扬州,荆州,益州,四大都督府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天下重镇。
李治如果从并州牧调任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那么他这个皇帝嫡子,依旧有窥伺皇位的机会,如今他最怕的就是像李恪一样,做个地方刺史。
连都督都没得做,那样就彻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