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79节

  甘露殿中,李世民幽幽的醒了过来,他下意识的开口道:“承乾,承乾!”

  “父皇,父皇,儿臣在!”李承乾赶紧走进内殿,然后跪在床榻前,握住皇帝的手,低声说道:“父皇,儿臣在这!”

  “朕这是怎么了?”皇帝有些疲惫的开口问道。

  “父皇一时心窍闭气而已。”李承乾稍微朝侧后看了一眼,说道:“张卿及时赶到,替父皇用针,这才缓过来。”

  “张卿!”皇帝侧头看向外面。

  侍御医张阿难快步的从外面走入,然后对着皇帝拱手道:“陛下,陛下不过是一时昏厥而已,好在太子及时为陛下通气,这才撑到臣赶了过来。”

  李世民笑笑,看向李承乾道:“多亏你了。”

  “这是儿臣应该的。”李承乾低头,说道:“父皇好好歇息,明日就没有大碍了,儿臣便也告退了。”

  “嗯!”皇帝点点头,看到李承乾要离开,他突然抬头问道:“禁苑,你去了没有?”

  “父皇!”李承乾转身,神色微微一变。

  “没去是吧。”李世民摆手,抬头淡淡的说道:“现在去,现在去问问那个逆子,朕自认一向待他不薄,他为什么会想用玄武门的那些事情,来刺激朕?”

  整个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当年玄武门一事,是皇帝最悬在心头的事情。

  即便是如今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但也依旧能看到皇帝时不时的有些动作。

  譬如前几年不停的试图查看起居注的事情。

  还有追赠李建成和李元吉。

  这些都能看出皇帝心中的不安。

  可如今,李治谋乱,他竟然用玄武门余孽的手段,来对付皇帝。

  这是皇帝最厌恶的。

  李承乾有些无奈,随后还是沉沉拱手道:“儿臣领旨。”

  ……

  北苑,皇宫之北皇家园林。

  广义上讲,整个长安城北直至渭河,都属于北苑。

  北苑并非只有园林。

  实际上整个北门禁军,还有他们的家属,全部都居住在北苑。

  从长安城北,直至渭河,方圆广阔的沃野良田,全部都是北门禁军的家属在耕种,而且不用交税。

  自从大明宫开始修建,就从北苑分割了出去。

  故而大明宫就成了东内院,再往西,就是西内苑。

  而北门禁军家属居住的地方,多数在芳林门附近,所以那一片,又被称作芳林苑。

  玄武门以北,冬至大明宫,西至芳林苑,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内苑。

  西内苑中殿宇林立。

  比如皇帝偶尔来歇息的含光殿,就在北苑东北角。

  皇帝偶尔也会在西内苑中款待征战归来的将士,光德殿多数时候,就负责如此。

  在西内苑西北角落,也有两座平素很少人来的宫殿。

  兴庆殿和大同殿。

  李泰,就居住在兴庆殿。

  李治,不久前搬进来大同殿。

  这一日,风和日丽。

  大同殿和兴庆殿中央有一座门楼,原本是通畅的,但李泰搬进来之后,就彻底封闭了。

  李治住进大同殿之后,两侧更是全部都有禁卫开始守卫。

  然而即便是大门紧闭,也有一条缝隙,能够看到两侧。

  两张桌椅摆放在大门两侧,上面摆满了酒肉瓜果。

  李泰坐在兴庆殿内,李治坐在大同殿内,两兄弟就隔着这么一道紧密的大门,相互对饮。

  “恭喜你了,稚奴,终于一家团圆了。”李泰举起酒杯,看向对面。

  声音不大,但也清晰的传了过去。

  “多谢皇兄。”李治举起酒杯,看向殿门中的一丝缝隙,然后说道:“不过一家团圆也只是暂时的,稚奴在这里恐怕也只能够待一年时间,一年之后,就要流放滇黔了。”

  李泰将一杯酒直接饮尽,然后神色严肃的看向李治:“稚奴,听为兄一句劝,能不要离开北苑,就不要离开北苑,一离开这里,你就死定了。”

  “死了,何至于此?”李治微微一愣,看向李泰道:“可是稚奴听太子说过,将来要将欣儿放出宫去,虽不能重封王爵,但太子会让他参加科举,若是能中,还会让他做县令,只不过是稍微偏远一些的地方。”

  “不,我宁肯让欣儿在北苑,随便找个禁军普通人家的女子成婚,也不愿意让他出宫。”李泰神色紧张的看着李治,说道:“一出宫,很多事情就都身不由己,不说别的,假如一个和你没有任何关联的人,突然在某个地方打着你的旗号起兵,你……”

  李治立刻眉眼一跳,神色肃然起来。

  如果有人打着他的旗号起兵,成了,他是傀儡,不过几年就会被杀,不成,就算皇帝愿意放过他,朝中的百官也不会愿意放过他这个威胁的。

  “所以,稚奴,尽力的留在宫里,一旦出了宫……”李泰轻叹一声,说道:“父皇在的时候还好一些,一旦父皇不在了,太子……”

  “皇兄他怎么样?”李治下意识的问道。

  李泰抬起头,看着头顶的一片天空,轻声说道:“为兄在北苑数年,仔细回想当年的事情,最后总结,太子最擅长的手段有三样,推波助澜,借刀杀人,引而不发。”

  李治愣了,他仔细回想他自己的事情。

  他虽然谋乱,但实际上,他的事情,皇帝知道,太子也知道,他们不仅没有阻止他,反而经常推波助澜。

  还有就是事后,太子的确是在为他求情,但他实际上更多是他作为长兄,必须表现的孝悌之意。

  但实际上,朝中对他的追究从来没有停止过。

  就比如那些御史,恨不得立刻将他斩首。

  即便是皇帝已经决定要在一年后将他流放三千里,可那些御史,依旧不肯善罢甘休。

  这里面除了太子暗中的推波助澜,恐怕还有他借刀杀人的打算。

  还有引而不发……

  李治的眼神逐渐的凝重起来,他有一种感觉,这引而不发,才是太子最强的手段。

  李治谋反,李承乾却替他求情,皇帝却不停的让步。

  这里面很多事情都被翻了出来,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被彻底的掩盖了下去。

  李治心里猛然一个咯噔,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当初在翠微宫的时候,皇帝最后见他,说了一句话很古怪的话,没有什么他杀太子的事情。

  一阵寒意莫名的笼罩在李治全身。

  这一次他谋乱,围攻骊山温泉宫,不过是其中之一的手段罢了,他真正最重要的,是在长安城外,诛杀太子。

  杀了太子,他就是皇帝唯一能选的继承人。

  但是,他虽然杀了一个“太子”,但那个人实际上不过是太子派出的替身罢了。

  这里面有问题。

  太子既然很早就已经知道了他在谋算什么,而就像父皇所说,那一夜,对太子而言,最佳的应对策略根本不是出宫夜赴骊山,而是在长安城中收敛人心,等他李治返回长安之后,再推翻他手里的遗诏。

  这么说来,太子根本没有必要派出什么替身。

  所以,那替身……

  李治这个时候,终于彻底的意识到了,他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布局当中。

  成了别人引而不发的棋子。

  凶狠手段,

  凶狠手段。

  这引而不发是做什么,自然是针对他李治,一旦这件事情被彻底的追究,恐怕皇帝免不了要杀了他。

  杀兄杀弟,逼迫亲父退位的皇帝,老了老了,又担上一个杀子的名头。

  天下人会怎么看他。

  为了这件事情,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皇帝都要对太子进行退让。

  甚至朝廷的很多权力,他都要逐渐的让渡给太子,目的就是为了保他李治一命。

  相反的,是李承乾。

  心思艰险狠毒的太子。

  李治抬起头,看向前面的大门,对着对面的李泰说道:“皇兄说的,稚奴一定想办法,绝对不出宫,哪怕找父皇……”

  “太子殿下驾到!”远处殿门处内侍高声喊道。

  李治和李泰同时朝着声音响起的方向看去,整个人浑身冰冷。

  ……

  李承乾站在大门之前,看着面前跪倒在地李治,还有另外一边门后,同样紧张的跪倒的李泰,他平静的说道:“没想到,你我兄弟三人,竟有再度同见之刻,母后在天有灵,必然会感到欣慰的。”

  “皇兄!”李泰的声音率先从门后传来,甚至有些紧张的说道:“今日是为了庆贺稚奴一家团圆……”

  “好了。”李承乾直接摆手,李泰立刻闭嘴。

  李承乾看向李治,说道:“孤今日来,就是代替父皇问你一件事!”

  李治抬起头,稳住心神,认真的看向李承乾:“皇兄请问。”

  “你可派过一个死士,假扮公孙常,前往岐州,然后又绕道松州,返回剑南的?”李承乾淡漠的看着李治。

  李治嘴角微微抽搐,低头道:“有!”

  “你可曾知道,公孙常曾经害死过韦大夫?”

  “知道!”

  “那你可能知道,那公孙常,是隐太子李建成的门人?”李承乾最后一句话问出,李泰和李治同时惊愕的抬头。

  李承乾目光森冷的看向李治,咬牙问道:“说,你知道吗?”

首节 上一节 379/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