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99节

  包括禁军。

  李承乾微微转身,看向一侧的太上皇。

  李世民轻轻笑笑,然后微微点头,面带期许的看着一侧的御榻。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从已经跪倒在一侧的李道宗身边走过,最后走到了御案之后,缓慢而坚定的坐了下来。

  就在这一瞬间,满殿群臣,全部齐齐叩首道:“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殿外群臣,也在这个时候,全部跪倒下来:“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声音一点点的向外,承天门,朱雀门,乃至于整个长安,整个天下。

  李承乾顿时面色紧张。

  这一刻,他没有任何自傲自得,只有一股股的莫名的危机感从面前的天下传来。

  如今的他虽然已经是大唐皇帝,但他权力全部都来自于他父皇的继承。

  他对天下人无恩。

  是的,他对天下人无恩。

  即便是他监国超过十年,但十年之中,他也依旧是在用他父皇的名义在治理天下。

  即便是有所施恩,最后名义也全部在他父皇那里。

  在这一刻,他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天下人的茫然。

  他们不知道他这个新皇会做什么,会对他们怎样,会不会像太上皇那样对他们好。

  天下人对他这个新皇是陌生的,他们全都抬起头,恐惧茫然,甚至是警惕的看着他。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这绝对不是一句故作自谦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写照。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如今他是皇帝,他手上的虎符,足够他掌握整个十六卫,数十万大军。

  整个大殿,乃至天下,这个朝廷体系内的所有官员,全部都是他的治理天下的帮手。

  最重要的,是他身后的大唐宗室,还有整个关中门阀的力量,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他稳定天下,铲除异心。

  李承乾睁开眼睛,整个人平静了许多,微微抬头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群臣这才缓缓起来。

  李承乾转身看向站在群臣左上的房玄龄,点头道:“房相,宣诏吧。”

  “喏!”房玄龄拱手,然后转身道:“大唐皇帝令。”

  “臣等恭听圣训!”殿内殿外,所有群臣全部再度跪倒。

  房玄龄从金盘之中拿起圣旨,然后对着群臣高声道:“闻天地盈虚,四时有消息之度;皇王兴替,五运有迁革之期。

  称号斯殊,骊原亦异。

  受明命者,罔不由兹。

  我大唐高祖神尧皇帝圣期首出,天与神器,有大功于区夏,有大造于生灵。

  太上皇帝道则继明,业推构极,类商汤之起亳,若姬发之承周,弹压九皇,牢笼万古。

  交际在辰,情深感慰。

  奉高祖之宗庙,遵上皇之社稷。

  不失旧物,实在于兹。

  业既惟新,事宜更始。

  照依太上皇帝之令,于明岁改元永惟。

  於戏。

  否往泰来,迓续亨嘉之会。

  鼎新革弊,正资辅弼之良。

  天下百姓,并免今年租及地税。

  朝中官员依太上皇退位诏书升散官爵位。

  同赐每人丝绢十五匹。

  天下共喜。

  天下同乐。

  布告遐迩,咸使知闻。

  钦此。”

  群臣再度齐齐叩首:“臣等领旨,叩谢陛下圣恩,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头。

  “谢陛下。”群臣这才起身。

  ……

  站在群臣后列的禄东赞,他是代表吐蕃赞普松赞来参加新君登基大典的。

  皇帝的圣旨其他都没有什么,唯独有一点似乎有些不对。

  根据之前坊间传言,皇帝不是要在今天就改年号吗,怎么又成了明年。

  也就是说,今年依旧还是贞观二十二年。

  明年才是永惟元年。

  永惟,惟精惟一,惟谨惟慎。

  李承乾这个大唐新帝,恐怕远比想象当中的难对付。

  得早点回吐蕃,告之赞普。

  就在这个时候,禄东赞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丹陛一眼。

  也就是这一瞬间,李承乾的目光也同时看了古来,眼神冰冷,还有杀意。

  瞬间,禄东赞已经低头,脸色难堪的可怕。

第411章 天无二日

  李承乾看着低头的禄东赞无声的冷笑一声,然后他神色肃穆的看向群臣道:“诸卿!”

  “陛下!”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略微沉吟,但还是开口道:“想必诸卿当中,有人听过今岁年末封禅之事。”

  群臣不由得有些骚动。

  有的人,是纯粹没有听说过封禅的事情。

  有的人,是听说过封禅,但没有想到,封禅还要继续。

  之前封禅,是李世民封禅,不过很多事情还没有开始走步奏,群臣上奏也没有。

  后来李世民退位太上皇,李承乾做了皇帝。

  李世民有资格封禅,但你李承乾有什么资格封禅。

  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封禅的事情已经结束了。

  其中就包括禄东赞。

  ……

  很多人在大唐立国三十年大典后,就已经开始启程离开长安了。

  至于禄东赞和噶尔·钦陵被留了下来,文成公主已经被告知,皇帝要封禅嵩山,请她留下。

  大唐皇帝封禅,四夷酋长陪同。

  很多酋长原本是在离开长安几个月后,才会接到皇帝封禅的消息,才会再度赶到长安来,但是因为皇帝突然退位为太上皇,太子即位,他们从半路又赶了回来。

  禄东赞父子,则是因为文成公主选择留下,他们也就留了下来。

  毕竟如今逻些的政治环境并不太好,王妃留在长安更好一些。

  不过在皇帝退位为太上皇之后,他们就准备离开了。

  因为皇帝的退位,他们有脱不了的关系,一旦被人找出证据,他们要有大麻烦。

  正好,新皇登基,太上皇退位,封禅基本也不可能,他们正好回去。

  但现在,皇帝似乎又有要封禅之意,禄东赞莫名的有种直觉,皇帝就是冲他们来的。

  他的目光微微上挑,看向御榻之上的皇帝。

  李承乾看着逐渐平静下来的朝中百官,目光看向一侧站立的太上皇,然后开口道:“上皇元邈,超乎希夷,强名之极,三代以来无人可堪比拟,朕感念至诚,故朕决定,年底封禅嵩山。

  上皇为主祭,朕和皇后为辅祭。

  以高祖,上皇禅让之德,敬告上苍,以求上苍降恩,延上皇之寿,以全朕之孝道。”

  李承乾一番话说完,原本要出声阻止的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眼神复杂。

  轻叹一声之后,他也不再开口。

  李承乾要为李世民封禅典礼,这里面除了尽孝以外,其中蕴含的政治算计很多。

  李世民一眼就将其彻底看透,一旦这些算计全部得逞,对李承乾,还有整个大唐,都有极大的好处。

  “陛下!”礼部尚书李道宗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自古以来,从未有太上皇封禅之事。”

  “自朕之后,有了。”李承乾轻轻摇头,然后说道:“从今往后,皇帝主动退位为太上皇,新皇当为太上皇举办封禅大典,若是此事能成千古定例,朕相信,百世之后,世人当为朕,为太上皇贺!”

  群臣这下子听懂了,皇帝现在虽然年轻,但他已经有了老了之后,提前退位,以求封禅的想法。

  这样,往后一个皇帝,即便是在位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功绩,那么只要凭借禅位这一条,也足够封禅了。

  那么禅位足够封禅吗?

  足够。

首节 上一节 399/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