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64节
当然,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比如功臣集团和世家贵族的媾和,皇帝和河东世族、寒门的联手。
说到底,其实还是利益。
关陇功臣集团的利益发展开始冒犯到了皇帝,而亟待崛起的河东世家和寒门一起联手,掀翻了关陇功臣集团的统治。
而到了最后,河东世家和寒门又将李显给抛弃了。
毕竟河东世家和寒门,与李显之间的关系可没有那么深厚。
这些东西放在前隋,其实也是合适的。
杨家依靠关陇门阀起家,最后杨广却开始压制关陇门阀,最后国破家亡。
至于更早的西汉,那个时候世家还没有成型,更多是功臣和诸王。
而七国之乱,更多的还是吕后乱政的延续。
汉文帝登基之后,为了制衡功臣,所以才扶持了诸王。
没想到到了文帝时期,功臣被打压下去了,而诸王又起来了。
……
李承乾低下头,看着前方的宫道。
神色平静下来。
一个王朝建立之后,最需要首先解决的,就是功臣的问题。
其次是诸王。
后面是世家。
最后才是寒门。
李承乾眼角闪过一丝凝重,他心里明白,这是一种必然。
谁离的皇权近,谁就会天然威胁到皇权。
功臣,世家,诸王,寒门。
对了,还有宦官,外戚。
人心是控制不住的。
人心永远都是贪婪的。
对于李承乾而言,他现在已经在竭尽全力的控制如今朝中的人心。
但便是他,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某一天。谁在睡觉的时候就梦到自己坐到了皇位上。
他不得不承认,袁天罡弄出谶言的这一套其实有道理的。
将人心比作天命。
人心就是天命。
这种想法,还真的是……还真的是对啊!
李承乾冷静了下来。
他是皇帝,世间皇权唯一集中之人。
天命在他,人心也应该在他。
他需要掌控人心,需要在功臣,世家,诸王和寒门之中,找一个平衡点。
控制他们相互争斗,相互削弱,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样才能在保持皇权稳定的同时,让整个天下,朝着昌盛的方向去走。
……
李承乾的脑海中一时间出现了许多的想法,但慢慢的都沉淀了下来。
袁天罡的事情了了。
但杨家还没了。
杨家现在握住了徐慧这个筹码。
如果他们什么都不懂做,那么李承乾继续按照既定的计划缓慢的肢解杨家,但如果他们试图搞风搞雨,那么李承乾不介意利用长孙无忌对他们下狠手。
他想要有所变革,需要一个庞大的利益来分给众人。
至于之后,就是功臣集团内部的事情了。
有些人会飘的。
就需要修剪。
李承乾的眼睛轻轻地眯了起来,逐渐的,他的脑海中有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袁天罡看的很准,他算定了李承乾必然会和长孙无忌产生矛盾,这样,弘农杨氏就有了插手的机会。
但可惜,李承乾对这一切看的很透彻。
便是前世的时候,李治做了皇帝,一样也不傻。
在他和长孙无忌闹翻前,李恪就先被收拾了。
之后是李治利用武媚娘掀翻了长孙无忌,但可惜,关中派系和诸王受创严重,这才有了武媚娘代唐而立的事。
武媚娘依旧没有控制住人心,李隆基成功复唐。
可惜在李隆基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加上安禄山野心崛起,最后才有了安史之乱。
功臣,外戚,世家,诸王,寒门,还有宦官。
人人都有野心。
或者说,得寸进尺本身才是人的本能。
所以,他需要用一套完善的体系,来对每一方进行拉拢,同时对每一方都进行打压和修剪。
御辇在两仪殿侧落下,四个字出现在了李承乾的脑海中。
生产关系。
李承乾轻轻笑笑。
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一套才是最精准。
李承乾神色平静从御辇走下、
今日他需要面对另外一个皇帝必须面对的问题。
外敌。
……
御榻之上,李承乾轻轻的敲着御案。
大殿左侧,长孙无忌,房玄龄,唐俭,于志宁,张行成,阎立得,崔敦礼其人端坐。
大殿右侧,只有安东副都护苏勖一个人。
大殿中央,刘仁轨站在最前,阎玄邃和韦待价两人站在稍后的地方。
刘仁轨拱手道:“陛下的担忧有理,新罗人虽然敬仰大唐,但他们内心深处希望大唐在灭了高句丽和百济之后,将整个东岛都交给新罗来处置……起码新罗过来,有相当一部分贵族这么想。”
“继续!”李承乾点点头,刘仁轨去年前往新罗,就被他赋予了查探各国贵族真正想法的任务。
“喏!”刘仁轨稍微躬身,继续道:“至于百济,高句丽使者和他们说了唇亡齿寒的故事,所以之前先帝攻伐高句丽时,他们才会如此卖命,如今陛下保证大唐不灭高句丽,百济内部立刻就有一大片要从高句丽撤兵的声音,毕竟这几年,他们损失也很大。”
大唐攻伐高句丽,是朝着灭国去的。
这一点高句丽人能看的出来,百济人自然也能看的出来。
唇亡齿寒之下,竭力相助也正常的。
“总不能陛下一句话,百济人就信了吧?”房玄龄难得的开口。
“所以,今年,百济会派使者来长安,求陛下的一个保证。”韦待价从刘仁轨身后站出,认真拱手。
“可以。”李承乾直接点头,说道:“只要百济不再帮助高句丽,那么朕就没有必要去灭百济,毕竟新罗那边不安分的人也不少,用百济来制衡一下也好。”
“是!”韦待价拱手,然后退下。
李承乾看了韦待价一眼,这一次去东岛,韦待价负责暗中拉拢和杀人。
百济的态度能够有所转变,韦待价在暗中不知道杀了多少心向高句丽的人。
这很好。
李承乾重新看向刘仁轨,说道:“刘卿继续。”
刘仁轨拱手,说道:“去年,英国公抵达安东,筹建高句丽江北都护府,泉盖苏文立刻组建人手反击,但被英国公直接击溃,而后,他便开始派人在江边死守,不许任何消息从江北传入,也不许任何人回到江北。”
“消息就像是风声,防是防不住的,东边的群山,西边的大海,还有南边的百济,消息都是能够传过去的,更别说将来江北都护府的高句丽人,我们也能组建成军队,到时候,一切就不一样的。”
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不过还是要小心,泉盖苏文没那么容易束手就擒的。”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诸卿,高句丽的战事,先以江北都护府划分南北高句丽,能到平灭泉盖苏文之后,再让高句丽让北高句丽彻底划分大唐,两国以大同江为国境线,划江而治。”
“喏!”群臣神色肃然。
“之后便是新罗和百济的事情了,只要他们三国都是大唐的属国,那么他们三国之间的纠纷,大唐就不好下手了。”李承乾抬头,说道:“到时候,新罗若是灭了高句丽,朕也是管不到的,只有最后派兵进入南高句丽。”
“是!”群臣眼中顿时放松下来,灭高句丽还是要灭高句丽的,只不过是新罗和百济动手罢了。
“至于最后,新罗和百济两国,相互之间谁灭了谁,他们之间都会有无尽的仇恨。”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看向群臣道:“而大唐要做的,就是利用各国之间的仇恨,将三国的人心一点点的拉拢过来,然后以最小的代价消化三国。”
灭掉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已经需要大唐倾尽全力了。
之后想要让三国之地,安静的归入大唐,那么那些复国运动,必须要被彻底打击。
若是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联手,安东又孤悬海外,鞭长莫及的情况,一场天灾,就足够让三国重新变天。
更别说大唐在西面还有西突厥和吐蕃两个强敌。
李靖提出的这个建议被迅速的采纳,就是因为他能够帮助大唐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调东岛三国的战事。
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让三国的人心归顺,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