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66节

  长安安则地方定。

  长安万年二县,雍州府,京畿道左右金吾卫,千牛卫,刑部,大理寺,户部,吏部考公司。

  加上百骑司,密卫密探。

  方方面面的消息都会送到长安,然后由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进行消息汇总,整理。

  另外,诸中书舍人,给事中,诸御史台官员,同样分析地方奏报,监察四方。

  李承乾坐镇在两仪殿,所有的消息都告诉他一件事情。

  天下人心思安。

  大局如此,便是再有什么蝇营狗苟,一时间也难以掀起什么风浪来。

  不过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两年之后,大军征伐高句丽的时候。

  那个时候,野心人才会真正的动起来。

  收回心神,李承乾侧身问道:“李欣现在在什么地方?”

  “回陛下。”张阿难上前,拱手道:“魏王世子在科举之后,便开始巡游整个关中,这几日应该就能回到长安城了。”

  李欣今年参加的第一次科举。

  他的水准不错,但可惜,因为第一次参加科举,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有所错差,科举落第。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马上端午节了,让人送些礼品过去,父皇周年祭祀的前一日,便将他接到宗正寺安置下来。”

  “喏!”张阿难拱手,然后无声的退开。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整个长安城,轻轻笑笑。

  天下啊!

  ……

  太乙青华观中,一身青袍的李欣,跪在蒲团上叩首,然后起身,对着知客道人行礼,这才转身离开了太乙青华观。

  行走在晋昌坊,十七岁的李欣神色有些疲惫。

  转眼,他已经收敛心思,朝着自己的小院而去。

  之所以请皇帝将他的住所安置在晋昌坊,就是因为这里距离太乙青华观很近。

  而太乙青华观,是皇帝为文德皇后祭祀所建。

  文德皇后是李欣的亲祖母。

  至于当年的事情,李欣现在已经没有多想的想法。

  皇伯在他少年时便对他相当不错,甚至还在当年事发之前,提议为他封王,但可惜……

  这几年,虽然在宫中被幽禁,但实际上他们的处境并没有多差。

  饮食不用操心,诸般杂事也有人帮忙处理,李欣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读书。

  如今他出宫了。

  李欣的目光轻轻地看向北苑方向。

  在他父亲的精心教导上,李欣的水准极高,但可惜,第一次参加科举,一些细节没有注意,科举落第。

  不过李欣并不是很在意。

  李泰曾经跟他说过,第一次科举不要尽全力。

  李欣听进去了。

  今年科举不行,那就明年。

  中了进士,才能想办法将父王和母妃接出北苑。

  小院就在前方。

  就在这个时候,三辆马车从前方驶过。

  风吹起车帘,数名女尼出现在李欣的眼中。

  ……

  刑部侍郎杨思讷府邸。

  书房。

  杨忠将清茶放在桌案上,然后低声道:“郎君,人已经进了感业寺,法号慧觉。”

  杨思讷轻轻点头,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问道:“你觉得徐妃真的有重新回京的机会吗?”

  “必然有的。”杨忠躬身,说道:“袁天罡传的消息,皇帝和徐妃极有可能发生过苟且之事,而徐妃又是个美人,如今才不过二十多岁。”

  “但皇帝后宫美人无数?”杨思讷有些担忧。

  杨忠轻轻笑笑,低声道:“但又有哪个是先帝嫔妃。”

  “武婕妤也被留在了皇宫。”杨思讷忍不住的抬头。

  武媚娘甚至还是他的堂外甥女,而且没有子嗣。

  “郎君,武婕妤终究是在皇后身边伺候,而且她是正经的先帝嫔妃。”稍微停顿,杨忠继续说道:“至于徐妃,她虽然也是先帝嫔妃,但实际上早就被废了,皇帝便是真的和徐妃有什么,将来重新将徐妃纳入后宫,也不会有人多说什么的。”

  徐慧终究是被先帝所废,在宗册上无名。

  虽然皇帝后来给了她才人的地位,但实际上还是一个庶人。

  尤其现在到了感业寺出家,一切前尘往事都断了。

  “皇帝还是好手段啊。”杨思讷轻轻冷笑,说道:“这件事情,别人想要做什么文章也不容易,反而真要做了什么,让他警惕起来,可就会有无数的手段打压下来……我们这个皇帝啊,心机太深。”

  “是!”杨忠轻轻躬身。

  “袁天罡既然亲自做了部署,那么便看看是否能成,所以徐妃能够到了皇帝身边,那么诸事就能方便许多。”杨思讷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抬头道:“找个外姓的族女,嫁入徐家。”

  “喏!”杨忠点头,想要控制徐慧,还是得从她的家人入手,而且杨家做的不能太明显。

  杨思讷的眼神微微眯了起来,低声说道:“以徐妃的身份,在关键时刻说句话……”

  “配合那件东西,足够动摇皇帝的位置了。”杨忠的声音极低。

  即便如此,杨思讷已经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是老奴失言了。”杨忠立刻低头。

  杨思讷收回了目光,摇摇头,叹声道:“不关你的事,谁能想到,先帝有那件东西留下来。”

  杨忠这一次小心的不再开口。

  “不用这么紧张,若不是你从七叔府上将那件东西偷出来,我还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件东西在。”杨思讷稍微停顿,然后问道:“你说,袁天罡是不是也知道了这件东西的存在?”

  “不会,知道这件东西存在的,只有老奴,郎君和七郎。”杨忠摇头,他虽然在杨师道家中做管家,但他却是弘农杨氏长房的人,负责弘农杨氏在长安的具体事务。

  至于杨师道,不过是表面的打掩护的罢了。

  而杨师道自己,也根本不参与这些事情。

  “可惜皇帝太小心了,徐慧又是废妃,不然这件事情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杨思讷轻叹一声,有些可惜。

  “郎君,恕老奴多嘴,我们一定要将心思放在吴王身上吗?”杨忠看向杨思讷,问道:“我们也有自家姑娘在宫中啊!”

  “你不懂。”杨思讷摇摇头,说道:“先帝的遗诏……先帝虽然有遗诏留下,但实际上朝中很多人都知道,先帝在临终前昏聩了,皇帝一开始也在瞒着,后来他也就不瞒了,先帝在知道自己失忆之后,也冷静了下来。”

  杨忠面色凝重起来。

  “这份衣带诏,实际上就是先帝在昏聩的时候流出来的。”稍微停顿,杨思讷缓缓摇头道:“我甚至怀疑,先帝在清醒的时候,还记不记得这件事情。”

  “郎君的意思是说,宫中没有备档?”

  “宫中当然没有备档,衣带诏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会有备档。”杨思讷有些好笑的看了杨忠一眼,随即面色凝重下来,点头道:“是的,宫中没有备档,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能在最合适的时候拿出来,那么我们就会有谋逆之罪。”

  “是!”杨忠沉沉低头。

  “吴王和我们之间毕竟隔了一层,他败了,也不会太过牵连到我们,而且他是先帝的儿子,以此质疑皇帝,自然名正言顺。”杨思讷看向杨忠,笑着说道:“我们总不能让孙子去质疑他的父亲害死他爷爷吧。”

  “郎君所言有理。”杨忠认真点头。

  “有一个宫中的后妃,不,是先帝的遗孀,加上一个先帝的儿子,加上先帝的衣带诏,自然有机会让宫中动荡,可是这还不够。”杨思讷深吸一口气,说道:“我们还需要一个朝中的老臣,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承认此事。”

  “老臣?”

  杨思讷点点头,说道:“这个人不好找,如今在朝中的这些人,都找到先帝临终昏聩的事情,而以他们的性子,一旦知道我们手上有这么一份衣带诏,恐怕立刻就会反过来杀了我们。”

  贞观一朝,用的基本都是贤臣,便是有人有所不足,但在大局上不会有任何问题。

  “长孙无忌绝不会帮吴王,房玄龄也是如此,李勣是个墙头草,滑不溜手,唐俭的女婿是雍王的人,于志宁,马周,来济又是皇帝的亲信,其他六部尚书同样不能用。”杨思讷算来算去,总是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若是能够有一个合适的宰相,加上先帝的遗孀,先帝的儿子,先帝的衣带诏,这份东西的威力才能发挥出来。

  “郎君。”杨忠低头,说道:“郎君为何一定在想朝中重臣了,诸王也是可以的。”

  “诸王?”杨思讷眉头皱了起来。

  “先帝的那些兄弟。”杨忠轻轻笑笑,低声道:“荆王,滕王那些人!”

  杨思讷眼睛一亮,眉头顿时舒展开来,在关键时刻,先帝的那些兄弟所能发挥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一个宰相啊。

  “如此说来,那么就只剩下一件事情。”杨思讷轻轻抬头,自言自语道:“什么时候,皇帝才会和长孙无忌发生矛盾,以至于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当然,是东征高句丽的时候。”

第565章 化家为国,世家的野望

  五月仲夏,山川巍峨。

  九嵕山下,一队队金吾卫从长安城,直接排列而来。

  一身生麻丧服的李承乾,在无数朝野群臣,内外诸王的注视下,步行走上昭陵。

  然后在山腰献殿,焚香进献,躬身祭祀。

  一片哀恸哭声顿时在昭陵上下响起。

  杨思讷身为刑部侍郎,他在群臣当中的位置相当靠前。

  仅在诸王,诸公主,诸驸马,诸相,六部尚书,诸大将军将军,九寺寺卿的身后。

  叩首在地,杨思讷满脸泪水,和其他人一起哭嚎着悼念先帝,然而在不经意间,杨思讷抬头,目光却落在了吴王李恪和荆王李元景的身上,眼底闪过一丝深沉。

首节 上一节 56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