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65节

  很快,六部九卿全部到齐,谭纶来的稍晚些,他那边还没把兵部清查的情况报上来。

  但是魏广德也不等了,反正大明其实有船,只不过船都在海商手里。

  朝廷要征用,哪里需要征得他们的同意。

  何况,年底出海,其实对他们来说损失不大,那个时节本就不是他们出海的时候。

  只是可能会耽误他们明年的出海日期,也就是推迟一两个月而已。

  都不是大事儿。

  “好了,既然大家都来了,我就说说这次召大家来的原因。”

  魏广德开口说道。

  他一发声,屋里所有人都把视线转移到他身上。

  于是,魏广德就把刚发现不久,皇帝大婚年龄偏小的事儿说了下。

  礼部尚书马自强听到魏广德的话,脸色立马就变了。

  是的,为万历皇帝选后的事儿一直都是礼部在操持,可没想到关键地方出了纰漏,忘记陛下年龄的事儿。

  虽然皇帝的事儿,不可以被《大明律》约束,但现在魏广德提到此事,显然从内阁到宫里,也都认为皇帝大婚年龄是偏小了。

  接下来的话,自然就是为此做出的应对。

  于是,屋里几人都打起精神,想要看看魏广德做为暂时的内阁首辅,会选择怎么做。

  果然,接下来,魏广德话题一转,不继续说皇帝大婚的事儿,而是说起下西洋来。

  实际上在明朝,下西洋并不被看做是多大的事儿,除了一些官员知道外,民间根本就没几个人了解。

  “自宣德五年,内官监太监郑和第七次远航西洋,距今已经百五十年,我大明的水师再未涉足西洋,和西洋藩国的联系,也仅限为数不多的朝贡.”

  魏广德说起大明的朝贡贸易,下面众人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其实也就是这些国家派人带着大明赐下的勘合前来做生意,哪里还是为了朝贡。

  “官方联系断了百余年,我觉得也该重新续上了,所以向陛下奏议,借着皇帝陛下大婚,派水师远航西洋诸国,邀请其国主来我大明参加此盛事,即宣扬国威,也恭贺陛下大婚之礼。”

  魏广德说到这里,下面几个人其实都明白过来,特别是户部李幼滋和兵部谭纶。

  魏广德让户部整理商品,自然就是为了这次远航西洋做物资准备。

  而户部那边,则是挑拨海船。

  下西洋,自然需要大船。

  不过此时屋里所有人也都联系到先前魏广德说,知道下西洋主要原因是为了给皇帝大婚拖时间,拖到皇帝适龄。

  此时屋里,除了马自强因为礼部办差出了纰漏脸色有些不好看外,其他人的眼睛都盯向了代表户部前来的李幼滋身上。

  下西洋,大规模朝贡,最该出声反对的其实是户部,这要户部往外掏银子。

  而其他衙门,倒是影响不大。

  不过让他们有些失望,李幼滋并没有出声反对,而是迟疑片刻后,依旧是默不作声。

  其实他们不知道,此时李幼滋内心很是挣扎。

  下西洋,邀请西洋诸国前来参加皇帝大婚典礼,这样的活动户部要准备多少银子?

  可是,此事是次辅魏广德提议,首辅还给自己纸条,要全力配合,自己还怎么能反对?

  他不说话,可有人为他着急,这个人就是吏部尚书王国光。

  他从户部改迁吏部不久,自然知道户部现在的情况。

  虽然财政略有好转,但也没到可以大肆挥霍的程度。

第1216章安排 新年快乐

  见李幼滋没反应,吏部尚书王国光就有些急了,当即开口道:“魏阁老,此事非同小可,若做了,户部怕是没有足够财力应付啊。”

  他从户部退下来不久,对户部情况知之甚详。

  “之前户部倒是留了不少银子以备皇帝大婚所需,姑且不说这笔银子够不够,就但说邀请周边藩国前来观礼,要给他们的赏赐就不是户部所能承担的。

  永乐时朝廷有银子,可现在没有了啊。”

  王国光很是焦急,暗恨李幼滋不分是非,明显不是户部能承受之重,居然还不出言反对。

  “汝观莫急,此事内阁已有计较。”

  关键时候,还是张四维出声劝阻道。

  “子维,你不知道其中难题。

  那些国主和使者来我大明,出入食宿皆由我大明承担,他们向陛下进贡,但户部要那银子赏赐给他们”

  王国光马上就继续说道,生怕张四维不知道其中猫腻。

  “那些赏赐之物,不能吃不能喝,多是奇巧之物而已,而陛下给的赏赐数倍于其在本国价值,实在是大大的亏本。

  所以宣德时期,满朝诸公皆反对继续下西洋之举,实在是劳民伤财。”

  “呵呵.”

  闻言,魏广德一阵轻笑,随即在王国光恼怒前,魏广德收起笑容正色道:“王尚书对当年之事知之甚详,既如此,当知道当年满朝诸公反对的原由。

  此次下西洋,带上朝廷在各地府库中的商品前往,将其贩卖于其国,互通有无当如何?”

  魏广德说下西洋的船队会带着府库里的东西前往,还要过去做生意,王国光就是微愣。

  别说大明的商品能不能卖出去,但就是西洋商人不定时就会带着勘合来大明做生意就该知道,大明的商品肯定是不愁销路的,还有得赚。

  否则吃饱了才大老远跑到大明来做生意,承担巨大的风险。

  “魏阁老的意思是,先赚一波,再赏赐回去?”

  王国光逐渐平息怒火,出声问道。

  “正是。”

  魏广德点点头,“宣德朝反对的原因,无非就是亏了朝廷,但若此次西洋之行,朝廷不亏呢?”

  “那我就不反对了。”

  王国光明白当年是怎么回事儿,就是肥了皇帝亏了户部,所以才满朝文武借反对下西洋。

  可若是主导权交到朝廷里,那情况就不同了,下西洋之利会流入朝廷,虽然最主要是户部,但那也会极大改善朝廷的财政状况。

  “户部也不反对此策,已经将各地府库中适合参与此次贸易的商品和数量报予内阁。”

  到这时候,李幼滋也不得不表态了,前尚书都公开说出支持的话,他还能怎么样。

  实际上,他压根不明白其中之利,否则之前也不会显得犹犹豫豫。

  王国光和李幼滋的表现,着实震惊了马自强等人,他们是想不明白其中道理。

  郑和下西洋的事儿,毕竟过去百多年了,他们也只知道花销巨大,所以当吃满朝百官齐齐反对,最后倒逼宣德皇帝暂停下西洋。

  注意,宣德皇帝只是暂停下西洋,所以才有之后英宗皇帝想要恢复的行动。

  只不过还是想要维持永乐旧制,由内廷主导此活动,所以在此遭到满朝反对,再有沿海造反,蒙古异动,最后不了了之。

  都察院陈瓒这时候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当年满朝诸公反对,总有反对理由吧。

  现今二位支持,也该有让人信服的理由吧,否则都察院绝对不会同意此事。’

  对于陈瓒的反对之言,礼部尚书马自强微微张开的嘴巴也马上闭上,他要等王国光对此做出解释。

  毕竟,他曾经是户部尚书,对此段历史了解,自然应该是有理由的。

  只是,此时马自强已经领先六部九卿率先想到了下西洋后的事儿,那就是可能会有西洋和南洋诸国国主、使者来到大明,在万历皇帝大婚上观礼。

  这是什么?

  万国来朝。

  一个词出现在他脑海里,想着就有一点激动。

  如此盛事若是能够出现,对于现今的大明意义重大。

  于是,他双眼炽热的看向王国光,只要他能够给出一个相对让人接受的理由,礼部也会选择全力支持这项决策。

  王国光这时候没有直接开口回答,而是环视屋里众人,又下意识看看堂外,这才开口说道:“之前我已经说了,下西洋之后的结果,是朝廷亏本。

  但实际上,下西洋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只不过这部份收益并没有弥补朝廷的亏空,而是大部流入内廷之中。

  以当前户部的财政,是肯定无法支持如此盛达仪式的。

  但若下西洋的收益能够流入户部,户部不仅能够支撑此项开销,兴许还会有所结余,极大的改善户部财政状况。”

  王国光并没有过多强调当初反对下西洋决策根本原因,但是却说出若是朝廷主导下西洋,则对财政有利。

  仅此一项,就足够让满屋子人改变立场了。

  虽然大家都不管户部,但户部却关系到朝廷的钱袋子,即便工部、礼部等部有自己的收入渠道,可收支不平还不是要找户部找补。

  就在其他人还在思考王国光话里含义的时候,马自强已经率先表态道:“礼部无异议。”

  虽然两年后,他极大概率已经不在礼部尚书位置上,但万国来朝这样的盛事,终究还是礼部主持。

  嗯,回去就应该让仪制司、四夷馆做好准备,会同馆也该重新装修一下了。

  “兵部无异议。”

  谭纶很果断跟进表态,明显下西洋之事是魏广德力推,他完全没有反对的理由。

  有了马自强、谭纶的表态,江治也马上说道:“工部无异议。”

  魏广德含笑看着众人,视线很快就落到刑部尚书吴百朋和都察院陈瓒,以及大理寺卿等人头上。

  “吴尚书,陈左使,你们意下如何?”

  现在还有权利的,也就是这两个衙门,至于大理寺和通政使司其实都是打酱油的,权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只不过九卿会议,他们两个衙门还是得掌部的官员到堂,否则就缺乏公信力。

  吴百朋是去年接了王之诰的位置,成为刑部尚书,这一年也是兢兢业业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而且刑部历来在朝堂上发言权就不重,属于小透明一类的。

  最起码,这几年大明朝堂还算安稳,并没有掀起大狱,自然就更不被人重视。

  这时候魏广德看过来,吴百朋也是看看其他人,随即点头笑道:“诸公都不反对,刑部自然无异议。”

首节 上一节 136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