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426节

  在巴巴罗萨·海雷丁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不断的扩张,不仅让奥斯曼帝国国力空前增长,更是让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

  但是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扩张的停滞,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

  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击退欧洲势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灭亡。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影响力之大,他们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完全占领匈牙利,也就是奥斯曼匈牙利。

  面对奥斯曼步步进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不得不正式承认奥斯曼帝国对匈牙利的宗主权。

  这样,让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完全进入中欧地区。

  在土耳其海军的支持下,奥斯曼的陆军正沿着地中海继续前进,不断攻占地中海非洲沿岸地区。

  这样的扩张下,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巅峰时期,几乎独霸整个地中海南岸非洲沿海区域。

  这些,后世只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些只字片语介绍中,让许多人都不知道此时欧亚非大陆正在发生的变化。

  魏广德对此也是完全一无所知,因为他除了知道有这么个国家外,其他的,特别是奥斯曼巅峰时期的国力,是完全一无所知的。

  当大部分国人还以为即便到了这个时期,大明的国力怕都是当世第一等的,即便没有参与大航海时代,没有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瓜分世界,大明的国力也应该是世界第一。

  但实际上,仔细研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整个十六世纪前后的扩张就会发现,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足够和大明帝国抗衡的存在。

  特别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此时对欧洲,那是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近两千多万人口,相比此时西班牙500万人,英格兰250万居民,欧洲最大的国家法国人口也不过千万。

  甚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拥有五十万人口的大城,相比大明京师近百万人口,也是不遑多让。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奥斯曼帝国的存在,才有了后来的欧洲人争夺世界霸权。

  此时的欧洲各国,大部分国家是没有多少常备军存在的,打仗都是直接从田地里招募农民。

  也就是一些贵族豢养的骑士,在国王发布战争命令的时候,贵族带着骑士和农民加入国王阵营,国王才有了军队。

  唯一拥有常规陆军奥斯曼帝国让欧洲各国意识到威胁,认为有必要拥有组织严密的军队。

  渐渐地,传统的军队模式和封建制度被新军事组织形式取代,欧洲各国才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军队。

  要知道,此时的西班牙做为欧洲最强国家之一,其军队也不过二十万人,大部分还被派往辽阔美洲各地驻守。

  在1640年葡萄牙人武装独立时,西班牙国王在伊比利亚半岛招募1.5万人的军队都遭遇严重阻力,最终让好不容易才吞并的葡萄牙得以实现独立。

  说了这么多就该明白了吧,欧洲现在的情况和大明是完全不同的。

  只不过魏广德这个历史小白是完全不知道,否则当初也不会担心把西班牙人逼急了,只要了吕宋半壁江山。

  虽然魏广德不会完全吃下吕宋全部,或许只会给西班牙人在吕宋南边留下几个小岛让他们歇脚的就够了。

  要知道,虽然占领了菲律宾,但西班牙往这边送人也是非常困难的,否则也不会大量招募当地人组成军队。

  面对大明几千人,西班牙人果断就把吕宋北边完全送出去。

  这年头谁还信什么宗主国的说法,那都是谁拳头大听谁的,西班牙人就是典型代表。

  别看西班牙有二十万军队,可别忘记西班牙在美洲的土地有多少,十倍于大明。

  就算让墨西哥总督派出五千人到菲律宾,也能够要了西班牙人的命。

  他上哪儿抽调这么多军队去。

  这就是现在欧洲的局势,和后世欧洲是完全不同的。

  而在皇宫里,伊凡四世已经和斯特罗加诺夫商量好出兵征服西伯利亚汗国的计划。

  沙俄不会直接出面支持他们的行动,一切都得靠他们自己招募军队进攻西伯利亚汗国。

  当然,一旦成功,西伯利亚汗国并入沙俄,伊凡四世也承诺会增加斯特罗加诺夫家族领地。

  虽然之前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就拼尽全力支持他,但到现在斯特罗加诺夫家族也没有爵位,只是大领主,或者说是大地主,而不是沙俄贵族。

  但是伊凡四世这次拿出一个男爵爵位做为激励,只要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成功拿下西伯利亚汗国,斯特罗加诺夫就会成为沙俄的一位男爵,斯特罗加诺夫家族也不再是大地主,而是摇身一变成为拥有领地的大贵族。

  不要被后世的习惯性思维骗了,此时的沙俄虽然名义上沙皇拥有这个国家,但实际统治依靠的就是地主和贵族。

  此时的沙俄本身就是从莫斯科公国发展而来,伊凡四世加冕也不过二十年,在此以前他也不过是大公,也就是公爵爵位,一个公国的国王。

  从莫斯科公国发展到俄罗斯帝国,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帝国,还要一百五十年以后的事儿。

  伊凡四世就是沙俄的第一任君主,而俄罗斯帝国则是由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在沙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后形成的。

  这个时候的伊凡四世虽然贵为沙皇,可他也在为给几千名公务员发放薪水而殚精竭虑。

  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虽然伊凡四世自己加冕为沙皇,但并没有得到欧洲各国的普遍承认,在他们眼中伊凡四世还是个大公,所以能够分封的爵位有限。

  而且,这个时候没有领地的贵族还很少。

  因为有了诸多限制,所以伊凡四世很少分封爵位,因为传出去不被别的国家承认,那不过是徒增笑料。

  至于地主和贵族的区别,斯特罗加诺夫自认分的明白,那是可以传家的东西,一代代传承下去。

  出了皇宫,斯特罗加诺夫就马上赶回自己的领地,召见了叶尔马克。

  叶尔马克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招募的哥萨克骑兵的首领,手里已经聚集了数千名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人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社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地区。

  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支撑俄罗斯帝国于17世纪向东方和南方扩张的主要力量。

  这点,其实和大明北方的蒙古族很类似,都是骑兵战力强大见长。

  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哥萨克人普遍勇猛无畏、精于骑术,这也让周边国家和势力一向将其视为招募雇佣兵的好苗子。

  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拥有的大片土地,平时就是依靠招募的哥萨克骑兵维持管理,也是家族打算东进的主要军事力量。

  “叶尔马克,我需要你召集更多的族人为我而战。”

  见到叶尔马克,斯特罗加诺夫直接对他说道。

  “老爷,沙皇已经同意我们去攻打西伯利亚汗国了吗?”

  对于东进,当然不是斯特罗加诺夫自己拍脑袋决定的,去见伊凡四世前,他已经和叶尔马克商量过了。

  包括他们需要招募近万人的哥萨克骑兵,现在领地里两千不到的哥萨克人肯定是不够的。

  西伯利亚汗国,虽然国家人口不多,可怎么也能凑出两万军队,也是彪悍不输于哥萨克骑兵的存在。

  只不过,他们还在延续着古老的作战模式,使用马刀和弓箭这样的冷兵器。

  而哥萨克骑兵虽然是以骑兵见长,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使用西方的火器。

  “我在莫斯科已经安排人去订购一批滑膛枪和火炮,我详细有了这些武器,我们是能够击败西伯利亚汗国的。”

  斯特罗加诺夫开口说道。

  现在他手下的哥萨克骑兵虽然也装备了一些火器,但数量并不多。

  火器在此时欧洲也是非常昂贵的玩具,他一个大地主,若非正要对外扩张,根本不会话那么多钱去装备。

  也是在得到伊凡四世支持以后,他才下定决心干一票大的。

  “老爷放心,我马上回去派人去招募族人,最少可以给老爷召集五六千人的军队。”

  叶尔马克大包大揽道。

  只要能拿到钱,哥萨克人是不畏惧危险的。

第1264章封山门

  “这是吏部报上来的广东官员考察情况,有三人建议降职任用”

  首辅值房里,张居正召集魏广德和张四维商议吏部一份奏疏,关于广东官员的。

  魏广德已经简单看过吏部奏疏,知道这份奏疏其实就是针对施观民的。

  吏部本身就有直接调动五品官员的权利,只是这个施观民是因为考察被定为下等,所以要降级任用。

  具体的处理意见就是,施观民由惠州副使转迁琼州副使,兵备海南。

  此时的海南没有建省,自然没有布政使,全岛都由琼州府管辖,领崖州、儋州、万州三个州和十三个县,隶属广东布政使司。

  因为在宋朝时海贸发达,海南的最高行政机构琼管安抚司就负责管辖“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等地,也就是现在的XSQD和NSQD。

  元朝灭宋,设琼州路安抚司,也称乾宁军民安抚司,继续管辖“万里石塘”,并将其作为内海。

  明朝取代元朝时,自然照搬元朝体制,所以琼州府不仅管辖整个海南岛,还负责对南面的XSQD和NSQD负责管辖。

  对于这份奏疏,魏广德其实并不想掺和,他和施观民不熟,本来就不打算保他得罪张居正。

  张居正现在就是要先竖一个靶子,打个样,让地方上的官员知道利害。

  实际上,现在地方上虽然正在执行禁书院的行动,但是张居正已经感觉到阻力重重。

  就比如北直隶的书院,虽然在他强行干预下,已经有多所书院被拆,但是更多的书院则是转为社会学,但实际上却是在地方官员眼皮子底下行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此外,一些书院名义上已经停办,但是摇身一变成为诗社一类的名义再次死灰复燃。

  这也是张居正坚持要把停办的书院坚决拆除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把他当做傻子在糊弄。

  实际上,张居正理解地方官员在处理此事上的难度。

  毕竟在民间,修路架桥、兴办书院都被认为是惠及乡里的善事。

  但是现在让官府拆毁书院,这些官员的官声还要不要了。

  下面人敷衍,张居正就必须拿出一个典型来。

  很倒霉的就是,施观民就成了这只被杀鸡儆猴的鸡。

  张居正问起魏广德和张四维的看法,两个人其实都事先早已被告知,早就权衡利弊选择缩头,自然是在内阁会议上被通过了。

  张居正亲自票拟,然后让人专门送到司礼监去,这就是特事特办。

  只要不尽心办差的,施观民就是下场。

  至于施观民收到降职文书会做出什么选择,那就不是他张居正该管的了。

  朝廷要禁书院,施观民还在惠州打算建书院,这不就是顶风作案还是是什么,完全没把他这个首辅放在眼里。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他施观民为他胸中抱负要硬顶着朝廷制度,他张居正难道就不能为了自己的颜面处理他。

  即便各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说明,这个叫施观民的官员其实还算不错,最起码不是真的利用办书院巧立名目敛财的人。

  但是,他就是在一个不适合他为官的年代成了官员。

首节 上一节 142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