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6节

  至于近半年时间也没有听到过有什么亲戚,在这个时候也有了大概了解。

  祖上过来九江的时间也不短了,肯定是有开枝散叶的。

  但是古代交通和通讯不方便,而且作为军户,也是很难改变户籍的,也没办法选择太多,散出去的那几支大多去了边镇充实卫所。

  随着分开的时间俞久,联系也就少了,到了魏勐这一辈,就是一根独苗,毕竟遇到了那场兵灾。

  魏广德明白了魏家的实际情况,只是心里暗自把父亲嘴里所说分出去几支的大概去向记在心里。

  大年初一,魏广德早上起来就跟着大哥去给父母磕头拜年,规规矩矩完成仪式后,魏广德得了压岁钱。

  往年,在魏广德融汇的记忆里,一般父母会各给他一串钱,各是五十个,因此每到过年,魏广德就能得到一百个铜钱。

  当然,这个铜钱可不会像后世的父母那样,小孩收到压岁钱还要想方设法收走,美其名曰“存着”。

  不过今年貌似有点不同,也许是因为今年家里收到的银子比较多,魏广德从爹妈那里收到了两个银锞子,各约一两的样子。

  明朝嘉靖年间的物价,是真心的不算太高。

  平日里魏广德带上几个铜钱,就可以在镇上吃零嘴了。

  这次,一次就搞到二两银子,按照现在的汇率,可以换两千个好钱,如果是那些品质不佳的私钱,三千个也有可能换到。

  现在,穿过来这么久了,魏广德也大概知道明朝时候,货币还是有点混乱的。

  就说铸钱,官府有铸造,含铜高品质佳,就是好钱,用这个钱就是1千个铜钱换一两银子。

  而民间也有私人铸钱,到是和后市假钞一样,含铜少点,那就要1千多个才能兑换了。

  印制假钞这个行业,在魏广德看来,认真考证的话,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行业。

  按照魏广德知道的,在明朝初年,金银是被严禁流通的,时过境迁,这样的法令早已不知道被丢到哪个犄角旮旯里去了。

  “谢谢爹娘,还是爹娘对我最好了。”

  魏广德高高兴兴接过银锞子,嘴里甜甜的喊道。

  “好好读书。”

  魏老爹这会儿捋着胡子看着魏广德,语重心长的说道,而魏母则是慈祥的摸着他的头。

  大哥魏文才也得到了压岁钱,和魏广德也是一样的,也是非常高兴。

  二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巨款了,城里的帮工差不多要忙活两、三月才能赚到。

  这也是明朝军户逃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了,军户可是没法跑出去打工糊口的,就算打工也只能给上司打,一般还都是免费的。

  魏勐魏百户也贪墨银子,可是至少他只收银子,下面军户的口粮还是能勉强供应上。

  明朝这会儿,消费也单调,其实解决吃饭问题后,用钱的地方就不多了,大概一两银子就能打发那些军户。

  不管是魏广德还是魏文才,平时的吃穿用度都是家里的,自然这钱就是自己在外面花销用了,是真不算少。

  没一会儿,军堡里的张大勇等总旗、小旗也先后来到大宅给魏百户拜年,又留下吃了顿酒席。

  在这百户所里,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初三一大早,大哥魏文才就张罗着套车,一家人要去千户所吴家,这是老早就说好了的。

  出堡门的时候,魏老爹对送行的总旗李大勇笑道:“这半月堡里可就全交给你了,我这次出门时间稍微长了点,你得多上心。”

  魏广德和魏文才静静的站在老爹魏勐身后,魏母这会儿已经坐在车上了,这是回娘家,也是要给自己大儿子说亲事,不时撩开窗帘看一看车下的情形。

  “大人放心,堡里有我。”

  李大勇抱拳对魏老爹说道,木讷汉子,只做不说,所以话也不多。

  魏老爹笑着点点头,转头对着魏文才说道:“那我们走吧。”

  说着就和魏广德钻进了马车,而魏文才则是翻身上了旁边一匹马,带着几个家丁向远处行去。

第28章皇帝想要找回面子

  魏广德来到大明朝快半年了,整天都是在百户所和马当镇上来回晃荡,还没去过更远的地儿。

  这次全家去千户所舅舅家,算是魏广德来到这里后第一次远行。

  明朝这个时候,马车也没什么减震设计,而这条道路较好的道路条件但是在魏广德看来,也是坑坑洼洼的,很糟糕。

  坐在车里,魏广德很快就被晃得七晕八素,就想要钻出车去和大哥换换。

  这次出行,百户所仅有的两匹马都被他们带走了,一匹套车,一匹被大哥骑着。

  马车不大,可容不下四个人。

  他们是辰时出门,估摸着是8点前后,到千户所的时候已经是巳时,差不多走了一个多时辰。

  时辰也是魏广德到了这边以后才学会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这个魏广德以前也知道,算起来子时就是头天23点到当天的1点,后面以此类推。

  只不过魏广德到现在算时辰,也要在心里背背才能说出是什么时辰,不像大哥他们,看看天色就能说出来。

  不过到这会儿,魏广德到是想起,后世过春节的时候,日子用的是农历,结果央视春晚的时间还是用的数字时间,也就是晚上12点。

  按照古代的标准,12点已经过了子时,实际上跨农历新年应该是在晚上11点才对,那会儿就已经是子时了,也就是大年初一的开始。

  这个时代也没有钟表,魏广德也就是看天色,感觉可能是10点多钟,应该没到11点。

  他们一家很快就被迎进了舅舅家大门,千户所并不在县城里,而是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

  舅舅一家都在,很快魏广德和魏文才就照例给舅舅舅母拜年,又拿到一份红包。

  舅舅吴占魁要比魏勐大两岁,不过看起来更加文士一点,穿着一件簇新的武官常服。

  说起来,舅舅是五品武官,魏老爹是六品,这会儿都是穿着青袍,只不过胸前的补子,魏老爹的是彪,舅舅的是熊罴。

  舅舅吴占魁有一个儿子两闺女,都要比魏广德大。

  和表哥表姐见礼后,两个表姐就回去了,魏广德就被表哥带到隔壁去了,屋里就剩下长辈在那里谈话。

  表哥吴栋,将来也是要袭舅舅千户职的,不过在江西这个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文化教育事业就很发达,而江西也一直都是科举大省,每科必有上榜者,自然也就影响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

  以前也听大哥说了,这个表哥不爱舞枪弄棒,更喜欢读书,也一直做着金榜题名的美梦。

  不过他也就只能是想想了,毕竟舅舅家可是世袭,他有没有兄弟继承,不是余丁你还考什么科举。

  明朝军户子弟是可以参加科举的,但是有一个前提不能碰,那就是独子。

  因为是军户,那就必须家里有一个人出来当兵,如果说是兄弟,那么有一个必然就是余丁,也就是可以不参军的,自然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可是舅舅家就一个独苗,自然就必须在将来接替舅舅的武职,除非能够让兵部尚书给你开除籍的文书,也就是你家从军籍改成其他民籍,那么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这里说的科举考试是指朝廷正式的科举选材,童生试那些都不算,那不过是初级选拨而已。

  当然,因为现在表哥还没有从军,参加初级考试还是没人管的,但是就算真的是文曲星下凡,杀进殿试,最后还是要乖乖的回来继承武职,除非上面开恩。

  不过国朝二百年,貌似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

  从军籍改民籍的倒是有,但也是凤毛麟角。

  “小表弟,你现在书读的怎么样了?”

  到了旁边花厅,表哥吴栋就关心起魏广德的学习来了,毕竟现在的他可是自诩为读书人。

  大哥魏文才经常跑这边,所以他和吴栋关系亲密不少,到是和魏广德接触少,一年也难得见上几次。

  “今年刚开始学习四书,前两年都还是启蒙。”

  魏广德连忙说道。

  吴栋给魏广德的第一印象,还真像个读书人,斯斯文文的,也是文人打扮,一身宽大蓝色道袍,头戴四方平定巾。

  这里也只能说像,毕竟他不可能成为文人的,命中注定只能是武官。

  “那今年的县试你是参加不了了。”

  吴栋听到魏广德这么说,随即就笑道。

  “学里到是有几位师兄要互保,参加今年县试,我可能还需要在等上两年才有机会。”

  魏广德也听大哥说过,吴栋前两年参加了县试府试,运气很好一次都过了,成了童生,不过之后的院试就没过,那时候他十六岁。

  “表哥今年参加院试吗?”

  魏广德这会儿也开口询问起来,魏文才是早就不读书了,所以也从不询问吴栋的打算。

  在魏广德看来,吴栋也就是这几年可以去碰碰运气,多碰几次头,估计也就不想科举的事儿了。

  毕竟,他不会不知道国朝对他们这样的军户子弟是个什么态度。

  在他们这边闲聊的时候,在隔壁正屋里,吴占魁也正在和魏勐说着话。

  “今年你那边的儿郎们可要好好操练操练,岳丈那边会想法给你更大的帮助,你手里的那百多号人可的做好了。”

  吴占魁小声对魏勐说道。

  “啥?还练?大舅哥,这次都差点把地给弄丢了,我还练?”

  魏勐听到吴占魁要他稳住手下的人马,心里就一百个不乐意。

  开玩笑,就因为这次召集的人手太多,差点就被上面分去田地,谁练谁傻逼。

  “现在不同了,南京传来的消息,皇上要北伐。”

  吴占魁依旧小声说道,眼睛瞟了眼那边正在说话的媳妇儿和妹妹。

  “不会又要我们北上吧?打得赢吗?还要出长城?”

  魏勐被吴占魁的话吓住了,是真吓住了。

  自己手上那点人马是什么个情况,他能不清楚吗?

  说实话,也就是架子货,列阵看着还行,真打,还不如展示挥锄头种地。

  “咱们南边说不好,反正消息传过来就是说,皇上那儿觉得丢了面子,要找回来,正在筹划这个事儿。”

  吴占魁短期桌上的茶轻啜了一口,才继续说道:“你那个百户,能打的有多少?”

第29章第一次文人聚会

  “你那个百户,能打的有多少?”

  吴占魁小声询问魏勐,显然他更关心这个。

首节 上一节 1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