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28节
虽然这么说,魏老爹心里还是很奇怪的。
大儿最后那一年,就因为不好好读书,经常被先生叫回家,喊家长。
不过那是大儿,那小子当时就没安心要好好读书了,所以他最后也就认了。
当初魏老爹可是想着双保险,两个儿子,只要有一个读书能读出来,那家里可就翻身了。
毕竟,他只需要有一个儿子进入行伍,虽然规定嫡长袭职,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走动走动还是能处理好。
除非他突然就没了,二儿子还没满十六岁成丁,才只能是大儿子去袭职。
但是,大儿子自己不愿读书,自己放弃了,那小儿子就必须好好读书,要是读不出来.
“我渴了,爹。”
一路跑回来,魏广德这会儿也觉得口渴难耐,看到魏老爹手里的茶杯,不自觉就说了出来。
“给。”
魏老爹放下手里的茶杯递了过来,但是双眼还是盯着魏广德。
“先生让我回家说下,让我们尽快去县里礼房报名,参加今年的县试。”
魏广德接过茶杯,试了试水温,正合适,于是一口狠狠喝了一口,才对魏老爹说道。
第49章去县里
“先生让我回家说下,让我们尽快去县里礼房报名,参加今年的县试。”
魏广德接过茶杯,试了试水温,正合适,于是狠狠喝了一口,才对魏老爹说道。
“县试?”
魏老爹吃惊的重复一句。
大儿子魏文才也是读了几年书,眼看着再熬两年就可以去参加县试了,结果儿子不读书了。
魏老爹可是一直期待着儿子去参加科举,然后一路高中下去,名次是不是第一不要紧,只要上榜就成。
魏老爹的要求是真的不高。
老大要是能读出来,老二能不能读书也就不重要了,读不好就回来袭武职,反正不会饿着。
可是,在即将看到结果的时候,老大回家了。
对于老二,魏老爹觉得还有等上两年才会去参加县试,他现在的心态是既期待又担心,期待是儿子能够金榜题名,担心就是怕重蹈老大的覆辙。
所以,乍一下听到老二说道去县试,心里没来由突了突。
“孙先生说的,让你去报名县试?”
魏老爹觉得还不保险,怕不是自己耳背听错了,还是再次认真的问了一句。
“是啊,先生说了,后天县衙礼房那里就不能报名了,要想参加这届的县试,这两天就一定要过去把名报了,先生那边也会和他的好友说好,认保文书换上我的名字。”
魏广德也是一口气说完,至于代替秦泾川的位置,另外四个同窗,他都是认识的,毕竟这一年多他们十来人都是一起受先生的教导,到时候在礼房那边直接填写好名字就成了。
想来其他几位互保同窗的信息,先生也会拜托他在县学里的好友一并处理了。
对于先生说的好友,魏广德只知道叫高翔,是县学的禀膳生,也只有禀膳生才可以为童子作保。
孙夫子在县学只是增广生,还不能直接为童子作保,必须是禀膳生才可以。
以前,孙夫子还比较看重这个身份,可是到了现在,科举都已经看开了,自然也就不再在乎这个名头了。
“只有两天了啊。”
魏老爹只注意到时间这个重点,要是这两天不能去县衙把名报了,儿子就不能参加这次的县试,这才是最重要的。
“孙先生还有说什么吗?”
魏老爹继续问道。
“没有,只是让我去县衙礼房把名报了,互保的同窗我都知道,直接填名就好,保人我也知道,是县学禀膳生高翔高先生。”
魏广德回道。
“那好,你现在就去后院,和你娘说一声,我去叫人套车,今天我们就去县里,把这事儿办好。”
说着,魏老爹也坐不住了,直接起身,一边催促魏广德去后院,自己已经快速出了大门叫人套车去了。
申时末的时候,也就是后世下午快五点的时候,一辆马车就晃晃悠悠到了彭泽县城,不过马车并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在城门前一个岔路口转向,向着码头方向驶去。
马车自然也不会去码头,而是在县城和码头之间的千户所衙门前停了下来,随后魏广德当先跳下车,之后才是魏老爹和魏吴氏下车。
马车上午就出了崩山堡,家里的事儿都丢给了魏文才和吴栋,魏老爹和魏吴氏都是跟着魏广德到了县里。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进城,自然是因为时间。
这个时候,跑到县衙,怕是礼房里未必能看到办事儿的书隶。
至于原因,其实也简单,因为县衙礼房,说实话,平时真没多少事儿可做,而筹备县试就是他们一年当中最主要的工作了。
不过以往,这个时候,早就没了来报名的学子,要参加本届县试的学生,早不早就已经来报过名了,怎么可能拖到最后时刻才来。
也是这个原因,魏老爹让马车先去千户所,休息一晚,明早再进县城报名。
对于自己妹妹和妹夫忽然来到,吴占魁先是惊讶,在知道来的目的后又是惊叹。
“不错不错,广德这是长进了,好好考,考前两天到舅舅家住,要是怕千户所不方便,舅舅在城里还有间小院,你就在里面居住,就在县衙旁边不远,等待考试就好。”
吴占魁知道魏广德这么小就跑来参加县试,很是高兴,拉着魏广德的小手笑道。
看到魏广德来县里报名准备参加县试,自然就让吴占魁想起自己儿子吴栋,三年前也是这样,意气风发跑去县衙报名参加县试,然后连续通过县试和府试,直到南昌院试失利。
说实话,在当时的吴占魁看来,真的好可惜,自己没有多的儿子,要不然他真的想要继续让吴栋参加科举。
可惜了,能怪谁?
生在军户家里,没有兄弟,就只能一辈子做军户,等着接他的班,袭职,继续做这个祖传的千户。
魏广德无疑是幸运的,他不需要袭武职,可以以余丁的身份参与科举考试,没有更多的顾忌。
在舅舅家休息了一晚,舅舅和舅母安排了一桌丰盛的晚宴招待妹夫一家。
至于吴栋为什么没跟着回来,其实很简单,因为崩山堡离县城太近了,吴栋骑马半天就到家,实际上他每个月都要回家四五趟。
现在崩山堡马厩里可是有五匹马,其中两匹是百户所的,还有三匹马是千户所的,就是吴栋的马,还有两匹是他的两个跟班的坐骑。
第二天一大早,吴占魁就陪着他们进城去县衙报名。
虽说这时代,武官被文官压制的很厉害,可是实际上对于中下层官员来说,特别是互不隶属的文武官员,相互之间处的还是不错的。
县官需要武官帮他们稳定地方,而武官在乎的其实是兵备道,管钱粮的文官,对于地方官,大家都不是一个系统的,在乎你干嘛。
只不过,武官也不愿意得罪文官,没事往上面告你一状也是麻烦。
所以私底下,吴占魁和知县的关系也就那样,当面都还算客气,至少面子上过得去。
至于有些文官见到武将就一副尾巴翘得老高,嚣张的不行,那也只可能出现在上下级或者有关系的人之间,在彭泽县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50章报名
一大早,吴占魁就带着妹夫和侄子进了彭泽县城,只是没有带着他们直接去县衙报名,而是先要去找高秀才,顺路还在街上买了点礼物。
请人办事儿,虽然还是要依照惯例送去银子,可是也不能空手空脚上门不是,这于理不合。
当然,魏老爹也没买什么贵重的东西,就是凑个手而已。
到了孙夫子给的地址,找到高秀才。
本来正常情况下,高秀才这样的禀膳生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在县学里读书才对。
虽然已经是秀才了,不用县试府试院试进行考试,但是年底江西乡试可就要开考了,难道不该在县学里进学吗?
事实上还真就是这样,这段时间高秀才就还真没怎么去县学。
每年这个时候,就有不少准备参加县试的考生找上门,请求为他们作保。
对于那些熟悉的考生,一切自然好说,可是更多的却是不熟悉的,这就要看引荐人是谁了,不熟悉的,那是绝对不会作保的,给多少银子也不行。
只是高秀才也是没想到,这都快要开考了,居然还有人上门。
看过孙夫子的信件,高秀才知道事情原委,自然一切好说。
收下礼物和银子,只是嘱咐魏广德好好读书,准备半月后的县试。
这就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
当然,他不是消灾,而是帮个忙而已。
把写好的结保文书交给他们,又随意聊了一会儿。
知道魏广德一行人还要去县衙署礼房报名,也就没多说什么,该办的事儿都办好了,他们自然告辞离去。
离开高秀才家,他们的下一站当然就是去县衙报名了。
彭泽县的县衙位于县城中心,和魏广德看过的电影电视差不多,但是也有一点区别,也许是古迹保护不完整,至少在魏广德看到县衙大门之前,远远的他就先看到了一座照壁。
照壁正对着县衙大门,中间还建有一座牌坊。
之前魏广德来县里,一般都是在集市上逛逛,买点好吃的好玩的,可没有专门跑到县城衙门这样的政府机关门前来看看,这还是魏广德第一次看到彭泽县衙的样子。
上一世,魏广德也没有去过什么保存完整的这类古迹去游览过,第一眼看到彭泽县衙的时候,还是让他有了些许感慨。
第一眼看到县衙大门,魏广德想到的就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然后第二句就是“衙门八字朝南开”。
还真是,彭泽县衙坐北朝南而建,县衙大门两遍的墙不是和大门水平修建的,而是有一定角度向外斜着修的,两边的墙就像个“八”字。
似乎这是规制,魏广德记得好像看到过书里的记载,大明朝所有的县衙,其实都差不多,都是按照朝廷制度建造的,如果有差异也只会是因地制宜的小幅度修改。
从侧门进去,当班的看到是吴占魁吴千户还是很客气,“吴千户,需要我进去给你通报一声吗?”
“不用了,今天是为我侄子报名来的。”
听门子和吴占魁的对话,似乎吴占魁时不时还会到这里来,和门子还有点熟悉。
通过甬道,被舅舅领到左边的一排屋前,看着门前挂的牌子,魏广德知道这几间屋子是彭泽县衙的礼工吏房,其他三房要么在这排房子的后面,要么就在甬道的另一边,因为中国的建筑,很讲究对称。
其实从照壁到牌坊,再到县衙大门和后面的甬道,直到大堂二堂三堂,都是在一条中轴线上。
跟着舅舅和魏老爹,魏广德第一次踏进了礼房。
县衙的内部编制其实和朝廷有点相似,朝廷建有六部,而在县衙这一级别也有对应的机构,也就是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