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29节

  主管科举的一直都是礼房,魏广德报名自然要在这里。

  舅舅和礼房里的几人都认识,和礼房的话事人聊了聊,知道吴占魁是带侄儿来报名参加这次县试的,礼房的书隶还是有点惊讶。

  无他,时间关系而已。

  确实,还有半个多月就要开考,这个时候才来报名。

  魏广德上前见礼后,才把自己这时候来报名的原因说了下。

  知道是有考生因为守孝不能参考,屋里几个吏员也就理解了。

  家里有长辈过世,确实是不能来参加考试的,否则不仅害自己,更要害互保的几个同窗,

  在书吏递过来的纸张上,魏广德认真的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已经同考五人中其他四人的名字也写上,最后在担保人栏写上高翔的名字。

  对于禀膳生为考生作保这样的事儿,也是公开的秘密,都是需要给钱的,除非是自家子侄或是学生。

  当然,遇到吝啬的,可能就算是子侄和学生,怕也少不了一份孝敬。

  前面的很快就填好了,可是在描述自己体貌特征这一块魏广德就有点不知道怎么写了,之前先生也没交代过该怎么写。

  “面形甲,面色白,身矮,无鬚。”

  就在魏广德迟疑的时候,就听见对面那个书吏小声说了几句话,惊异之下魏广德抬头看了过去,结果那人又仔细端详了魏广德脸庞才点点头,“就这么写吧,你脸色也没有痣和印记。”

  这会儿魏广德才知道,那个面形甲怕是说的自己的脸型,面色白和无鬚倒是好理解,这个身矮是个什么意思?

  在同龄人中,魏广德自觉得自己算是高的了,虽然只有十三岁,没有后世的测量工具,魏广德自觉得身高不会低于一米五,可能接近一米六。

  后世那可是营养过剩的年代,小孩的身高普遍超过了父辈,就他现在的身高放后世都不显矮。

  当然,这个身高也许有魏广德的个人感觉成分在里面,也许有一定的误差。

  对于这一点,魏广德也不是很确定,但是他比他哥魏文才和表哥吴栋矮不了多少,老娘也说自己怕是要长成大高个,比老爹魏勐还高。

  好吧,也许人家是按照成年人的身高来算的,要是这么考虑的话,魏广德确实还是稍微矮了一点,就一点。

  填完报名表,魏广德就把高秀才的结保文书和互保文书拿了出来,连同报名表一起递交给那个书吏。

  结保文书来自高翔高秀才,互保文书则是从孙夫子那里拿到的,还包括另外四名考生的,因为他们之前的互保文书也需要修改,所以魏广德这次是一并带来。

  那个书吏拿到手续检查无误后,才盖章用印,把魏广德的报名资料处理好,给了考试证明。

  不过魏广德也没急着离开,看着书吏把其他的互保文书都换进报名资料后,他这次的事儿才算彻底做好。

  在魏广德没注意的是,在他填写报名表那会儿,吴占魁递了个小包给礼房的书隶,而魏广德的考试证明自然也有了些微调整。

第51章县试

  从彭泽县城回来,魏广德开始了繁忙的学习生活。

  为了应对考试,即便孙夫子对魏广德没有多看好,也就是想让他去学习下,长长见识,可是该练的还是要练。

  之前魏广德虽然和那些应试前辈一样的学习,可是很多东西也是没有接触到的,就好像此刻他手里拿着的一份八股文章。

  也不知道通过了什么渠道,反正魏广德知道肯定不容易,那是现今彭泽县尊唐庸唐继贤在乡试和会试做的卷子。

  唐庸是广东人,人长得不高,可以说刚来的时候还是又黑又瘦,真不像个进士。

  不过被直接外派到下面的县一级,其实也可以知道,他的殿试成绩应该也不怎么样。

  毕竟排名考前的,一般都会留京任官,最顶级的肯定是进翰林院,次一些的也会在六部观政,然后进入中央部委工作。

  虽然说伴君如伴虎,可是留在领导身边,升官的可能也更大不是。

  所以,对于这些进士们,谁不想留在京城?

  但是这位唐县尊显然就不行,被分派到江西这里。

  不过魏广德也不会轻看他,没关系的是去老少边穷,江西可是好地方,说明人家在朝廷里应该还是有人的,不然不会到这里来任县令。

  对于这样名声不显,排名不高的进士,找到他的考试卷子自然是不容易的。

  由此,魏广德也算见识到了老师孙夫子的性格了,似乎就是个做应试教育的高手,也许这就是他总结的通过县试到院试这一阶段的方法。

  收集考官的文章,了解他的喜好,根据喜好调整自己的文笔。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县试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最低级考试,应该不难,很好通过才对,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县试,严格来说其实都不算朝廷认可的科举。

  在朝廷看来,乡试其实才是有朝廷派人住持进行的考试,院试及一下的考试只是地方官员负责进行考试,所以并不会有多重视。

  但是,实际上在科举的六次考试中,县试和府试还有院试刷下去的学子也是挺多的。

  就拿刚刚孙夫子向魏广德等几个第一次参加县试的学生介绍彭泽县的县试情况就提到,县试三年两届,只有大比之年才不就行县试,也就是会试年没有县试。

  而每次彭泽县的县试,全县参加考试的学生近千人,其中不仅有像魏广德这样的殷殷学子,还有皓首白发的老考生。

  而每次县试通过多少人呢?

  五十个。

  县试只有五十个名额给他们通过。

  而之后的府试也类似,千人竞争那几十个名额。

  到了院试就更激烈了,虽然经过层层选拔,剩下的都是童生,人数好似应该不多了,可是名额争夺就更加激烈。

  明朝按县为单位,以县的财政收入划分为大县小县,不同等级的县,可以有的秀才数量也是不定的,但基本上就是大县的秀才名额多于小县。

  在有名额的限制下,县里面的秀才有多少,决定了院试通过的人数。

  好吧,单说彭泽县,按照以往的院试数量来看,每次也就是十人上下,最少的是九人,多的时候能有十二三个。

  对于落选者,哪怕你才高八斗,能够碾压其他府县的学子,对不起,你也没有机会拿到秀才功名。

  你只能在本县几个名额里去争夺,击败本地童生,夺下功名。

  今年,按照孙夫子听到的消息,参加考试的学生大概有八百多人不到九百人,五十个名额,这个压力也是不小,基本上超过乡试的淘汰率了。

  府试,暂时魏广德还没有去想那么多,一步一步的考过去再说。

  这几天,孙夫子布置的作业也是陡然增加,每天两篇八股文和一篇经文,试帖诗之类的倒是没怎么要求。

  实际上现在的魏广德,要凑合一篇试帖诗出来也是可以的,毕竟都可以攒出八股文,很多东西也是相通的。

  何况,对于县试来说,更重视的还是八股文,也就是四书文和五经文,其他的过得去就行了。

  只有到了乡试会试那个时候,策论才有一点作用,而到了殿试就纯粹比策论了。

  不过因为会试名次对殿试的影响很大,光想着靠殿试,拿出一篇出类拔萃的策论就杀进一甲二甲,希望还是很渺茫的。

  魏广德这些天就琢磨唐县尊的文章,然后尝试着把自己以前写的东西修改下文风,尽量靠拢唐县尊,希望因此能够获得青睐。

  至于字儿,对于现在来说,临时抱佛脚也已经来不及了。

  好在孙夫子觉得魏广德的字儿进步还是很大的,足以见人,所以第一场就被刷下来的概率不大。

  临近考试前五天,魏广德和就母亲一起去了彭泽县,直接搬进了吴家在县城里的宅子。

  魏吴氏就带了一个老妈子跟着,吴家安排了两个下人过来伺候。

  毕竟是吴家嫁出去的小姐,舅舅吴占魁找的还是魏吴氏认识的人,虽然年岁都比较大了,可是做事也更妥帖,不容易出错漏。

  过去老妈小时候就伺候她的丫鬟也被叫来,本该陪着出嫁的丫鬟,因为老妈心好,知道她在吴家有了心上人,所以还是留下来了,而这次就被派过来伺候魏母。

  秉承着上一世大考大耍,小考小耍的习惯,最后两天魏广德也罢书籍都先丢在一边,那些范文也不看了,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的工作也不做了。

  天知道唐县尊会出什么题。

  运气好,也许就考自己熟悉的,写出很好的文章的考题,那就爽了。

  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魏吴氏一开始看到儿子这样还很是担心,不过魏广德一通忽悠,说什么自己已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继续看下去也是无用。

  这个时候才去看书,还不如考前沐浴更衣,求神拜佛更有用。

  魏广德的表现,自然也被舅舅吴占魁和舅母看在眼里。

  当初吴栋考试前似乎也没心思看书,倒是经常跑出家门找人喝酒聊天。

  事后他们才从儿子口中知道,那是因为紧张,根本看不进书。

  从大哥口里知道了魏广德的异常可能是因为考前紧张,魏吴氏也不敢再要求魏广德看书了,任他自己做主,想看就看,不看也随他。

  时间,悄然到了二月十七日,县试第一场考试即将开考。

第52章唱名

  窗外漆黑一片,但是屋子里已经点上了蜡烛。

  魏广德已经被母亲叫醒,现在还只是卯时,大约可能是后世时间早上五、六点的样子。

  这个时候距离天亮还早,可是魏广德就要起床洗漱,吃早餐,准备出门去县衙参加这一科的考试了。

  在他吃饭的时候,魏母和舅舅,舅母就坐在一边静静的看着他吃,也没说什么鼓励的话,该说的老早就说过,这个时候再说,他们也怕给小魏广德增加压力。

  当魏广德提着母亲准备好的考篮出门的时候,天色依旧还是一片黑暗,没有一丝亮光,但是决定魏广德在大明朝命运的一天已经开始了。

  舅舅家里县衙不远,但是舅舅吴占魁还是准备了马车给他代步。

  随着越来越接近县衙,路边汇聚的今科学子也不断增多,距离衙门还有一段路,马车已经行进不下去了。

  其实这个时候,路边也停着几辆马车,都是县里乡绅送自家子弟参考的车架,也是因为行不进去只能停在路两边。

  吴占魁先下车,然后魏广德提着考篮才跟着下车,随着舅舅往前挤。

  两个家丁在前面开路,很快就挤开挡在前面的考生,就算有人不爽的回头看向他们,魏广德也没怎么在乎,没看到前面也有两伙人和他们差不多,都是身强力壮的家丁在前面开路,挤开挡道的考生吗?

  很快到了县衙大门前,此时这里也是几伙人站在那里,除了考生外,外面还围着几个家丁打扮的人。

  魏广德找了个空地等着,家丁在外面挡开其他人,不让他们靠近魏广德这里,舅舅吴占魁也咱在他旁边,不过似乎看到熟人,不住向那几伙人拱手,对方也有人回礼。

  别看舅舅是官身,可毕竟只是武官,在这个文贵武贱的年代,很多时候舅舅在外面也不得不稍微弯下腰。

  这也是为什么为了侄子参加考试,舅舅家忙的和自己家一样,舅舅是真心希望魏广德能够考到功名的。

  不说进士,哪怕是个举人,吴占魁就可以在彭泽县挺起胸膛,不惧县里的任何势力了。

  随着大门打开,一队衙役跟着就站了出来挡住考生们的去路,在进入考场前还要先进行搜捡,之后才能进入考场,按照报名时发的考号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行考试。

  彭泽县算是上县吧,虽然不能和一些大县相比,但是也超过这大明朝大部分县城了,所以考试用的桌椅都能早早备下,还不需要考生自带。

  开始搜捡后,舅舅吴占魁只是把魏广德送到门口就缓缓后退,不过这也足够让搜捡的衙役看到了。

首节 上一节 2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