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292节
没有大志向,自然就没有大野心,皇帝自然也更放心。
再表现出一些能力上的欠缺,皇帝就更放心了。
“东楼兄,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想怎么做?”
景王毕竟没有严世番老练,想明白了自然也沉不住气,直接开口询问道。
“想来殿下也明白,陆炳是断不能留的,只是
陆炳身份特殊,不管是投毒还是暗杀,都会掀起惊天巨浪,所以都不可取。”
严世番开口答道。
“那还有什么办法能不让人怀疑,神不知鬼不觉的让他不在了?”
景王皱眉问道。
暗害陆炳,后果他能想到,可是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法子干掉他?
他可是陆炳,掌管锦衣卫的陆炳。
“陆大人除了掌锦衣卫外,其实还经常做一件事儿。”
说到这里,严世番故意停顿下来,让景王有思考的时间,或许他就会想到。
“经常做的事儿?吃饭睡觉,也没听说他爱在外面找女人,不然酒力下点要药,让他死在女人肚皮上,估计他家人也会瞒下来。”
景王思考片刻就随口说道,他是想不出来,能想到的也就是那烟花柳巷的龌龊事。
说实话,陆炳的生活作风还算正派,除了大家都有的爱好,那就是捞钱外,还真找不到其他大毛病。
至于说府里的女人,好吧,陆炳弄回家的美女也不少,但那毕竟是在陆府,他们可插不进手。
陆府防范严密,开玩笑,他们就是做这行的,自然不会让人轻易钻了空子。
“呵呵.”
听到景王这么说,严世番丝毫没觉得有失体面什么的,那可都是他的爱好,所以他丝毫不觉得有什么说不得的。
轻笑过后,严世番才开口道:“殿下肯定也听说过,陆大人和宫里走动频繁,几乎每日都要往宫里跑。”
“知道,都是锦衣卫的日常差事儿,把京城还有外面的消息传递到父皇那里。”
景王点头表示知道,虽然他也没见到过嘉靖皇帝,可是不管是母妃还是宫里其他的人,都会向他提供消息,让他知道皇帝的近况。
嘉靖皇帝的安危,可不仅是关系到大明朝堂的稳定,还关系到他和王兄裕王的前途,到底谁坐上那个位置,谁又只能去小地方当个看似闲散实则圈禁的王爷。
“既如此,殿下是否知晓,陆炳进宫的时间,可大多和嘉靖皇帝开炉炼丹的时候接近,那些丹药”
“你是说在试药的时候下手?”
严世番没有说完整,可是景王就已经猜到了他的意思。
嘉靖皇帝修仙,自然丹药也是要修炼的,所以才会召集那么多的游方道士,他们都是在各个方面有所擅长才会被皇帝看重,委以重任。
有负责卜卦的,有帮着炼药的,也有指导嘉靖皇帝修炼道家秘术的,林林总总,千奇百怪。
而在这其中,炼制丹药自然是最特殊的一项,因为嘉靖皇帝也知道丹毒,并不是每次炼制的丹药都可以放心服用,所以开炉后必然取出一颗找人试药,安全了他才会服用。
嘉靖皇帝的所炼制的丹药,也就是几年前吃死过一个小內侍,最近这些年炼制的倒是没有听说发生这样的事故。
而陆炳送密匣的时候,偶尔就会撞上嘉靖皇帝炼制完成丹药,开炉取药的时候,这个时候陆炳为了表现出对嘉靖皇帝忠心耿耿的一面来,往往会抢着试药。
景王眨眨眼,严世番好算计啊。
若是陆炳在试药后出现不适,父皇那里还能追究吗?
要追究,那也是杀负责配药的道士才对。
而且,这样的事儿,嘉靖皇帝应该还会选择帮忙隐瞒,毕竟因为自己修道,结果试药吃死朝廷重臣,这个要是被写入史书
“可是,孤就知道几年前曾经有过內侍服用丹药后暴毙,这些年就没有再发生了,这药如何还有,你也不好确定配出那样的药,恰好陆炳就在场啊。”
景王犹豫道,配好一副毒药,还得陆炳恰好在场。
说实话,只要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可能就只能毒死一个內侍。
可有了一次只要的事儿发生,至少很长时间里陆炳绝不敢再给嘉靖皇帝试药,这法子就废了。
內侍死活他不关心,他只关心结果,看似很难操作。
第341章皇帝的重视
“可是,孤就知道几年前曾经有过內侍服用丹药后暴毙,这些年就没有再发生了,这药如何还有,你也不好确定配出那样的药,恰好陆炳就在场啊。”
景王在严世番说出开头就,就想明白了他所谓的办法。
要说好,那绝对是最佳办法,可是却很难把控。
景王觉得,以严世番的聪明才智,只需要他稍微提点就应该想到,办法是好办法,却很难操作,可是没想到却看到严世番只是扭动了下肥胖的脖子,头左右晃了晃。
那是摇头吗?
景王心里微微诧异,随后就确定,严世番似乎不认为这事儿难以实施,看样子他已经有周密的计划了。
于是,景王只是盯着严世番,开口说道:“东楼兄有何高见,可以说说。”
“殿下可知那些丹药炼制出来的时候是甚么样子吗?服用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
严世番开口说道。
景王闻言微微皱眉,随即摇头。
他对修炼道家仙法没兴趣,至少现在没兴趣,自然不会去打听丹药是怎么炼制而成的。
“那些所谓的丹药,就是无数药材混合在一起,大多出炉的时候可不是丹,只是药,而且还是药膏。”
严世番看到景王摇头,就自顾自开口说道:“听说,炼丹房的人开炉前都要沐浴更衣,开炉后把药膏收集起来,捏成丹药的样子,放进玉瓶之中送到陛下处,然后才是试药。”
“你的意思是,在这个过程中动手脚,选择陆炳在宫里的时候操作?”
景王随即想到什么,开口接话道。
严世番点点头,“陆炳毕竟身份特殊,必须找准时机才能动手,否则一次失败就不可能有第二次的机会了。”
到这个时候,景王已经明白严世番找自己说这事儿的原委,显然他在宫里的那些首尾打听消息还行,要做成什么大事儿却是很难。
而景王在宫里的影响就要大一些,至少安排这些人要相对严世番容易很多。
整个计划针对的是陆炳,而不是嘉靖皇帝,这是他能鼓动景王出手的重要原因。
弑君,以景王的胆量,显然还不够格做出这样的事儿来。
如果只是安排人,弄死一个朝中重臣嘛,似乎也不是很难的事儿,更何况还是敌人。
景王知道,严世番做事是很周密的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就这么三言两语就把事儿交代了,肯定有比较完整的计划。
“你详细说说看,孤愿闻其详。”
景王虽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却是询问起详细的计划,这让严世番知道自己已经说动了他,于是把自己的计划仔细和景王说了一遍。
说起来其实不负责,那就是在丹药出炉后捏制过程中下毒,而且必须让所有丹药都有毒才行,这样才能说成是丹药配发有误。
如果只是针对试药用的丹药下毒,若是嘉靖皇帝起疑,再次派人试药,那就有可能露出马脚。
只不过,不管是下毒的时机,还是打听到陆炳进宫的消息,这就涉及到宫里人,严世番没法插手,只能出主意,让景王找人安排。
“这么做,麻烦是麻烦了点,可是胜在安全。”
严世番说完自己的计划后又继续说道:“一开始我想到更简单,那就是制作出毒丸放入玉瓶中,在陆炳试药时偷梁换柱,可是想到后续追查丹药,就熄了这个念头。”
严世番说完后,景王只是微微点头。
如果按照严世番所说后一种方式进行,只需要找对一个人就可以,那就是负责拿丹药的內侍,可是却不保险。
嘉靖皇帝很可能还会让內侍试药,确认丹药药力确实猛烈才会放弃追究。
用前一种方式操作,虽然需要安插的人手有点多,麻烦也更容易暴露,可是确实更加安全,最重要的是丹药的确药力过猛,谁吃谁死,自然就不会有人怀疑什么,一切只是一场意外。
“兹事体大,容我思考几日。”
景王虽然在心里认可了严世番的话,可是依旧没有当场答应下来,毕竟陆炳是朝廷一品大员,他需要仔细斟酌谋划后才能定夺,到底要不要这么做。
而且,就算真要做,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还需要秘密调动可靠的人手过去,也是颇费时日的事儿。
总之,这件事儿不简单,不能草率答应下来。
郭希颜被处决,京城官场因为他一封奏疏引发的小地震也很快就平息下来。
没人为他鸣不平,毕竟是六科商议后的结果,就连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都察院事后也没有上奏疏讨论此事,比如不因言获罪等。
发往南京的公文已经送出,但是南京振武营兵变的事儿却依旧在朝堂上议论着,而旋涡中的人不是南京的哪位高官,而是北京城里的某人。
都察院弹劾户部尚书马坤的奏疏被嘉靖皇帝留中不发,自然引起了都察院御史们的不满。
在他们看来,马坤就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黄懋官不过是忠实执行他的命令,其实死的挺冤,所以一心为公的他们誓要为黄懋官讨回公道。
既然一份奏疏被嘉靖皇帝留中,那就上第二封,第三封,直到嘉靖皇帝做出表态为止。
通政使司连续两天都被来自都察院御史的弹劾奏疏淹没了,到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严嵩、严世番父子。
他们早就已经做好了这次六部换人的准备,在他们的计划中要对六部堂官进行一次大轮换。
顶替赵文华工部尚书一职的欧阳必进就是这次调整的主角之一,因为重建因火灾被毁殿阁有功,欧阳必进被加衔都察院左都御史,但是实际职务还是工部尚书,这自然让严嵩产生了将他调入更紧要衙门的想法。
虽然欧阳必进很多时候都表现出对他决定的抵触,但是大部分命令还是会忠实的执行,毕竟大家还是亲戚关系。
这次,严嵩就打算让欧阳必进入住吏部,原吏部尚书吴鹏作为一个听话的提线木偶则改迁户部,取代马坤的位置。
这样,凭借着严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础,他们工部和户部都抓到手里,又可以继续在国帑上辛苦努力的发财了。
欧阳必进入主吏部,以他一惯表现出来的强势,也会让嘉靖皇帝放心。
欧阳必进能够牢牢的站在严家的核心圈子里,并不是欧阳必进对严家多么忠心,而是因为严嵩妻子欧阳氏的关系,否则这样一个貌合神离的家伙,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欧阳必进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时候只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则,大多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到。
但是,一旦触及底限,他也会毫无顾忌和严嵩、严世番争执,甚至不惜上书陈情,请嘉靖皇帝圣裁。
有此情形,自然让嘉靖皇帝对他青睐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众,所以在严嵩有意无意的推动下,欧阳必进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坚如磐石,无可撼动。
而此时的户部尚书马坤的府邸门前已是“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前还车水马龙,拜客无数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在南京事发后,马坤就有了不祥预感。
黄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儿,都是和他请示过的,即便他已经调到北京任尚书,可是南京户部的权利依旧牢牢抓在他手里,而爪牙自然就是黄懋官等老部下,由他们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