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创业在晚唐

创业在晚唐 第35节

  “赵大,这口猪肥得很,够咱们吃了,羊就先放着吧。”

  但赵怀安豪气挥手,说:

  “不,都杀了,一会我去大营喊老岳他们一起来,还有老李那边几个忠武军的好汉,肉要管够!”

  赵六明白这会要和李师泰那些忠武军搞好关系,也就依了。

  就这样,众人是杀完肥猪,宰肥羊,在众人欢呼忙碌中,赵怀安忽然一喝:

  “呀呀呀!”

  赵六他们刚扒完羊皮,猛然听到这唱,那是齐齐一抖,皆茫然地看向赵怀安,不知道赵大又是发哪门子疯。

  而赵怀安见吸引了众人目光,借着酒意,开始拿手起范,只见他一掀袍子,起脚就是京剧武生的大台步,然后哼道:

  “呀呀呀,烹猪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锵锵锵!”

  众人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台步,听到赵大气势十足的唱腔,纷纷叫好鼓掌,尤其是那四个五寸丁都把手掌拍红了,给足了赵怀安情绪价值。

  赵怀安高兴极了,果然当你发疯的时候,能有一群人陪你一起发疯,那是真快乐。

  他大手一挥,对大伙道:

  “生火,今个咱赵大给你们露一手,让你们这帮人看看,什么才是好手艺。”

  接着又是一阵阵欢呼声,直让附近营地的土团们侧目。

  啥家业啊,又吃肉又喝酒的!

  呜呜呜,真羡慕。

  ……

  赵怀安让赵六去大营喊鲜于岳等人,然后就开始炮制猪肉和羊肉,羊肉还是烤,但猪肉就打算做个红烧肉。

  别看在后世弄个红烧肉很简单,但在这会,还真不好弄。

  赵怀安让老墨他们帮忙垒了个灶台,然后让牛礼去豆胖子那边借口大铁锅,他们之前炖猪肉的时候就用的那口,顺便邀请豆胖子晚上一起来这吃饭。

  牛礼会汉话,这段时间收拾得好,也开始带人,所以待人接物都有很大长进。

  搞定灶台和铁锅,还有两个难的,那就是红烧肉必备的酱油和白砂糖这会都没有,是的,大唐竟然没有红酱油,这你受得了?

  赵怀安这会是弄不到酱油了,但他倒是弄到了一瓮豆酱,这是之前和营地前头的老方换来的。

  弄猪油把这豆酱炒一炒,勉强也能挂个色。

  至于白砂糖,这会只能用蔗糖代替了。也就是在川西,有蔗糖,但也是非常昂贵的,可以说赵怀安做这顿红烧肉是真的下了血本了。

  料理完这些,老远就听到豆胖子的声音了,他带着一辆大车,上面除了那口大铁锅之外,还有一些菜蔬,甚至还带了两个厨子。

  赵怀安忙得很,没空招待豆胖子,就让他和小孩一起玩,然后就招呼那两个厨子,开始让他们打下手。

  不一会,鲜于岳带着任通、宋远过来了,虽然有几天没见,但鲜于岳的热情丝毫不减,看着赵怀安在忙活,招呼了一声,然后找地方坐下。

  而那边豆胖子看鲜于岳眼熟,推开吵闹的四个五寸丁,靠了过来。

  就这样,豆胖子和鲜于岳聊了起来。

  赵怀安抽空看了下,也不知道两人聊了什么,反正鲜于岳挺高兴的。

  正扭头开始烧灶,忽然听到豆胖子在那鬼叫:

  “赵大,你算是有口福了,鲜于郎君带了一瓮高昌葡萄酒,啧啧。”

  赵怀安撇了撇嘴,暗道:

  “我还喝过张裕解百纳呢!我说什么了吗?”

  看不得老祖宗们少见多怪,赵怀安开始奋力炒起菜来。

  这铁锅送过来的时候,赵怀安才明白为什么这会没人炒菜了,这锅这么厚,炒啥都炒不熟,为此,赵怀安还专门让老墨起出一方木炭,这是他们前段时间挖窖烧的。

  添了木炭后,火力果然旺了不少,做这顿饭是真不容易。

  等赵怀安这边挂油的时候,李师泰他们过来了,除了之前说的王建之外,他又喊上了突将的赵怀义和谢再兴,还有保义军的孙传秀,都是赵怀安认识的。

  大伙一来,就要帮忙,然后就被赵怀安给赶走了。

  那边羊已经腌好了,赵怀安让李师泰他们将羊架在火塘上,然后让他们摇。

  烤羊肉是这些军汉的拿手手艺,尤其是那个王建以前为了一口烤牛肉,都敢去杀牛的,本身烧烤手艺一点不差。

  就这样,这些个军汉围在热烘烘的火塘边,边摇羊肉边开始吹牛。

  就这样,日头一点点沉下,肉香越发浓郁。

  整片营地都隐约骚动,这些土团们在帐篷里是抓耳挠腮,口齿生津,恨不得杀了赵大,这人是真该死!

  ……

  时间差不多了,当红烧肉揭盖后,蒸腾着的肉香气迅速飘过所有人的鼻腔,甚至连一开始都漫不经心的鲜于岳都忍不住咽了口水。

  咱这二弟做的肉也太香了吧!

  赵怀安从来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他让孙泰带着部曲、伴当、铜山众们拿碗来装肉,然后给营地每一个帐篷分一碗。

  孙泰他们之前和营地里的其他土团也混熟了,带着一众人浩浩荡荡的去送肉了。

  再然后,这些帐篷又爆发一阵阵叫好声,当然也有几句不和谐的,是在骂为什么自己这碗怎么少。

  赵怀安一看回来的,有几个嘴巴上的油都没抹掉,就知道是这几个小子偷吃。

  瞪了他们一眼后,赵怀安又装了一碗肉,让他们给人家送去。

  咱赵大差这点肉?丢了爷们的人!

  且不管没出息的小子们,赵怀安看向鲜于岳,李师泰他们,吆喝一声:

  “起锅,出肉!”

  营地中央,三块大木板已经整齐摆好,一盘盘红烧肉码好端上,整头烤羊被摆上了案头,各色时令蔬菜烫好了用陶盆装着,土酒、葡萄酒在这里没有高低之分,都被公平地倒在大伙的酒杯里。

  随着,赵怀安一声令下:

  “兄弟们,还等什么,开造!”

  于是,一手抓起肉,一手举着酒,男人们吃牛到了通宵。

  这是赵怀安来大唐吃的第一顿红烧肉,也是很多人这辈子吃到的第一顿。

  它不完美,但真香!

  可欢乐从来都是短暂的。

  当夜,鲜于岳悄声告诉赵怀安,中军议定,三日后出战。

第34章 殊功

  鲜于岳告诉赵怀安大军三日后出战,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赵怀安的军功定下了。

  原来赵怀安到邛州大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把之前缴获的吐蕃首级报功上去了,现在经中军司曹勘验无误,特发赏赐。

  不过一开始赵怀安并没有多高兴,因为他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毕竟立功受赏不是天经地义嘛。

  不过这也算是提振小团队凝聚力的好消息,所以他还是“高兴”地把受赏的消息告诉了众人,果然大伙是一阵欢呼。

  甚至陆仲元那几个牙兵,更是侧目,心里更确定赵怀安背景深厚。

  赵怀安那会光顾着吃酒,没注意到这些,直到当夜鲜于岳宿在赵怀安帐篷里的时候,他才知道这事办下来得多难。

  鲜于岳人情练达,帮人的时候,一定得让对方知道这个忙是怎么帮的,不然这忙就白帮了。

  晚上吃酒的时候,鲜于岳看赵怀安的样子,就知道他对这事一窍不通,所以晚上两人抵足长谈的时候,他才把这事细细讲出。

  原来赵怀安之前将事情想差了,他以为唐和吐蕃是数世死仇了,就以为吐蕃首级是军功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大概在五十二年前,也就是长庆二年的时候,唐蕃就树碑会盟,以偃兵息人,崇姻继好。

  一开始唐人并不觉得这次会盟有多重要,因为吐蕃总是这样,时和时衅,大唐也习惯了吐蕃毫无信用,反复无常。

  但谁也没想到,这一次会盟真的是最后一次,到现在,吐蕃与大唐已经有五十二年没发生过大规模战事了。

  赵怀安听到这段的时候,忽然闪现出一个念头:

  “我就说当日突袭铜山关的时候,那群吐蕃人和傻子一样,先是冒冒失失的出关,然后晚上还能安心睡觉,甚至营地的岗哨都没留,当时我还以为是那个吐蕃胖子颟顸无能,原来原因是在这啊。”

  南诏军是他们的盟友,唐军又和他们多年不战,所以那些吐蕃军只把赵怀安这些人当成了附近山棚,这才大意了,没上心。

  想到这里,赵怀安还嘀咕了一下,原来还是自己不讲武德啊。

  这边赵怀安嘀咕的时候,鲜于岳继续说吐蕃军功的事。

  因为多年不战,所以大概是二十年前,尚书省吏部规定,除了各镇防秋期间,其余时间获吐蕃首级是不算功劳的。

  换句话说,赵怀安于铜山关所获的百余节吐蕃首级在原则上是一点军功都没有的。

  但微妙就微妙在这个“原则”二字。

  如果是赵怀安自己去军中报赏,他肯定是一点没有,甚至还会因溃兵的身份而被军法从事。

  但给赵怀安报功的是鲜于岳,而鲜于岳的背后是游弈使宋建,而宋建的背后则是节度使牛丛,所以这份军功就硬生生的被定下了。

  定的原因也有理有据,虽然赵怀安是从大渡河战场溃退下来的,但溃而不逃,依旧在赶往邛州大营归建,所以赵怀安无罪。

  且不仅无罪,还有大功,因为唐军在邛州前线发现了吐蕃人的军队,所以吐蕃此时就是敌军一方。而赵怀安虽不是在前线获首,但铜山关却是这支吐蕃军的后军,所以功劳比照战时。

  就这样,赵怀安从原先的有罪,摇身一变为有功。

  不仅有功,还是大功。

  大唐军功按照三阵三获分为九等军功。

  率军击败人数比自己多的敌军,为上阵;击败与与己方相当的,为中阵;击败的敌军比自己人数少,只能叫“下阵”;

  然后按照俘斩数,又分为三获。俘斩敌军十分之四,为上获;俘斩敌军十分之二,为中获;俘斩敌军十分之一,是下获。

  赵怀安在铜山关,以不足二十人的队伍歼灭近百吐蕃兵,按军功评定可为第一等,上阵上获。

  本来赵怀安听这个大唐九等军功,还觉得挺不错的,无怪乎大唐老祖宗能威压东极二百年呢。

  可当赵怀安美滋滋地想着,自己这一等功能封个什么的时候,鲜于岳来了个“但是。”

  鲜于岳告诉他这不过是理论上,实际上,正常情况下赵怀安就算立下这样的军功了,也是算不到他头上的。

首节 上一节 35/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