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21节
等人上来后,大家才得知,毛熊那边知道了人被落下后,直接派了一架直升飞机,把人从贝加尔湖站送到了这一站。
抛开送货质量不谈,毛熊这边单论送货效率,那还是很高的。
孙志伟可是知道毛熊的直升机的,主打一个皮糙肉厚,隔音基本没有,暖气更不可能,转弯从不打招呼,飞行员都是战斗机驾驶员出身。
这位越国留学生能在被紧急送过来后,还能站着上火车,也算是身体素质强大了。
火车很快再次出发,不久就进入了草原,草原上的冬天真没什么好看的,又是晚上,孙志伟就直接睡下去了。
等他第二天醒来时,火车已经到达了二连车站。
到了这里就算是到家门口了,车子停稳后就有边境的战士们上车安检。
这趟火车上可不止孙志伟一个国人,还有不少从莫斯科和其他城市上车回国的,基本上都带了不少外国的商品。
孙志伟自己的包里倒是没带什么特别的东西,像黄金名片这种重要的物品都被他收进空间存放了。
可他隔壁的一个小伙子就遭殃了,安检人员在小伙子的包里,查出几盘贝多芬和莫扎特等西方古典音乐的卡式录音带,还有几双尼龙丝袜。
现在这种“无标题音乐”的西方古典音乐正在严查呢,小伙子可能是在外面消息不灵通,这回算是撞枪口上了。
还有那些丝袜,上面的广告图片露着大腿呢。这小伙子也是心大,这么露的广告标签,他上车的时候居然没撕掉,这又是一条。
只能说,是这小伙子自己作死,他当场就被检察人员严厉的批评了一顿,还被带下了列车。
孙志伟估计,后面就是严厉的批评教育,再留下国内单位名称地址,以便他们通知单位,反映小伙子的严重问题。
然后就是录音带,肯定会被没收的,丝袜却很贵,应该会还给他,但是标签肯定要当场撕掉的。
还有最后,小伙子回去肯定还要挨批,具体挨多重就要看小伙子的爹是干嘛的了。
不过,孙志伟估计不会太严重。
想想也知道,小伙子是还给家里人带的丝袜,这时节,家里女人能穿的上丝袜的是什么家庭。
想到这里,孙志伟也有点后悔自己考虑不周了,这丝袜是应该带些回去的,指不定佳佳喜欢呢?
看着站台两边两列长长的库房,他又想到,这里现在其实只是个边境小站,为什么要建这么多库房?
想着想着他就开启了空间,向库房笼罩了过去。这就是有空间的人的毛病了,遇到什么东西就想开个透视瞧一瞧。
结果还真给他看出来了东西,两边的库房里面全都是缴获的违禁品,各种意义上的违禁品。
基本都是国外的物品,零散的大多是外国书籍、杂志,音像制品,火器,易爆物品这些。
还有一些明显是大批量的物品,应该是走私被查到的。
这个车站已经建成近20年,这些年查到的违禁品全部堆积在库房里,也没人去管,也没有处理的渠道,就这么胡乱堆放着。
其中就有他心心念念的丝袜,整箱整箱的散乱的堆在一个库房的角落,灰尘都落了很多在上面。
他想着,既然是没用的东西,那他拿一点没什么吧,他也不准备多拿,就取了两个小箱子。
以后技术越来越发达,产品也越来越精致,现在这种只能说勉强看看。
拿了丝袜后,又扫了扫其他东西,物品很杂,有不少值钱的,也有一些他很想要的,他甚至还看到了不少电器产品,可惜没法拿回家里用。
就好比其中一个库房里就有大冰柜,他就很想搬几个回家,只是这玩意耗电的很,如果自家用电量突然大增,怎么都会引起怀疑。
这个年代虽然敌特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但是还是经常有抓到漏网之鱼。
这种家中耗电较大的目标都是重点怀疑对象,因为现在家家都没什么大电器,大量耗电的似乎也就只有电台了。
这时,车上的检查似乎完成了,外面的地面指挥正在窗外对着车头挥舞着小旗子。随着口哨声响起,火车慢慢开动起来。
之后的一天多,火车驰骋在中国的大地上,一路上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多是乡村田野。
但在这里,他的心情就很放松,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似的,其实,这就是回家的感觉。
在外面,总让他感觉格格不入。
因为外面再发达,也不是自己的,那是别人的家,别人会欢迎你住在他家里,分享他家的一切么?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只有自己家里建设起来了,那才是自己的。
第209章 汇报
12月18号上午10点,全程1万多公里,历时15天,孙志伟终于踏上了京城火车站的站台。
今天天公不作美,外面正下着大雪,孙志伟身上的西服+背心就稍显单薄了。
想着现在也没地方换衣服,他干脆拖着行李箱直接在车站外,叫了一辆三轮车直奔办公厅。
幼儿园本来就直属于办公厅管辖,他现在回来的职务怎么分配,还要等办公厅领导的安排,不过早一天报到早一天排队等位置。
现在外面正下着大雪,如果回了家换洗之后全身舒服了,他怕自己不想出门。
干脆趁现在刚下车,直接去把手续办了,然后再回家好好歇歇。
这次喊到的三轮车师傅是有个想法的,三轮车后箱被他自己焊接了个顶棚,车前把手上还装了块挡风玻璃。
孙志伟坐进去后,发现果然风雪小了大半。
“师傅,您这篷子安的好呀。”他给师傅递了根烟,才开头赞叹道。
“谢谢您的烟,大家都这么说。我可是咱们队里第一个按篷子的,还亏得我家小子有这个手艺,坐车的客人们都说好呢。”
“同志您去哪里?”
孙志伟说了地方,师傅就开始蹬车出发,两人一路闲谈,没感觉多久就到了地方。
他给了钱下了车,跟师傅告别后,就拖着两个行李箱子来到办公厅大门口。
拿着以前园长的证件登记后进了里面,找到工作人员,把情况说明后,就在大厅里等着。
没多久,工作人员就带他来到一间小会议室,还给他泡了一杯热茶。
很快,两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就过来了,他们带着袖章一脸严肃的进门。
在看了孙志伟的证件后,就开始询问各种情况,并做记录.
原本应该先见领导的,不知道为什么先问话,不过孙志伟也没抵触,这是应有的流程。
两位小同志既不问他的学习情况,也不问学术上的收获,只是追问国外的时事。
孙志伟知道他们想问什么,也就挑他们喜欢的说。
重点讲了几个,第一个是,伦敦黑帮横行,社会安全极度危险,拦路抢劫层出不穷,百姓生活提心吊胆。
第二个是,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到处罢工,劳动人民没事在街上都要挨炸弹袭击。
第三个是,伦敦平民生活困苦,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要出来工作,为了供子女念书,每天只吃黑面包。
至于伦敦街上车子多到到处堵车,英国有了200公里的高速铁路,黑面包比白面包还贵这些,那就没有说的必要,别人也不想听。
反正汇报的内容突出一个,国内人民幸福安康,国外人民水深火热,只要把握了这个主旨,不要胡编乱造,那就成了。
反正他说的也是真话真事,罢工,爆炸,抢劫都是真的,领导们也不是不看国外的新闻,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
两位小同志一开始还像对待敌人一样问他话,结果,孙志伟把外面的水深火热往那一摆,连两个小同志都有点同情孙志伟了,语气也不再严厉,眼睛里都是同情。
等把他说的内容记录完毕,两位小同志还走过来跟他握手,嘴里说着:“同志,真是辛苦你了,这么恶劣的环境里还要坚持学习。”
“国家需要嘛,还好,终于安全的回来了,还是家里好啊。”
“同志,你说的太对了,还是家里好。”
谈话结束后,送走了两位小同志,孙志伟正想着,后面是回去等还是怎么办呢,会议室的大门又被打开了。
这次进来的还是熟人,正是上一次谈话时的那位老同志。
上次谈话没有通名,他也不知道这是哪位领导,但肯定是领导了,于是,他主动起身问好:“领导好。”
老同志非常和蔼,走近后先跟他握手,然后两人才一起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志伟同志,这次外出学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呀?”
孙志伟正要按着刚才的汇报内容诌几句呢,就被老领导打断了。
“说点实在的,刚才汇报的那些内容就不用再提了。”
孙志伟也不认识他呀,哪里敢说什么实在的,就在他绞尽脑汁想要糊弄过去的时候,老同志先做了自我介绍。
老同志姓计名涛,两年前调才过来,干的是秘书的活计。领导吩咐什么就做什么,其实就是什么都管一点,但又不分管一方。
孙志伟觉得他是老同志,主要是对方那个气质在那里,自信昂扬,说话和动作都充满了战斗力。
其实仔细瞧瞧,计涛同志只是头发花白了些,但脸上皱纹并不多,真实年龄估计也就五十左右,对领导干部来说,这种年龄还算是年轻的。
“我知道,你们这些外面回来的同志们,说话都有顾虑。”
“现在这个会议室就我们两个人,大门我也关好了,你现在说话不用顾忌,有什么说什么。”
“我们在国内也希望通过你们的眼睛,了解到国外的真实情况,而不是通过别人的报纸来了解,毕竟报纸上的内容不保真嘛。”
想了想,孙志伟决定还是适当的说一些,但是安全措施还是要做。
“好的领导,我一定实话实说,您想了解哪些东西呢?”
“主要是我这一年多学习任务特别重,出门的时间也很少,就怕了解的不全面,胡乱说出来,反而干扰了您的判断。”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把空间展开,在整个会议室里扫描了起来。
“这你不用担心,我们会根据多方面的信息汇总之后来判断。你只管说你知道的就成。”
计涛的话才落下,孙志伟就发现了情况,这个会议室的办公桌底下和他们所在的茶几下面还真有东西。
这让他说话更加小心起来,对老同志的问话,尽量回答,但是每个答案都要在脑子里过几遍。
对方知不知道这里藏着东西?孙志伟不确定,但是他觉得大概率不知道,因为对方后面的的有些问话已经不太合适了。
孙志伟不敢再继续说下去,而是假装喝水端起了茶杯,等再放下时,他稍微用了点力将茶杯跺在茶几上。
第210章 尘埃落定
就在他将茶杯放下的一瞬间,空间从茶几底部切割而过。
只听“咚”的一声,从茶几底部掉下来一个小盒子,滚动了几下停在两人身前的地面。
孙志伟假装惊讶的看了看掉下来的东西,然后就要弯腰去捡,却被老同志一把拉住。
老同志此时脸色铁青,似乎强忍住怒火对孙志伟道:
“孙志伟同志,我们今天的谈话就暂时到这里,你的具体工作安排,还需要开会商议。”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