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22节

  “我看,你是刚下车就过来了吧。你这身衣服也太单薄了,赶紧回去加点衣服,我安排车送你回去。”

  “这几天你就在家里好好休息,这边一有消息就会派人通知你。”

  “谢谢领导,那我先回去了。”

  从办公厅出来,外面已经有一辆吉普车等在那里。

  孙志伟上前报了名字,确认没有错后,司机就开车将他直接送到了文津街巷口。

  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他按响了家里的门铃。

  等干妈打开大门,孙志伟的身影一下子让干妈激动了起来。

  “哎呀,你这孩子,回来怎么不提前给家里写信。”干妈一把抓住孙志伟的胳膊,却发现他穿着很薄的衣服,就赶紧让他进屋。

  孙志伟还想给家里一个惊喜呢,结果干妈就大声朝里面喊了起来:“红缨,爱国,快看看谁回来了。”

  于是,他刚踏进院子门,就看到两个小脑袋从门帘子中间钻了出来。

  在看到孙志伟的一瞬间,他们就尖叫着从屋里冲了出来。

  一年多没见,两个孩子身高已经蹿起了一大截。

  这一下子猛扑过来,孙志伟只能丢下行李箱张开双手,把两人一把拦住。

  这时候正是吃饭时间,家里除了童佳佳在上班,其他人都在家中吃午饭。

  孙志伟的回来,让家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干妈赶紧让孙红缨去倒热水,又叫爱国去拿棉鞋,她也准备去厨房再加两个菜。

  “妈,您别忙了,中午我就随便垫个肚子就行,晚上咱们再吃好的。”

  “行,那我就再炒个鸡蛋,等会你洗漱完了就去躺一会。”说完,干妈也不管他,自顾自去忙活去了。

  干爹这时候才有空看看他的样子,见他虽然瘦了些,但是精神还很不错,才满意的点点头。

  其实屋子里升起了地暖和火墙根本就不冷,但他还是换上了儿子拿来的棉鞋,又接过女儿倒的热水,这才让他们先歇着把饭吃完。

  不一会,鸡蛋炒好端上来,孙志伟就着桌上的菜简单的吃了几口,然后才拿着干净衣物去了澡堂子。

  下午两个孩子去上学,他则在澡堂子泡了两个小时。

  等他换了一身干净衣服,他才有空坐下来跟干爹干妈详细询问家里的情况。

  家里,两个孩子一齐上了初二,明年7月就会毕业,大人们都希望他们继续上高中。

  两个孩子算是继承了一些孙志伟的聪明劲儿,再加上现在学校的课程比较简单,学习上面倒没什么好让他担心的。

  但是现在上高中不看学习成绩,而是看日常表现,需要学校的推荐指标。

  这个孙志伟倒是不担心,他们家成分好,再怎么也有孩子们的名额。

  不过该走动的还是要走动,今年过年育英的曹校长那边还是要去一趟。

  幼儿园那边,老姨身体坚持不住,还是办理了离休手续,以12级副厅待遇荣养。

  因为老姨一直都是以园为家,所以目前还是住在原来的地方,并没有离开幼儿园,平常童佳佳也经常去看她。

  老姨这后半辈子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哪里又是闲得住的,如今离休了,还是每天到前面帮忙照顾孩子们。

  童佳佳已经在去年老姨离休后,正式接任后勤主任职务,级别也调整为18级正科。

  今年这一年来,童佳佳一直被老园长带在身边。

  她一边要管理后勤一摊子,一边又要帮助老园长处理园内的事务,整天忙的不着家。

  家里两个孩子她已经完全没时间管,只能全部托付给干爹干妈。

  还好,干爹干妈虽然退休了,但是一个忙着两个孩子,一个忙着弄地下室的书籍,人都没有闲下来,自然精神状态也很不错。

  再说,孙志伟这种外出留学的都属于单位派遣,工资和福利待遇是照领的。

  加上童佳佳又管着后勤,即使她不谋私利,但该有的福利待遇,家里都拿双份的,完全不用担心吃喝营养的问题,所以二老目前身体都还算硬朗。

  确认了家里没什么大问题,他终于放下心来。

  下午他在家帮忙准备晚饭,等晚上童佳佳回到家里,又是一阵惊喜,全家人热热闹闹吃了个团圆饭。

  晚上回到屋内,孙志伟自然拿出了路上顺来的宝贝送给爱人,两人一年多没见,有礼物为引,干柴烈火烧了半夜。

  第二天,他跟童佳佳一起来到幼儿园,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老园长见到他后,就跟他说了想培养童佳佳的意思。

  孙志伟虽然觉得童佳佳现在的级别差的太远,不太看好这个安排,但也没有反对。

  先这么干着吧,万事没有绝对的,再等等看有没有意外的转机了。

  之后的一周,他开始转圈的跑亲朋好友家,把自己回来的消息释放出去。

  等一圈跑完,他才安心的等待新的工作分配。

  本来以为很快就能调动到新的单位,哪知道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

  他回来的时候一路上已经想的很清楚了,像他这样留学归来精通英语的人员,能去的地方也只有那么几个。

  或者去大学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或者去对外的经贸或者外交等部门直接参与对外交流。

  虽然不知道详细情况,但他知道这次会耽搁这么久,肯定有自己上次捅破窗户纸的原因在里面。

  所以,这期间他一直忍着没有到处打听,而是安心在家看书学习。

  一直到过完元旦,对他的调动才下来。

  办公厅让他去外交部门学习三个月,但是具体的职衔却并没有确定。

  这种时候最怕犹豫,孙志伟没什么可说的,第二天直接前往外交部报到。

第211章 当上临时工了

  分配没有下来的时候,他确实是很忐忑的,大学现在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实在不是个好去处。

  而经贸那边他从来没做过类似的工作,真去了,他估计要抓瞎。但他没有决定权,只能等着。

  如今的结果他很满意,具体的职衔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以后总能升上去的。

  1月5号,孙志伟接到报到通知,6号正好是周一,他起了个大早,穿了一套灰色中山装,直接来到外交部街报到。

  这里是原来叫‘石大人胡同’,石大人原来是明朝的一个大官,他家的院子就叫‘石家庭院’。

  北洋时期石家庭院就是外交部办公地,这条胡同就顺理成章的改叫外交部街了。

  咱们接手后,首长为了节约,指示不准新建大楼,于是咱们的外交部就沿用了‘石家庭院’的老建筑。

  这里的大门是典型的古代官衙大门,门前坐着一对威武的石狮子,审视着来往的人群。

  两扇大红门上整齐地排列着金色的门钉,象征权威。门头上正中挂着国徽,展示着共和国的意志。

  这里位于外交部的西南角,俗称的老门。这个门不大,平常只开半扇,门口有警卫值班保卫安全。

  还有一个新大门在西边,是后来建的主门,可以走汽车,这里因为距离办公楼近,大家还是习惯走老门进出。

  孙志伟在老门的传达室向警卫出示了报到证后,警卫让他稍等,然后就向内部打了一个电话。

  没多久,就从里面快步走出来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他是办公厅的常秘书。

  常秘书带他直接向里走,老门正对的一栋楼就是主要的的办公楼:东楼。

  东楼是一座两层的灰色加白色装饰的西洋楼,清朝的时候盖的。

  虽然只有两层,但建筑本身还是挺高,是西式宫殿风格,高高的飞檐,装饰非常复杂花哨,每一个窗台都有很讲究的花边。

  孙志伟跟随常秘书进到楼里,一下子就感觉光线暗淡了下来。

  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四周都是大树挡住了很多光线,再有就是这栋建筑的窗户比较小,所以楼里面特别黑,白天也要开灯才能办公。

  进了东楼大门就是一个大厅,大厅上面有一个特大的吊灯,往前迎面就是一个宽阔的白色大理石楼梯。

  他们从左侧楼梯踩着厚厚的地毯上到二楼,路过一个可以坐二三百人的小礼堂,就到了办公厅。

  常秘书在这里给他做了资料登记,然后发给他一个临时工作证,从今天起他就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了(临时工)。

  办完手续,常秘书带他去见了办公厅的王主任,王主任50多岁,说话轻缓语气平和。

  对他的到来表示了欢迎,然后说起对他的安排。

  “孙志伟同志,你刚来不熟悉工作,需要有一个培训过程。”

  “大致是这样,先是两周的军事训练和保密教育,然后是在各个部门轮转实习,最后才是确定岗位。”

  “对此,你有什么意见?”

  王主任问他有没有意见,他可不是愣头青,他能有什么意见,他一个新人,有意见也要憋着。

  “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好,那咱们也不拖沓,今天就安排你去军训。”

  接着,孙志伟就被带到了郊区的卫戍大营,这里他并不陌生,多年前他参加民兵野外拉练,这里就是驻地。

  当时差一点点他就成为了这里的一员。

  事情虽然已经过了好几年,但是他的名字依然还有人记得,当年推荐他的大队长现在已经是团长。

  得知他的消息,老队长径直过来找他,闲聊了几句,知道了他的任务后,老队长才对负责训练的小队长介绍了孙志伟。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孙志伟首先跑了一遍训练项目,再次熟悉了地形后,就直接申请考核了。

  他这些年虽然忙,但是身体素质可没有下降,身体和记忆依然熟悉这些训练项目。

  所以,这种短期训练项目根本难不倒他,基本都是一次过。

  办公室的王主任可能想不到,原本预定的两周的军训加保密教育,军训部分他半天就搞定了,只剩下保密教育了。

  保密教育主要是背诵保密条例,对于一个过目不忘的人来说,这比陪儿女玩耍还要轻松。

  中午领取了学习材料,当晚他就已经全部背诵了下来。

  为了防止意外,他还特地多等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到了中午才再次申请考核,结果又是一次就过关。

  这边的委托训练和培训并没有时间方面的要求,只需要考核通过就算完成。

  第三天早上,在常秘书的惊诧眼神中,孙志伟带着考核通过证明回到了外交部门大院。

  王主任得到消息,很快接见了孙志伟了解情况。

首节 上一节 122/2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