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艺术家

新时代艺术家 第815节

  不知谁提议,迅速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隐隐都松了一口气。

  “把我们的意见写上去,沈三通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舆论导向到底该如何处理,咱们没法决定。”

  BJ一间办公室。

  窗台上,一株水仙花点缀了一抹绿色。

  深褐色的书柜占满东侧整墙,玻璃柜门内整齐码放历年工作报告。

  书桌铺着一层透明玻璃,下面压着剪彩的报纸,还有几张照片,照片大多是工作合照。

  台式电脑右侧,堆着待签批文件,最上方笔记本摊开在某页,上面写着准备工作的事项。

  座椅的扶手磨出浅白纹路,座椅铺着一条整洁的毛巾,上面坐着一个不高不矮,六十来岁,但依然年富力强的人。

  看完刚刚汇报上来的《1937舆情简报》,领导也有点懵。

  心里直呼好家伙,沈三通这样的人,要是出在什么实业领域,干出多大成绩,出乎意料之外也能理解。

  但在文化领域,冒出了这样一个人,非常非常难得。

  一般来说,有这个认识的不会在这个泥坑里打滚,滚的多了,也就消磨了。

  只能说年轻人就是不一样。

  在文件上做了批示,

  谨慎的默许。

  既不公开支持也不明确批评。

  三通娱乐只是民营企业,沈三通也只是代表个人以及担任法人的三通娱乐。

  毕竟洗白的能上,混淆的能上,沈三通也应该能上。

  舞台就在这里,谁也不说谁。

  到底如何,交给时间证明。

第646章 后殖民主义

  12月底。

  “靠北啊,阴魂不散!”

  在花旗国跑影评人协会,跑奥斯卡奖的李铵,得到20世纪福克斯和华易兄弟传来的东大消息,经过团队分析,少见的低声骂了一句。

  “倒沈”事件只能说表面成功,李铵自己形象受损。

  靠着西方叙事以及弯岛影响力加持,也只能勉强保住了人设。

  名声没臭,但是也毁誉参半。

  《少年派》上映让他声誉有所回升,这部戏同期竞争的没有强片。

  和双十一档期喜剧片《失恋33天3》错开了十天时间,接近两周,直接压制《王的盛宴》,首周破1亿,一亿多人民币,次周跌幅逆势上涨,拿下1.3亿人民币。

  李铵人设不再完美,再加三通娱乐崛起,视效大片多了起来。《少年派》成绩勉强和前世差不多,并没有吃到东大市场扩大的红利。

  因为东大观众看电影喜欢看优点,《少年派》的叙事依然有残存优势,再加上3D视效不错,才能维持前世成绩。

  这个表现已经很给力,花旗国首周末2250万美元,票房表现上,东大电影市场仅次于花旗国,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多的票房。

  李铵自己很清楚,好莱坞看重利益,他做的再好,提供不了利益,也会被一脚踢走。

  东大市场号召力、影响力,直接影响他所能得到的机会。

  好莱坞竞争激烈,特别是这些年原创枯竭,超英电影崛起,一些导演大制作扑街一次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

  只有犹太帮、纽约帮、意大利帮,这些后面有山头支持的导演,能有机会重新起来。

  《绿巨人》失败之后,李铵能杀出来,也是背后有亚洲支持,准确的说在华人世界有影响力。

  东大电影圈正在发生的变化,表面上看只是东大内部,但是节奏却渐进、不停歇。

  从《1942》再到《南京南京》,如今到了《金陵十三钗》。

  身处其中的网友不理解在发生什么,李铵团队却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

  接受者、倾听者、审视者,是三种不同的境界。

  东大观众以往只是叙事接受者,现在正在成为倾听者,并且向审视者迈进。

  接受者是位于下位的,倾听者是平等的,审视者则是隐隐高了一等。

  李铵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在上映,影片涉及宗教、信仰的多重叙事,从不同视角来看,故事完全不同。

  如果东大观众开始审视电影,《少年派》存在被解读为淡化真实历史、强调多元叙事的可能。

  本身李铵更倾向于国际市场的接受,李铵实际上就是好莱坞,以及西方叙事的代言人。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西方叙事和他休戚相关,华语市场是他的后盾。

  他只想让华语市场作为后盾,而不是反过来影响他,甚至来同化他。

  李铵CAA的辅助经纪人David Unger提醒:“李,东大市场对你很重要,Keya Khayatian(CAA顶级经纪人),正在和索尼谈判《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初期方案。”

  李铵御用执行制片负责大卫·沃马克也是提醒:“这是很不好的苗头,詹姆士让我提醒你。”

  詹姆士即詹姆士·沙姆斯,制片人,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博士论文导师是后殖民理论家佳亚特里·斯皮瓦克,博士导师的导师,师承美国解构批评大师保罗·德曼。

  后殖民主义是研究殖民统治结束后,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遗留的文化、心理、权力关系的理论。

  核心问题包括文化霸权,西方如何通过话语,如文学、媒体,将殖民逻辑包装为文明使命”,塑造被殖民者的自卑认同。

  进行身份撕裂,让被殖民者陷入文化夹缝,既抗拒西方定义,又难以重建本土传统。

  完成隐性殖民,政治独立后,经济全球化、语言霸权如何延续不平等结构。

  霍米·巴巴提出“混杂性”概念,强调被殖民者通过糅合本土与外来文化,形成抵抗策略。

  这一理论常被用于分析电影、文学中的跨文化冲突,如李铵《少年派》对印度教与西方理性的并置。

  此人在本质上是以学术话语重构文化产品的中介者,通过将后殖民学派理论转为制片方法论,为好莱坞全球化提供知识合法性。

  将后殖民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电影语言,如《卧虎藏龙》的“去国族化武侠”,在《色,戒》中植入“个体欲望消解历史叙事”的文本结构。

  2012年通过《好莱坞报道者》发声:“真正的电影应该让台北、上海、洛杉矶观众产生相同泪点。”

  他一手发掘并打造了李铵。

  从《喜宴》到《制造伍德斯托克》,因专注焦点影业CEO职务,未直接参与《少年派》,不过仍保留李安作品改编权优先购买协议,话语权极大。

  蒋志强也是不安道:“决不能让这个蔓延,沈三通这个人极为可怕,他影响力巨大,必须在最初掐断,否则很难挡。”

  蒋志强是李铵在大陆市场的隐形护航者,今年也在谋划《色戒》重映方案,借此彻底解禁汤薇。

  《泰坦尼克号3D》重映狂揽票房,广电总局发布《优秀电影复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蒋志强有过尝试。

  可惜没有成功,伯纳影业于东公开在上影节表态,《色戒》复映不符合现阶段市场导向。

  而2012年9月公映的《白鹿原》,借助这部具有很大文学影响力的原著,因为历史观争议被要求删减40分钟,试探失败。

  标志着对“情欲戏+历史叙事”组合的容忍度测试失败。

  今年7月成立跨部门机构,“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简称“重大办”。

  审查流程中强化对历史类影片的“双审制”,省级初审+总局终审。

  《1942》修改结局以弱化苦难叙事。

  剧本设定原结局范殿元返乡途中目睹人相食惨剧,幼女被掳走,最终孤身倒在雪地,镜头定格在枯树上悬挂的尸体。

  公映版本里,范殿元救下女童,两人在荒野中蹒跚前行,响起画外音,导向希望。

  不让出现历史循环论,结尾要体现历史发展必然性,避免过度绝望。

  简报提及:“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借经典还魂。”

  蒋志强深感无奈,创作环境越来越困难!

  尺度它放不开!

  李铵先给张一谋去了一个电话,把话说的很白:“老谋子,你脾气太好,让人蹬鼻子上脸。”

  主要李铵不想和沈三通直接发生冲突,对方从来不惧肉身下场,一不小心就是天地同寿,关键沈三通不要脸,威能太大了。

  李铵更希望让张一谋来回应,表面上他来支持艺术自由,然后借助西方叙事在侧翼支持。

  最好将话题定在张一谋身上,也限制在他身上,避免火烧到自己。

  张一谋苦笑一声:“我实在累了,我和张伟评合作十多年,闹到今天这一步,算了吧。”

  “沈三通批判有他的道理,创作者总要在艺术和现实中找平衡点。我张一谋问心无愧,就像当年《活着》被禁,后来《英雄》被骂商业化。”

  今年五月铁路广告一片骂声,再加上张伟评把他私生子抖了出来。

  张一谋真是累了。

  张伟评媒体形象本来就不好,他都干不过,沈三通这样的,张一谋更不想干。

  别说他了,嘴皮子厉害的莫演在《1937》上映后都闭嘴沉默了。

  同样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1937》铜佛泣血、尸体沼气灯的超现实画面不是渲染绝望,而是将个体苦难和民族记忆进行集体共鸣。

  而莫演的作品呢?

  张一谋不想把自己摆在称上,和沈三通对轰。

  本身就不能细究,而且沈三通才28岁,他都六十多了,吵架本身就输了,吵赢了也是输。

  不如沉默,沉默是金。

  不管是他,还是莫演,只要有过贡献,官方都会留有体面,不会看着沈三通把他们都毁了。

  至于李铵?

  张一谋还是算了,对方的小心思,他懒得去想,也不想去过问。

  李铵挂断电话脸色难看,这就是自己人和外来人的差距。

  “既然你不来,我就自己来!”

首节 上一节 815/8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送快递从女明星的绯闻男友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