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70节
……
那门钹只是响了两下,便有一个中年妇人出来开门,手臂上还打着绷带,渗出隐约的血痕。
她见了贾琮和芷芍,顿时满脸喜色。
笑道:“琮哥儿怎么来了,我知道你马上要春闱,费这个时辰过来,还不如在府上温书,到时金榜题名,我脸上也好再体面一回。”
贾琮笑道:“我听说妈妈打水摔伤了手臂,过来看看有没有大碍。”
赵嬷嬷笑道:“我虽上了点年纪,但还不到四十呢,身子硬朗得很,这点伤算不得什么。
昨日芷芍听说我摔伤了,就让厨房每日送菜肉吃食,照顾的好着呢,琮哥儿不用担心。”
贾琮和芷芍进了院子,见院子中间一棵柿子树,枝叶郁郁葱葱,这还是从赵嬷嬷原先居所移植过来。
院子四处异常整齐洁净,毫无普通平家小院的推挤和杂乱,身处其中凭生舒适。
似乎赵嬷嬷即便伤了手臂,还是不忘洒扫收拾院子……
贾琮又拿出郭志贵的来信,给奶娘读了一遍。
赵嬷嬷接过儿子的书信,神情欣喜,翻来覆去的看,但贾琮知道她并不识字。
说道:“上次我从辽东回来,照理应带志贵一起回来,让他跟我在神京过安生日子。
但我还是把他留在辽东,妈妈不会怪我吧?”
赵嬷嬷笑道:“琮哥儿这说的哪里话,我自己儿子还能不清楚,他出门前就和我说过,他出身低微,又没哥儿那种读书的本事。
他有的就是能吃苦,有几把子力气,只有从军建功,将来才能拼出前程,活得像个人样。
也不枉琮哥儿从小栽培他,给他脱了奴籍,又找贵人给了他前程奔头。”
贾琮笑道:“妈妈就这么一个亲生儿子,你也真舍得?”
赵嬷嬷微笑说道:“儿大不由娘,他也长大了,有他自己的念想,我当娘的还能一直把他栓在腰上。
放他出去闯荡,将来他有了自己的前程,我做娘的也就对得起他了。
再说志贵是琮哥儿的奶兄弟,他将来有了出息,也是哥儿的一个臂膀。”
贾琮听了微笑道:“妈妈说的极是。”
他从小就知道,赵嬷嬷性子虽有几分泼辣,却是个灵醒精干的妇人,今天能说出这番话,可见还是个有见识的妇人。
赵嬷嬷看了一眼贾琮,目光温煦,说道:“你别觉得志贵在辽东苦寒之地,便是吃了苦头。
志贵怎么说还有我这做娘的,琮哥儿虽生在富贵之家,从小就没亲娘,被人冷落苛待,吃的苦头可比志贵多得多。
你娘要是知道哥儿今日封官封爵的体面,九泉之下必定也是高兴的。”
……
贾琮听了这话,心中微微一动,自己母亲杜锦娘身份离奇,这么多年以来,她在贾家就像是一个忌讳。
即便如今被追封五品诰命,灵位已移入贾家宗祠,但是家里人极少会提到她。
其中有老太太对自己生母多年芥蒂,让其他人不敢轻易提起,还有就是家中很少人见过自己生母,对她的印象过于淡漠。
十五年前自己落地前后,邢夫人、王熙凤、李纨等人都还没嫁入贾家,元春、贾琏等尚且年幼,宝玉和众姊妹还没出生。
有可能见过自己生母,也就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人。
但他听说贾母因厌弃生母的出身,怨恨她让贾家门第蒙羞,从生母入贾府,即便自己出生,贾母都负气没来看望。
这件事在贾府上下,并不是什么秘密,不少老家奴都会偶尔说起。
自己和宝玉同岁,自己生于三月,宝玉生于四月,想来生母入贾府之时,王夫人也在怀胎之中。
以王夫人大家嫡女的身份,又是这等偏狭精明。
老太太如此厌弃生母,王夫人既是儿媳,又是怀胎之身,更不过巴巴的去看望,生母这等身份低微的侍妾之身。
这些人之中,即便贾政与自己这般亲厚,从小到大的言语之间,也从没提过自己生母,不是出于避讳,只能是对她毫无印象。
因为,贾母和王夫人都因厌恶或避讳,从没见过生母杜锦娘,贾政一个男丁,即便是男女避嫌,也没有见过生母的道理。
贾琮从小到大,都听别人说自己生来肖母,但是仔细想来,他在府上极少听说,哪个家奴熟悉或见过生母杜锦娘。
或许有家生老奴是见过或熟悉生母,只是出于对贾母的顾忌,谁也不愿提起?
……
贾琮问道:“妈妈从小就是我的奶娘,想来必定见过我娘,她到底长的什么模样?”
赵嬷嬷听了这话,微微一愣,说道:“其实我也没见过你娘,当年赖管家把我买入贾府,你也是刚落地不久。
我入府后就听说,你娘早一日因血崩殁了,所以我没福分见过她。
我倒是见过你娘的贴身丫鬟,我还记得她叫兰儿。
她和我说过,你娘是个生得极好看的女人,只是后来丫鬟兰儿也出了事,在花园子里走路滑跤,撞在太湖石上死了。
后来你一天天长大,虽然从小生得瘦弱,但是已能看出样貌不俗,生得很是清秀出众,和大老爷没一分相似。
所以府上的人就知道,你是生来肖母。”
赵嬷嬷笑道:“要不是这样,你如今怎么会生得如此得意,都是托你娘的福泽。
你这个儿子有能为,硬生生靠着自己的本事,让你娘被追封诰命,你娘虽命不好,生了你这样的儿子,一辈子也值了。”
贾琮听了赵嬷嬷一番话,心中微微有些发凉,他早就知道,荣国府中很少人见过生母杜锦娘。
如今连从小带大自己的奶娘,竟也没见过自己的生母,那自己肖母却是从何说起……
赵嬷嬷见贾琮神情迷惑,温声说道:“太太已过世这么久了,琮哥儿也不要太过伤心介怀,好好守住自己的前程,比什么都要紧。
将来血脉延续,子孙绵长,便是报答了太太的生养之恩。”
贾琮将事情想了一通,但终究还是一片迷茫。
他又和赵嬷嬷说了些闲话,就带着芷芍告辞,又留下丫鬟娟儿照顾赵嬷嬷,等赵嬷嬷手臂伤愈后再回府。
……
贾琮和芷芍登上马车,江流甩了个响亮的鞭花,马车便隆隆跑动,在神京繁华的街道上行驶。
他掀开车帘,看着街道上人流喧闹的景象,原先心头生出的莫名阴霾,也渐渐消散。
当马车经过文翰街时,街道两边的书铺,生意已比往日冷清不少。
因时间进入三月,随着春闱开试临近,大多举子都闭门冲刺读书,还会出来逛书铺的只不过是少数人。
贾琮路过文翰街的萧家书铺,那家书铺的老板萧劲东,还是贾琮微寒时的知交。
书铺里一个老者在来回忙碌,不少书生模样的人物,在书铺之中进出,生意似乎比别家好了不少。
贾琮的心神微微收拢,赵嬷嬷说的也是没错,生母已去世多年,有些事情再去追究,暂时没有太大意义。
如今自己当务之急,便是凝集精神,先安然过了春闱,才是要紧之事。
……
文翰街,萧家书铺。
外头阳光明媚,气息融和,春风拂面,十分舒畅。
吴梁和周严从街对面酒楼出来,两人都有些微醺,路过萧家书铺,见进出不少学子装束人物,便信步进来浏览货架上的书籍。
吴梁笑道:“上次宜淳做东,葆坤兄赴族亲之请,只有我一人赴约,那时我就对宜淳说过,葆坤兄必会像他一样,不日便会荣迁。
果然被我一语中的,这会子鸿翔客栈可就只剩我孤家寡人了。”
周严笑道:“希文可别怪我没有义气,实在是我那族亲,今岁要下场雍州院试,他举业之心甚为坚定。
定要请我去他府上读书,也好时时请我教益,我实在是盛情难却。
此次多得希文的便利,予以拜谒高门,于春闱大有益处,说起来还欠希文好大一桩人情。”
吴梁笑道:“葆坤兄休要客套,举业之路相互扶持,此乃学人应有之义。。
我等赴考会试举子,但凡异乡遇到亲眷,必定盛情相待,这也是常理,你去族亲家中,吃睡可比客栈安稳,更便于读书应试。”
今日周严要搬到族亲家中读书,吴梁便做东为他践行,两人方才都小酌许久,虽有有些微醺,志气却比往常高扬。
周严颇有信心的说道:“我今日入住族亲别苑,春闱下场之前,都要闭门读书,不再出门,只愿此次春闱,一举得中,可慰平生!”
吴梁也笑道:“你们兄弟彼此批次,就等春闱三场过后,我们叫上宜淳,好好痛饮一番,岂不快哉!”
吴梁一边说话,一边随手翻阅货架上的书籍,突然看到一本书写着刘吉川文录,他眼睛一亮,兴致盎然的拿来翻阅。
一旁周严问道:“希文发现什么好书了?”
吴梁笑道:“这是刘颍刘吉川的文录,他的书籍较为冷僻,极少有书铺会卖,我早先找了几家,都没发现。”
周严劝道:“如今会试在即,我劝希文多揣摩黄大人那道拟题,才是真正要紧之事,何必在这等生僻之文上浪费时辰。”
吴梁笑道:“黄大人那道拟题,我已作了四种不同破题,每篇时文都修改揣摩了十几遍,早就已了然在胸。
当日去徐亮雄徐大人府上拜谒,他曾对刘颍《退思记》很是推崇,觉得其中颇有深意。
我一直有些好奇,只是神京各家书铺,都没找到刘吉川的文选,一直无缘拜读这篇《退思记》,今日竟得来全不费工夫。”
周严笑道:“可惜历届春闱主考官和副考官,多半都是从礼部和吏部选拔。
徐大人身为户部侍郎,落选主考也不算意外,不然他真要引你为知己了。”
……
这时,旁边有人说道:“这位公子好眼光,刘吉川文录一向生僻,书铺中极少付印上架,其中那篇《退思记》,确实是难得好文章。
文中那句:以一人之心融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融天下之心。更是颇有精妙意蕴。
吴梁和周严看清说话之人,正是店铺中打扫货架的老者,不禁都吃了一惊
这老者约五六十岁,双颊褶皱,一脸风霜,虽穿着粗布衣裳,但却一身洁净,双目清朗有神。
两人见这看似店铺仆役的老者,居然也能出口成章,对刘吉川文录,竟然如此捻熟,都大吃一惊。
即便他们这样饱学的举子,对生僻的刘吉川文录也知之甚少,这区区仆役老者,居然这等博学。
吴梁惊叹道:“怪不的这萧家书铺,比别家生意都好许多,店中一清扫货架的老人家,都这等胸藏经纶,晚辈佩服!
不知老人家如何称呼?”
那老者笑道:“公子折煞老朽,在下姓秦,这算不得什么胸藏经纶,不过是在书铺里,干了半辈子杂活,熟能生巧罢了。
店中只剩下这一本刘吉川文录,公子如果喜爱,可以折价让给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