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71节

  吴梁笑道:“我正一直寻找此书,老人家成全,晚辈多谢了。”

  那老者看着吴梁拿着刘吉川文录,一脸欣然的和同伴离去。

  他想起方才两人的谈话,若有所思的目光闪烁。

  然后打开货架下的柜子,拿出几本崭新的刘吉川文录,重新摆在货架上。

  ……

  荣国府,凤姐院。

  郭志贵寄来的书信,里面提了贾琏在辽东军中劳役之事,因有贾琮辽东军中袍泽关照,眼下事事平顺,左右慢慢捱日子罢了。

  贾琮带着芷芍去看望赵嬷嬷,五儿便将贾琏的口信带给王熙凤,

  王熙凤听了心中伤感,但好在贾琏虽远在辽东,但安稳可靠,不用吃什么苦头,那就是万幸了。

  等到五儿出门作事,屋里只剩下王熙凤和平儿。

  王熙凤叹道:“我们二爷好在有三弟这等兄弟,即便到了辽东这等酷寒之地,也不用吃亏,也算败中求胜了。

  去年大老爷和二爷闹出好大一场事故,好不容易有三弟这样的镇住家中内外,本来希望以后多过些安生日子。

  但那天东路院太太一场寿宴,吃得人有些心慌,我只怕以后又生出些不好的事……”

  平儿听了心中一惊,问道:“奶奶又看出些什么不好了?”

  王熙凤说道:“太太如今和夏家太太走的这般近,家里人也都看到了,我以前只以为这两人投契而已。

  那日席上,听说夏家的族亲在宫里当差,而且像是有些来头,又如此熟悉大妹妹在宫里的处境。

  还有当时太太脸上的得意样儿,我自己的姑妈是什么性子,我最是清楚,这事可瞒不住我。

  我要是猜的没错,太太必定通过夏家宫中关系,要给大妹妹操持屏选之事!”

  平儿说道:“大姑娘的事情,三爷不是说如今贾家稳妥,不宜再办这件事情,不然对家里会有风险。

  太太怎么私下办着事,这不是要害了家里吗?”

  王熙凤冷笑道:“太太眼下搬去了东路院,那日都是坐立不安,岂能死心,她要是会这么顾头顾腚的想事儿,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事我虽不会猜错,但是太太自己暗中行事,抓不住什么她的把柄,谁也没办法拦住她。

  三弟毕竟是个男人,妇道人家的毒辣,他是没见识过,估计也不知如何下嘴。

  你要想想,万一这事真给太太办成了,大妹妹真有了前程,我们大房的麻烦事就多了。

  退一步来讲,这事太太并办不成,但是宫里的事,那里是能随便鼓捣的,万一事不成,还惹来祸患,可连西府都要连累。”

  平儿担忧的问道:“这事要不要告诉三爷,奶奶有什么好法子吗?”

  王熙凤说道:“这件事太太自己不说,夏家太太不透口风,根本就戳不破,告诉三弟也用处不大。

  其实如今二房已成了偏房,照常理他们闹出事,关联不到荣国正府。

  可偏偏老太太偏心,乱了宗法规矩,现在还把宝玉留在西府,以后太太真闹出事,这两房纠葛就不好扯清了。”

  平儿说道:“老太太是宠了宝二爷一辈子,我瞧着是不会轻易让宝二爷搬出去的,老人家也就剩这点念想了。”

  王熙凤冷笑道:“这倒是未必,宝玉如今也十五岁了,他又不像三弟,需要守孝三年。

  宝玉只要成了亲,娶了媳妇,即便是老太太再宠爱,小住或许可以,但绝没有长久留在西府的道理。

  你可曾听过,哪家的哥儿,还能一辈子呆在堂兄家里,成亲立室都不出去的。

  事情只要到这一步,荣国府和二房的牵连,也就扯得一清二楚,以后出了事情,也弄不到我们头上。”

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

  伯爵府,贾琮院。

  正屋里床帐新悬,脂香盈盈,窗棂帘幕收拢,春晨朝阳,照进房内,在枣木地板上留下淡金色光斑。

  芷芍站在贾琮身后,帮他梳理好发髻,将一个无梁束发玉冠,轻轻套在发髻上,再插身上根脂玉发簪。

  清晨融合的晨光,照在她秀美莹润的娇容,仿佛能熠熠生辉。

  峨眉淡扫,肤润似玉,双眸如星,眼波水润婉转,透过镜子和贾琮目光相撞,总会不自禁微微一笑,犹如奇花初绽。

  贾琮望着镜中影象,看得有些入迷。

  问道:“芷芍,你还记得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芷芍一边整理他的发冠,说道“不记得了,三爷干嘛问起这个?”

  贾琮笑道:“我在想如今日子安稳了,你家中如果还有至亲,你也好妥善关照,让他们也得些你的福气。”

  芷芍微微一愣,一双手不知觉放在贾琮肩头,说道:“这几年三爷和我说许多过去的事,有些迷糊有了印象,有些却总想不清楚。

  再远一些的事情,就更记不起了,师傅常和我说,因缘生灭,一忘皆空,还说这可能是我的福气,让我不用过于强求。

  我有三爷对我好,一直陪着我,这就足够了,想不想得过去的事,有什么打紧的。”

  贾琮笑着拍拍肩头纤柔的手掌,说道:“你说的没错,只要现在和以后,我们都快快活活,也就够了。”

  芷芍说道:“上次赵嬷嬷伤了手臂,我去瞧她的时候,她倒是我和提过,说我是六岁的时候,被赖管家买入府中伺候三爷。

  至于我的家人情形,赵嬷嬷也不清楚,只是她早年听人说起,我家是官宦门第的家生奴才,像是落罪才会被发卖。

  到底的情形,赵嬷嬷也不清楚了。”

  贾琮想到芷芍既是赖大买入贾府,赖大应该清楚芷芍的来历,但赖家兄弟早就被砍了头,去年连赖嬷嬷都病故了。

  那些真实的来由,只怕再也没人清楚……

  ……

  贾琮心中清楚,犯官家奴贩卖,身份比寻常奴仆更卑贱,甚至一般人家都会忌讳。

  像荣国府这样的世勋豪门,所用家奴不是世传的家生奴才,就是要买背景干净的良家子。

  比如宝玉身边的袭人,就是正经的贫苦人家出身。

  花家因穷得揭不开锅,也就女儿卖了为奴,还值几两银子,才把袭人卖给贾府做丫鬟。

  像犯官抄家的贱卖家奴,贾家这种门第,寻常是不屑于购买的。

  当年赖大知道贾母脸色,他必定也看不上自己,家生奴才轮不到自己,这才会从外面淘弄来打发。

  加上当年芷芍只有六岁,黄毛小丫头并不显眼,旁人一时看不准好赖。

  这才会被赖大随意买来,丢给自己做丫鬟,不然以贾琮当年在东路院的窘迫,怎么能摊上这么俏美的丫鬟。

  如果不是这样,当年芷芍也不会刚要长成,芳华初绽,惹人眼目,就被贾赦觊觎美色,惹出这么大的事故。

  如今,想要知道芷芍的家世亲眷,只怕是很难了,不过这不算紧急之事,只能来日方长,各看机缘了。

  ……

  这时,正屋的门被推开,五儿端着盛大铜盆进来,铜盆里盛着水汽振腾的热水。

  她将铜盆摆在脸盆架上,拧干了面巾,递给贾琮净面。

  说道:“三爷,昨天二奶奶让我传话,不过三爷昨晚都在书法,我就没去打搅。

  二奶奶说这月二十一,是三爷舞象生辰,如今三爷是两府爵主,这可算是大日子,按常例要在两府摆寿宴,宴请宾客。

  二奶奶还说,这是三爷承袭荣国爵之后,第一个生辰,最好还是操办一下,贾家内外也是一个体面。”

  贾琮听了五儿的话,却品味出王熙凤话中隐含的意思。

  自从贾琮承袭荣国爵,贾家大房已成正溯,王熙凤作为长房媳妇,贾琮的长嫂,她和贾琮是一荣俱荣。

  王熙凤如今不仅以贾琮为靠山,贾琏要在辽东发配十五年,如此长的岁月,她腹中的儿女,将来也需贾琮庇护。

  王熙凤虽也是个心狠的女人,但比起王夫人却要明智变通,她心中也是算准,贾琮稳妥她便有保障。

  上次东路院寿宴,她就看出王夫人和夏家太太媾和,多半暗中在为元春谋取后宫尊位。

  她自然不能等闲视之,这大概就是后宅女人的伎俩和暗斗。

  她主张将贾琮的十五生辰大肆操办,不过借着传讯内外,宾客盈门,将贾琮的家主身份,大房的正溯之位,不断夯实张扬罢了。

  即便二房真搞出一个皇妃,大房的名份早就稳固如已,自己姑妈再怎么折腾,也翻不了天。

  ……

  自从那日东路院寿宴回府,贾琮也早听姊妹们提起,当日花厅女席上夏家太太那些话语举动。

  王熙凤能因此猜到事情,贾琮自然也能够想到。

  但是在这件事上,贾琮早已和元春提前打下伏笔,这件事王夫人和王熙凤都不知内情。

  因此,贾琮对王夫人暗中鼓捣此事,半点都不会担忧。

  要知道皇城里的那位至尊,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主,自己已提前下了眼药,王夫人这样的怎么折腾,都是一个笑话。

  贾琮说道:“二嫂倒是想的仔细,只是我可要辜负她一番好意了。

  前几日宫中已颁布春闱属官诏书,礼部也下达了春闱入试日程。

  这月十八日就是下场之日,我要在贡院号监里呆上九日,连续应考三场,要到本月二十七才能放监。

  二十一日生辰都要在号监里过,所以家中倒不必我特意开寿宴。”

  五儿问道:“那不如和二奶奶去说,将三爷的寿宴提前几日,岂不是好?”

  贾琮笑道:“那也不必了,如今离开春闱下场不过十日,一旦开了寿宴,来往应酬,闹哄哄三四日都不消停,太耽搁时辰了。

  这剩下的时辰,我还是专心读书应考,最为妥当。

  虽说我是雍州解元,下场取一个进士之位,大概是可以的,不过春闱大比,天下才俊汇聚,可是半点都马虎不得。

  要是过于大意,最终名落孙山,那可就出了大丑了。

  老师可是创下柳门八进士的创举,要是到了我在这里,最终砸了招牌,坏了名声,我可就愧对师门了。”

  五儿听贾琮说的有趣,忍不住噗嗤一笑,眉眼弯弯,很是娇俏可爱。

  芷芍笑道:“那就等三爷下场回来再操办,到时三爷金榜题名,再开寿宴,双喜临门。”

  ……

  贾琮梳洗过后,刚吃过早食,就看到晴雯拿着卷纸进来。

  说道:“三爷,这是管家按你的吩咐,让人去贡院门口抄录的诏书,说上头的人名全都齐了。”

首节 上一节 571/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