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67节

  所以他对朝廷各部动态,当下要紧理政事务,多少也都略知一二。

  前些日子残蒙使团入京,兵部便当堂奏报,请调五军营三千人马在西郊驻防。

  目的就是为了戒备压制,驻扎城西郊千余残蒙使团成员。

  而且锦衣卫、大理寺四处出动,在城内严查寻访不虞之举,贾琮也早就听到相关风声。

  在这等内外戒备之下,蒙古使团想要行不轨之举,无异于水中捞月,引火烧身。

  贾琮和诺颜台吉虽只有一次交集,但却知道此人心思机敏,遇事应变自如,绝非泛泛之辈。

  他既身为使团三大首领之一,不可能对这些事情毫无所闻。

  自己能想到的轻重利害,他这样的人物自然也能想到。

  而且他方才的话语,也有些意味深长,特意提到鄂尔多斯部诚心议和,并不是非战不可。

  似乎将鄂尔多斯部与残蒙其他两大部落,做了某种不着痕迹的区分。

  按照贾琮隐约的揣测,这种区分主要是鄂尔多斯部和土蛮部的区分。

  残蒙三大部落,麾下都有过万户部民,三大部落各自维护自身利益,甚至彼此也有摩擦拼斗。

  并不是每一个部落首领,都像安达汗那样雄心勃勃,意图恢复黄金家族昔日荣光。

  就像是诺颜台吉所说,鄂尔多斯部族只要衣食温饱,并不热衷于骑马砍杀。

  他又说过多的奢望和野心,不仅是沉重负担,更是肇祸之源。

  难道这是在隐晦的表达,鄂尔多斯部对土蛮部安达汗,存在某种不认同的情绪……

  总之,诺颜台吉看似无意的寥寥数语,让贾琮听到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或许,这也是诺颜台吉有意让他意识到的?

  这让他对这位鄂尔多斯部王子,愈发生出审视揣摩的心思。

  ……

  诺颜台吉笑道:“上次在汉正街一遇,小王对威远伯风姿本领,十分钦佩,事后时常想起。

  你们汉人有句俗语,相请不如偶遇,威远伯可有兴致,你我入城小酌几杯。

  我听说城东有家春华楼,所做菜品风味驰名神京,早就想去见识一番。

  只是身边并无投契相得之人,一人过去未免太过无趣,不知威远伯可否一同前往。”

  贾琮听了微微一愣,他是朝廷命官,诺颜台吉是残蒙使团首领,他们之间并无公务往来。

  残蒙使团入京之后,除了与有司衙门洽谈边贸事项,还有就是交游结识各部官员。

  不管这种行为出于何种目的,在双方合议期间,彼此礼尚往来不算奇怪。

  朝廷也没禁止官员与使团成员接触,只为双方议和,添一些觥筹交错的表面文章,

  至于接触之时,言语行为如何把握尺度,官员心中十分清楚。

  能在官场立足之人,很少会是糊涂人,那个心里都明白,逢场作戏,敷衍了事,各显神通。

  况且方才诺颜台吉一番话,已勾起贾琮心中的好奇。

  此人身为残蒙使团头领之一,如能探知他的心思趋向,对洞悉双方大局必定有利。

  他眼神无意中略过,见诺颜台吉腰间插一只千里镜,与送自己的那支一模一样,他心中微微一动。

  说道:“既然台吉有此雅兴,贾琮愿意奉陪。”

  诺颜台吉见贾琮应允,显得十分高兴,对着不远处马队招手。

  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立刻策马过来,正是当日在汉正街被贾琮整治的忽而干。

  诺颜台吉说道:“忽而干,将我们打到的猎物,挑其中最好的送给伯爷。

  另外你们留下一匹马,其余人都先行回城,我和伯爷自行入城小酌,你们都不用跟着。”

  忽而干说道:“台吉独自出门,无人扈从左右,小人们实在不放心。”

  诺颜台吉说道:“你们这身装扮,又是跨刀背弓,跟着我同去,未免太招摇。

  神京乃是天子脚下,威远伯乃是神京名流,身手不凡,有他同行饮宴,出不了什么事。”

  忽而干虽粗野鲁莽,但对诺颜台吉十分顺服,听了他一番话不敢多言。

  心中想好挑几个护卫换了汉服,暗中相随扈从便是。

  他又去挑选一批上好猎物,让人搬到贾琮的马车上,贾琮又让江流先行回府报信。

  自己跨马和诺颜台吉一同回城,等到了城东宏德门外,忽而干率其他护卫先行返回会同馆。

  贾琮和诺言台吉独自入城,走到城中繁华之处,正是天光消尽之时,街上人流如织,华灯初上。

  两人下马引缰缓行,诺颜台吉心思敏锐,生性开朗,颇为健谈,常会找些话题和贾琮聊的投契。

  今日他一身汉人装扮,走在喧嚣的人群之中,没有人能看出他是蒙古人。

  甚至贾琮又种奇怪的感觉,诺颜台吉不管是言行,还是日常某些举止,似乎都和蒙古人有些不同。

  那一身汉服穿在身上,十分自然和谐,没有半点装扮别扭的感觉,倒像是他生来就该穿汉服。

  ……

  两人刚到了春华楼,正是夜色初至,楼堂里吃客云集,生意兴隆。

  贾琮现下在神京名声响亮,又常和蔡孝孝宇、刘霄平等到春华楼小聚,楼里不少伙计都认得他。

  两人只是刚跨入楼堂,店掌柜便满脸笑容迎上,亲自把贾琮引到二楼环境清幽的雅室。

  诺颜台吉笑道:“邀伯爷出来小酌,还真是找对人,多了不少便利。”

  等到两人进了雅间,店掌柜亲自递上菜谱,因诺颜台吉远道是客,贾琮便让掌柜请他点菜。

  在贾琮想来蒙古人饮酒吃饭,多半点些牛肉羊肝之类。

  诺颜台吉略看几眼菜谱,说道:“先来几盘时兴的干鲜果子开胃,听说你家玫瑰金丝蜜枣有名,也来上一碟。”

  其余热菜都上江南菜式,就捡菜谱上有的来上,松鼠鳜鱼、响油鳝丝、姑苏卤鸭、蟹粉豆腐各来一份。

  荤素搭配也来几样,就点文火腌笃鲜、百叶结烧肉、肴肉银杏菜心……”

  贾琮听诺颜台吉报出一串菜名,心中不禁有些惊讶。

  他不仅点的都是地道江南菜式,且先点干鲜果子蜜饯,然后点荤素热菜。

  这点菜架势可算十分讲究,半点都不像是个草原人,倒像是个经年的老道吃客。

  店堂掌柜笑道:“这位客官真是行家,点的都是正宗苏扬菜式,且都是本店拿手的。”

  诺颜台吉微笑道:“再上两壶店里窖藏的玉堂春,可别拿低年份的糊弄我。”

  店堂掌柜连说不敢,刚才见他点菜的架势,又是和威远伯贾琮同来,只当他也是豪门子弟,哪里敢去糊弄。

  等到掌柜下去备菜,贾琮笑道:“没想到台吉长于大漠,居然对江南菜式如此熟悉。”

  诺颜台吉笑道:“其实我的额吉便是汉人,我身上有一半汉人血统,

  额吉常说故土风情,还有精致美味吃食,从小我便十分羡慕南地风物。

  只是大漠只有飞禽走兽,没有鸡鸭鱼蛋,额吉即便知道故土菜式,也无法烹饪出来。

  此次我随同使团南下议和,三大部落以土蛮部马首是瞻,并不用我多费心思,我来神京更像是游历见识的。”

  贾琮听了心中一动,蒙古人称呼母亲为额吉,没想到这位鄂尔多斯王子,竟然是汉女所生。

  而且诺颜台吉言辞文雅,心思缜密,半点没有草原人鲁直粗疏。

  言语间还能引经据典,对汉家经典颇有沉浸,难道这些都是他的汉人额吉所教。

  眼下这个时代,能够识文断字,胸藏文墨的女子,几乎都是非富即贵,也不知他的额吉是什么人物。

  只是过去半盏茶功夫,伙计便陆续端上所点菜肴。

  诺颜台吉帮贾琮斟满酒杯,笑道:“我从小长于大漠,一向羡慕中原风情人物。

  此次虽协同南下议和,但双方议和如何趋向,不是鄂尔多斯部可以左右,我便做个闲人乐的自在。

  此次入神京能结识威远伯,我也算不虚此行,这杯酒我先敬威远伯。”

  贾琮见他举杯一饮而尽,形状洒脱,言语热忱,微微一笑,也举杯对饮。

  诺颜台吉说道:“我们蒙古人游牧为生,居无定所,见多聚散,会将能把酒言欢的客人,视为平生知己。

  今日你我能万里聚首,也是极难得的缘分,既然已朋友,言辞之间无须见外,才显得默契亲近。

  伯爷不需称呼台吉,只叫我诺颜即可,我也不称呼威远伯,只唤你贾琮可好,这方才是汉家朋友之义。”

  贾琮微笑举杯致意,说道:“甚好。”

  他刚说完话,目光瞟向紧闭的房门,很快又收回眼光,继续和诺颜台吉对饮……

第769章 帝心多深危

  神京城东,春华楼。

  雅室内烛火高烧,酒醇菜香,贾琮和诺颜台吉,相互举杯劝饮,言语融洽,聊的很是投机。

  贾琮因诺颜台吉前番之言,隐约揣测残蒙三大部落之间,并非同声同气,而是存在纠葛异议。

  他原本想要通过诺颜台吉,窥探其中根源究竟,这也是他放下顾忌,愿意和对方小酌共饮的缘故。

  但是有些话语他不能出口,因为诺颜台吉聪慧精明,极容易被对方察觉。

  他只能先找到对方话语契机,曲折旁敲侧击,才能探出对方隐秘的心思。

  只是,诺颜台吉身为鄂尔多斯王子,残蒙使团三大首领之一,似乎对双方战和之事不太感兴趣。

  席上并没有提到一字半句,只和贾琮说起大漠风光,长河落日,草原快马。

  又问贾琮数下金陵,看过那些江南好风光,言辞之间十分羡慕向往。

  对贾琮那些江南风华叙述,他常会追根究底,显得兴致勃勃。

  似乎他对贾琮的过往十分了解,但贾琮也不因此感到奇怪。

  自己两下金陵,屡破大案,两次得皇帝封赏,在平头百姓眼里是极风光之事,早就被传的街知巷闻。

  诺颜台吉入神京已有段时间,他能得知自己这些往事,并不算什么突兀之举。

首节 上一节 867/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