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0节

  刘继隆应该庆幸自己加入的是张议潮的部队,而不是河朔和两淮的藩镇,不然他现在恐怕就得知道知道,什么叫做“长安天子,魏府牙军”。

  只是可惜,历史上的归义军也在唐懿宗和唐僖宗的手段下分崩离析,最后闹出了杀死张淮深这个归义军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事情。

  对于刘继隆来说,归义军的历史从张淮深被杀开始就断开了。

  张淮深死后的归义军,已经和河朔、两淮的那些藩镇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归义军的底层武夫没有魏博牙兵那么凶猛罢了。

  不过也不奇怪,不是每个藩镇的牙兵都能有魏博牙兵那么疯狂。

  刘继隆想了想,如果他是魏博牙兵的头子,估计他睡觉、入厕都得戴头盔,更别提变法改革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想到了自己的十三团,更是下定决心要好好教育他们。

  “好了,天色也不早了,诸位先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待膳食上桌。”

  在刘继隆神游天外的时候,张议潮与没卢延不知聊了多久,最后还是因为天色渐晚才结束了话题。

  张议潮已经令人去烹煮饭食,而他也站起身来,目光先是看了一眼张淮溶,随后扫视一圈,最后停在刘继隆身上。

  “淮溶,刘校尉,你们二人随我来。”

  “是!”

  张淮溶下意识应下,刘继隆则是反应过来后连忙应下,起身跟着二人走向衙门之外。

第37章 再获封赏

  “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军爷这个你们留着吃!”

  “阿爷,大唐就是我们东边的家吗?”

  “是是是……但现在山丹就是我们的家,这里就是大唐……”

  “大唐……”

  黄昏下,得知山丹城被沙州将士彻底接管,这几日躲在家中的一些汉人、粟特、嗢末百姓纷纷从自家走上街头。

  在他们的注视下,当城门楼与城内钟、鼓楼的吐蕃旌旗被撤换为大唐的三辰旗时,百姓们好似发了疯般的狂欢。

  更多的人从狭窄的街巷里涌出,他们的脸上不再是往日的忧愁和恐惧,而是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那笑容中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由的渴望。

  欢呼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庆祝的交响曲。

  有的孩童在询问,老人在回答,在感慨……

  成群的孩子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尽管整个人灰扑扑的,但那双眼睛却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尽管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说汉话,也不知道如何书写汉字,可他们知道自己是汉人,是大唐的子民。

  成群结队的百姓将家里值钱的东西拿了出来,在衙门、在府仓前激动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生怕没了这点东西,沙州军队就会撤离山丹城。

  他们对巡道的沙州将士十分热情,动辄作揖顿首,每一个动作都在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和感激。

  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放着精心准备的食物。

  粟米饭团、陈年肉干、埋藏多年的浊酒……

  这些桌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对沙州将士深深敬意和浓浓感激。

  沙州军的将士们身着戎装,甲片在黄昏下闪着冷冽的光芒。

  然而面对百姓的热情,他们的神情中却流露出一丝温暖和柔情。

  他们不敢接过食物,却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头,与老人们作揖。

  那份庄重和尊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沙州将士的威严与温情。

  街道两旁,破旧的招牌在风中摇曳,仿佛也在为这座城市的新生欢欣鼓舞。

  炊烟袅袅升起,飘散着家的味道,也预示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重启。

  山丹城,这座曾经沉寂在吐蕃阴影下的城池,正在三辰旗的庇护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几位军爷,拿着吃吧!”

  一些百姓涌上前来,将自己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家禽宰杀后烹饪,激动的献上来给张议潮、刘继隆他们。

  尽管被护卫的兵卒拦住,可他们却执拗的要献上自己最好的东西。

  “淮溶,让将士们接受吧。”

  张议潮望着眼前一幕,竟然准许了接受百姓的赠予。

  这样的军令,让张淮溶错愕,但片刻反应过来后,他还是选择了遵循军令。

  张议潮继续向前方走去,不多时便带着刘继隆和张淮溶上了山丹城的鼓楼。

  鼓楼由夯土筑成,高两丈有余,放置大鼓,用于报时。

  上面的空间并不宽阔,不过十余平米。

  张议潮站在大鼓前,双手扶在女墙上,目光眺望远处即将落下的太阳。

  落日的余光照在他脸上,却没有照出他的年迈,反而使得他更精神了。

  “甘、肃收复,我们此次东征也要结束了。”

  张议潮带着难以言表的心情说出这句话,随后侧目看向刘继隆和张淮溶。

  “山丹是我军东进门户,我欲在这里设折冲中府,由淮溶你兼任折冲都尉兼领右果毅都尉,索勋担任左果毅都尉,继隆你暂时担任右果毅都尉帐下别将。”

  大唐折冲府分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

  折冲府设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视等级定人数。

  刘继隆没有想到自己才升官不到一个月,现在居然又连跳一级,成了别将。

  别将又称偏将,虽然没有兵马可以领,但就张议潮的话中含义来看,这分兵是让自己帮张淮溶领右果毅都尉治下兵马。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能在心里感叹大人物对小人物的拔擢是真的很容易。

  与此同时,他单膝下跪,抬手作揖:“末将领命!”

  相比较刘继隆,张淮溶就没有那么快答应了。

  他站在原地没有作揖,张议潮看到后便示意刘继隆:“继隆,你先去下面等着。”

  “末将告退!”刘继隆缓缓后退,随后转身走下了鼓楼。

  在刘继隆走后,张淮溶这才开口道:“刺史,这刘继隆自然是有勇有谋,但这么快将其拔擢至别将,恐怕索忠顗和李恩他们会有所反应。”

  “这就是我让他担任别将,帮你领兵的原因之一。”张议潮长叹一口气。

  “刘继隆出身底层,身份干净。”

  “眼下我军中诸多别将、校尉都是豪强子弟出身,长此以往,下面的将士们必然怨声载道。”

  “拔擢一个刘继隆,既能彰显公平,又能树立标杆,何乐而不为?”

  “况且李恩、索忠顗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心思和打算,不如这个刘继隆纯粹。”

  “山丹这个地方重要,索勋那孩子不错,是索氏子弟中少有东归心思之人,所以我将他留在这里。”

  “只是只留他一人,我担心你制衡不过来,若是一时不察,难免会让山丹成为索氏再发家之地。”

  “留下这个刘继隆,让他帮你兼领兵马,这就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了。”

  “叔父……”张淮溶的称呼亲近了些,他也知道自家叔父很难。

  面对索忠顗、李恩等一众有着自己心思的人,自家叔父却满脑子想着的都是东归大唐。

  整个沙州军内部,除了自家叔父会这么想,便只有自己的族弟张淮深了。

  面对这样的世道,他们这般纯粹的人实在太难得。

  想到这里,张淮溶单膝下跪,抬手作揖:“请叔父放心,侄儿一定将山丹治理好!”

  “嗯,我相信你。”张议潮将他扶起,同时说道:

  “这次我们率军东进山丹,北边的回纥不算安定,我还要回去张掖主持大局,山丹就交给你了。”

  “那个刘继隆,你把他用好了,制衡索勋不成问题,不过对于他,还是需要好好防范。”

  “防范?”张淮溶不解道:“叔父不是说他很纯粹吗?”

  “是啊……”张议潮长吁一口气,走到女墙旁边,低头看着鼓楼下等待的刘继隆。

  “相比较那群人,他确实很纯粹,但他也有自己的心思,只是他知道我们现在该做什么,而那群人不知道。”

  张议潮渡步走到鼓楼另一面,黄昏的余光被大鼓挡住,他看着遥远的东方,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半晌过后,他才缓缓吐出一句话。

  “若要东归大唐,必须收复凉州,只是我军实力孱弱……不知我有生之年,能否实现……”

第38章 别将刘氏

  “刘别将!”

  “嗯,辛苦了。”

  翌日正午,随着刘继隆从节儿府旁的一座小院走出,两名班值门口的兵卒向其行礼,而他也嘴上回应了一番。

  一个晚上的时间,他成为别将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沙州军,众人对他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

  对此,走出院门的他低头看着自己“革带九銙”的模样,忍不住在心底啧啧几声。

  张议潮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是刘继隆一直认为的事实。

  只是昨日张议潮的表现,无疑展现了他作为沙州军首领的手段。

  扶持没有背景的自己成为山丹别将,以此来让自己帮助张淮溶,导致索氏不能独霸山丹。

  尽管被人利用了,但刘继隆却还是挺高兴的。

  似他这种没背景的人,能被利用反而是好事。

  反倒是他如果没有任何利用价值,那说明他这辈子也就是个校尉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当上了别将,他自己也有了自己的小院子,尽管只是石块夯土成的围墙小院,内里也不过屋舍五间,但他依旧很高兴。

  曾几何时,只能住在大通铺的自己,如今也成了有着独立院落的人了。

首节 上一节 30/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