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71节

  “站住,你们通往何处?”

  大斗乡前往番和县的官道上,一名身穿战袄,穿着胸甲,头戴幞头的巡检对驾车而来的马懿等人拦下。

  站在巡检身后的,还有每个乡,每个月轮值选出的二十个壮丁。

  这些壮丁的身份是民兵,轮值的这个月,可以领到一百钱。

  钱虽然少,但每日要做的事情却不多,而且管饭,所以很多人恨不得常年以民兵身份在乡上做活。

  之所以有这种制度,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乡里的治安,也是为了训练预备役。

  民兵不着全甲,基本只着胸甲,并且只有弓箭和长枪、鄣刀、横刀、盾牌等军械,十分容易辨认。

  作为临州大学出身的学子,马懿二人自然清楚他们的身份。

  “我们是永昌村的村民,攒了些钱,想去县里买点东西。”

  出门在外,马懿倒是底气十足。

  “永昌村?”

  巡检闻言站了起来,整理整理后作揖道:“敢问可认识马先生?”

  凉州官员称呼临州大学毕业的学子为先生,而马懿在学子中身份不低,哪怕都护府严禁宣传学子家世背景,但官场就是如此。

  河州刺史马成长子马懿到凉州大斗乡永昌村的事情,早就在凉州内部传遍了。

  其余如高进达之子高述、高淮,以及一些官员子弟的所在,也是同样被宣传过一遍,为的就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马懿无奈看了眼李阳春,眼见李阳春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马懿只能道:“是我!”

  “大斗乡巡检王兆,参见马先生!”大斗乡的巡检王兆连忙行礼,接着解释道:

  “大斗乡已经入驻官铺,二位若是要官铺里有的东西,大可前往乡里,不用前去县里。”

  “不过若是二位有事要去县里解决,也可前往县里。”

  王兆说罢,便安静等着马懿回复,而马懿也看向李阳春:“如何,去哪?”

  “这里有的话,便在这里买便是,县里也没什么好逛的。”

  李阳春回应马懿,马懿颔首认可,随后看向王兆:“那我们便去乡里买吧。”

  “是!”王兆连忙点头,随后让出道来。

  马懿与李阳春驾车进入了大斗乡内,而王兆则是远远眺望他们离去的背影。

  在他身后的民兵开口道:“头,这位是什么来头啊?”

  “这位来头可大了,日后说不定是要当刺史的人物。”

  “刺史?!”

  众多民兵面面相觑,他们大多都是剑南道迁徙而来的移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员,也就是各县六司中的掌管户籍的户司。

  一个从九品下的户司,也是他们在陇右这种吏治清明的地方才能见到的官员。

  若是在他们从前生活的剑南道,他们这辈子能见到的最大官职,也顶多是没有品秩的流外。

  对于他们来说,县城的主官都是天一般的人物,更别提刺史了。

  想到这里,民兵们有些战战兢兢,而巡检王兆见他们如此,当即骂道:

  “你们这群家伙,早与你们说了,陇右境内法律严苛,不必畏官如虎,怎地还是如此胆小?”

  常年被欺负惯了的剑南道移民,即便来了陇右,却还是十分惧怕官员的。

  王兆这种先为吐蕃奴,后为陇右官的人,自然不会知道,陇右境外的那些大唐官吏是什么德行。

  若是把他丢到那些官吏治下,他便知道剑南道的移民为何会那么惧怕官吏了……

  “都是骟猪吧?”

  大斗乡唯一肉铺内,随着马懿的询问声响起,肉铺内的掌事顿时眼前一亮:“你们是河陇人?”

  大斗乡及其治下百姓,基本都是剑南道移民,移民之间多说西川方言,鲜少说官话。

  如马懿他们这般年轻,还能说的一口流利官话的,基本都是河陇本地人。

  “对啊。”

  马懿点点头,这掌事便知道了他们先生的身份:“原来是大学走出的先生。”

  “这里都是煽猪,你们要五花还是板油,亦或者是瘦肉?”

  面对掌事猜出他们的身份,马懿也不以为奇,毕竟他的身份早就被公之于众了。

  临州大学的学子身份,反倒是他众多身份中最普通的身份了。

  “买几斤板油回去炼油吧,家里那六斤油也吃不了多久。”

  马懿回头看向李阳春,李阳春点头对掌事开口道:“十斤猪板油,十斤猪五花,十只肥母鸡!”

  “另外乡里有没有活猪,我们想买一头种猪和一头母猪。”

  李阳春的话令掌事眼前一亮,顿时笑道:“活猪自然是有的,城外就有官铺的猪场。”

  “种猪一头八贯,母猪十贯……”

  “多少?!”马懿和李阳春倒吸一口凉气。

  马懿在临州时只管吃,家里有仆人为他采买。

  李阳春虽然买肉,但也极少去市场,所以听到整猪的价格后才如此震惊。

  “种猪八贯,母猪十贯……”

  掌事笑呵呵开口,他最喜欢看这群先生震惊的模样。

  “我们……”

  李阳春与马懿尴尬的对视一眼,原本他们还想着买一对猪回去生小猪,以此让李阿丈、马阿丈他们日子过的好些。

  现在看来,就他们两人怀里这六贯钱,买买猪肉都算不错了。

  “活羊呢?”

  马懿红着脸询问,掌事笑道:“活羊整只八百钱,可以买一只种羊,母羊越多越好。”

  他自然看出了二人的想法,因此主动给出建议。

  马懿闻言,当即看向李阳春:“如何,要不买几只羊?”

  “买一只种羊,两只母羊吧。”李阳春点头提出建议。

  马懿见状,当即将手里提着的三贯钱放在桌上:“一只种羊,两只母羊,十斤猪板油,十斤猪五花,十只肥母鸡。”

  掌事不说话,只是把钱拿上了称。

  “三贯?”掌事询问马懿,眼见马懿点头,他当即摇头道:“这里只购买三只羊和十斤猪板油。”

  “若是按照您刚才所报价格,起码需要五贯。”

  “五贯就五贯。”李阳春拿出自己的两贯放桌上,同时说道:“半个时辰后来取。”

  “好嘞!”掌事呵呵笑着应下,而李阳春也和马懿走下肉铺。

  “这钱真不经花,就剩一贯了。”

  马懿啧啧几声,脸上露出几分肉疼。

  以前花家里的钱还不觉得,如今自己赚钱自己花,方才知道赚钱那么不容易,花钱却那么容易。

  “就剩一贯了,还能买些什么?”

  马懿询问李阳春,李阳春则是带着他走到旁边的米铺。

  一袋打开的麸糠上插着木牌,每石一百二十钱。

  李阳春算了算数,最后才道:“买二石糠,另外再买两匹布。”

  “我们俩穿旧衣就行,得给阿丈他们弄新衣穿。”

  “倒也是。”马懿点点头,没有反驳。

  毕竟对于曾经穿锦袍的他而言,麻衣不论新旧都差不多。

  见状,二人又去布铺花六百钱买了两匹粗布。

  剩下的百六十钱,也被他们拿去买了两斤糖糕。

  陇右不产糖,只能通过牙商从剑南、岭南等道获得红糖,将红糖带回陇右后,方才能制成糖糕。

  尽管大斗乡是三千人的大乡,但能买得起糖糕的人很少,所以没有糖糕铺,糖糕都是挂在米店贩卖的。

  两人辛苦十个月的工钱,到手不过半日,便被他们采买了个干净。

  待所需要的东西都装车后,他们便在大斗乡不少百姓羡慕的目光中驾车而去。

  路过巡检站时,站内的巡检也都是一脸羡慕。

  “下雪了?”

  返回永昌村的路上,马懿瞧见了南边祁连山阴云笼罩,并且山顶染上了一层白色。

  “下雪了好,下雪了就不用担心肉会坏了。”

  李阳春叫了声好,马懿却咋舌道:“就十斤五花,我两三天就能全部吃完。”

  见他这么说,李阳春不免说道:

  “话说你我可得把工钱存下来,存到明年除夕前夜,差不多能买一头猪了。”

  “到时候杀猪请全村吃个饭,待到后年二月,我们就得回临州了。”

  “回临州?”马懿撇嘴,接着说道:

  “我阿耶写信给我说了,我们开荒结束后,大概率是要在本地当兵的。”

  “这可说不准。”李阳春驾车与他并驾齐驱,脸上的自信让马懿吃不准:“你有消息?”

  “没有,但我知道节帅不可能让我们在这种好地方当兵。”

  李阳春把凉州称呼为好地方,这让马懿略微皱眉。

  只是他略微思考,却又点头附和道:“对于我们来说倒不算好地方,不过凉州确实比陇南那些地方好太多了。”

  “你的意思是,节帅会把我们派往陇南当兵?”

首节 上一节 471/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