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700节

  届时关中三面被围,朝廷必然迁都。

  想到这里,高骈不得不为自己谋划起来。

  对于朝廷而言,迁都北都才是上策,但若是他们能迁都南都,前往江陵,而自己又能节制山南东道,那自己或许能与刘继隆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

  “大唐,只能依靠吾……”

  高骈眯了眯眼睛,而此时堂外也传来了脚步声。

  不多时,张璘的身影出现在院中,他高兴走来,急忙作揖道:“节…不对、现在应该称呼高王了!”

  张璘笑呵呵称呼起来,高骈瞧见他这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也不由嘴角轻挑:“混厮……”

  张璘不以为意,走上前坐在左首位道:“节帅,我去泸州看过了,东川兵仍堪用,补足兵员后,如今编兵二万,一万留驻泸州南部的江安、绵水等县,另一万被我带过来了。”

  “节帅,我们什么时候动兵?”张璘作揖询问,显然是对于上次的战败不服。

  高骈眼见张璘询问,倒也没有必要遮掩,直接说道:

  “朝廷已经联合黠戛斯约定三月出兵,黠戛斯出兵十万袭扰凉州,朝廷以郑畋为主,出兵九万攻打秦州。”

  “除此之外,天德军和夏绥军也会趁机袭扰朔方。”

  “届时刘继隆必然北上,而我军也能好好练兵,在入秋前后出兵收复失地。”

  “好!”张璘闻言振奋,但同时又惆怅道:“我军精骑仅存三千余,如今无法获取军马,恐怕……”

  “无碍。”高骈安抚道:“刘继隆善用骑兵,且北方更利于骑兵作战,因此他北上后,便会带着骑兵北上,届时我军虽然只有三千骑兵,也足够对付三川的叛军了。”

  “确实如此。”张璘点点头,认可般的附和了高骈的言论。

  高骈见状也道:“好好练兵,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就六个月了。”

  “是!”张璘起身作揖,同时调笑道:“那末将就告退,高王。”

  “滚吧!”高骈无奈笑着赶走了他,随后再端起茶杯时,嘴角却依旧止不住上扬。

  “高王……倒也不错。”

  高骈回味着这称呼的同时,陇右军与三川军也开始了隔江练兵的奇景。

  滚滚长江东去,动辄百丈宽阔,浪头纷飞,便是数万兵马的喊杀声,在其面前都显得那么弱小。

  半个多月的时间一晃而过,随着时间走入二月,正在成都府衙内的刘继隆,也终于等到了许久不见的李商隐……

  “节帅,义山先生到了!”

  成都府衙内,张武急匆匆走入中堂,提醒着正在练字的刘继隆。

  刘继隆听后笔锋停顿,抬头露出笑意:“终于来了……”

  他放下毛笔,洗手擦干净后询问道:“义山先生到哪了?快去准备兵马,你我出城相迎。”

  “已经到大堂了,末将也是刚刚知晓,义山先生说不要声张。”

  张武急忙解释,刘继隆听后皱眉:“不要声张?”

  他心里升起了不好的预感,而此时脚步声也在外响起。

  张武与刘继隆看去,但见满头仍旧乌发,留有尺许长须,体魄比较此前略微强健的李商隐走到了门口,身后还跟着几名正五品的府衙官员。

  “义山既然要到了,为何不提前说一声?”

  刘继隆高兴上前,恨不得把李商隐抱入怀中,以表心情。

  然而李商隐并未立马回复他,而是看向身后官员:“你们先退下。”

  “是……”几名官员连忙对刘继隆、张武作揖离去。

  刘继隆见此场景,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可是陇右发生了什么事情?”

  “确实发生了许多事情。”李商隐眉头紧锁,颔首回答,同时抬腿走入中堂,对刘继隆说道:

  “不过在说这些事情之前,还请节帅准许下官先说当下最为重要之事。”

  “什么?”刘继隆疑惑看向他,却见李商隐朝他深深弓腰,从怀中取出了一本文册。

  不等刘继隆反应过来,李商隐郑重道:

  “安西副都护、寿昌县子张淮深,陇右都督高进达,河西都督张昶,山南都督陈靖崇,朔方都督曹茂,陇右都护府长史崔恕,都察院兼法曹参军韩正可,东川兼西川都督府长史李商隐等七十八人上奏,共劝节帅称王!”

第419章 汉王刘氏

  “这、这……”

  成都府衙中堂内,张武此刻又是震惊,又是后悔。

  震惊有着李唐宗室血脉的李商隐劝进自家节帅称王,后悔自己竟然没加入这其中去。

  同样震惊的人里,还有站在他旁边,作为当事人的刘继隆。

  拿下大半个三川后,他想过很多人会劝进自己称王,但他没想到竟然是李商隐来劝进。

  正因如此,在李商隐话音落下后,刘继隆眉头紧锁:“可是何人逼迫义山进行此举?”

  “非也!”李商隐中气十足,他摇头将手中文册呈上。

  “以节帅之功,理应进王;即便节帅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麾下考虑。”

  刘继隆听后面露不喜,毕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他长久以来的发展思路。

  当今天下,没有几个人敢于自称为王,他如果这么做了,无疑就是出头鸟。

  哪怕如今朝廷已经与他全面交锋,但他依旧不想落人口实。

  “称王之事,不可再议!”

  刘继隆转身往书房走去,李商隐和张武见状急忙跟上。

  待刘继隆走回书房坐下,二人站在他桌案前作揖,李商隐先开口道:

  “某自然知道节帅在顾忌什么,但如今我军已经控制陇右道、剑南道、山南西道、关内道等多处,仍旧治陇右都护府,虽属规矩,却不实际。”

  “且张节帅已经改旗易帜,一军之中,如何能有两个节帅?请您三思!”

  张武眼见李商隐说完,也不肯放过这个劝进的机会,立即说道:

  “节帅,我军打下成都后,便有不少弟兄在私下议论,但他们不是想劝您称王,而是称帝……”

  他话音落下,刘继隆便立即看向他,眼神中蕴含怒意,似乎在警告他,别在这个节骨眼上捣乱。

  张武低头回避了他的眼神,却继续低头说道:“末将当时也曾训斥弟兄们,但他们都说……”

  “说什么?”刘继隆眼眶四周肌肉微微抽搐,凶气十足。

  “他们都说,自南北朝以来,便有‘金刀之谶,劉氏当兴’之说,您就是金刀之谶所说的当兴劉氏!”

  张武硬着头皮将此话说了出来,刘继隆却立马反驳道:

  “自南齐到此三百八十余年,如果金刀之谶是真的,就不会有太宗的大唐了!”

  “节帅!”李商隐猛地起身,与刘继隆四目相对。

  刘继隆不忘提醒:“义山,你别忘了,你也是宗室血脉……”

  “某没忘!”李商隐眼神倔强,不等刘继隆继续开口,他便说道:

  “可某更没有忘记,此前的河西、陇右、朔方、秦州、山南西道、剑南道是何等情况!”

  “某知道您心中所想,可若没有您,这些地方哪来的太平景象?!”

  “大唐已经老迈,哪怕有再多有识之士扶持也无法阻止其倾覆。”

  “倘若大唐倾覆,天下又将重现秦末、汉末、南北朝的乱象,您难道忍心看着天下如此吗?”

  “天下不会如此!”刘继隆将其打断,李商隐却句句紧逼:“那就请您拿出姿态来,让某看看清楚。”

  “你……”刘继隆眼底闪过怒气,却见李商隐抬手作揖:

  “大唐从未有异姓不可封王之规矩,您即便不称嗣王,也该称郡王。”

  他单膝下跪,这让刘继隆怒意消散几分,却又听他说道:

  “南下前,我已经与陈都督商议好了,由他出兵夺下金州的石泉、汉阴二县。”

  “高都督已经将我众人奏表发往朝廷,西境官员尽数奏表您为汉阴郡王!”

  “此过在某三人,若是您觉得某三人做的不对,请惩治某三人吧!”

  李商隐、高进达、陈靖崇三人先斩后奏,不仅利用刘继隆没有向朝廷发出檄文,从而向朝廷发出奏表来反制刘继隆,还利用朝廷可能知道这件事来逼迫刘继隆称王。

  只要朝廷看到奏表,朝野必然震怒,哪怕刘继隆不称王,朝廷也会觉得刘继隆已经称王。

  “你们也想步李骥的后尘吗?”

  刘继隆眼角抽搐,胸中怒意横生,他最不喜欢看到有人逼自己。

  “汉王、您应该知道我们与李将军的不同!”

  李商隐低下头去,顺带将称呼改为了汉王。

  至于他口中所说的不同,第一在于三人日常中立的行为,第二则是在于三人的年纪。

  三人之中,李商隐和高进达都年过五旬,而陈靖崇再过两年也就五十岁了。

  对比之下,刘继隆如今不过三十五岁,正直壮年。

  即便三人有什么能耐,最多也不过活十几二十年,哪怕眼下有劝进之功,也很难在日后形成太大的势力来对抗刘继隆。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李商隐才会说出三人姓名,而不说其他人的姓名,因为其他人太年轻,亦或者过往立场不行,无法作为代表。

  “这么说,你们三人是吃定我了?”

  刘继隆质问李商隐,李商隐依旧低着头:“不敢,只是局面如此,我们不能让汉王您自己提出称王之事。”

  “若汉王觉得我们三人做得不对,我三人可被贬回乡。”

  气氛骤然凝固,李商隐不再言语,刘继隆也沉默下来,张武则是由于年轻,不通政治而不知道该说什么。

  半柱香过去,在张武腿都快跪麻的时候,刘继隆的声音宛若天籁作响:“张武……”

  “末将在!”张武连忙回应,随后便听到刘继隆继续说道:

  “传令,夺去李商隐、高进达、陈靖崇三人除正职外所有散职。”

  “这、是!”张武硬着头皮应下,李商隐却松了口气。

首节 上一节 700/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