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957节
“殿下!”
几名兵卒纷纷行礼,那七八名穿着布衣,牵着驴车前来的百姓也纷纷叩首。
他们看样子不过十七八岁,衣着甚是陈旧,但驴车上的瓜果蔬菜却不少。
“汝等为何在此等吾?又备上如此蔬果?”
刘继隆笑着询问这八名青年,却见他们其中有人抬头道:“俺们想从军,但军营衙门都不要!”
“俺们听闻您要来,便提前两天来这地方等您。”
他们说着荆楚方言,刘继隆有些听不懂,四周兵卒也面露尴尬之色。
“殿下,某等便是听不懂他们说什么,这才盘查了如此之久。”
刘继隆闻言,回头看向曹茂:“队伍中没有懂得荆楚话的人?”
“他们说的似乎是唐邓二州的方言,唐邓二州原籍的百姓十不存一,军中确实没有几个人会。”
曹茂有些尴尬回应,但这时却见那起居注郎上前作揖:“殿下,下官曾在同州与荆楚的友人交谈过,能听懂一些。”
“既是如此,汝便说说他们说了什么。”
刘继隆来了兴致,而这起居注郎见状则是当起了翻译。
得知他们的来意后,刘继隆这才看向他们,随后笑道:“为何不允汝等当兵做卒?”
“皆因俺们给那秦狗做过几日兵卒,但俺们并未与他一同吃人,俺们当时年幼,也是为了吃口饱饭才参军的!”
“是啊殿下,让俺们参军吧!”
“不让参军,俺们便活不下去了,村里与乡里处处针对俺们。”
“他们分差田给俺们,村中耕牛也不给俺们用……”
“还有,他们每次都选俺们去做民兵,耽误农时却也不给补偿……”
刘继隆倒是没想到,这几个看上去才十七八岁的青年,竟然还给秦宗权当过兵。
算算时间,他们当时恐怕只有十三四岁,即便当兵也是炮灰,想来没少被欺负。
如今结束战乱,却又被如此对待,也难怪他们会来找自己伸冤。
“为何不报县衙?”
曹茂忽然开口,刘继隆则是打断道:“若是报县衙有用,便不会来寻吾了。”
“对对对!”八名青年连忙点头,随后将他们这几年攒钱买来的这车瓜果蔬菜推到刘继隆面前。
“殿下,俺们没有值钱的东西,便只有这些东西来谢您,您便帮帮俺们吧!”
“殿下,俺们求求您了,让俺们入军中吧……”
他们纷纷跪下给刘继隆磕头,刘继隆见状示意兵卒将他们搀扶起来。
“这件事,吾替汝等做主。”
他的笑容很有亲和力,原本还带有哭腔的几人,现在立马止住了哭声。
“出钱把东西买下,再派人去帮他们办好这件事,看看像他们这样的人多不多,到底是衙门见死不救,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刘继隆对曹茂吩咐,曹茂却看向那起居注官,又看向刘继隆:“殿下,军中无人识得荆楚话,若要处置此事,臣恐怕要向您借用这位起居注郎了。”
“这是自然,要多多调查,走访乡里后再前往县衙,不可贸然前往。”
刘继隆不忘交代曹茂,随后才看向这起居注郎笑道:“汝唤何名,可愿意替曹郎君走一遭。”
面对刘继隆商量的口吻,这位青年起居注郎连忙作揖,眼底精芒闪过
“起居注郎敬翔,愿意前往!”
第503章 南征在即
“子不语怪力乱神,无非都是刘继隆为自己日后称帝造势罢了。”
二月早春,江东南陵城外的牙帐内,身为主将的高骈将手中关于江北的情报随意丢在案上,满脸不屑。
牙帐内的沙盘十分精良,将整个江东两浙之地都大致刻画了上去。
如今的高骈虽然收复了池州,但由于孙儒败于杨行愍之手,他手中可以调动的兵马也不过只有四万之数了。
其它还有两万多兵马则是在坚守婺州、温州,不能轻易调动。
饶是如此,面对他四万兵马齐聚南陵,北边享受安逸的宋威还是倾江东之地来相助杨行愍,以此期盼杨行愍击败高骈。
“眼下江东有兵四万,而我军只有三万,加之此战又是攻坚,恐怕不易攻打。”
高钦只觉得此战艰难,高骈却摇摇头:“杨行愍确实不好对付,但也仅限于此。”
“莫要忘记,我军尚有三千精骑未曾调动,而南陵又属平原。”
“我军只需要令三千精骑袭扰其粮道,这杨行愍便别想安然无恙的带着这四万大军离去。”
高骈尤为自信,因为他已经看出了自己和杨行愍之间的差距。
这杨行愍虽然本领不错,但始终过于年轻,经验不足,要不然也不会轻易丢失池州。
“可是,若是刘继隆出兵袭扰我军后方,又该如何?”
高钦皱眉开口,高骈却道:“我军以朝廷为名义出兵,若是刘继隆出兵攻打我军,那吾此前留的后手便能用上了。”
“后手?”高钦满脸疑惑,高骈则是转身看向舆图,指着黔中道说道:
“眼下已经开春,刘继隆没有动兵的打算,显然是没有做好准备。”
“刘继隆麾下兵马尽皆北兵,唯有少量是南兵,而北兵难以适应夏季和秋季的江南气候,故此刘继隆必然不会在秋收前对湖南、江南登出动兵。”
“他要动兵,便只有走剑南道攻入黔中道,而黔中道的那些石堡,便是吾的手段之一。”
“至于第二道手段,那便要等他动兵,方才能够施展。”
“只要施展这道手段,他所谓的大义便四面漏风了。”
高骈说着,高钦立马反应过来:“您是准备拥立普王?”
反应过来后,高钦又摇摇头道:“可是仅仅拥立普王,依托玉玺制作伪诏,却也只是让刘继隆失去大义罢了。”
“没有了大义,可刘继隆还有数十万兵马和整个北方,我们又拿什么遏制他?”
见他询问,高骈不紧不慢道:“失去大义,那洛阳的君臣还有什么作用?”
“刘继隆麾下的那群将领,难道会无动于衷?”
“哪怕只能让刘继隆焦头烂额几个月,我们的目的却也达到了。”
高骈要拖,只要能拖到来年开春,他就赢了大半。
江东和两浙的实力,远远超过他的预估,若是他能获得两浙和江东,那挡住刘继隆而割据江南也并非不可能。
“此事,汝莫要声张,等待入秋后,再令邝师虔准备登基所需的东西。”
“吾既然能在江北设置谍子,刘继隆自然也能,必不能走漏风声。”
高骈对高钦吩咐着,见他郑重点头,这才回头看向了身后的沙盘。
“再等几日,若是宋威再无援兵派出,那便说明这四万兵马即是江东最后的底蕴。”
“若是如此,那某便不客气的笑纳了!”
他看向沙盘上的江东,眼神不断闪烁,他身后的高钦等人也纷纷精神一振。
似乎在他们看来,整个江东之地要不了多久便会悬挂上渤海的旌旗。
他们的对手,似乎只有北方的刘继隆,其余人不过都只是插曲罢了。
作为他们此前所议论的对手,处于流言中心的刘继隆也在南边的议论声中,不紧不慢的进入了邓州地界。
“都给某把动作扎稳!”
“尔等既然选择进入战锋队做阵脚兵,便要时刻牢记自己该做什么!”
“若因你而坏整队阵脚,便是左右弟兄不怪尔,念想其家人也不怪尔乎?!”
“杀!杀!杀……”
二月早春,当山南东道的百姓开始准备春耕,南阳城西那周长里许内却响彻着操训之声。
校场上,久经战事的老卒们,此刻正在指点新卒操训,每名老卒担任伙长、伙副,以两人操练十人。
他们言辞激烈,但处处都是为了让这群兵卒更好的接受训练,变得更为强大,以此能在接下来的战事中保护好自己。
“这批新卒招募了多久,每日饭食如何,都开始扫盲了吗?”
校台上,刘继隆站在主位看向校场上那数千名正在操训的新卒,以他的目力可以清楚看到这些新卒大多瘦弱,四肢可称纤细。
这样瘦弱的身体,别说披甲,就是满足眼下的日常操训都做不到。
要知道汉军可是每日一练,三日一操,十日大演的强度,没点力气和耐力,根本承受不住。
“回禀殿下……”
操训这批新卒的是马成的第四子马彰,如今担任练兵别将一职,负责邓州境内所有新卒操训。
他长得比他大兄马懿略微清秀些,更偏向儒将。
面对刘继隆的询问,他不卑不亢道:“与其让末将转告殿下,倒不如请殿下与将士们一同用餐!”
“好!”刘继隆欣然接受他的邀请,目光看向曹茂及昨日刚刚跟上队伍的赵英:“都一起吧。”
“是!!”曹茂和赵英倒是没有什么抵触的,二人在遇见刘继隆前,可是连饭都吃不饱。
汉军将士吃的素来不差,他们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见状,马彰看向自己麾下的校尉,对其吩咐道:“吹哨,集结弟兄去大食堂排队吃饭!”
“是!”年轻校尉连忙行礼作揖,拿起木哨骤然吹响。
“哔哔——”
刺耳的木哨响起,校场上的各伙兵卒立马集结为队,再由队集结为旅,进而集结为团,直至最后聚集为两个军三千余人。
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不到一刻钟,令刘继隆十分满意,毕竟后世几千学生进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也不过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罢了。
对于这些进入军队不到一个月,其中九成九以上的人都还是文盲的新卒来说,这个速度已经不算慢了。
“如果继续操训,末将有把握在三个月内,将时间缩短到半盏茶。”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