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太平记

太平记 第120节

  “带兵去交州了!”那中年汉子道。

  “交州?南边那个?”刘曲问道。

  “不错!”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刘曲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抱住头,来回踱了几圈步,刘胜不知所措的看着叔父,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刘曲这个样子,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如果您真是将军的旧识的话,可以写信或者亲自去交州!”那中年汉子道。

  “写信或者亲自去交州?”刘曲停住脚步,惊异的问道:“能送到?”

  “当然!”中年汉子得意的笑道:“朝廷已经表我家首领为交州刺史,护百越校尉,又怎么会送不到。现在去交州也很方便,坐船逆赣水而上,到南野县下船,到然后翻越五岭,就是交州了。他老人家在番禺,那边水路通畅,其实整条路只需要翻越五岭那段要走路,其他部分坐船就行了!”

  “你知道的这么清楚,难道你去过?”刘胜好奇的问道。

  “我没有去过,不过我有个弟弟当初跟随将军去了交州,他送回来的信里写的很清楚!”中年汉子笑道:“当初我们那儿跟着将军去交州的人很多,在那边都过得很不错,很多人都得了爵位,获赐了许多田宅!”

  刘曲叔侄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惊讶。交州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另一个世界,而且往昔的听闻中那儿是满是瘴气的蛮荒之地,去了那儿的人就很难活着回来,但听这中年汉子说的,倒像是一片乐土一般。

  “可我听说那交州到处都是瘴气,去了那儿的人会得病死掉!”刘曲小心翼翼的问道:“可听你说的不太一样呀!”

  “那边是很热,至于瘴气!”中年汉子稍微停顿了一下:“听我弟弟在信中说,应该是某种被蝇虫和老鼠传染的病症罢了,因为交州气候炎热,雨水又多,各种虫子老鼠特别多,所以才容易得病。只要喝煮过水,保持住处周围清洁,周围不要弄出太多蝇虫和老鼠,就不容易得病了!”

  刘曲见那中年汉子说的认真,心里也有些将信将疑。他回想起当初和魏聪在一起时,对方的确是颇有神奇之处,比如那可以连续射箭的神弩。既然如此,为何他不能解决瘴气之事呢?想到这里,他信中油然生出要去交州看看的愿望。

  “原来如此!那我等宗族从广陵逃难而来,可否给个地方落脚呢?”刘曲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个简单!”那中年汉子显然已经很有经验应对这种情况了:“你们先跟我去一个歇脚的村子,然后决定想要留下来干什么?要种地也好,别的也罢,都由你们!”

第207章 亲情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想种地,就有地可以种?”刘曲小心翼翼的问道:“先说好了,我们可不会给人当宾客奴婢吧?”

  “那是自然!”中年汉子笑道:“看你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肯定不会给人当宾客奴婢啦!”

  “那田宅从何而来?”刘曲问道。

  “买,或者租都可以!”中年汉子笑道:“你放心,当初跟着魏将军去交州的人就有很多,他们在交州立足之后,他们的家眷亲族不少也跟着过去了。留下的田产宅邸很多。租也好,买也好都不难。即便不种田也没什么,当地想混口饭吃的路子很多,你们到了就知道了!”

  刘胜在一旁听中年汉子说的好听,心下却有些怀疑,身为强宗豪右的子弟,他实在太清楚在大汉治下,本乡豪强是怎么对付外来的流民了。扒皮抽筋可能有些夸张,但分拆开来,变成自家宾客部曲是一定的。怎么会把本乡本土的田宅卖给或者租给外乡人,以及允许其找到其他谋生的渠道。

  “你说的其他路子,都有那些?可否说的详细点?”刘胜问道。

  “很多,主要是工坊的工人,伐木,造船,烧炭,做豆腐,酿酒,等等,多得是!一时间也说不清!”中年汉子笑道:“这些活计很辛苦,但养活自己和家人没问题,你们毕竟是流民,对不?”

  “对,对!”刘曲赶忙应道:“我等是逃难来的,还能有什么挑拣不成?只是我记得豫章这边户口及不过广陵,吴郡、丹阳,眼下又是战乱时节,通往北边的商路都断绝了,怎么会反倒繁盛起来了?”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中年汉子笑道:“你到了亲眼看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至于缘由,照我看有两件:一来你说的那些地方都在打仗,唯有同盟治下没有战乱,流民逃到这里来后,要吃要用,盖房起屋也要木材工具,所以多了不少生意;其二呢就是将军的功劳了,他当初聚众开矿炼铁,还挖铜铸钱,有了铁,就能打制各种器具,有了钱四方的商贾就愿意来,加上他南下取了交州之后,虽然北边的商路断绝了,南方商路反倒变得繁盛了许多。”

  听到中年汉子提到挖铜铸钱一事,刘曲心中一动,伸手制止住还想继续追问的侄儿,笑道:“多谢兄台指点这么多。既然绛衣将军去了交州,那此地主事的又是何人呢?”

  “是将军的手下,杨都尉!你若有事可以去求见他,不过他有没有时间见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番禺,番山南麓,周宅。

  周锦跪坐在几案旁,抱怨道:“阿姐,我今天在门外等了整整一天,连口热水都没得喝,那小子也太欺辱人了吧!”

  “那有什么办法,今时不同往日了嘛!”周氏将剥好皮的橘子递给周锦,擦了擦手笑道:“此一时彼一时,魏刺史现在已经是交州之主,封侯就是指日之事。阿生是魏刺史的爱将和义子,要讨好他的人番禺城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让你在门外等等又怎么了?”

  “魏刺史真的要封侯了?”周锦吃了一惊,压低声音问道:“阿姐你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从这里!”周氏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你动脑子想想,朝廷为啥会专门派使者渡海而来,册封魏聪为交州刺史?不就是觉得魏聪善于用兵,指望他带着交州兵北上,与冯绲夹击蛾贼,平定乱事吗?现在魏聪平定了交州的乱事,灭了林邑国,就已经有了军功,朝廷又有求于他,怎么会不给他封侯?照我看,雒阳的老爷们要是脑子不笨的话,不光魏聪肯定会封侯,魏聪手下的有功将领也会挑几个出来封侯,像阿生,指不定就能弄一个关内侯!”

  “那小子这次也能封侯?”周锦手中的橘子顿时不香了,他猛顿了下足:“乳毛都没褪干净,凭啥呀!”

  “怎么?妒忌了?”周氏皮笑肉不笑:“封侯不封侯看的是军功,又不是年纪。你可别忘了,阿生是谁的儿子,他的武艺和骑术可是那死鬼一点点亲手调教出来的。又有魏聪这样的义父,就算这次没封侯,也是早晚的事。你要不服气,下次魏刺史北上击蛾贼的时候,你也可以请求从征嘛!”

  听到要自己上战场,周锦的气势顿时焉了,他低下头,讪笑道:“那还是算了,我要是去了,谁在番禺保护阿姐和小外甥呀!”

  “没用的废物!”周氏冷笑一声:“所以你不要不服气,明天你再去一趟,好声好气说话,把请帖送过去。”

  “要还是进不了门呢?”周锦苦笑道。

  “那就后天再去!”

  “阿姐,我倒不是不想去,只是你也知道,那小子与我们周家有旧仇。现在他得势了,就算咱们去求他,他也未必会理会咱们!”

  周氏笑道:“你放心,聂生这孩子我清楚,心高气傲又脸嫩,心不够狠,不是个绝情人。你要是比他强去欺压他,他死也不会低头;可你要是低声下气去求他,就算有旧怨,他也抹不去这个面子。再怎么说我也是他后母,这里还有两个和他一个爹的孩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只要你给他个台阶下,他就不会真一刀两断!”

  “好!”周锦咬了咬牙:“既然阿姐你这么说,那我就豁出去这张老脸不要了!明天我再去一趟!”

  事实证明周氏对聂生的判断很准确,第四天中午,周锦终于得以迈进了那道门,见到了聂生。当他上得堂来,聂生抬头看着周锦,似乎好一会儿才认出他是谁,问道:“你来这里做什么?”语调平板,格外了无生气。

  “奉夫人之命,来探望你!”周锦道:“顺便请你去家中坐坐!”

  聂生依旧面无表情:“口信你已经带到了,走吧!”

  周锦恨不得掉头就走,但他清楚这样就回去可不成,他小心的向前挪了一步:“可否给个回复,我回去后也好和阿姐交待!”

  聂生的眼睛闪过一道寒光:“我让你走!这里不欢迎你!”

  周锦本以为自己会掉头逃走,但实际上他却停住脚步,从袖中抽出一封帛书,递了过去:“这是阿姐叫我带来的,你先看了,现在给我一个回复,我好回去回话!”

  聂生从侍从手中接过帛书,似乎在犹豫是否要拆开,不过最后他还是拆开了,周锦注意到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几分种后他问道:“小弟他那场病是怎么回事?现在他怎么样了?”

  “老是上吐下泻,人也瘦了不少,听医生说是水土不服,开了一张方子,煎了药吃了,这段时间已经好些了!”周锦答道。

  聂生又问了四五个问题,周锦都一一照实答了。聂生脸上好看了些,最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这两天我手头事多,等手头上的事情忙完了,我会抽时间去一趟,你先回去吧!”

  周锦闻言大喜,赶忙道:“那好,我这就回去告诉阿姐,阿瓜和阿果(聂生异母弟妹的小名)知道你要来,肯定会很高兴的!”

  “嗯,你告诉阿瓜好好吃饭睡觉,我有时间就去看他!”聂生点了点头,脸上也不想刚刚那样没有半点活人气了。

  聂生没有撒谎,第三天下午,他就带着十余个侍从来到周宅登门拜访。周氏倒也没有大张旗鼓的招待,只是让周锦将其迎入后堂,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相迎。而聂生也对周氏以礼相待,还带了四色礼物,两个孩子还没到懂大人之间复杂关系的年龄,看到聂生来了,便扑上来没口子的问好,询问为何不常来玩。聂生则抚摩着两个孩子的脑袋,解释自己最近事忙,等有空一定多来。

  周氏笑吟吟坐在一旁,待到两个孩子与聂生亲热完了,才笑道:“你们两个小家伙哪里知道,现在你们哥哥已经不是昔日,他跟随魏刺史南征立下了战功,马上就要封侯了!”

  两个孩子闻言,不知道封侯是什么意思,便都向聂生询问。聂生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两声:“夫人说笑了,这次我功劳不大,怎么可能封侯!”

  “这次你功劳兴许不大,但过往的功劳却不小!”周氏笑道:“高要那一仗若不是你冲阵,魏刺史也没那么容易赢。他这人的性格我知道的,不会让你吃亏,你这次亭侯可能有点难,一个关内候肯定没问题的!哎,你这孩子是出息了,阿整要是还在该多好!”

  听到周氏提到自己的生父,聂生心中不由一阵波澜。周氏虽然和他因为争夺家产关系恶劣,但与聂整的夫妻关系却是非常不错的,这一点聂生也清楚,他叹了口气:“夫人今日请我来,是有事吧!”

  聂生的回答并没有让周氏意外,说到底,聂生只是抹不开面子,并不是蠢。她轻拍了两下手掌,让婢女将两个孩子抱下去,对聂生笑道:“阿生,你是个好孩子,当初我和你为了争夺家产,闹成那样子。关键时候,你也没有把我丢在柴桑,而是一路护送我到番禺,还为我们安排了住处!阿姨这里谢过了!”说到这里,周氏便低下头,向聂生长揖为礼。

  “罢了!”聂生侧过身体让过周氏:“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你也不必谢我,我是看在两个弟弟妹妹才这么做的,而且义父也提过,我不过是听命行事罢了!”

  “那也很不错了!我还是应该感激你!”周氏笑了笑:“这次魏刺史立下大功,你是他手下大将,看到你这样,我也很高兴。”

  聂生惊讶的看了周氏一眼,将这个美丽的女人和自己记忆中的那个毒妇加以比较,确定是同一个人,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他低声道:“若是没有其他事情,我就先回去了!”

  “这么急干什么?我已经让人准备晚餐了!”周氏笑道:“再说,也许我还能帮你一些什么!”

  “帮我?什么意思?”

  “朝廷应该有让魏刺史领兵北上,夹击蛾贼吧?”周氏问道:“你是他的义子,难道就没有什么打算?”

  聂生惊讶的抬起头,将“你怎么知道的”咽下肚子,他想了想后答道:“我并未听说此事!”

  “是吗?”周氏笑道:“阿生,你知不知道你撒谎骗人的时候,左手的食指总是在轻轻颤抖?”

  聂生下意识的目光转向自己左手的食指,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揭破了,他有些懊恼的摇了摇头,低声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很简单!”周氏笑道:“朝廷不是派人来封他为交州刺史吗?这总要有些好处吧?要不然朝廷凭啥让他代替张磐为交州刺史?”

  “好吧!”聂生叹了口气:“你说的是,确有此事,不过我好像只需要听命行事就够了吧?”

  “呵呵!”周氏笑了两声:“这样就够了吗?我可不觉得呀!”

  “什么意思?”

  “你觉得魏刺史心里真的想要领兵北上夹击蛾贼吗?”周氏问道。

  “什么意思?”聂生不解的问道:“你是说义父不想出兵?不太可能吧?据我所知,他已经应允袁本初了,而且还加紧操练士卒,打制船只!”

  “我说的是心里,像魏刺史这样的人,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很多时候可不一样呀!”

  “我还是没听懂,你是说义父心里不想北上吗?”聂生问道。

  “我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但不北上对他是最有利的,说到底,当初他能占领交州,不就是靠蛾贼作乱,南北交通断绝吗?如果他老老实实出兵平定了蛾贼,朝廷让他立刻去雒阳为官,否则就派兵征讨,他怎么办?”

  聂生陷入了沉默之中,半响之后问道:“可是义父已经答应了朝廷的使者,而且如果他不出兵,朝廷会解除他的刺史之位的,派另一个人替代他的!”

请个假

  明后两天出差,没存稿了,请两天假!见谅见谅!

第208章 献策

  “这还不简单!”周氏笑道:“嘴巴上不说,实际做不就行了!朝廷派人问,就说正在准备,但就是不出兵。如果朝廷派人来接替的话,首先道路隔绝,只能走海路,这耗费时间而且很不安全;其次,只要道路断绝,朝廷能派来的只有接替人,无法派军队来,只要派几个力士就能把问题解决掉!”

  “这——”聂生想要反驳,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良久之后才低声道:“义父乃是天下少有的豪杰,岂会做这等心口不一之事?”

  “魏刺史的确是英雄豪杰,天下也少有人能与他相比!但谁说英雄豪杰就一定要心里说啥嘴上就说啥?比如你爹当年,心口不一的事可没少做!”周氏笑道:“还有高祖皇帝,对项羽,对韩信,说过的假话要多少有多少呢!谁能说他不是英雄豪杰?照我看,越是英雄豪杰,说的谎话就越多,不然他也成不了事,只不过看他是对谁说真话,对谁说假话罢了!”

  聂生沉默了一会,决定还是不要就这个问题继续争论下去的好:“我记得你刚刚说有什么事可以帮我的?”

  “你这孩子还是这么心急!”周氏笑了起来:“好,我就直接说了。我问你,关于是否北上征讨蛾贼的事情,你义父应该还没有在众人面前暴露他的真实想法吧?”

  聂生想了想,摇了摇头:“应该是还没有,至少我还没有听说!”

  “这就对了!”周氏笑道:“我想也是的,这种事情还是越晚越说出来的好,毕竟现在交州还是有不少心怀雒阳的人呀!让他们知道了这种事,只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的呀!”

  “不必要的烦恼?这是什么意思?”聂生不解的问道。

  “很简单的呀!你想想,只要魏刺史一天不表示自己不想出兵北上,他一天就是交州刺史,是朝廷的忠臣,这些人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效忠他;可他要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这些心怀雒阳的人就要在魏刺史和雒阳之间做出选择了,这岂不是一件很让人烦恼的事情吗?”

  “他们若是敢对义父有二心,便让他们尝尝我双尖矛的利害!”聂生冷笑道。

  “那是自然,不过最好还是不要走到这一步的好,不是吗?”

  听到这里,聂生也明白过来:“你有办法?”

  “不错!”周氏笑道:“你记得我姓什么吗?”

  “姓什么?”聂生闻言一愣:“周?这我怎么会不知道?”

  “错!应该是庐江周氏!”周氏肃容道:“世代两千石,名满天下的庐江周氏!”

  “这恐怕对义父没有什么用吧?”聂生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我也不瞒你,义父与汝南袁氏关系匪浅,当今录尚书事的便是大将军窦武和司徒袁隗,庐江周氏虽然显贵,但总比不过汝南袁氏吧!”

首节 上一节 120/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归义非唐

下一篇: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