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45节
乾隆此时的心情很好,因此主动开口问道:“有何为证?”
“有诗为证!”林通大声回答道:“外臣请起立诵读。”
念诗嘛,自然是要站起来气势才足。
“何人所作?”皇六子永瑢代替乾隆问道。
作诗啊,那可是我皇阿玛的强项!二十四岁的永瑢一脸傲娇。
林通此时站了起来,傲然答曰:“我主五子布,文武双全,有经天纬地之才,虽尚未弱冠,但诗词一道,江南的饱学儒士也未必能胜!”
“好,好大的口气。”永瑢被激起了好胜之心,“敢在这里大放厥词,狂妄!”
“此诗乃是前年,五公子得罪广南奸臣,有家归不得,只能于港外海船之上眺望家乡,见学堂放归,偶得佳句,全诗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啊!
一旁眯着眼睛等着看笑话的于敏中,猛地瞪大了瞳孔。
刘统勋也放下手中的糕点,把身体站直。
乾隆也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左右,立刻抄写下来,呈上予我。记昀,你来说说这诗如何?”
纪晓岚虽然被张国立他们在电视剧中整的挺好,看着跟寇准、包拯一般,但实际上,他就是个乾隆身边解闷的清客文人。
不过记昀的文学功底却是毋庸置疑的,绝对是清代文人中的翘楚,只不过受限于朝代,没干多少人事而已。
听到乾隆点名,记昀眯着眼细细一品,摇头晃脑的说道:“此诗一句点题,二句写景,三四句使孩童纯真之气跃然纸上。
虽无任何精妙绝伦的句子,但却有另一番风味,臣读此诗,无需多想象,江南春日之景就撞入脑中。
看似平平无奇,实乃返璞归真。臣实在难以想象,这是出自尚未弱冠年轻人之手,怪哉,奇哉!”
“叔子,你以为如何?”乾隆又问身边的文友于敏中,于敏中抚恤颔首。
“皇上,此诗确如纪学士所言大有返璞归真之境。臣以为就算是在盛唐,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可怜高鼎,在历史上事迹都不清楚,唯有靠这首村居名留后世,却被我莫大龙头直接给截胡了。
不过,这样也不怪莫子布,谁叫高鼎把这首诗写的这么好呢,导致这首诗,几乎是莫子布唯一能完全记住的清代诗。
永瑢在旁边摸了摸脸颊,他看出了父亲乾隆脸上也有些隐藏的尴尬。
这对父子臭味相投,脾性差不多,都是那种只能奚落别人,但是不能被别人打脸的主。
现在欣赏诗句完毕,立刻心里就不舒坦了起来。
周围满汉官员当然也清楚,很快就停止了鉴赏。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们也做出一首来与此诗抗衡,这样就可以挽回一局。
但这谈何容易啊!村居这首诗,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是精品,是要名留青史的,哪那么容易做出来。
十全在脑海里,飞快的把他那几万首,阿,现在可能还只有一万多首的诗回忆了一遍。
蓦然发现,比起这首诗,他的那些基本都是垃圾,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而此时,林通想起了莫子布的话。
‘到了这个时候,就要再给乾隆上点强度,彻底使他折服、起了觊觎之心,然后咱们就算打窝成功了。’
他鼓足勇气,再次大声说道:“大皇帝,我主五公子去年亦得一千古绝句,但惜乎只有两句,不能传世,听闻天朝多博学鸿儒,若能补齐,甘愿将此两句奉献出来。”
这下,不等别人说话,乾隆都有些咬牙切齿了。
“好,念来听听,朕看看是什么成色,两句就敢称千古绝句。”
第166章 最是人间留不住
乾隆这个人身上有很多标签,兴趣也很广泛,但他最爱的,还是诗词。
或者说,乾隆不是爱诗词,而是想要借着诗词装逼,想要借着诗词,把自己捧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完美帝王神坛。
因为纵观中国历史,不管是书法还是画技,这都需要一定欣赏水平才能品味得出来的。
但是诗词,特别是自唐代大发展以来,诗词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顶流。
特别,南宋、明末这种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江南之地普通百姓都能鉴赏一二。
哪怕满清这种为了残忍统治目的,把全国识字率整到千分之五的王朝,诗词的地位依然无可动摇。
可见传播之广,影响力之大。
而此时,林通的傲气也被激发了出来,因为乾隆君臣可以讥笑他林通,可以讥笑河仙区区弹丸之地。
但是他们不能讥笑这千古绝句,不能亵渎‘文’这个字。
当即,林通缓缓踱步数次,方才感叹道:“尘世之中,何物最让人伤感?自然是时光流逝,年华老去。
前年重阳,我主被奸臣所害,只能狼狈奔逃,仓惶而还,及至家中,见父亲士麟公龙钟老态,母亲青丝变为白发,有感而发,得千古绝句。
曰:‘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请诸位品鉴,谁能写出与之匹配的全篇,情愿奉上。”
啪嗒,乾隆手中的粉彩茶碗,径直掉落到了地上,十全老儿激动的站了起来,口中轻轻低颂了一遍。
是啊!他多想留住年轻时的时光啊!
看着自己开始如同鸡皮的脸颊,下垂的眼袋,时常隐隐作疼的肌肉,酸软的腰肌,隐现白发的脑袋,以及早就不在的引弓射虎之力和一次就难以继续的男人底气。
乾隆从来没觉得,有哪一首诗,能如此击中他的心房,那是人类对于自己最美好日子逝去的怀念和不甘。
这两句,要是我做的该多好!
这个想法,在乾隆心里如同爬山虎一样疯狂攀爬了起来。
但突然,乾隆心中又警铃大作,杀气骤然外泄,把离他最近的永瑢都给吓了一跳。
‘这前明遗民,好像说可以奉献出这两句千古绝句。
难道,这是冲着自己来的?
以己度人,乾隆觉得,这种级别的绝句,就是李太白一生也写不出多少。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舍得让给别人,被砍脑袋都会舍不得的!
是谁?是谁泄露了自己的秘密?
是谁让外人知道了自己最爱诗词,喜欢用诗词包装的性格?
乾隆阴冷的环视了一圈,直到看见林通那傲然的神色,心中‘警铃’突然就不响了。
乾隆一直相信一个准则,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能与利益扯上关系,金钱、地位、名利,谁也逃不开。
而很显然,这些明香人不可能给的出使自己亲近舍弃富贵,不要性命的好处。
很可能,是这个河仙使者,以及他们身后的明香人,认为没人能续上这一千古绝句,暗含挑衅。
这些该死的前明遗民,十全心里大怒,看来他们虽然被打服了,但是心里还没服。
他们还在认为,哪怕他们已经逃到了蛮荒,不得不对朝廷摇尾乞怜了,但在文化上,还是要胜一筹的。
汉人怎么了,汉人难道注定在诗词歌赋等文华上,就是要比旗人更胜一筹吗?
呃.,乾隆愣了一下,好像好像确实要更胜一筹。
这一瞬间,十全内心深处的文化自卑又开始发作了。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辽东老林子的出身,就是比不过人家几千年的传承。
一想到强汉盛唐,李白苏轼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乾隆就郁闷的想要嚎叫出声。
不过,这句诗,他是真的想要。
一想到丹青上可以留下了一个诗仙皇帝的称号,乾隆就浑身燥热。
紫光阁中,所有人都肃立不动,眼睛看着自己的脚尖。
皇帝显然陷入了想象之中,这时候你还敢乱看,以乾隆的脾气,反应过来后一准没你好果子吃。
而且,这些人的文化水平绝对是满清顶尖的,不是乾隆这种大专生水平可比。
刘统勋低低吟诵了一遍‘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后就知道,这肯定是一个明香人写的。
因为此句看似是在写父母容颜老去,颜色不再,但实际上别有洞天。
表层,是对自身遭逢厄难,只能奔逃的不平。
更深处,则隐藏着作者最想表达的含义。
朱,乃前明国姓,又有赤红兴旺之意,朱颜辞镜花辞树,隐含着乃是国家灭亡之悲。
若是加上最是人间留不住这一句,那一份国破家亡、无力回天的悲凉凄怆,简直扑面而来。
如果说这两句单拆,悲伤气氛指数是一百的话,合起来起码是一万以上。
这哪是些红颜老去,这是对于家国不在的痛心,还隐含着表达坚守衣冠的决绝。
留不住也绝不忘记,朱颜(明)与世长辞,我心不改。
刘统勋在这一刻,突然觉得有一股极致的悲伤,把他重重包裹住了。
等到乾隆自己从想象中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快五分钟了,但所有人的都低垂着头没敢抬起来。
十全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的神态和心情已经完全恢复,这份调节能力,不得不说也是很强。
见皇帝已经回过神来,处于安全之中的刘统勋、于敏中、记昀等人才互相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但心中都颇有些戚戚焉,提不起精神。
你说这些人无耻吗?那得怎么看,他们没食过大明的俸禄,要说他们是无耻汉奸,好像重了些。
但从汉民族来说,哪怕就是从儒家来说,他们也不能说就很干净。
对于前明,他们自然是能不沾上就不沾,可也不能说他们就对狄夷入主华夏没有一丝介怀。
莫子布抄袭王国维先生的这两句,还是相当触动这些人的。
虽然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是想来之后河仙要从满清要点什么,这些汉人大员,出于心有戚戚的同族之情,也会多少行一点方便。
当这股心照不宣吹满整个大陆之后,河仙之人到省道府县办事,也总能获得几分同情。
可以说,这是多少银钱贿赂,也带来不了的隐形好处。
眼见皇帝和大臣们谈论的兴致都不太高,首领太监吴书来与乾隆朝夕相伴,未等乾隆说话,只需要一个眼神,他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