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257节

  我莫大将军倒是真会狮子大开口,一写信就是两万石,这可是一千二百吨,他自己的采硝队十年都挖不出来这个数。

  叶赫那拉氏淡淡一笑,“得陇望蜀是人之常情,当个广南王,就有了半个安南的领土,他焉能不想全有。

  此人前两年对咱们也算有恩,富察家现在每年超过二十万两进项,也是从这来的。

  川硝得给,不给就是咱们家理亏了。”

  但她把牙齿一咬,“但是不能给两万石,这些硝石看来就是为了拿下全安南准备的,要给了莫五就真的会搞大事。

  咱们就给两千石,这样既不太伤和气,也不会把莫五一下就壮大。”

  “隆儿,你亲自派人去四川,告诉康儿,让他办两千石川硝到广州,走粤海关的官船送到海上去交给莫五。

  你再写封信,选个口齿伶俐的去告诉在广州的河仙番官,就说得了顺化,咱们还可以给他遮掩一下,但要是想的太多,恐怕会引来九天之上的雷霆!”

  叶赫那拉氏看着精明,但实际上跟乾隆有一样的缺点,那就是从未真正在最底层和第一线见识过。

  她已经在极力想象莫子布境况,觉得只给一成,莫子布肯定也干不成什么大事。

  但实际上,莫子布的心理底线是一千石,甚至是八百石他也可以接受。

  而两千石硝石听起来少,但也有二十四万斤。

  在不缺硫磺的情况下,就算考虑到运输损耗、纯度和浪费等问题,也能做出二十几万斤火药了。

  这足够莫子布进行一次几万人的决战还有富余,而且北郑已经在事实上被打垮了,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火药。

  这些,是给未来清兵南下用的。

  。。。。

  广州,诏令到的很快,看到乾隆让自己去查河仙,李侍尧也长长松了口气。

  这些年,他是一句河仙的好话都不敢说,就是怕乾隆误会。

  而看到现在皇帝让他派人去查河仙,就知道基本上洗脱嫌疑了。

  不过由于隔得近,李侍尧还是对莫子布有更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警惕,他把莫子布的老熟人李与隆找了过来。

  “你直接去跟莫五说,要是还想好好挣钱,安安稳稳的当王,就不要打安南北河的主意。

  想都不要想,他一个明香人,朝廷没讨伐他就不错了,别不知足。”

  李与隆有些兴奋的点了点头,他觉得这个任务没什么难度。

  看着家奴这么兴奋,李侍尧也有些头疼,这老狗跟着莫子布可捞足了,不但有钱还有军功拿。

  以至于李与隆已经在走路子抬旗了,只要抬旗成功,马上就外放做个四品官。

  “老爷可是说认真的,你别漫不经心把事情搞砸了。”

  不过到底是从小跟自己一起长大的,伺候自己三十多年了,李侍尧也不好把话说重。

  李与隆见李侍尧这态度,立刻就把脸放严肃了,“老爷放心,见了莫五,我一定让他当面发誓不进北河。”

  福建福州,闽浙总督驻地。

  钟音看了看乾隆的上谕,漫不经心的甩了甩手。

  派人去北河查,哼,有什么好查的!

  查他这些年是怎么和河仙莫五来往的吗?

  这些年,乾隆一味追要河仙动向,而钟音根本拿不出来。

  最后还是在蔡新之子和林乔荫的牵线搭桥下,钟音跟莫子布达成了协议。

  河仙每过一段时间,就把动向和情况发一份过来,钟音直接选择性的抄录,然后发给乾隆交差。

  不然还能怎么办?

  而且钟音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区区蕞尔小番,远在南洋能翻出什么浪,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这么重视?

  这位闽浙总督大人想了想,还是先派人去河仙吧,再让河仙搞一份北河的情况发回来交差得了。

第270章 尔虞我诈

  农历八月的南洋,烈日如同一团火般在天空尽情的燃烧着,而这个时候,往往也是稻米生长的最关键时期。

  莫大将军穿着麻布短衣短裤,脚上踏着草鞋,带着大臣和侍卫们,穿梭在顺化的田间地野。

  在顺化周围的三千几百户顺化户,是莫子布的核心地盘。

  没有他们的话,被顺化京汉高门围在顺化城中的莫大将军,连睡觉都会睡不踏实的。

  所以哪怕有万千种事情要做,但他仍然抽出大量时间,跋山涉水,几乎是一户一户的确认。

  确认他分下去的田产、农具、耕牛和女人是否已经到每户军户的手中。

  跟在安戴地区的客家户、闽南户一样,顺化的顺化户也采用的是合作社模式。

  即水利、耕牛这样的大型、重要,一家一户无法独立建设与维护的,由合作社牵头群策群力,其余则是分配到户。

  唯一不同的,就是安戴地区的这种半军户是用封臣的模式组织的。

  有的合作社是属于莫大将军私人的,只不过挂着政府的名头。

  有的合作社是属于各级宣慰使、镇守使、城主等等。

  还有那种几十户团结在一起发展,形同村民自治的。

  也就是说,在安戴地区,莫子布的政府只有军政两条主干,主干上长出来的枝枝叶叶,则是下面人自发填充,多种多样的。

  而之所以名目这么多,就是因为莫子布基本盘太小。

  要尽快吞并、守住安戴地区,就只有把大量的权力,下放给过番来的华人移民,以换取他们的效忠,大家一起稳住这块难得的家园。

  也是因为莫子布现在还只是个保境安民大将军,不是王者,没法分封公侯伯子男,所以称呼上暂时就是乱来的。

  但顺化这边就不一样了,这是安南人经营了几百年的熟地,人民已经基本汉化,确切地说叫儒家化了。

  这样地方就没必要用封臣系统,必须是流官统治,哪怕以后北复中原了也一样。

  所以莫子布将顺化户分成了左中右三卫,设左中右三个千户控制,他们轮流番上,顺化及周围的捕盗、探奸、缉私等都由他们负责。

  “大将军,大将军,小的给您磕头了!”

  看着莫子布的旗帜路过,一个带着两个女子在田边大树下歇凉的黑汉子,立刻用有点怪怪的客家话,大声喊了起来。

  当然,这怪怪的不是莫子布说的,而是叶小妹说的,莫子布的客家话现在停留在勉强能交流简单词汇,还分辨不出来口音。

  “怎么样,地和房子都分下来了吗,这两妇娘婆也是分的?”莫子布笑呵呵的,一点也不严肃,就跟和邻居攀谈一样。

  其实这才是正常的状态,一般来说,社会中最上层和最下层基本是没有直接矛盾的,所有矛盾都在大小官吏这个基层给消化、转圜了。

  “分了,分下来了,房子、地都有了,还分了一头驴子。这大的还带了个十岁的女仔,已经能操持家务了,不算负担。”

  随着这家伙手指的方向看去,莫子布才发现他口中所说的大的,是跪在田边不敢抬头的一个安南妇人。

  可能在三十岁上下,在这个时代,确实可以称得上年龄有些大了。

  不过另一个年纪不大,腹部已经有些隆起,以至于跪都有些跪不下去了。

  莫子布也赶紧让这两个女人起来。

  但这个顺化户竟然是个话痨,他看莫子布并不严厉的让人害怕,继续嘀嘀呱呱的说道:

  “就是可惜,我立的功太小了!”莫子布看他的神色,好像很想给自己两耳光似的。

  “从宋城北上的时候,阿叔就劝我买把好点的自发火铳,可惜当时没舍得,只买了一杆佛山鸟枪。

  结果到了战场上才知道,别人发两铳,我才发一铳,要打狠仗了,一看我拿的是鸟枪,也不让我上。

  而且还不能装刺刀,顺州大战已经打乱的时候,如果不是运气好在地上捡了一把梭镖,连五个人都砍不死。”

  嘶,莫子布暗中倒吸一口冷气,开始正眼看着这个矮壮矮壮的小黑子。

  合着你个回良人,光靠捡了一把梭镖就捅死了五个人,拿到了军功,连老婆都分了两个,你还觉得你杀人杀少了,没立什么功是吧。

  小黑子没注意莫子布诧异的目光,最后他竟然有些请求的说道:

  “大将军,小人还有二十亩地的分配权,但我的地已经够大了,能不能把这个转给我在大隘岭的兄长?”

  说着,小黑子拍了拍胸脯,“大将军放心,我兄长可厉害了,大隘岭上下再横的人,我兄长也敢上门去打他。”

  听到大隘岭三个字,叶小妹就在莫子布耳边嘀嘀咕咕了几句,莫子布恍然大悟。

  感情这家伙是大隘岭来的,难怪这么猛。

  这大隘岭在哪呢?

  在赣闽边界处,西边就是大名鼎鼎的瑞金,东边是客家名城,战斗力爆棚的汀州。

  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雄关当道、猛人辈出的地方,当年他们的祖辈,可是把王阳明王圣人都给愁坏了的。

  当然一百多年后更猛,瑞金苏区没有人瞎指挥的话,常凯申打一辈子都打不下来。

  莫子布这时候也才知道,他招揽客家人的名声,已经传到赣中的吉安、袁州去了。

  几乎所有闽北、赣中南的客家人都知道有他这么一号南洋客家王。

  想到这,莫子布更加兴奋了,赣中南生活着一千多万客家人,也普遍战斗力很强,是非常好的屯垦兵。

  “叫,都叫下来,你们大隘岭来多少我收多少,来了有地的种地,没地的就当回良人,立功了跟你一样分地。”

  这样人的自然多多益善,莫子布大手一挥,立刻就同意了。

  小黑子喜不自胜,带着两个老婆就往家去,说是这会就请人写信回乡。

  而就是这么耽搁了一小会,周围的顺化军户都来了,他们挑着吃食,捧着米酒、浆水,乐呵呵的来奉献给我莫大将军。

  莫子布也笑嘻嘻的跟着这些军户们就在田边吃了一顿饭。

  慰问好这些军户,基本确定三千户顺化户都按照战功分到了房子和土地,军户的上下级系统也基本建立。

  行军司马署衙和兵曹分别派驻的军法官和训练官都到位之后,莫子布才开始返回。

  不过也不是没有隐忧,莫子布一路下来,一共查处了六起基层军官违法活动。

  他们倒是精明的很,不敢直接侵吞功田,但是他们敢跟顺化周围的京汉高门合谋。

  把犍牛换成京汉高门的病牛,成年牛换成亚成年的小牛,上田换成中田等等手段来牟利。

  “这六起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军律一刻也不能放松,司马署一定要继续严加侦查,不管他是谁,只要敢犯罪,立刻拿下。”

  嘱咐完了行军司马武世秀,莫子布又对身边的左典簿兼刑曹参军郑庆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57/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