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1节
他这种讲学方式,不仅费脑,而且极为消耗体力。
“沈教习辛苦了!”
小宦官们齐齐向沈念行礼,然后在门口一名太监的挥手下,迅速离开了讲堂。
眨眼间。
屋内就剩下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沈念四人。
张居正缓缓站起身来,轻捋长须,看向沈念,笑着道:“实有益于陛下课业也!”
说罢,张居正、吕调阳、马自强三人便离开了。
沈念连忙拱手。
有张居正这句话,他这道坎算是迈过去了。
……
午后。
马自强大步走进检讨厅,众检讨连忙起身拱手。
马自强看向沈念,笑着说道:“沈检讨,经内阁详查,众科官对你的弹劾,皆不成立,你无罪。”
“那个俞大恩,贪婪无度,已犯众怒,老夫今日便将其逐出翰林院!”
“另外,老夫再宣布一件事情。”
“经张阁老批准,特许翰林检讨沈念,轮值侍立御前,记录君上起居,另外,内书堂教习之职,依旧继续。”
听到此话,其他检讨都傻眼了。
此乃天大的美差!
这意味着沈念在小皇帝参与经筵日讲、常朝大阅、郊祀耕猎等事务时,都有机会侍君左右了。
眨眼间。
沈念不但化险为夷,且一下子成为了整个检讨厅最易升迁之人。
当然,目前的沈念仍没有为小皇帝讲学讲史的资格。
一方面是他官职较低。
另一方面是张居正不愿完全惯着小皇帝,妥协一次,日后恐怕要次次妥协。
当下的小皇帝,距离亲政还早着呢!
张居正破格令一个从七品检讨兼记起居注,有对沈念讲学之术的认可,也有为给小皇帝留一个台阶,让其低头认错。
“沈检讨,继续努力!”
马自强拍了拍沈念的肩膀,笑着离开了。
一旁。
王祖嫡、赵用贤、刘克正、刘楚先四人,看向沈念,眼神里满是羡慕。
有了此差遣,沈念可谓是前途无量。
就在这时。
一名负责翰林院茶炭冰块等杂务的胥吏快步走了进来。
“翰林院新到了几饼新茶,诸位检讨大人快尝尝,待快喝完了,小的再来送!”
说罢,他躬身拱手,快步离去了。
这就是沈念兼修起居注,为检讨厅带来的改变。
往昔,莫说是茶饼。
他们喝的高碎,都要自己掏钱去买。
这就是当下的大明官场。
人情冷暖,除看胸前补子,便是仕途前景。
第10章 开经筵!小万历叛逆时刻
三月二十二日,近五更天。
在娇妻顾月儿、丫鬟小桃、书童阿吉的一番忙碌下,沈念沐浴更衣,换上了提前熏过香的官袍。
今日乃是沈念首次参加经筵。
依照礼制,参与者都必须斋戒沐浴,衣冠熏香,以表虔诚。
沈念临行前,朝着书童阿吉道:“阿吉,快到午时,记得带上食盒去皇极门东庑外!”
“是,少爷!”阿吉兴奋地说道。
所谓经筵。
既讲经义,又有盛筵,每月三次,逢二日、十二日与二十二日。
课罢。
参与经筵者皆可去享用光禄寺准备的御赐酒饭,还可令家仆或书童打包带回家。
对官员而言,吃经筵乃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沈念若是能让顾月儿吃上一次御赐酒饭,依照其岳父的脾性,能挺着胸脯,逢人便讲,将此事说上大半年。
……
天大亮,文华殿正殿中。
知经筵事张居正、同知经筵事吕调阳、张四维站在最前方。
后面是各部尚书、侍郎、国子监祭酒,以及兼任翰林院编撰以上职衔的日讲官、展书官、书写讲章官。
最后面还有负责鸣赞的鸿胪寺官员、负责警卫的锦衣卫、负责礼仪、监督百官的御史、科官。
足足一百多人。
轮值记录君上起居的沈念,站在最后方。
他踮起脚,看到的也只是一片青绿锦袍和一片大红袍,根本看不到皇上的御案。
片刻后。
万历小皇帝朱翊钧来到了最前方。
张居正带着所有人行五拜三叩头之礼,然后官员分列两侧。
“进讲!”
随着鸿胪寺官员一道清亮的喊声,经筵正式开始。
展书官为万历小皇帝展开讲章。
张居正率先走出,讲述他为小万历专门编撰的绘本教科书《帝鉴图说》。
经筵讲学,形式大于内容。
其实就是走个流程,告知天下人,朝廷以圣贤经史治国,让天下人都能将“君君臣臣”那套思想牢牢刻在骨子里。
讲官讲书期间。
小皇帝不能乱动,不能插嘴,不能左顾右盼,必须正襟危坐,一脸认真。
沈念是不喜这种教学方式的,太死板,太形式,俨然将小万历当作了一个提线木偶。
好在平时的日讲要灵活许多。
没多久。
沈念便有些昏昏欲睡,只好掐了掐大腿,强挺起精神。
不远处。
有两名给事中专门监督官员仪表,谁要失礼,轻则罚俸,重则打板子。
在此等场合,沈念自然没有丝毫露脸的机会。
待经筵结束后。
他只需在专门撰写起居注的本子上写上一句“二十二日,上御经筵”,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
他唯一的盼头,就是午时吃席。
经筵之席,向来奢华。
在大明,皇家的羊毛其实还是很难薅的。
……
眨眼间,一个多时辰过去了。
最后一个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张四维大步走到讲案前,讲起了《贞观政要》里一段关于君王纳谏的典故。
“尝观唐史所载,贞观之世谏诤职称最多,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岂循墨保位者,为臣者绝不应阿旨顺情……”
沈念听着听着,突然察觉到了不对劲。
张四维讲这一段,乃是在敲打万历小皇帝,指责小皇帝在内书堂听书一事上,过于任性,不听谏言。
万历小皇帝虽然最后认了错,但仍不承认口出无忌,说错了话。
此类敲打,在经筵日讲中时有发生。
小万历一般听完都会道一声:朕明白了或朕谨记,根本不敢反抗。
片刻后。
张四维讲解完了这段故事。
就在群臣都长呼一口气,准备吃经筵的时候。
“咳咳……”
万历小皇帝突然干咳两声,待吸引到了官员们的目光后。
他开口道:“张尚书所言甚有道理,朕定当谨记,朕向来不喜阿旨顺情的臣子,也会努力做一个虚怀博纳、从谏如流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