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13节

  他不喜繁文缛节。

  这种礼仪,至少要耗费大半天,结束之后,他还要致词庆贺礼成,繁琐而无趣。

  但是,这种礼仪又不可能被取消。

  因为,其彰显着大明崇儒重道的世风,巩固着程朱理学的官学地位,也展现了君师合一的官家礼制。

  ……

  翌日,一大早。

  小万历便身穿祭服,乘礼舆出宫。

  国子监官员、太常寺官员、一众日讲官身穿官服,提前抵达崇教坊的文庙前等待。

  再过数日,便是三年一次的乡试考期。

  沈念在文庙前都能听到一旁国子监内监生的读书声。

  自从被沈念骂作废物后,监生们老实了许多。

  文庙两侧,官兵们封控的区域之外,还站着诸多书生文人。

  这些人围观皇帝祭祀先圣先师,大多是想沾沾福气,盼着今年能中举人,明年年初能中进士。

  当然,也有一些纯粹凑热闹的百姓,只是想看一看皇家的仪仗。

  不多时。

  小万历驾到,一众书生文人纷纷下跪行礼。

  旋即。

  小万历携众日讲官入文庙,在太常寺官员的引领下,开始进入正祭流程。

  首先是迎神,乐工击柷奏乐,王锡爵宣读祝文。

  然后是初献礼(面向孔子),亚献礼(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子),终献(十二哲:孔门弟子、朱熹等)。

  最后还有撤馔与送神。

  小万历亲自焚烧祝文与奠帛,寓意祭祀之礼已传递到了神明那里。

  就在沈念以为此祭祀即将结束之时,突然听到一阵哭声。

  哭声越来越响亮。

  全是男声,听其声势,绝不会少于三十人,声源就在西侧的围墙之外。

  这一刻。

  沈念的脑海里不由得冒出两个字:哭庙。

  哭庙,是文人士子因有冤屈而通过在文庙前哭泣向官府申诉的一种行为。

  多见于江南士绅。

  因哭诉者大多都有功名,故而这种申诉行为是被官府认可的。

  但在皇帝面前哭诉,还是头一遭。

  小万历面带疑惑,望向哭声方向,然后给了一旁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曹威一个眼神,后者便立即朝着外面跑去。

  小万历也知晓书生哭庙为何意。

  围墙之外,哭喊声甚大,不时还传来辩驳之声。

  只是因声音嘈杂,并听不清楚在辩论什么内容。

  小万历望着面前的祝文与奠帛缓缓烧为灰烬,等待着曹威回话。

  很快,曹威快步跑了过来。

  “启禀陛下,文庙西侧围墙外聚集了五十多名书生,他们跪地哭泣,请求朝廷允许民间私创书院、允许生员言政。”

  听到此话,一些官员不由得看向张居正。

  去年五月,张居正呈递《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共计十八条。

  其中最重要的两条便是不许私创书院,不准生员言政。

  曹威又道:“张阁老的二公子也在围墙外,他听到这些书生哭庙,怒斥他们不务学业,还与他们论辩了起来。”

  张居正的二公子,名为张嗣修,将在本月参加乡试,大概率能考中举人,然后在明年年初参加会试。

  小万历看向曹威,问道:“将为首哭庙者与张家二公子都带进来。”

  “是!”曹威拱手道。

  随即,冯保为小万历搬来御座,后者坐了下来。

  ……

  片刻后。

  三名布衫书生跟着曹威快步走了进来。

  沈念抬头一看,发现眼前的三人,他全认识。

  一个名为沈懋学,举人,王阳明的徒孙,当下名士,明年会试状元的最热门人选。

  一个名为汤显祖,举人,与沈念有过一面之缘,也是王学弟子,曾受教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

  还有一个,便是张居正的二公子,二十四岁的张嗣修。

  三人见到御座上的小万历后,连忙下跪行礼。

  “学生沈懋学、汤显祖、张嗣修,参见陛下!”

  “起身回话!”小万历说道。

  当即,三人都站了起来。

  小万历问道:“因何哭庙,出来一人细讲。”

  沈懋学立即站了出来。

  他拱手道:“启禀陛下,自去年施行饬学之策后,天下民间书院,无论清浊善恶,皆被铲除,使得许多求学之士,无容身之处。”

  “学生以为,天下书院,无论公私,皆为庠序教化之所,府学、县学名额有限,非权贵而难入,民间书院有教无类,乃天下贫苦读书人最佳求学之处,不宜废除。”

  “另,生员言政,自古已然,实乃爱国之举,若有错言乱言者,可予以惩戒,不可完全禁之。故而学生今日不惜惊扰陛下,在圣人和陛下面前哭诉,只想为天下读书人寻个公道,也想让陛下知晓天下民意。”

  “此文书乃是由五十三名书生学子共同署名,我们皆恳请朝廷恢复民间书院,准许生员言政。”沈懋学拿出一份文书,双手敬上。

  冯保迅速将其接了过去。

  小万历又看向张嗣修,问道:““张嗣修,你是如何辩驳的?”

  “启禀陛下,学生以为,民间书院矫诬虚伪、讥评时政者众,大多流于释道、甚至流于侠,以惊世骇俗之语炫奇,附庸风雅、牟取名利,不禁不足以肃天下学风。”

  “至于生员言政,学生更认为大谬矣,朝堂言政,自有科道言官,岂容得一群品流不一、本应专注课业的生员乱言!”

  小万历听完后,微微点头,然后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看向禁中方向。

  此事涉及新政,自然不能在文庙内就轻易答复。

  小万历立即会意,当即道:“朕已知晓此事,待朕认真考虑后,自会给你们一个交待,都退下吧!”

  听到此话,沈懋学与汤显祖都是大喜。

  皇帝既然给了承诺,就一定会对他们的疑问给予解释。

  ……

  三人离开后,小万历道:“五十三名书生哭庙,影响甚大,此事必须要有一个答复,稍后公议吧,所有日讲官,都必须参加。”

  “臣遵命!”官员们齐齐拱手。

  关于民间书院的创毁和生员是否言政,日讲官们最有话语权,因为他们最懂当下学风。

  ……

  片刻后。

  小万历乘舆回宫,百官们紧随其后。

  张居正的马车内,其二子张嗣修不知何时钻了进去。

  “爹,我没给您丢脸吧!”

  “啪!”

  张居正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

  “你是不是生员,你刚才是不是在言政,乡试之后,禁足三个月!”

  “下去!”张居正喝斥道。

  当即,张嗣修只得下了马车。

  张居正教育儿子,相当严苛,禁足罚跪,那是常有的事情。

  ……

  禁中,文华殿内。

  三大阁臣、马自强、王锡爵、申时行、陈经邦、何洛文、沈一贯、沈念等,齐聚殿内。

  待众人都看过那份五十三名学子联名的文书后,小万历看向张居正。

  “元辅,此事该如何解?”

  饬学十八条,乃张居正提出,且与新政息息相关,小万历自然要先询问张居正之意。

  张居正大步走出,道:“陛下,臣非反教化,反生员言政,而是当下学风皆不务实,极端言论皆出于民间书院,小者匿蔽丑秽,迂腐空谈,大者反对纲常,摇撼朝廷,臣不得已不封私人书院,不得已不禁生员言政。即便如此,仍难改民间藐视皇权、离经叛道之举!”

  张居正话语刚落,吕调阳便站了出来。

  “陛下,饬学十八条皆是为新政,不得已而为之,然当下即使关闭天下书院,也难掩天下书生之口,老臣以为,还不够严苛!”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首节 上一节 113/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