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15节

  他们不关心朝廷需要多少军费,赈灾需要多少银两,剿贼需要多少开销,他们只认为朝廷当下之策使得有黎民受苦,便不是良策。

  当然。

  目前朝廷的问题也有很多,所以马自强很不自信。

  听到此话,沈念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马学士,您放心,我们的新政之策绝对不会被这场百家议政所动摇的。”

  “百家议政的真正受众,真正想要改变的是全天下的地方官员、书生士子,更准确来讲是能够代表底层百姓利益的地方官员、书生士子。”

  “我们的考成法,是不是苛以待吏,宽以待民?”

  “我们的给驿条例,是不是正在消除特权、为公废私?”

  “我们丈量田亩,是不是为了天下的税收能够更加清晰合理,百姓无须替权贵奸滑交税?”

  ……

  “包括不久前陛下强调的‘固国须以安民为先’仍是将天下生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些新政策略,有心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怎会反对?天下的底层百姓怎会反对?若有反对者,那定然是一些官员对新政之策,执行有误!”

  听到这样一番话,王锡爵、申时行、沈一贯、王家屏等人。

  嘴角都微微颤抖。

  沈念刚才之言,不但表明了近年来新政的正确性,也盛赞了小万历与张居正。

  这种官员,上面怎会不喜欢!

  沈念提高声音,接着道:“朝廷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救时兴国,是为了让天下之事更加公平,是为了让天下黎民安居乐业,是为广大百姓的利益而改革变法,朝廷何惧有人可推翻当下的新政之策?”

  “反观一些整日讥讽朝政的名士,有人口口声声称为了百姓,为了公平,为了自由,实则是为了博得一个‘万世之师’的名头,讲学可以,欺骗一些年轻书生可以,但一到论实政时,必然露怯!”

  “一些名士口中要帮扶的百姓,不是天下百姓,而是一小撮平庸无能的读书人;一些名士看似研究的是学问,其实全是蝇营狗苟的生意买卖;还有一些名士,故作炫目之事,以狎妓为荣,以奇装怪服为荣,他们能博得一些人的追崇,但却不能蒙蔽天下人的眼睛,此次百家议政,便是他们显露原形之时。”

  “此次百家议政,实则是一次朝廷荡涤沉疴积痿,正人心、息邪说,让天下年轻人重归主流的修正之举!只要朝廷将所有新政策略的重心,放在天下万民身上,这次百家议政,就会使得新政更加顺利,支持新政的读书人也将会越来越多!”

  ……

  沈念这番话,让众人心中都有所触动。

  特别是从嘉靖年便入仕途的一些老臣。

  他们明白,大明当下的这种混乱扭曲的世风,是正德皇帝、嘉靖皇帝与隆庆皇帝共同造成的。

  为官之初,他们心里也都装着天下生民,可后来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乃是历史的必然。

  于是他们的目的,便倾向于巩固皇权,倾向于提升自己的地位。

  只要大明不亡,他们就是最幸福、受益最高的一群人。

  至于新政变法,大多数人没有想太多,他们只是在顺从,只是在执行张居正的想法,并没有将此当作信仰。

  而今沈念一语,让他们都有些惭愧。

  若真奔着这个方向,接受天下人的监督,倾力改革变法,将会非常困难。

  但若成功,大明必将迎来前所未有之盛世。

  当下,张居正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做的。

  这一刻。

  张居正面色虽平静,但心情却非常激动。

  他自己都没有如沈念般,笃定这一系列新政策略是当下济世救民兴国的最好策略。

  他反对盲目崇古,反对高谈玄论。

  他所希冀的不仅仅是这个朝廷好,他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高位与名望。

  而是想创造一个盛世。

  不然。

  他不必施行折腾所有人的新政,不必得罪那么多的权贵。

  只要教好小皇帝,保障天下没有战事、没有大乱,他便可以舒舒服服坐在首辅位置上。

  沈念之言,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此时,小万历是有些懵懂的。

  他看向张居正,问道:“元辅,您如何想?”

  张居正大步出列,道:“臣以为,百家议政,可行,一切后果,朝廷完全有能力承担,若到时一些邪端异说仍不能归于山野,臣建议先礼后兵!”

  在张居正眼里,反新政,就是反朝廷。

  若靠言论、靠民心所选,仍不能让一些邪说销声匿迹,他便动用大明律。

  “众卿可有异议?”

  “臣附议!”吕调阳与张四维同时拱手道。

  “臣附议!”一众官员也都纷纷拱手。

  他们被沈念彻底说服了。

  若能成功,此事必将入史且成为一方美谈之事;若出现变故,还有首辅张居正担着呢!

  “好,此事由内阁敲定细节吧,朕建议将百家议政之事定到重阳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嘛!”

  “臣遵命!”张居正拱手道。

  ……

  这一刻。

  沈一贯看向沈念的背影,心中道:他……他……是想入阁啊!

  其他日讲官看向沈念,眼里是满满的倾佩。

  自沈念成为日讲官后,表现越来越优秀,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必为当朝首辅。

  他的光芒,根本无人能够挡得住。

  ……

  八月初四,清晨。

  内阁拟定《重阳百家议政诏》,呈递禁中。

  大概内容是:因生员哭庙,恳请解禁私人书院,恳请生员言政。朝廷公议后,认为天下抨击朝政之风大多源于民间书院,不得不惩,然亦有策略有助于朝廷者。故而欲在重阳日于京师端门前举行百家议政。所有民间书院的山长讲师、儒士名流,皆可挟一家之言,入京议政。此次议政,无所禁忌,所有话语文章皆不经删减,编撰成书,供天下人阅览,意在去伪存真,寻兴隆盛世之策,议政之后,将会对一些合乎标准的民间书院进行解禁……

  其中还有一些细节规定,比如:朝廷会亲自邀请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名士入京;难以立论言政者劝返;徒为私利心中无国无民者劝返;无马车费用者可持议政文书寻当地州府帮助等等。

  总之,参加百家议政者,大多是创建有个人学说且拥有诸多信徒的名士大儒,有一己之见并能通过国子监审核者,亦能参加百家议政。

  此次盛会,不虚不假,求实求策,更不会暗中抓捕一些异端分子。

  朝廷的诚意十足。

  ……

  八月初五,午时。

  《重阳百家议政诏》正式发行。

  通政使司将诏书下发各府各州,最远者,驿递半月可达。

  此诏一发,京师内的许多读书人都沸腾了。

  若不是亲眼看到官府前张贴的公文,他们根本不相信朝廷能做出此等举动。

  沈懋学、汤显祖等参与哭庙的生员,都有些发懵。

  他们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他们本以为朝廷大概率会搪塞他们,或将他们当作异端,但是没想到朝廷竟邀天下的读书人皆来论政。

  就凭这番气魄,这样的朝廷就值得拥护。

  “百家议政,盛世之举,我们终于有机会向朝廷献言献策了!”

  “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盛世可期!盛世可期啊!”

  “朝廷还是倾听民声的,陛下还是英明贤仁的,希望此番议政之后,能解禁天下的私人书院,让读书人畅所欲言!”

  “早该如此啊!一些异端邪说总是坑骗年轻人,希望这次议政,能让天下人看到那些邪儒的不轨之心!”

  ……

  京师街头,书生士子们奔走相告,异常兴奋。

  有的甚至还摆起了酒宴。

  他们的感觉,就像一片一年未雨的干涸土地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而此刻,沈念自然也知晓了民间书生的反应。

  他很平静。

  他觉得此次百家议政,不但不会生乱,而且还有助于新政的施行。

  除了天下民心外,他还有一个倚仗。

  海刚峰在八月底就要抵达京师了。

  他是一位坚定的忠君爱国之士,是当下官风私德最正之人,若他能参与,必然能让这场百家议政变得更加精彩。

  ……

  八月初六,近午时。

  文华殿内。

  小万历坐在御座之上,看向下方一脸为难的吏部尚书张瀚。

  “张尚书,沈编修连上两道良策,怎么就不能特例擢升为侍读或侍讲?”

  “陛下,编修是正七品,侍讲与侍读皆为正六品,连跳两级,即使政绩特别优秀,但沈编修的入仕年份不够,更何况他不久前才擢升过,也过于年轻……”

首节 上一节 115/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