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19节
并且她不可能听对方一言,就对酒宴的组织者是吕兴周深信不疑。
张四维声称“第一种可能性大”,不是他想不到这些,而是在为吕调阳开脱。
此案若接着查下去,查实吕兴周倚仗父权,令官伎在私人宴席上表演,吕调阳必然会被重罚。
这种教子不严罪,足以令吕调阳致仕,甚至晚节不保。
明白过来的小万历想了想,看向张居正,道:“元辅,你以为此事应如何查?”
沈念眉头一皱。
他猜测,张居正定要说以大局为重。
因为当下的内阁离不开吕调阳。
虽然可选六部尚书补进内阁,但六部尚书的空缺还要寻人来补,易影响新政。
自正德朝以来,大明朝的内阁阁臣都是不会轻易调换的。
张居正大步走出,拱手道:“臣以为,应以大局为重。”
在国事面前,张居正向来都是一个懂得变通之人。
只要为了新政,他可以对许多违背大明律的事情,视而不见。
这一刻,沈念眉头紧锁。
此刻的他若拿出汤显祖写下的证据,恐怕已无大用,此证据太单薄,不足以证明吕兴周的清白。
一旦查出吕兴周有问题,内阁就要缺一根顶梁柱了。
外加吕调阳一心想要请辞,小万历与张居正都不愿此等情况出现。
小万历微微点头,道:“对,应以大局为重。”
听到此话,李宗沐立即拱手道:“臣知晓该如何做了!”
王宗沐若让吕兴周无罪,方法甚多。
比如:可称张园内的官伎实为教坊司刚刚脱籍的歌伎,已与教坊司无关;然后称此事乃是丝绸商李文来与生员封永共同谋划,将大事化下,最后将参与的举人、生员、商人全都训斥一番,此事也就结束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此事将盖棺定论之时,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马自强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案不可如此办。吕阁老向来清廉持正,其子吕兴周也未有过恶名,不可能做如此奢靡之事。若搪塞过去,将大事化小,反而坐实了吕兴周倚仗父权召官伎去私宴之罪名。”
“这只会使得吕阁老名声受污,臣建议,一查到底,还他们清白!”
听到此话。
张四维率先开口道:“马尚书,此处并无外人,我就直言了!”
“我也相信吕阁老,相信他的儿子,但此事若真查出是吕兴周的主谋怎么办?即使是别人借他之名召来了官伎,科道言官必会弹劾,吕阁老仍会请辞。吕阁老若致仕,内阁怎么办?朝廷怎么办?孰轻孰重,你掂量掂量!”
“无须掂量,国法高于一切,必须一视同仁!”马自强说道。
马自强与张四维乃是儿女亲家,不过二人私人关系一般,在政事上有很多分歧,也总是辩论吵架。
此刻,张居正没有说话。
他没说话,其实是默许了张四维的话语。
这时。
沈念见有马自强站在了最前面,当即迅速出列。
“陛下,臣亦赞同马学士之言,依照吕阁老的脾性,若知陛下为了吕阁老留阁,故意偏袒他的儿子,恐怕……恐怕不会认为这是皇家的恩惠,而是将其当作仕途的一个污点,若因此晚节不保,吕阁老可能不仅仅会致仕,有可能……可能会想不开!”
听到“想不开”三个字,张居正轻捋胡须的动作停了下来。
若真以“大局为重”的结果反向调查此案,吕调阳知晓后,还真有可能想不开。
“沈念,莫胡说八道,吕阁老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为了内阁,为了朝政,必须要以大局为重。当下的京师,官员商人应酬者甚多,已成世风,宴中携妓,比比皆是,若严惩此种情况,那民间街头的其他豪奢宴饮,要不要控制?要不要严惩?朝廷哪有那么多精力!”张四维高声道。
听到此话,沈念明显一愣。
他突然意识到今日的张四维表现有些活跃。
平日议政,有皇帝和张居正在的场合,他说的最多的话都是:臣附议。
并且,吕调阳致仕,其实会使得他的地位提升。
在沈念心里,张四维并不是那种大公无私、一心为朝廷计的官员。
这一刻。
沈念脑海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有没有可能,此事的幕后主使者是张四维?
张四维筹划此事。
不是为了使得吕调阳致仕,而是为了小万历与张居正说出破例的五个字:以大局为重!
他笃定。
吕调阳之子涉嫌勾结商人,涉嫌滥用公权,张居正会以大局为重将大事化小,避免吕调阳致仕。
此先例一开。
待来日海瑞调查出山西官商勾结之事,查到他,张居正也应以大局为重,对其网开一面。
不然他完全可以旧事重提。
他谋划此局,且积极地将吕调阳留在内阁,其实是为了保住他日后的阁臣之位。
张四维预料到张居正会道出“以大局为重”,只是没想到马自强会如此较真。
突然间,沈念感觉此事一下子就顺畅了。
依照张四维的权力,是能够命人轻易调动教坊司的,是能够抓住一名商人和一名生员的把柄,让他们不惜被流放,也愿为张四维做事的……
还有那个劝吕兴周去张园的生员,张四维很有可能命人许诺,让他明年春闱榜上有名,故而他才敢如此欺骗吕兴周。
沈念缓了缓,将汤显祖的纸条从怀里拿了出来。
他不能让张四维的诡计得逞。
不能让海瑞查出一堆罪证后,小万历与张居正为了新政,为了张四维在内阁的政事能力,轻飘飘地说上一句:以大局为重。
有些事情,开了坏头,就会一直坏下去,再无回寰余地。
第97章 赌一把!沈念:我想动一动张四维阁老
文华殿内。
小万历与张居正等五名官员见沈念突然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条,不由得都有些疑惑。
沈念躬身拱手道:“陛下,昨日举子汤显祖寻到臣,提供了一条疑似关于吕阁老长子吕兴周的情报,请陛下过目。”
当即,冯保将纸条呈递到了小万历面前。
小万历看完后,纸条又分别在张居正、张四维、马自强、王宗沐、曹威五人的手上过了一遍。
“莫非……莫非此事真有隐情?有人想要陷害吕兴周,进而逼迫吕阁老致仕或是假借吕兴周之名,进行名利交换?”小万历说道。
此刻。
沈念一直盯着张四维,观察他脸上的表情。
张四维看到纸条上的内容后,面部表情并无太大变化,不过却拽了拽官袖,抚平了上面的褶皱。
此乃紧张或恐慌时的下意识动作。
有了这张纸条,马自强更有自信,再次拱手道:“陛下,臣相信吕兴周是被人冤枉的,恳请将此案一查到底!”
这时。
刑部左侍郎王宗沐拱手道:“陛下,臣有一个疑问想要问询沈编修。”
“问!”小万历直接了当地说道。
“沈编修,本官对举子汤显祖有所了解,此人向来不愿与权贵交往,与你似乎也算不得相识,他有此证据,凭着举人身份,完全可以来刑部汇禀,为何找你?”
沈念面色平静地说道:“我也问过汤显祖,他称,缘由有二:其一,此证据乃是他意外听到,真伪未辩,不敢贸然交于官府;其二,此事可能涉及到京师某些官员,他担心消息外泄。”
沈念已说得非常委婉。
所谓“消息外泄”,其实就是不相信刑部,认为刑部官员有官官相护、提前销毁证据的可能。
“不相信刑部而相信与他并不算相识的翰林编修,这个解释还真是奇怪!”王宗沐皱着眉头,不能理解。
他是在质疑此纸条内容的真实性。
听到此话。
一旁的马自强直接道:“王侍郎,没有什么奇怪的,你若能提出百家议政之策,京师如汤显祖这类的读书人也会尊崇你,愿将心里话告诉你!”
马自强说话很直接,但却又令人无法反驳。
此乃实情。
王宗沐显然没有意识到沈念提出百家议政之策的含金量,也高估了刑部在广大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臣无异议了!”王宗沐朝着小万历微微拱手,退到了一旁。
这一刻。
沈念突然觉得,这个王宗沐可能也有问题。
他与张四维虽没有过多来往。
但去年曾巡视山西,与刑部尚书王崇古乃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非同一般。
小万历看向张居正,道:“元辅,此事存疑,朕也担心吕阁老因此事的结果不明不白而想不开,不如便细查吧!”
“臣无异议,臣恳请接下来的调查以锦衣卫为主。”张居正说道。
此事若涉及诬陷当朝阁臣,令锦衣卫来查自然是最合适的。
且六科言官有权力监视六部,却无权力监视锦衣卫。
由锦衣卫调查。
张园酒宴即使是吕兴周主使,小万历也还有可能将对吕调阳的牵连降到最低。
张居正思考问题,向来都是:以大局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