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50节

  毕竟,尸谏之言,等同于真相。

  书生士子们都认为一个愿意尸谏的人没有理由说谎,且当下的科举到底有没有猫腻,还待细查。

  这时。

  张居正见沈念似乎有话说,当即望向他。

  小万历看到后,也看向沈念,道:“沈编修,你可有良策?”

  沈念走到下侧,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若想让天下读书人不再质疑科举不公,秀才赵承砚不但应无罪,而且应有功!”

  听到此话,张居正等人都面带疑惑地看向沈念。

  沈念说话,总是语出惊人。

  沈念接着道:“赵承砚先是伪造登科录,撰写题壁诗,后又以死写绝笔信。谁都能看出,他乃预谋为之,欲舍命尸谏,通过此极端的方式,倾诉当下科举的不公。”

  “朝廷可以将其定性为造谣,定性为诽谤朝政,但是谁看不出此登科录是假的,谁看不出此题壁诗只是他的推测?这种一眼假且尚未发生的事情,读书人们为何会相信?还不是因他们看不到朝廷的公正,看不到科举的公正?”

  “百姓看到他的这一系列行为,都将其定义为尸谏,朝廷却要将其定义为造谣轻生、死不足惜,此举有掩盖真相之嫌,这如何能使得天下百姓满意?”

  “当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朝廷承认赵承砚尸谏之事,且不禁书生传播此事,而后朝廷派遣都察院御史彻查当下科举之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朝廷的态度,看到对科举的重视!”

  “不然明年三月,即使两位阁老之子靠着真才实学荣登一甲,诸多山西学子皆榜上有名,又有几人相信科举的公正?”

  “科举乃国之基业,不彻查不足以平民意,不彻查不足以让天下人看到公平!我们应顺民意而为,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朝廷对他们的尊重。”

  “当年有个叫做黄巢的书生,因考不上长安,无奈选择打进了长安,这不是前车之鉴吗?唯有让天下读书人都相信的公平,才算是真正的科场公平!”

  “当下有书生敢于尸谏质疑科场公平,乃我朝之幸,应顺民意而不问罪。查不出问题,是社稷之福,查出问题,是未来社稷之福!”

  ……

  沈念面色严肃,这一番话令整个文华殿都安静了下来。

  这一刻。

  张四维与冯保都是脸色一变,二人很清楚,当下的科举其实是经不起细查的。

  因为这二人,都间接地收过钱了。

第115章 彻查科场!是白璧微瑕还是千疮百孔

  张居正听过沈念这番“尸谏者不应有罪而应有功”的说法后。

  微微摇头。

  他轻捋长须,道:“京师的书生士子质疑科举不公,可以彻查,但此人造谣属实,诋毁朝政属实,绝不可轻惩,不然朝廷的威仪何在?后续若有人以死造谣,使得天下百姓仇视朝廷,又该如何处理?此人配不上‘尸谏’二字!”

  一旁,吕调阳和马自强都点了点头。

  赵承砚此举,即使用心纯粹,完全是为天下读书人寻一个科举公平而死,也已触犯《大明律》,不重惩不足以严法纪,不重惩不足以维护朝廷威仪。

  “元辅所言有理!”小万历也开口道。

  沈念就知张居正会如此说,也知晓小万历不会认可他的建议。

  他朝着小万历郑重拱手。

  “陛下,当下我们若认为赵承砚是在造谣,是在诋毁朝政,那彻查之后呢?”

  “此番彻查,臣笃定会查出甚多徇私舞弊、行贿受贿之事,京师的读书人大多都非盲目跟风之人,他们如此力挺赵承砚,足以说明,当下的科场确实有问题,若查出大量徇私舞弊之事,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搁?”

  听到此话,小万历微微点头。

  若根据赵承砚绝笔信上的内容彻查科举,真查出有受贿行贿、舞弊之事,确实会打朝廷的脸,也会使得书生士子们更加仇视朝廷。

  百家议政刚为朝廷聚拢一些好人缘,绝不能因此事又败光了。

  这时,张四维朝前走了一步。

  “陛下,沈编修完全是危言耸听!臣相信,即使彻查,也只是白璧微瑕。臣相信,张阁老与吕阁老绝对不会为子徇私、操控科考,而臣也绝不会对晋籍考生特别对待!”

  一旁,张居正拱手道:“陛下,臣之犬子参加科考,臣自会避嫌,绝不会干涉科举一丝一毫。”

  “臣亦是!”吕调阳也拱手说道。

  小万历连忙道:“朕自然是信得过三位阁老的。”

  张四维看向沈念。

  “沈编修,我们三人已在陛下面前表态,还不能证明赵承砚是在传谣,是在诋毁朝政吗?”

  沈念面对张四维的质问,丝毫不惧。

  他朝前一步,微微摇头,再次朝着小万历拱手。

  “陛下,科举之事,到底是白璧微瑕还是舞弊之事甚多,唯有彻查后才能知晓。此外,臣也相信三位阁老不会徇私,但……但……但民间的书生士子们不相信啊!”

  说罢,沈念回头看向张居正。

  “张阁老,民间传言,您的二公子张嗣修与当下的状元热门沈懋学交往甚密,且您已内定后者为榜眼,目的是为了衬托二公子的状元之才!”

  “一派胡言!”张居正捋须道。

  沈念又看向吕调阳。

  “吕阁老,民间传言,您即将致仕,故而此次要为儿子铺路,令其迅速进入仕途,借着你的余光,先成进士,后入翰林。”

  “谁传的?简直胡说八道!”吕调阳一脸气愤。

  沈念又看向张四维。

  “张大学士,民间传言,海佥院巡视山西官商勾结之事,目的就是为了查您,而正是因为您在内阁,才导致大量山西子弟进入仕途!”

  “谁传的,无稽之谈!”张四维也是一脸气愤。

  沈念说完后,看向一旁的北镇抚司指挥使曹威,问道:“敢问曹指挥使,您可听过这三个传言?”

  顿时。

  小万历、三大阁老、马自强都将目光移到曹威的身上。

  后者作为北镇抚司指挥使,此等传言若扩散开来,他绝对知晓。

  曹威缓了缓,朝着小万历拱手道:“启禀陛下,民间确实有这三个传言。”

  沈念再次朝着小万历拱手。

  “陛下,流言可畏,这就是百姓不相信朝廷,不相信科举公正的缘由,赵承砚的绝笔信只是一个火引子而已。”

  “朝廷若想赢得天下书生的信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完全公开此事。”

  “待其调查个水落石出后,再为赵承砚定罪。若当下科场真是白璧微瑕,可定赵承砚造谣传谣,诋毁朝政之罪;但若科场舞弊严重,那……那赵承砚便不算传谣,而应算作尸谏有功,因为天下读书人都将视他为恩人,为英雄……”

  沈念之所以坚持认为赵承砚不应有罪而应有功,就是他相信民间读书人的怨气如此大,足以说明当下的科场有大问题。

  此刻。

  小万历已认可了沈念的想法,他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缓了缓,道:“臣无异议,先彻查再定罪,是为良策,不然三月春闱,无论是否有舞弊之事,都有可能引发民怨!”

  “好吧,那就依此来办,此绝笔信既然瞒不住,便公之于众,来展现朝廷一查到底的诚意,就由都察院协同礼部彻查此事!”小万历说道。

  “陛下圣明!”众官员齐齐拱手。

  ……

  片刻后。

  文华殿内只剩下小万历、冯保、沈念三人。

  小万历看向冯保,问道:“大伴,你觉得当下科场会是白璧微瑕吗?”

  小万历心里很清楚。

  厂卫几乎知晓京师的所有秘密,冯保定然知晓许多内情。

  冯保顿时有些慌,他紧张地舔了舔嘴唇,说道:“陛下,奴婢自然是希望白璧微瑕,若真出了一些事情,只要能在明年会试前解决,相信还是没有大问题的。”

  小万历又看向沈念。

  “沈编修,待此次调查之后,无论科场是否有大问题,你都要找个由头,让明年春闱的主考官换个人。”

  “臣明白!”沈念拱手道。

  当下,海瑞巡视山西,一定会查出一些事情,为了明年三月份的科考稳定,最好就是不令张四维担任主考官。

  ……

  翌日清晨。

  朝廷张贴告示,将赵承砚伪造登科录、撰写题壁诗、绝笔信之事全都公示了出来,并称朝廷已开始调查科举徇私舞弊,行贿受贿之事,鼓励百姓举报,之后自会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这令京师的书生士子们大为意外。

  放在往昔,出现这种事情,朝廷率先做的是遮掩,是私下调查,而非让天下知。

  这种真诚的态度,让很多书生甚是欢喜。

  朝廷有此举,那说明是真的要彻查到底了!

  一时间,赵承砚尸谏之事传遍京师,许多书生都自发去悼念他。

  一些府学的学生在哀悼过他之后,纷纷前往都察院举报。

  这些十五六岁的学子,可能是被赵承砚的尸谏之举所感染,一个个的,什么都敢说,道出了诸多科场舞弊之事。

  当日,都察院就收到了诸多书生的举报信息。

  首先。

  查出有问题的乃是京师的一些文房书铺。

  有书铺售卖着内部藏有微型《四书集注》的空心砚台,售价二百两一个。

  有书铺售卖一种白日书写隐匿不见,唯有在烛火下映照,字迹才会显现的夜光墨。

  还有书铺售卖着一种夹层考篮,如同一个精密机关,内里可藏多本蝇头书。

  ……

  这种书铺做这种买卖非常隐蔽,但还是被学子们一个个地全都举报了。

  当然,这都是小打小闹。

首节 上一节 150/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