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48节
刑部员外郎艾穆与刑部主事沈思孝则是联名上疏,死谏进言,比前两人更加激进。
“顷大学士张居正有父之丧,朝廷援杨溥、李贤事例,夺情勉留……纪纲风俗将大坏而不可反矣。矧今星变未消,火灾随继,天地祖宗之灵,所以儆圣衷者益惓切焉。臣又安得以无言责而缄默苟禄哉,即进言以死,而万古纲常获赖以明,则臣虽死犹生也。”
这二人皆认为:若将张居正夺情留任,则纲常大坏,以后大明的天灾将会越来越多,整个大明都会因此遭上天惩罚。
……
四人的奏疏一时又引发了一堆反对张居正“在官守制”的奏疏出现在通政使司中。
有官员们守在通政使司中。
准备监督通政司当值官吏将奏疏送往内阁或小万历面前,使得冯保根本没机会也不敢再将奏疏烧掉。
与此同时。
此事传到民间后,在许多书生士子中间又形成了一种更为“炸裂”的说法。
“张江陵贪恋相位,预谋夺情。”
民间盛传:张居正不愿离朝,故而命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人上奏援引杨溥、李贤事例,使得皇帝下诏夺情,并与司礼监太监冯宝勾结,烧毁或留中官员奏疏,使得皇帝听不到反对之声。
这种传言,足以让张居正身败名裂,被天下人唾骂。
……
午后,文华殿内。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人将吴中行四人的奏疏与民间所传的“张江陵贪恋相位,预谋夺情”之言论,尽数汇禀给了小万历。
小万历不由得勃然大怒。
“这群只知守制的蠢货,元辅回乡,谁能撑起新政改革?谁能解决这御案之上无数繁琐的政事?他们不为朕着想,不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只会以礼制行事,实在是愚昧无知,朝廷养他们有何用?”
“咳咳……”
听到此话,马自强立即咳嗽起来。
刚才小万历之言甚是粗鲁,一国之君绝不应在文华殿内说这些话语。
小万历缓了缓,望了一眼一旁记录起居注的翰林修撰王家屏,然后看向三大阁老。
“三位阁老,接下来该如何做?”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人互视一眼,都是一脸无奈。
他们知晓使得张居正夺情留任有难度,但没想到难度这么大。
官员们除了骂张居正,将他们与小万历也都骂上了!
此四人的奏疏就像一把火。
将那些反对夺情官员的情绪彻底点燃了起来。
如今。
全朝堂最有主意的人张居正,正在家中伤心难过,估计他听到朝堂民间的抨击谩骂之声,会更加难过。
吕调阳三人知张居正也有留朝之心,然此事根本无法让张居正站出来解决。
张居正若敢自言留朝,将会被无数人辱骂,将会被认为大不孝,猪狗不如,名声将臭到极致。
而另外一个经常有主意的人,沈念。
此刻正在翰林院修史馆中忙碌着校对史稿。
马自强笃定沈念一定会支持张居正夺情留任,因为沈念清楚地知道张居正对当下的大明意味着什么。
但他不愿让沈念开口。
故而为沈念布置了诸多事务,让他无暇关心此事。
马自强做了最坏的打算。
若张居正最后还是丁忧回乡守孝,依照他与吕调阳的体力与能力,根本不足以担负起当下的内阁重担。
吕调阳与马自强,一个比张居正大九岁,一个比张居正大十二岁。
之所以没能做到首辅。
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张居正那种杀伐果断,敢于担当的魄力。
二人能在新政中充当副手,但却很难担得起新政改革的担子。
当二人体力不足或朝堂生乱之时。
小万历无奈之下,不是令徐阶归来担任首辅,便是令张四维入阁。
这两人是有能力主持朝堂大局的人。
然他们若成为首辅,二十七个月后,张居正归来,可能就没了位置,可能新政就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并且。
一旦内阁重组,便会有大批官员被降职或外放。
沈念在许多官员眼里,就是张居正的人,且在“苦一苦百姓不如苦一苦官员”的理念上,比张居正还要狠辣。
若他站出来支持张居正,立即就会遭到诸多官员的围攻。
马自强不想让沈念此时站在风口浪尖,故而不让他参与此事。
他向小万历汇禀后,小万历也非常认可。
沈念不言不奏,已是对张居正的支持。
当下。
此事的决定权,在小万历手里。
小万历本想着自己表明态度后,官员们便会妥协,没想到一下子钻出如此多的拗官员。
……
小万历见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一直不言,不由得有些着急了。
“立即传唤四人吧!朕要与他们理论一番,他们若改变想法,撤回奏疏之言,朕可以既往不咎,若固执己见,冥顽不灵,朕便杀鸡儆猴,用他们来堵天下官员的嘴!”
听到此话,吕调阳与马自强都皱起眉头。
小万历显然是想学嘉靖皇帝那时的大礼议之争,官员反对,便廷杖,便罢职。
二人刚想出言反对。
殷正茂立即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策可行,只要让这四个刺头妥协,其他官员便不敢再上谏了!”
殷正茂看不惯当朝很多“不会做事,只会挑毛病”的官员,且非常喜欢用重刑。
他若为首辅,可能午门前或诏狱内每日都有官员受杖的哭声。
听到此话,吕调阳与马自强皆放下了反对的念头。
当下,已别无他法。
……
半个时辰后。
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刑部主事沈思孝来到了文华殿。
四人挺胸昂头,面色严肃,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感觉。
小万历看向四人,想说服他们。
此时的小万历已学会了许多论辩小技巧。
比如:语未出而泪先流。
小万历先是哽咽了一下,然后红着眼睛说了起来。
“元辅张先生受先帝付托,佐朕冲年,安定社稷,关系至重……臣子之节,莫过于忠,朝堂难离元辅,新政难离元辅……父制当守,君父尤重,朕欲准过七七,照旧入阁办事……”
小万历将张居正对朝堂,对新政,对自己的重要性统统表述了出来。
小万历本想着能感化四人。
哪曾想他刚说完,四人竟也都眼眶带红,直接跪在地上痛哭起来。
四人先是自责自身无能,不能辅政,然后开始从祖宗成宪、古之孝道、丁忧之制、往昔范例等多个方面反驳小万历。
只要小万历反驳。
他们便会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高声道:“陛下,臣求死!”
这四人俨然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且确实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召对。
“臣求死!”四人发表完观点后,再次磕头。
小万历差点儿没被气死,当即有了脾气。
“好,好,你们求死是吧!来人啊,将四人关入诏狱,明日午时,午门前廷杖,一人八十杖,然后发原籍为民,永不叙用,不……直接发极边充军,遇赦不宥!”
说罢,小万历长袖一甩,朝着偏殿走去。
八十杖,足以将他们打残甚至打死,即使侥幸活着,充军之后,若身体较弱,大概率活不到一年。
这种惩罚,属于非常极端的重惩,俨然是学会了他祖父嘉靖皇帝那一套。
“杀鸡儆猴,与朕作对,朕便重惩你。”
三大阁臣知晓小万历正在气头上,都没有劝说,他们当下想不出更好的主意。
……
很快。
小万历严惩四人之事便在京师各个衙门传播开来。
很多官员心中大骇,连忙将留中在禁中的奏疏要回,也有官员冒着被重惩的风险,上奏为四人求情。
……
不到半个时辰,沈念也知晓了此事。
小万历此等做法,沈念显然是不赞同的。
如此做,只能激化矛盾。
当年的嘉靖皇帝通过大礼议之争,直接打断了一众官员的脊梁骨,使得皇权空前强大。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