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128节
宴会上,众人推杯换盏,表面上一片祥和。
酒酣饭饱之际,李傕给了他的外甥,骑都尉胡封一个眼色。
胡封心领神会,立刻带着一群人冲了进来,二话不说,直接用皇帝的仪仗,朝着樊稠就打了过去。
樊稠猝不及防,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忠心耿耿为李傕效力,最后竟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献帝刘协坐在一旁,亲眼看着这一幕发生,吓得目瞪口呆。
他想阻止,可自己毫无实权,根本无能为力。
樊稠在地上苦苦挣扎,不一会儿,就浑身是血,躺在地上,再也没有了一丝一毫的生机。
当初长安城被攻破的时候,李傕、郭汜杀了王允后,也曾想把献帝刘协一道杀了。
是樊稠拼死挡在众人面前,苦苦哀求,才让献帝逃过一劫。
这些年来,樊稠虽然也是董卓旧部,但他却是唯一一个能让献帝刘协感觉到温暖和安全的将军。
平日里,正是樊稠明里暗里对献帝的照顾和保护,献帝才能平安活到现在。
可如今,樊稠却死在了自己的面前,献帝刘协心中悲痛万分,泪水夺眶而出。
李傕和胡封打死樊稠后,看都没看献帝刘协一眼,扔下目瞪口呆、满脸泪水的献帝,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
空荡荡的宫殿里,只剩下呆滞的献帝刘协和樊稠血肉模糊的尸体。
与此同时,
远在弘农驻军的张济大营,迎来了一位消失多日的“贵客”。
他便是那位寥寥数语造成长安大乱、王允身死的罪魁祸首,贾诩!
第149章 谋划天子东迁
贾诩来到张济军中,并带来了一个非常惊悚的消息。
“什么?樊稠死了?!”张济猛地从座上站起身来,满脸尽是不可置信。
张济兵力最弱,最先被排挤出长安。
紧接着,樊稠也惨遭毒手,如今偌大的长安,便只剩李傕、郭汜二人。
想当初,他们四人联手攻下长安时,是何等威风。如今,却落得个四分五裂的凄惨局面。
最稳固的三角关系已经被破坏,剩下李郭这二人,迟早会有一场恶战。
“李傕、郭汜这是要翻天啊!”张济喃喃自语道。
贾诩静静立在营帐之中,看着张济因震惊而失态的模样,心中不禁暗暗叹息。
他当初那句“奉国家以正天下”,本意是让李傕、郭汜等人谋得一条生路。
不想他们在掌控长安后,却将天下拖入了更深的战乱之中。
相较董卓,李傕、郭汜不过是有勇无谋的莽夫,他们行事更加肆无忌惮,如今竟发展到一方挟持天子,一方挟持百官,公然对立的荒唐地步。
当下,皇帝、百官身处险境,司隶百姓更是生灵涂炭,这一切,他贾诩都难辞其咎。
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贾诩思索出了一个或许能让局势稍有转机的计划,而这个计划的关键,便是眼前这位张济将军。
“将军,如今李傕、郭汜在长安把持朝政,肆意妄为,天子蒙尘,百姓受苦。”贾诩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樊稠之死,便是他们二人争权夺利的开端。
以诩之见,李、郭二人皆非善类,其势如水火,迟早会有一场恶战。
而将军您兵力相对薄弱,若继续置身事外,恐怕最终会成为他们争斗的牺牲品。”
张济眉头紧锁,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反复掂量着贾诩这番话。
他心里自然清楚,
自被李傕、郭汜排挤出长安后,自己的处境愈发艰难。
他也一直都在寻觅机会,以求重新站稳脚跟。
“文和先生,你有何良策,不妨直说!”张济停下脚步,目光紧紧盯着贾诩。
贾诩神色平静,缓缓说道:“李傕、郭汜二人如今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矛盾激化不过是早晚之事。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巧妙布局,让这矛盾在我们期望的时机彻底爆发。”
“具体该如何行事?”张济追问道。
“将军可还记得郭汜的妻子?”贾诩问道。
“自是记得,那妇人腰细臀肥,生得颇有几分姿色。”张济点头应道。
“郭汜之妻生性善妒,对郭汜身边女子防备极深。
我们不妨买通一人,在郭汜妻子的酒中下毒。
待其妻中毒,必定会怀疑是李傕所为,如此一来,他们二人之间的猜忌定会加剧。”
张济听后,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倒有几分可行之处!可他们矛盾爆发后,我又当如何作为?”
“挑起他们的矛盾,不过是计划的第一步。”贾诩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李傕郭汜实力相当,争斗起来必定互不相让,只会严重损耗彼此实力。
待他们斗得疲惫不堪之时,将军您便可作为第三方势力介入调解。
届时,您可提出让天子东迁弘农的方案。
如此,李、郭二人之间便能重新寻得一个平衡点,迫使他们为了各自利益而妥协。”
“东迁弘农?”张济眼中一亮,“你是说让天子离开长安,来我治下?!”
“正是!”贾诩点头道。
“可我只有几千兵力,李郭二人若是反悔,我也保不住天子啊!”张济虽然兴奋,但也没有被冲昏头脑。
“所以,将军您在接到天子后,应该立马将天子护送去关东!”贾诩重重吐出“关东“两字。
“关……关东?”张济瞪大双眼,满脸震惊,“关东诸侯,能容得下我?”
“若在往常,关东诸侯自然不会相容。但将军若是护卫天子东迁,那便是对陛下、对社稷有功之臣。关东诸侯巴结你还来不及,又怎敢轻易伤您?”贾诩耐心解释道。
张济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犹豫不定。
贾诩见状,继续劝说道:“将军可暗中派人前往关东,考察各诸侯情况,寻觅可靠之人。若有诸侯愿意迎奉天子,将军便可投身其麾下,如此,必能得到重用。”
“但李傕、郭汜二人岂会答应交出天子?”张济又问道。
“将军放心。”贾诩自信满满地说道,“李傕、郭汜二人虽手握重兵,但他们在长安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满。
如今他们之间矛盾重重,我们只说让他们把天子迁往弘农,让他们认为对各自的利益并无太大损害,反而能缓解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极有可能会同意。
况且,将军如今手中也有一定兵力,若能联合其他对李傕、郭汜不满的势力,形成一股强大压力,他们即便不情愿,也不得不妥协。”
张济不停的在营帐中反复踱步,心中反复权衡利弊。
许久之后,他终于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贾诩。
“文和,就依你所言!”张济咬了咬牙,神色决然,“若此事能成,我张济定不会忘了先生你的功劳!”
“将军英明。”贾诩拱手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我们需从长计议。”
张济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文和,你便留在我军中,为我出谋划策,共图大事。”
“诩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将军。”贾诩恭敬应道。
……
兖州,陈留工坊。
曹彦得到《土窑炼焦法》后,便立马来到了工坊。
在冶铁史上,焦炭与铁矿石、石灰石并称炼铁三大原料,地位举足轻重。
而开启了现代炼铁史的西方,更是认为焦炭与蒸汽机、铁和钢一样,是促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之一,可见焦炭在历史中的地位之高。
后世现代化的冶铁,以大高炉的兴建为重要标志。
而使用大高炉冶铁,必须以机械化炼焦和蒸汽鼓风技术的实现为前提条件。
曹彦倒是知道鼓风机是个什么东西,可以现在的条件而言,蒸汽鼓风机他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但提个框架,让工匠们弄个人力或者水力鼓风机,应该还是办到的。
《土窑炼焦法》中,详细记录了搭建土窑,也就是土焦炉的方法。
其中,烟道的建造是建窑的关键程序,而且还需要建造两层烟道。
第一层烟道要建在窑的中心,用块煤砌成。围绕烟道装填的煤,皆是粉煤。装填至一定高度后,需将煤踩平、踏实,接着砌第二层烟道。
第二层烟道,就要比第一层烟道复杂的多。
这一层烟道同样有一个中心,围绕中心用石头砌成宽六七十厘米、高二十厘米的平面烟道,数量为十六个或者十八个,且每条烟道都与中心相通。
砌好后,进行第二次添煤,用粉煤将所有烟道全部覆盖,厚度要达半米之多。
这时开始点火,先将容易燃烧的木片点燃,投入中心烟道,使其落至底部烟道,引发煤块与粉煤燃烧。
待燃烧至第二层的中心烟道时,再投入木片助燃。
随后进行第三次添煤,依旧使用粉煤,厚度大约在七八十厘米。
燃烧过程中,中心烟道会逐渐塌陷,火焰从小烟道向外部喷出,火势愈发旺盛,直至从中心透出至外部。
火候至此,炼焦之人需将石块或砖瓦碎片围在窑炉周围。
当火焰透出砖外,出现蓝烟时,便是成焦的征兆。
此时需立即将洞口塞住,再用沙土覆盖。
沙土覆盖完毕,便开始喷水降温。待冷却后取出,炼焦的工序便大功告成。
这种土窑炼制一窑焦炭,需要三十多人协作,一天能够炼制两窑焦炭,一窑便能产出将近五十吨焦炭!
由此可见,这种土窑炼焦的效率着实不错。
不过想象是美好的,实践却需要工匠们不停的实验。
无论如何,有了焦炭,必定能让曹氏集团的整体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
第150章 超级重装步兵!
上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下一篇: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