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太平道 第38节
这一下,渠帅侯晟直接拍了胸脯,打了保票。而直到两人说完,大贤良师张角才意味深长,看着张承负问道。
“承负,你要招募这位泰山豪侠,入我太平道?”
“是!弟子确实想要招募这位泰山豪侠,并且也不仅是这豪侠一人,最好能有四五十人,或者更多点。他们很快就要派上用场!”
张承负行了一礼,对师父张角坦言道。
“接下来,对程氏、李氏、满氏动手…我等需得有勇武精干的人手,最好是豪侠、游侠、山民出身,不是本地的熟面孔,能与我太平道撇开关系!”
“这借宦族的刀,除掉兖州世家与豪强,虽然是阳谋,哪怕被宦族、士族知晓,也不会停下…但我若等能暴露的晚些、少些,自然更好。所以,弟子想招募几十个勇悍的泰山豪侠与山民,方便行事,尤其在对豪强李氏动手的时候!…”
“所以,还请师父借我两百贯,交给侯渠帅,为我募些山中的壮士回来!”
大贤良师张角目光深深,看了这位杀气腾腾的小弟子一会。这个小弟子要主动谋划行事,也确实需要一批能打能杀的人手,作为他自己的班底…而选中泰山山民,与其他渠帅都无竞争,倒也不错…
片刻沉吟,大贤良师张角终于点了点头。他目光放远,看着远处寂寥的暮色,幽幽定下决断。
“可!段氏给的钱不少,我就再给你加两百贯,合计四百贯。”
“侯晟,你拿四百贯去,到巨平县募了这批泰山豪侠与山民,以半月为限,速去速回!”
“算算时间,段氏与洛阳的沟通,也该有结果回来了。等段氏的刀一到,这兖州的情形…”
“苍天已寂,天地不仁,终究少不了这血光啊!~~”
第45章 黄巾起义,原本的计划是什么?
夜幕笼罩大地,天地寂无声响。唯有庙中炊烟一缕,升入苍茫星河。温暖与熟食的香气,就这样漫入寒夜,带来岁末的安宁。
庙中灶前,铁釜轻响。釜中粟米已熟,由大贤良师张角与天医张宝,亲自分给一众渠帅门徒。
“太平黄天!”
“愿太平!…”
作为太平道渠帅的聚会,众人的饭食,比在冀州道场时好了些。瓦罐中装的,是粗糙实沉的粟米。陶碟上摆的,是腌雪里红、腌芥菜与黄蒜。陶罐里还有渠帅们带来的咸鱼,加上雪水炖烂了,浇在粟米饭上,吃起来很香!
“呼!真香啊!…”
高道奴一口气吃了三碗,心满意足,靠在墙上呼气。张承负盘腿坐着,慢慢咀嚼着喷香的粟米饭,也仔细打量着吃饭的众人。
这样的饭食,自然与钟鼎玉食的宦族、世家没法比,就连大酒大肉的豪强也比不上,充其量是村中富农的水平。
然而,在这灾旱大疫的年份,对普通的黔首来说,一口粟米、一口咸汁,已是天地清寒中最丰盛的恩赐了!而若是能吃饱,那更是天大的福气啊!
“我太平道的太平,就是能吃饱饭啊!~~”
有门徒悠悠感慨,渠帅们也点头认可。在两位太平道教首的约束下,此时黄巾众人的作风,还保持着农户般的朴素,贴近乡民们的底层生活。
至少,在大贤良师与天医目光所及,众人皆是如此。哪怕是领导一方的大方渠帅,也都把碗里的粟饭吃的干干净净。碗里一粒粟都没剩,几乎都不用洗。
“黄天所鉴!眼下这些渠帅与门徒们,都有着太平道的信仰。他们出身底层,追求黄天之道,相信有天下太平的那么一天!在这种宗教信仰的加持下,太平道门徒们的纪律性,比普通的郡国兵还要强,更不用说那些落草贼寇了…”
张承负笑着认可,但很快又陷入深思,默然不语。
“只是,这种太平道信仰的维系,却绝非易事!现在只有三位大医,才能约束住这些渠帅们,给与他们未来的希望…而一旦大医们都不在了,这些渠帅们能继承太平道统,约束住自己和手下吗?恐怕…”
“哧溜!齐地的酒,这么多?!…”
旁边高道奴吃饱了肚子,又觉得有些渴。他熊一样的眼神,很快飘到墙角处,青州渠帅们带来的大坛齐酒。可惜,大贤良师与天医吃的简朴,都没有发话,便无人敢于喝酒。
“饭后饮汤,提神醒脑!…”
有门徒去煮了几锅汤水,里面加了些麦芽、枣和朹(山楂)。当很酸中微甜的汤水,饮入张承负的口中,他顿时酸的呲了牙,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饮汤漱口。正身跪坐…念《太平经》!”
张承负闻声坐正,再看上首,二师叔张宝已经取出一卷竹简的《太平清领经》。这一套经书足足有一百七十卷,大半存在冀州道场,小部分由三位大医亲自携带。而张宝领着渠帅们,诵了三段经文,每一段又各有所指。
“人之生也,得天地之气,养父母之恩,食五谷之实,饮江河之清。若能清心寡欲,正言正行,行善积德,不欺弱小,不慢天地,是为上人也…”
这是太平道最初的宗旨,“劝善行道”,在西汉就已有雏形。
“夫百病之起,多因气失;气失之源,多由心乱。心善则气和,气和则百脉调畅。为人医者,须存慈悯之心,口不妄言,手不乱施,念念为生民…”
这是太平道传道的法门,“行医济世”,在东汉初逐渐成体系。
“黄天当立,太平将临。天地革运,世当新治。百姓修德,万方归一。大道不远,在人一念;太平不难,在人一行…弃争斗,息贪欲,男女相敬,父子相亲,上下和顺,乡里无讼,是为黄天之法。愿诸众生,各存慈心,各行义道,共成天地清宁之世!…”
这是太平道追求的目标,“建立黄天”,由汉末张角三兄弟传道中提出。而从最初的道家信仰,到医术手段,再到政治理念…
四百年道门孕育与兴起,吸纳了浮屠佛教传入的理念,却又比佛教更务实,深深扎根在乡间黔首中,这才有了今天汉末的太平道!
张承负专心聆听着、念诵着,从这《太平道》的经义中忆起了许多,想做的更多!
这一刻,这些切合时代的太平经义,洗涤着他内心的杀气,也像是一把铁锤,把他锻打成更坚定的钢铁…直到众渠帅门徒念罢,诚意发自肺腑,齐齐祈祷。
“黄天在上!愿太平!~~”
张承负这才伏下身体,浑身感受着火盆的温暖,向上首的两位大医稽首行礼。
“愿太平!!…”
有着信仰的集体,总是令人难忘。像是每个人都能袒露心扉,放出光与热。这光芒能够互相叠加,像无数火把照亮原野,也像无数人呼出的热气,将千年的冰雪融化!
而后,它又像没有头疼的醉酒,能让人肩膀靠着肩膀,安心的、放松的沉眠。这就是同道!一夕感受,毕生难忘。纵然,最后分道扬镳…
“仲弟,何为我太平道的同道?”
“兄长,能尊太平之义,思救万民者,就是我等同道!”
大贤良师张角轻轻颔首,默然不语。他坐在东岳帝君像下,正对着火盆。火光明灭,照着神像静穆的脸,也照着他深邃的眼睛。
他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夜色深沉如墨,火光摇曳如炬。大殿中人声散去,渠帅们都去了庙内的大小偏殿,带门徒打地铺歇息。
殿中唯有张宝一人,目光炯炯。他注视着兄长张角,神情肃然,沉声问道。
“兄长!今日殿中与渠帅会谈,定下甲子年起事的方略,以大野泽到泰山为中心经营…你为何要改变,我们原定的计划?”
闻言,张角沉默很久,才平静问道。
“仲弟,我们原定的计划,是什么?”
张宝身形笔挺,深吸口气,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含而不放的惊雷!
“原定的计划,自然是:‘外联士族,内结宦官,刺杀皇帝!’然后,无论成与不成,‘荆州黄巾自南阳北上,豫州黄巾过颍川西去,冀州黄巾从河东南下,三路黄巾会攻洛阳!’…”
“而只要洛阳一破,那这腐朽的朝廷与皇帝,就会彻底被推翻!我等追求的黄天之道,也会降临世间,开天下的太平!…”
这震撼人心的计划、无与伦比的大手笔、宗教信仰般的志向,此时在殿中说出,仿佛让火盆里的火焰,都刹时暗了一暗,再惊的跳动起来!
可东岳神像下,张角依然神色平静。他看着张宝的眼睛,点头道。
“不错,这是我们之前的计划。那么,这计划能成功吗?”
“兄长,无论能否成功,这都是我们唯一的道!”
“是啊!唯一的道,若是能成,多好啊!…”
张角的声音有些缥缈,有些感慨,又很有些向往。数息后,他嘴角扬起,笑着问。
“那么,仲弟,成功之后呢?我们攻陷了洛阳后,又要如何行事?”
“自然是建立太平黄天,让朝廷无为而治,为天下黔首求一条活路!”
“嗯,无为而治,建立黄天!…”
张角很是认真的点着头,额头的川纹都舒展开来,像是看到灿烂朝阳的老人。然后,他又笑着问。
“那么,和谁一起建立黄天?士族还是宦族?还是我们自己当皇帝?”
听到这一句问,张宝吃了一惊。他诧异的看着张角,这不像是兄长说的话啊?!
“兄长!你这说的,是什么意思?我兄弟三人,矢志求道,既无妻子,也无儿女。我们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又还能再活几个年头?而我们中,又有哪一个,会去当这个短命的皇帝呢?”
“所以,要当这个皇帝的,无非就是士族、宦族,又或是他们自己推举出的刘家皇亲。我等太平道只是看着,不让新皇帝有胡作非为的能力…”
“而那些士族或是宦族,都能和我们太平道合作的基础,不就是我们只为推翻这有罪的世道,只为推翻这昏聩的皇帝,而不会去贪图这个位置吗?他们既然都想要这个位置,就让他们自己去争吧!…”
“是啊!这就是我们兄弟三人,传道十几年后,才竭力找到的济世之道啊!”
听到这一番仲弟的回答,大贤良师张角捋着短髯,脸上露出少见的唏嘘。他瞭望着漆黑的夜幕,凝望了许久,任由火光在脸上勾勒,形成如同缥缈如云端的影。良久之后,他才叹了口气,正色道。
“仲弟,我之所以改变了计划…是因为在天煞之象时,捡到了一个附魂的孩子。我从他口中,知晓了两件事。我也愿相信,他说的话!”
“附魂?天人感应,通灵附魂?!两件事?两件预言?!”
“不错!”
看着张宝骤然收缩的瞳孔,张角肯定的点点头,伸出了两根手指。
“第一件事,我等之前的计划,行不通,都会失败…”
“第二件事,我等并不一定,必须要和宦族或士族站在一起。我等还有另一个选择…与百姓同道!…”
“?!…”
第46章 把道统交给他?我不能信!
落雪静无声,夜色如旧梦,天地若安眠。齐天庙中,篝火轻晃,拉出两个摇曳的长影。两名太平道人相对而坐,都头戴黄巾,都有了霜雪的鬓角,有了苍老的脸。
五十年的求道岁月,如同沧桑的河水,在两人的脸上,冲刷出沟壑纹路。而未曾熄灭的天下理想,像是安静燃烧的火,从胸口燃到眼中。只因为那一句话…
“立黄天,与百姓同道!…”
雪夜安静又辽阔,就像两个求道者心中的世界。大殿中寂静无言,能听见火声轻响。
“黄天所鉴!我等七州传道,‘外联士族、内结宦官’,正是为了救这天下的黎民百姓。可‘与百姓同道’,说来容易,又如何去做?”
大殿中,张宝垂目不语,默然思索。太平道在天下传播,“七州二十八郡”皆有信众,早就不止三十六方,信徒也过两百万!
在这大汉的郡国地方,太平道能公开传道活动,结社抗税,赈济流民灾民。凭借三位大医名动天下的威望,他们能寻到刺史的庇护,还有一部分世家的支持。
在大汉朝堂上,太平道又有十常侍的遮掩。哪怕有太尉级别的人举告,也被大宦们压下奏折,不让灵帝看到。甚至,当马元义发动前,就已经拉拢了皇帝身边的大宦,冒死参与了政变!
“聚三公、连九庶”,上连皇帝身边,下到百万黎民。这种起义造反的浩大声势,可谓是华夏历史上的独一份,是秦汉鬼神方术,与外交纵横术的顶点!
然而,这场无论宦官士族、豪强黔首都牵连参与的大起义,又随着党锢解除,伴随着宦族立场的游移,士族豪强们的反戈一击,伴随着三位精神领袖的身死,被飞快的镇压下来!
最终,第一次黄巾大起义,百万黎民挣扎求活,化作的尸骨与血,只是彻底击倒了汉室的统治人心,铺平了州郡军阀的割据野心。而后,汉室轰然倒下,步入残酷的诸侯厮杀、漫长的三国乱世,直到短命不堪的两晋世家门阀…
“兄长!翻遍史书,这与百姓同道,又从何处能见到?是成周末年?还是前秦末年?又或是前汉末年?…我思来想去,却无一处相合!”
听到张宝急切的问询,大贤良师沉吟不语。站在这东汉末年,他们所能见到的前朝太少,能参考的造反经验,也太少了。许久后,大贤良师才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