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130节

  御座上的万历紧皱眉头,没有回应的意思。

  紧接着,张四维又翻开另一本万民书,再念诵说道。

  “此乃北直隶保定府下辖诸县百姓之万民书,其言自万历九年以来,各地先有新政之患,再有疫病之患.瘟疫横行之下,小民已然不堪重负,然治疗瘟疫之地方官员,尸位素餐,更有甚者趁机中饱私囊,强令小民购置昂贵口罩”

  念着念着,犹如感同身受一般,张四维几乎要落下泪来,言语间都带着悲怆。

  他重重呼出了一口气,又重新拿起了一本万民书出来,摊开来展示给朝臣和皇帝看,随后才念诵说道。

  “此乃顺天府诸州县百姓之万民书,其言自月前施行瘟疫防治方案以来,京城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所拨付银两赈灾,今仁民医馆多方盘剥,以至于灾民未得粒米所谓现代医学,无非乃是离经叛道之举,城中为其医死病死者众多,诸多百姓家破人亡,直言朝堂出了奸臣,蒙蔽圣听颠倒黑白.”

  这些万民书内容,洋洋洒洒诸多字,句句都在控诉“新政”“瘟疫防治”“现代医疗”,矛头直指张允修。

  言辞不可谓不悲切,仿佛张允修和张居正乃是颠倒黑白的大奸臣一般。

  甚至将张家父子,比作嘉靖朝严嵩父子!

  念完这三份万民书,张四维老泪纵横的模样,跪拜在丹墀之下,言辞恳切地说道。

  “此万民书有十余份,皆是北直隶与南直隶各地州府县所上奏,每一份都可考证!期间种种骇人听闻,陛下与诸公若是不信,大可前去验证一二!”

  说完,他瞥了一眼在眼观鼻鼻观心的张允修,便将万民书递给了冯保说道。

  “还请冯公公呈给陛下!”

  冯保犹豫再三。

  “呈上来吧。”

  万历皇帝眉头紧皱,根本不愿相信,张四维所念诵万民书的内容。

  这与他从《万历新报》和张允修那边了解的,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可真正将万民书拿到手之时,却着实吓了万历皇帝一跳。

  他下意识用手捂住鼻子,又觉得这动作颇有不妥,才连忙放下。

  这上头有一股子极为浓重的血腥味!

  万历皇帝伸出胖手,小心翼翼翻过一页又一页的万民书。

  发现每一份的结尾,都有百姓歪歪扭扭的签名,还有密密麻麻的血手印!

  而上头文书内容,也与张四维所念诵的一般无二。

  他努力想要找到这万民书的一点错漏,竟然寻不到丝毫破绽。

  顷刻间,万历皇帝眉头间开始出现阴郁。

  他看了一眼站在队列中,一副“天真无邪”的张允修,重重呼出一口气说道。

  “呈下去,让诸卿都看看。”

  冯保领了命,便吩咐小太监们,将这些万民书传递给朝臣们一一过目。

  他让小太监发放文官队列,自己则去了武官队列。

  “嘶~”

  这万民书才刚刚发下,朝会上便传来一阵吸凉气之声,先行看到这万民书的六部公卿,无不露出凝重之色。

  “张同知,还请仔细看看。”

  好不容易,终于是传到了张允修这里,冯保的眼神中有些急切。

  显然,突然出现的万民书,让冯保都有些慌了神,期盼从张允修这里,能够得到一个解决之法!

  毕竟,若是张家倒下了,唇亡齿寒,他冯保难道便可以幸免么?

  张允修接过这万民书,端详起来看了又看。

  却见上头纸张边角发黄发皱,还偶有一些污秽之物,寻常朝臣上奏,自然是不敢上这样的奏疏,可对于万民书来说,更显得真实。

  最为关键的是,那些密密麻麻歪歪斜斜的血手印,形态各异的样子,完全看不出一点儿作假的痕迹。

  出乎意料的是,张允修神态自若,将那沓万民书原封不动递回冯保手中。

  “想来是民意,我倒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冯公公不妨先传阅给诸公。”

  冯保急了:“张同知且再细审!莫要漏了蛛丝马迹!”

  “确无破绽。”张允修摇摇头说道。“若需彻查,下朝后可带到医馆研究所看看,不过也无意义。”

  这个时代想要测血型可太难了,还是这种手印,最多能辨认出上头是不是人血。

  “你!”

  冯保额角青筋暴起,他可太着急了。

  这万民书一出,可谓是“倒张派”击来的一记重拳。

  你即便是将话头说得再花团锦簇,可拿什么去应对“万民书”所代表的民意滔滔?

  读书人为官,谁不念诵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今这满纸的血印,便已然成为了“生民立命”的注脚!

  即便有人洞悉幕后推手是乡间士绅,可谁又敢公然戳破这层窗户纸?

  满朝文武嘴上说着什么“以民为本”,实早就默认士绅们为万民表率。

  当这份裹挟着民意的血书呈在御前,所有的辩白都显得苍白无力,谁又能够与“民心”背道而驰呢?

  果不其然,先前是三品以上的朝臣,然后是朝会上更多的文武大臣们,在看到这万民书之后,都不约而同地陷入到沉默之中。

  所有人都明白,张四维这份万民书一出,顷刻间朝堂上的风向,便又重新倒向了张四维为首的“倒张派”。

  张四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立马上前抬起牙牌,动作恭恭敬敬的样子,继续为皇帝“讲解”说道。

  “陛下可知《尚书盘庚》有言‘重我民,无尽刘’,意在君王治理天下,当以民为本,莫要使天下臣民受到伤害。”

  张四维乃是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后又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说起文采和引经据典,他自然是不在话下。

  万历皇帝面容阴沉地说道:“《尚书》朕自当是读过的,倒不必子维先生来提醒了。”

  皇帝的暗示很明显了,可张四维完全当作没有听到一般,继续说道。

  “《尚书》还有言,‘毋或敢伏小人之攸箴’,便是告诫君王士人,勿要于朝堂之上偏听偏信于小人,隐瞒小民之声,陛下可还记得?”

  “唐朝德宗之时,曾推行‘两税法’,与如今新政颇有些相似,然地方官员巧立名目,致使百姓不堪重负,贞元年间便有百姓呈递万民书,唐德宗皇帝受万民书后,即刻着力查处弊病,一时间受万民敬仰也

  还有这宋仁宗时期,庆历新政轰轰烈烈.”

  万历皇帝烦躁不堪,自张居正之后,他最讨厌的,便是这群清流的说教做派。

  他怒然说道。

  “张子维!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陛下!”

  张四维上前一步,面容决绝,身上自带着气场竟然有压过皇帝的样子。

  他言语激昂地说道。

  “陛下!这新政推行如何,这瘟疫防治如何,这‘现代医学’是否荼毒万民,于这万民书里头还不显见么?

  陛下自幼熟读经史,受圣人之道熏陶,冲龄践祚以来,每逢祭告天地祖宗,必言当以仁政治国,广开言路纳谏.誓要开创太平盛世,不负列祖列宗重托。

  可如今,陛下何故失去了这般作为之心?

  不单单是万民书,各地生员或举人都有无数奏疏呈上,他们或是由地方官吏转呈,或是由学官代为呈奏!

  据微臣所知,单单是通政司所收类似文书,已然是多如牛毛。

  微臣斗胆问陛下,何以要如此闭塞言路呢?”

  “张子维!”

  万历皇帝怒吼一声,他没有想到,这说着说着便又到自己身上。

  他心情本就复杂,再听张四维这番话,险些就要炸了,猛地从御座上站起来,指着对方就想要开骂。

  可一起身,他的话语又卡在喉咙里头。

  因为他看到了御案上,留下的那一本顺天府万民书,上头的手印还红得刺眼。

  自古君王便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便是有君王嘴里喊着爱民,实际上行虐民之事。

  可至少面上,还是要喊出那一句“以民为本”的口号。

  然而,事到如今,这万民书摆在面前,怎么能让他不心生疑窦呢?

  从前张允修与自己说的那些,还有万历新报上呈现的东西,甚至用统计报表所做出来的数据,到底是不是真的?

  万历皇帝不想怀疑。

  可这万民书同样也做不得假!

  所以到底什么是真的呢?

  万历皇帝站立在丹墀之上,一句话竟怎么也说不出来。

  好在,申时行缓解了他的这份尴尬。

  他额间青筋暴起,看向张四维质问说道。

  “张阁老也不怕被人嗤笑,市井草民哪来这般笔力,能把白莲教乱象与疫病防治写得鞭辟入里?

  若黔首都有这等文采笔锋,我大明便已然是天下大治了!还需我等成日在此争论不休?”

  可张四维自信满满的样子,笑着反驳说道。

  “申阁老好没见识,黎民百姓大都目不识丁,自是不会书写的,此万民书自古以来,皆是民间读书写字之秀才童生代为执笔,再为念诵给百姓听来。

  百姓们能够签下姓名,能够签字画押,自然是认同此文章之内容,有何不妥?”

  申时行气得胡子乱颤:“可就算是如此,尔也不能证明,此乃万民之意也!若执笔之人有心引导,草民懵懂盲从,这等民意岂能作数?”

  张四维冷笑回答。

  “万民书不足为凭,那申阁老倒是说说,什么能够证明民意?莫非还要朝廷派千人百队,挨家挨户叩门问询?”

  “此以偏概全也!荒谬至极!”

  “尔言万民书有问题,便实实在在拿出实证来!逞口舌之快,毫无意义!”

首节 上一节 130/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