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243节
罡风猎猎,吹动衣袂,恍惚间却似欲乘风归去。
张居正心神激荡,一股意气便要从心底迸发而出。
他宽袍下摆处沾满碎石草屑,扶着棵老松,声音从低到高渐渐洪亮,一首诗歌便跃然而出。
“一枕孤峰宿暝烟,不知身在翠微巅。寒生钟磬宵初彻,起结跏趺月正圆。麈梦幻随诸相灭,觉心不照一灯燃。
明晨更觅朱陵路,踏遍紫云犹未旋!”
此诗一出,跟在后头的张允修愣了一下。
怎么说,张居正也是进士出身,于后世留下不少遗篇。
今日竟亲眼见证其吟诗诵词。
一时间,他能够从诗句中感受到,老爹张居正那胸中的一股子意气。
所谓“麈梦”“诸相灭”,无非是对于浮世功名的一种超脱,“觉心”无需外物,唯有内在的自足便可。
“朱陵路”乃是修行路,“踏遍紫云”更显得执着,却像是张居正这般人物能够写出来的诗句。
念及于此,张允修感慨良多。
回顾历史上老爹,确实是一个将权谋权术玩到极致的人。
可同时他也是一个极为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
可以说,老爹张居正用“愿以深心奉尘刹”推行“万历新政”,却因此“威权过甚”遭天下非议。
历史可以对于“万历新政”的利弊给予评说,可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张居正怀揣着一颗救国之心,无惧生前身后名。
然而,凭借着一腔热血与意气,不顾自身也要推行改革,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这样便能够挽回大明的颓势么?
张允修不这样认为,他站在身后眯了眯眼睛有了些计较。
“元辅此诗颇具气魄啊~”
不远处,赵士桢瘫坐在地上,发出一阵感慨。
“恩府殚精毕智,勤劳于国家,吾等远远不及也。”
申时行看着此情此景,眼圈也不免有些发红。
多年来推行新政,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正如攀登此峰一般,终究是有了一些成效。
可到头来却发现,这等努力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即便是他们再用力,滔滔大势似乎也是止不住的?
正如那一句“明晨更觅朱陵路,踏遍紫云犹未旋”,寻觅大明朝之出路,似寻访仙家洞府一般,云海茫茫,山路艰险。
永无止境!
申时行有所触动,俯瞰那大好山河感慨说道:“敢问歧路多艰险,我辈亦能砥砺前行也!”
可张居正却有不同想法,他凝神看着幼子,似在授课一般说道。
“自成化以来,我大明吏治疲弊,宗室骄恣,庶官瘝旷,财用大亏,已然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他发出一声叹息。
“推行新政以来,吏治渐渐清明,国库日渐充盈,已有欣欣向荣之感。
汝以杂学惠及天下,可比古时公输班。
然数月以来,已是锋芒毕露。
如今再提‘新学’之理,就不怕天下儒生群起而攻之,令我等前功尽弃么!”
出于一个儒生的角度,张居正几乎是不可能反程朱理学的。
从“现代医学”到“机械学院”,再到如今的“出海论”“浑天论”。
张居正能够很敏锐的察觉到,张允修不单单想要推行改革,抑制士绅豪强,甚至想要从儒学根本上,去破坏传统儒家的社会根基。
这一点几乎是无法容忍的。
张允修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察觉的这么快。
以“阳明心学”的变种思想,去替代传统儒学思想,这是改革的应有之义。
简单来说就是,单单有生产力的发展肯定不够的,思想上若是不能得到进步,以自己一人之力,是很难推动整个大明朝发生改变的。
张允修很明白这点,也是暗暗在推行。
他倒也不急着辩解,看了看这染红的天际。
临近傍晚时分,西边的落日不再耀眼,犹如一颗浑圆的红丹一般,倚靠在远处山峦之间。
张允修笑了笑说道:“爹爹既然赋诗一首,那我也来凑凑热闹,以诗明志,好叫爹爹知道,何为新学,何为真正的新政!”
“你也会写诗?”
“爹爹且听好了。”
张允修嘴角勾出一抹笑容,要说其他诗词他指定屁不会放一个,可若是咏志诗词,那他可就是完全不困了。
当即在原地踱步几圈,随后目光落在远处骄阳之上,一字一句地念诵说道。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未上东灵非志浩,指顾征程万道。东灵山上峰峦,赤旌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第222章 吾以长缨缚苍龙!大明新学之开端!
呜呼天哉!
申时行喝水的动作徒然僵硬,那水葫芦里头的茶水“哒哒哒”滴落在草丛中,直到弄湿了衣领,这才堪堪反应过来。
张允修这小子,竟然还会做诗词?
申时行乃是状元之才,自小记性便异于常人,那首念诵出来的诗词,仅仅一遍他便深深烙印在脑海之中。
一字一句的品味下来,申时行脸上表情渐渐有些凝重了。
这何止是会作诗词,简直是诗词大家!随意出手便是惊世骇俗之作。
可那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申时行来回品味,感觉头皮都有些发麻了。
就着这初秋的清风,还有那落下的骄阳,以及这山峰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更加令人心神激荡!
申时行忽觉胸腔内有千钧雷霆奔涌,他喉结滚动,瞪大了眼睛。
“这一首清平乐,当真是写尽了一身意气!”
他的嘴唇有些发颤,情难自矜的样子。
“以‘赤旌漫卷西风’之意如破阵鼓,恍惚间竟见千军万马踏破山河,笔锋游走之处,山河激荡,非胸怀丘壑者,如何能够描绘此等气象?”
越是这样,申时行看向张允修的眼神,便越发的不可思议。
“张士元竟有这般诗才?”
从前,张允修在京城内意气风发,不论是朝堂殴打尚书,还是以医馆救助万民,再到用货殖之道牟取暴利。
人人都知道,张家有个小儿郎天资聪颖,精通奇技淫巧,性格也是飞扬跋扈。
可就是这样一个“纨绔”,竟然也能够写出这般大气磅礴之词句?
实在是令人惊掉下巴。
赵士桢站在一旁也同样是看呆了,他嘴里念念叨叨着。
“长缨缚苍龙!缚苍龙!此词太好了!此情此景,这般气魄,天下之间舍我其谁!”
特别是搭配上这东灵山峰,俯瞰一览众山小的景色,更让人觉得心中豪气万千!
“以破釜沉舟之志,一展心中的万千抱负!”
一时间,赵士桢都有些痴了,自宋朝文脉断绝之后,到了大明朝已再无人能够写出绝世名篇。
此词一出,若是传扬开来,想必能够会引起文坛震动吧?
若是那些儒士清流们,见到这首词的作者,乃是张允修,不知脸上会有什么大跌眼镜的表情?
“师尊!真不愧是吾之师尊!”
赵士桢胸中豪气顿生,他神情激昂地说道。
“此词一出气吞山河,犹如雷霆万钧一般,天下何人能与我西山抗衡!”
这话倒是提醒申时行了,他眼神渐渐凝重起来,开始品味词句里头的细节。
似乎有些不对劲啊
这首清平乐起笔巨椽泼墨,勾勒出东灵山上初秋时节之景。
“赤旌漫卷西风”倒也好理解。
张允修野心颇大,想要效仿那王阳明创立新学,以“心学”基础上,发展出他那所谓的“科学至理”。
“西风”之意象,自然便是往日顽固的程朱理学了。
到这里,却还算是正常的。
毕竟全天下,想要效仿王阳明的人多了去了。
可又有几人能成?
然而,这最后一句问题就很大了。
什么叫“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苍龙是谁?代表谁?
普天之下,唯有皇室能用龙之意象,所谓“苍龙御极”“龙御天下”皆是皇室专属。
你张允修以“长缨”缚“苍龙”,岂不是想谋反?
申时行能够品到这一点。
张居正自然也能够品到,他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起来,十分严肃地说道。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