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261节

  又过了半柱香的时间,。

  张居正才转而看向幼子说道:“士元,尔又在此胡言乱语,汝之兄长,为父自当会好生教导,无需尔越俎代庖。”

  他话语慢条斯理的样子。

  “此事休要再提,你且说说,近日京城琉璃之事,到底如何?”

  这一番骚操作,前后的判若两人,给张允修都看呆滞了。

  乖乖,真不愧是千古一相,这种逆天的调节能力堪称无敌!

  放在后世,就算是顶级公司的一把手,想要如此快平复心情,不以情绪化处理事件,也是一件极难办到的事情吧?

  看起来,老张不想被自己气死的执念,已然是深入骨髓了。

  张允修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找补着解释说道。

  “爹爹倒也不必动怒,孩儿是想着能够让哥哥们有些个人爱好不是,况且新学初创,还需要有人助力,哥哥们个个德才兼备,自然是其中首选呐”

  可张居正却似乎没听到一般,摆摆手说道:“此事休要再提,既然到了这文渊阁,就休要谈家事。”

  好家伙,直接拒绝交流了。

  张居正闭目养神的样子,却好像山里修心的道人一般。

  冥冥中有什么声音在说着:“张士元你便闹吧,气不到老夫,天塌不下来,老夫宁静致远”

  这也算是一种被迫害后的自我保护模式了。

  张允修有些呆滞,便不再提及此事,转而笑着说道。

  “爹爹说起这西山琉璃之事,可谓是成果斐然啊~连月来西山琉璃工坊创收蒸蒸日上。

  以西山琉璃工坊、拍卖会等形成产销一条龙。

  为百姓们带去物美价廉的琉璃制品的同时,还为西山钱庄筹集了足够的资金。

  如今西山钱庄尚且仅仅于京城、南京两地有所分号。

  相信不久的将来,西山钱庄定然能够做大做强,为天下百姓提供一份便利与保障,也可将我大明金融经济统筹安排,维持稳定呐~”

  张允修的话那是一套一套的,给正在“修心”的张居正,都险些说破功了。

  好在有“珠玉在前”,他对此也不怎么感冒了,很快便平复过来,用不带感情的语气问道。

  “尔以货殖之术,操控琉璃市价上涨下跌,令京城士绅商贾陷入疯狂,或是能够赚到银子,可京城风气却变成一团乱麻,奢靡之风盛行。

  尔曾言仅仅诓骗贵人之银钱,可曾想过,贵人们的钱财从何而来?”

  张居正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尔于他们身上搜刮钱财,确实乃是不错的法子,可他们失了钱财,便会变本加厉的搜刮小民,这一点可曾想过?

  西山令他们亏了银子,虽说有陛下在后头坐镇。

  可难免会有人生出仇怨,届时又有人群起而攻之,尔又打算如何处置?”

  他发出一阵感慨:“尔可胜过徐学谟、张四维之流,可与那晋商一较高下,然而有没有想过,终有一日会马失前蹄?”

  张允修愣了一下,脸上露出笑意说道:“爹爹今日唤我来,便是为了提及此事?”

  张居正神情郑重。

  “今时不同往日,西山已然成为我大明国之重器,乃是万万不能够出乱子的。

  相较于从前,尔必然要慎之又慎。

  为父不想与你争辩许多,可其中道理希望你能明白。”

  放在从前,张居正还能带着一丝傲慢,觉得西山乃是幼子与皇帝胡闹的产物。

  可事到如今,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漠视西山的存在了。

  现今,西山容纳了将近十万百姓,在大明朝已然能够算是个中级城市了。

  再说西山矿业,每月所产出之藕煤,占据了北直隶将近半壁江山。

  北直隶已然入秋,冬日在即,若无低廉高效的藕煤售卖,今冬不知又要冻死多少百姓。

  更不要说,廉价藕煤已然深入京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绝迹不能出一点问题!

  再有西山工坊带来的巨额收入,诸如琉璃工坊、钱庄、纺织工坊等等。

  虽说大部分账目都是入了勋贵和皇帝的口袋,可西山的捐税是按照三十抽一的足额收取。

  就这一笔收入就可以快媲比盐铁税了。

  更不要说,先前张允修非要拉着户部入得一点点干股收入。

  这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头,无数人被拉上了张允修这条船上。

  不论是皇帝还是朝廷勋贵官员,诸多人的身家性命都在西山之中。

  这样的西山,怎么能够出问题?

  也便是张允修执掌着西山,若是换个人,张居正非得用雷霆手段,揣在朝廷手上不可。

  张居正一脸严肃且郑重其事的样子。

  可张允修听着听着脸上却是露出了笑容,他反问着说道。

  “爹爹可知晓今日西山又举办了一次发布会?”

  “发布会?”张居正皱起眉头说道。“便是你那诓骗全京师的勾当?”

  “爹爹怎的如此粗俗?”张允修颇为不满地说道。“看起来爹爹还是对我西山有诸多偏见啊~

  昨日西山发布会接连提出了两条策略,便是专门解决爹爹之顾虑。”

  “策略?”张居正有些疑惑。

  照着发布会上头的内容,张允修简单讲解了一遍。

  听罢之后,张居正颇有些意外:“尔竟没有囤货居奇,以高价卖出西山之琉璃,随后大赚一笔?”

  在张居正的预料之中,以幼子过往的招数来说。

  不该是如先前售卖藕煤一般,于价格最高点的时候,批量出售琉璃,以西山工坊磅礴的生产力,将整个京城琉璃市场直接击穿。

  先前,晋商们不便是在这上头栽跟头?

  随后,京城内已然为琉璃所“眼红”的商贾士绅们,便会在这场西山构建的财富泡沫中,彻底失去他们的一切。

  最后的赢家唯有西山。

  正是因为这个预期,张居正都做好了准备,在出现相关情况之时,调动顺天府一干衙役。

  甚至准备与皇帝禀报,让英国公张溶做好准备,以三大营来镇压京城可能出现的动乱!

  他这一番大动干戈,却没想到到头来,张允修非但没打算大捞一笔,还十分的厚道,打算给士绅商贾们一条活路。

  这还是张允修么?

  那今日,自己这顿气不是白受了?

  看向脸色不断变化的老爹,张允修反问着说道。

  “爹爹,让这些人倾家荡产对于我有什么好处?”

  张居正神情怪异:“这不正是你所希望的?”

  “不。”

  张允修摇摇头说道。

  “士绅豪商们确实该死,可一棒子将他们打死了,不单单朝廷会乱,底层百姓也不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他意味深长的样子。

  “即便是短时间,能够赚到巨量的银子,可届时琉璃这种东西,也将如大明宝钞一般彻底失去信誉,那么西山琉璃工坊今后还怎么开下去?”

  “这”

  张居正蹙眉,他没想到幼子竟比自己看得更远。

  再结合上这几乎如废纸一般的大明宝钞。

  一时间,他觉得自己的思绪又有些跟不上了。

  倒不是张居正不愿接触经济学,只不过每一次张居正刚刚想明白,幼子行事的道理,其中所涉及经济学规律。

  转头这小子,便又会提出更加新颖的理论。

  这种思考方式,几乎是张居正全然没有想过的。

  他本能感觉到,其中的重要性。

  于是张居正俯身盯着幼子,颇有些求教的意味。

  “难道还有两全之法?”

  “自然是有的。”

  随后,张允修便将与万历皇帝提及的那套理论,再跟老爹重新说了一遍。

  “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维持住琉璃在人们眼里富贵的形象。

  我大明朝边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区几千件琉璃,短时间内能够让京城市场饱和,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商贾们便会将琉璃运往他处。

  这时候京城市场又会重新变得稀缺。”

  “在这一来一回之间,信心很是重要!”

  “还可以打造品牌效应,将产品形成差异化,如凝光窑便主打拍卖与奢侈市场,专门供应达官显贵。

  那琉璃窗子和琉璃砖,便可以拓展下沉市场,让更多没有身份的商贾参与进来。”

  “最后,维持琉璃一个上下波动但趋于稳定的价格,西山才能够赚到更多的银子,爹爹你可还明白?”

  这一番细致的市场分析,着实给张居正都听愣了。

  他平日里接触的朝堂之事,哪个是简单容易的?

  说实话,若是让张允修去处理朝政,还真不一定有张居正处理的好。

  可涉及到经济学领域的东西,那便是大不相同了。

  张允修所带来的理念,与张居正奉行的,基本出于两个完全迥异的体系。

  然而,在这二者的碰撞之中,张居正便会不由自主的,将其结合在一起。

首节 上一节 261/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