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262节

  新政?朝政?是否也可同样如此行事呢?

  一时间,张居正整个人陷入到呆滞之中。

  “诶呦~”

  一声惊呼,他才意识到手边的茶水,不慎洒在了衣袍之上。

第238章 大明收商税的新思路

  手忙脚乱地收拾了一番,张居正拖着已然湿透的衣摆,神色略显尴尬。

  他感受到幼子此番言论的内在涵义,所谓细水长流而非涸泽而渔,绝非是表面看起来都那般简单。

  也对于朝廷治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咳咳~”

  张居正咳嗽了两声说道。

  “士元呐~回头此事写个奏章递到内阁来,为父要好好参详一番,也呈上给陛下瞧瞧。”

  张允修嘿嘿一笑说道:“陛下已然知晓,爹爹若有什么疑问,直接请教孩儿便是。”

  张居正老脸一黑,不容置否地说道。

  “不可,尔写个奏章上来。”

  面对老爹死要面子的模样,张允修无奈摊开了手。

  一时间内阁陷入沉寂中,场面略微显得有些尴尬,父子二人各自低头看着文书,却还是心不在焉。

  张居正终于是忍不住询问说道:“京畿日报一事.尔有所谋划?”

  对于前面日子的风波,他自然是有所了解到,《京畿日报》尽攻讦之能事,将西山描述着罪大恶极的样子。

  在他们的笔下,张家父子二人似乎已然可以媲拟嘉靖朝严嵩严世蕃了。

  一开始看起来,这个报道便是在纯粹给西山找麻烦,激发起坊间对于张家父子的反感和痛恨。

  可到后来就开始变味了。

  正是因为《京畿日报》的报道,侧面印证了西山琉璃工坊爆炸的事实,一路将琉璃价目推到了高点。

  可以说,《京畿日报》这篇报道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是给张允修助了一把力。

  很难想象,在这报纸里头没有张允修安插的奸细?

  可张允修却是云淡风轻地解释说道。

  “这些人平日里惯是会捕风捉影罢了,西山只要有一些风吹草动,定然是要添油加醋的。

  我不过是简单做了个局,让西山一名本就受了工伤的百姓,前去顺天府状告一番,甚至都不用自个宣传,便有人帮着推波助澜”

  实际上,他就是利用了《京畿日报》背后的潞王与晋商群体,见不到西山好的心理,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

  再利用《京畿日报》的媒介传播西山琉璃工坊出事的消息,加上有人好奇去验证。

  即便是再漏洞百出,可人们对于自己所认证的事情,也会再相信不过。

  “《京畿日报》背后那些人希望西山出事情,士绅商贾们也希望西山出事,这样琉璃价目便会上涨,此众望所归也。

  再有西山不直接解释说明爆炸一事,乃是以各类遮遮掩掩的流言迷惑,从怀疑到验证,有意让这些人看到破绽,不比西山直接公布来得更加具有真实性?”

  张允修挑了挑眉毛说道。

  “货殖之道,同样也是人心之道,爹爹可还明白?”

  张居正却是没好气地骂道:“臭小子,成精了不成?”

  “爹爹,这叫做科学!乃是新学中的一部分!”

  张允修摇头晃脑地说道。

  “而今琉璃价目初定,乃是我大明经济发展的第二个试点,第一个便是从前的藕煤,经过诸多产业的发展,最后定然能成为大势所趋,靠着工商业的发展,就可带来越超赋税的朝廷岁入。”

  他眯起眼睛。

  “爹爹有没有想过,若是有一日朝廷可以免征天下田赋,那将会怎样一番光景。”

  张居正身子略微抖了一下,却还是严肃地说道。

  “此乃设想也,道阻且长,今后还是要多加小心。”

  “非是设想。”张允修却摇摇头说道。“爹爹可知,近来西山织造工坊,还有江南地区的织造局,便是孩儿对于商税改革设想的推进。

  以西山为切入口,推动商税的实行,今后西山深入到各行各业之后,收商税将成为大势所趋。

  其他人不交,那能成么?”

  “商税?”张居正有些讶异。

  要知道明初之时,百业待兴,朱元璋也有本着保护鼓励商业的意思,将工商税设为定额征收。

  可时至今日,洪武时期的政策显然不能够适用,特别是隆庆以来大明工商业发展繁盛,以定额收取商税,可以算得上是九牛一毛。

  这就出现一个十分吊诡的情形,到了明中后期,朝廷缺银子缺到极致,底层百姓困苦不堪。

  可经营工商业,侵占田亩的士绅商贾们,却是个个富可敌国。

  因为一直以来的政策,朝廷缺银子,却只能朝着本就生活不下去的丘八搜刮,丘八们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却也怪不得他们。

  然而,张居正哪里会不知道收商税的重要性。

  可想要推行此法,甚至比“清丈田亩”“一条鞭法”还要困难。

  官僚士绅们利益相关,个个皆是以“祖制不可改、税重民生苦”之理反对。

  地方官吏心怀鬼胎,一旦贸然启用商税,恐又给底层百姓加重负担。

  便连京城内大小勋贵,都多多少少经营着店铺。

  如此下来,想要收取商税几乎是天下之大不韪。

  在万历新政之中,张居正也有通过“改革市舶司”“调整走税关卡”等方式,想要在商税上面动刀子,可惜收效甚微。

  去岁朝廷岁入商税占据总量为四成左右,可这四成之中,大部分皆是开市舶司海贸的利润。

  真正在大明内部货品流通收取的商税少之又少。

  收取商税困难至此,以至于张居正早就将相关事情暂且搁置,毕竟推行“一条鞭法”更加迫在眉睫。

  可今日,张允修突然提到一个新思路,由不得张居正动念头。

  他紧紧蹙眉很是严肃地问道。

  “依你之意,乃是以西山为典范,以纺织工坊为契机,收取足额商税,今后再推行天下便可事半功倍?”

  “正是这个意思。”

  张允修笑着解释说道。

  “孩儿有信心,于一年之内让西山纺织工坊占据我大明纺织业的半壁江山,今后所有生产蚕丝棉丝的作坊,皆是要靠着西山纺织机,全天下之布匹,皆由西山执牛耳。

  届时,朝廷若想要推行商税,还不是事半功倍么?”

  这是一种曲折的法子,不同于粗暴的直接推行商税。

  张允修这小子,直接抢占了别人的市场,随后自己交上商税。

  这种法子简直是亘古未见,却也只有他能办得到了。

  张居正神色越发复杂,却又想到一个结症。

  “此法.倒是十分新颖,可却有个问题,而今西山东主可是陛下?”

  张允修无奈摊开手说道:“爹爹,西山若东主不是陛下,还能够继续办下去么?”

  以西山这种影响力,必须要有官方背景,否则就算张允修和皇帝关系再好,也不可能有皇帝能够容忍眼皮子底下,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当年沈万三的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万历皇帝于西山占据了五成将近六成的干股,可以说是西山发展最大的受益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然而,对于张居正这种传统儒士来说,皇帝手握巨量财富,完全不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张居正压低声音,意味深长地说道。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贞观政要》更有言——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幼子。

  “尔可明白?”

  张允修一下子就明白了老爹的意思,无非是担心万历皇帝手头银子太多啦,却不肯分出一点给朝廷。

  特别是以万历皇帝的性子来说,手头上宽裕起来,必然是大手大脚的模样,到时候骄奢淫逸,又有谁能劝谏得过来呢?

  面对皇帝赚银子,张居正与一干大臣们如临大敌的模样,可张允修却不这么看,他自信满满地说道。

  “爹爹何故担心这个?这普天之下,最能够让人花钱的法子,可都在孩儿脑袋里头装着,爹爹还怕陛下骄奢淫逸么?”

  “这”

  张居正还真不知道怎么反驳了,确实如今看来,在搞银子的天赋上来看,天底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却无一人能与其抗衡。

  这下子,张居正算是放心不少。

  他犹如一个嘱咐子孙的老头一般,又絮絮叨叨地说道。

  “还有那景阳宫一事,尔与陛下时常谈心,可提一提皇嗣乃国之根本”

  张允修:“后宫之事在于陛下,想来我也没什么法子。”

  “新学一事不可操之过急,近来江南各地已然有了些不满的风声,小心谨慎才是真”

  张允修:“新学推行势在必行,我等握神器在手,若是有人敢闹出乱子,直接弹劾撤职流放一条龙服务”

  “江南织造局与西山钱庄干系重大,单单靠嗣哲一人尤为不妥,还要多多上心”

  张允修:“四哥办事我放心,给了他三个锦囊妙计,江南之事还不是手拿把掐?”

  张居正教训一句,张允修便立马能够顶上一句,突出一个叛逆不吃亏。

  这一番下来,张居正也有些累了,父子二人的谈话就此结束。

首节 上一节 262/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