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86节

  可张士元还是不搭理他,目光落在躺在担架上的朱应槐身上。

  “呀”了一声说道。

  “嘿呀!诸生快看,此人皮肤红赤如涂丹,肿胀部位紧绷发亮,此乃毒壅滞头面,气血瘀滞已达极重程度,若没有大蒜素消炎,定然是时日无多!”

第91章 得加钱!

  “果真是如此!”

  人群之中,御医罗显眼前一亮,立马上前仔细查看一番说道。

  “此人高热不退,精神极度萎靡,且呼吸急促伴有喘憋之状,这病菌定然已经入侵至肺部.”

  这些人以来,罗显跟着张允修参与大蒜素的研究,又针对诸多病患展开会诊,而今已然对于所谓“现代医学”轻车熟路。

  他悟性极高,张允修稍稍一点播,便能够结合各类古代医术理论,

  不单单是罗显,其余好几名大夫,也都上前分析了起来。

  “且看这舌象,舌质红绛,舌苔黄燥”

  “还有这脉象方面,脉数而洪大,也是热盛之象,且因病情重笃.实在是药石无功!”

  这群大夫深思熟虑的样子,一边探查朱应槐的情况,一边连连叹气,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会诊,根本就是若无旁人。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几人话语这么一说,站在一旁的吕氏险些魂飞魄散,她脚步虚浮险些摔倒。

  “怎会如此!我可怜的孩儿!”

  朱应桢终于是忍无可忍,怒火蹿上脑门,几步上前,一把拽住张允修的胳膊,大声喝道。

  “张士元!”

  张允修扭过头,眉头拧起来,语气里头满是不悦:“国公爷这是做甚?耽误了正常医治,我可概不负责。”

  朱应桢气得浑身发抖:“你这般说辞,我胞弟都快被你咒死了!别以为你爹是首辅便可以一手遮天!我成国公府跟你们张家,这事没完!”

  张士元奇怪反问说道:“成国公不想救你这胞弟了?”

  “我”朱应桢刚想要开口。

  一旁的吕氏听到此言,赶忙跑上来,眼眶泛红,恳求似的对张允修说道:“想!这位小先生,你可有办法治他!”

  张士元脾气上来了,转头看向朱应桢说道。“想那你还这么跟我说话?重说!”

  “???”

  朱应桢一下子懵了,这个张士元竟嚣张至此?怎敢如此与他说话。

  吕氏在一旁急得直跺脚,手指狠狠戳着朱应桢的肩膀说道:“你快说呀!”

  朱应桢满心不情愿,咬着牙,恶狠狠瞪了一眼张允修,拱拱手说道:“还请先生,救助我家胞弟,若能够痊愈,国公府定然感激不尽。”

  张士元眯眼,还不依不饶:“你还说跟我们张家没完?”

  “我”朱应桢脸上憋成了猪肝色,咬着牙说道。“尔若能让允符痊愈,我便欠你一个人情!若是不能,我国公府.”

  他面上是一副恭敬的样子,可按在腰间宝刀之上的手指发白。

  还没等朱应桢说完,张士元便立马转头跟一群大夫说道。

  “徒儿们,将这位重症病人抬到实验室里头,咱们要用最新疗法,给国公爷的胞弟治疗。”

  有几名大夫,看到这样典型的病人,早就按耐不住了,摩拳擦掌将其抬了起来,便要往医馆内跑去。

  “你们.”

  眼见着胞弟被人抬走,朱应桢急得直跺脚,朝前追去,心里头已经有些后悔来找张士元了,此人实在是荒唐成性,甚至都不能以常理来判断。

  可没跑了两步,张允修便又将他拦了下来。

  “怎么了?”朱应桢说话都带着火气。

  若不是张允修乃首辅幼子,若不是他与皇帝交好,若不是有求于他,朱应桢以国公的身份,真有可能当街砍了这个嚣张跋扈的小子。

  可张允修却带着笑意说道。

  “此番治疗与一般不同,乃是采用最为先进之技术,所以.”

  “什么?”

  “得加钱!”

  朱应桢:“???”

  阜成门城楼上。

  “阁老,这城楼上头风大,您小心点身子,近来诸多兵卒都感染了大头瘟”

  书吏赵庆爬上城楼,见申时行站立在围墙边,盯着下头西郊聚集的流民,紧皱眉头,不由得出声提醒说道。

  “西郊外的流民,安置得如何了?”

  申时行衣袂飘飘,紧紧盯着下面人头攒动的样子,脑袋里头似乎思索良多。

  赵庆也站立在城楼边上,看了几眼流民聚集区,一片一片被划出来的小方块,以及那些简易帐篷看起来十分显眼。

  甚至于一点儿也不像是流民聚集区,反倒像是军营?

  他想了想为申时行解释说道:“西郊流民由英国公麾下三大营中的五军营管理,五军营素来负责京军士卒之训育,想来管理起这些流民,自然也是轻而易举。”

  “这营帐规划,还有每日晨练的把式,乃是张士元教的?”

  申时行皱眉看向不远处的空地上,一群流民组成的方列,正在整齐划一的做着各类工作,并且口里还喊着什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

  “似乎.是什么健体操?”赵庆回忆一番介绍说道。

  “据说仍旧是张士元所教授,将流民里头的精壮汉子都聚集起来,编排成伍,每日里进行一定操练,空闲时间便于西郊进行一些建设,协助城内各项杂务,倒也算是给朝廷省了许多劳役.”

  申时行一时间竟然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叹了一口气说道。

  “恩府这位公子,还真是匠心独具啊~”

  赵庆似乎对张允修十分推崇,拱手说道。

  “阁老所言极是,朝廷诸公或许感受不太贴切,而卑职这类小吏却是感同身受,这张士元之法,皆是平日里经世实用之策”

  申时行紧紧蹙眉,扭头看了一眼赵庆,后者顿时意识到什么,慌了神连忙下跪行礼说道。

  “卑职失言,请阁老恕罪。”

  申时行无奈叹息说道:“尔可知祸出口出的道理,也便是在我面前,换做他人,你便不单单是吏巾不保了~”

  赵庆连忙磕头如捣蒜:“谢阁老指点!卑职再也不敢了。”

  后知后觉,他适才所言,与指摘朝堂诸公只会空谈“之乎者也”,却不通晓经世致用之理,又有何分别?

  也正是因为申时行太好说话了,赵庆才会如此得意忘形,将平日里私下编排的话语都说出来了。

  这下子吓得浑身冒出冷汗,他不过是五城兵马司的一名书吏,近来协助申时行办事而已。

  申时行阁老的身份,想要惩治他还不是轻而易举。

  “罢了罢了,你且去吧。”

  申时行皱眉不愿意多谈。

  “谢阁老恩典~”

  赵庆这才如蒙大赦一般,慌忙退下。

  看着赵庆狼狈离去的背影,申时行眯起眼睛,若有所思的样子。

  “朝臣.”

  他喃喃自语一番,心中愁绪万千,这些日子单单顾着协助处置封城、引导流民一事,朝堂上的事情便很少涉猎了。

  再想起适才赵庆的话语,申时行不免忧虑起来,他已然预见了清流还有一些勋贵可能会有的行动。

  “不知恩府会如何应对?”

  西郊,安置区大帐。

  一名书生模样的人,在账内恭敬说道。

  “禀报公爷,流民组成之军伍,近来已然编为安平军,约莫一千余人,负责京城内外一切修缮事宜,协助维系城外数万流民以及京城内治安问题。”

第92章 巧思缜密张允修

  前来汇报的,乃是五军营中的一名经历,负责案牍、文移等事务。

  从这安平军的名字便可以看出来,成立这只军队的意义所在。

  英国公张溶端坐在书案之前,他年近七旬,一身戎装,须发皆白,可却依旧显得孔武有力。

  自张辅协助永乐皇帝奉天靖难被封为英国公以来,自他这里已然传袭到第四代。

  英国公世代执掌三大营,可以说是勋贵之中,最受皇家信任的。

  近来,张溶的眼眸中似有一些疲倦,可他听到经历的汇报之后,猛然抬头眼神中竟有一些神采。

  “还真给那小娃娃说中了?这些法子竟然真有用?”

  经历则是恭恭敬敬地说道:“非是那张士元之法有用,他不过是零星提了几个点子,说得含含糊糊,也不太详尽。而今流民之祸,能有如今这般局面,全仰仗公爷您运筹帷幄。”

  “诶~”张溶板起脸说道。“莫要恭维于我,古今多少能人异士,可能够有此缜密巧思的又有几人?不消说这城外流民之处置,还有城内瘟疫之防治,这小子都可以算得上的可圈可点,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布置周密,且富有条理,实在看不出是个少年郎。”

  经历笑了笑顺着话头说道:“看起来公爷对这张士元,印象很是不错?”

  “我非是对他看法不错,我乃是对他之办法看中。”张溶感慨说道。“近来几个月,大头瘟来势汹汹,多少黎民百姓因此而惨遭瘟疫屠戮,百姓皆是我大明的子民,若他们不好过,便是动我大明的根基。

  我张家世受皇恩,与国同休,并不偏颇于谁,谁对大明朝好,那我便帮谁。”

  如英国公这般的勋贵,乃是最为维护皇权和大明朝安危的一群人,大明朝兴则他们兴,大明朝亡则他们也没有苟全的道理。

  历史上的历代英国公也没有违背皇家的期望,崇祯年间第九代英国公张世泽,也是在抵抗李自成围攻北京之时而战死。

  经历有些惊讶,不免赞叹说道。

  “国公爷一片忠直之心,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若天下臣子皆如国公爷这般,想来我大明朝也能够吏治清明,海晏河清了。”

  张溶脸上却露出一丝嘲弄:“忠直之心?若朝堂之上人人如此,便不会在国家危难之际,还动一些歪心思了。”

首节 上一节 86/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