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91节
当下瘟疫肆虐,北直隶各地百姓水深火热,张允修将精力投入至研制破解瘟疫之法。
若此刻为了自己这肠澼之症,将精力耗费在自己身上,绝非张居正所愿。
张居正老了有些偏执,可他依旧还存着年轻时候那股子兼济天下的情怀。
“爹爹!”
张懋修急得抓耳挠腮,可却对其毫无办法。
便在这时,外头忽然传来游七的通报。
“老爷,三少爷,五少爷回来了。”
第98章 知子莫若父?
“快!取来热水为父搓脸!”
“还有这些汤药,通通全部收拾走!”
“将窗子开起来通通气!”
一时间,书房里头竟然兵荒马乱起来。
明白了张居正的用意,显然张懋修很是不甘愿,可父命难违,老爹一瞪眼,儿时顺从的惯性便让他难以抗拒。
帮着他做好一切伪装的布置,也不过一柱香的时间。
待到一切收拾完毕之后,老爹张居正仍要端坐在床榻之上,从容不迫地整理起自己的衣服。
即便是端坐会令他呲牙咧嘴的疼痛,可脸上还是装作一副古井不波的样子。
“惟时,那奏疏取来给为父过目。”
这端着的样子,一位外表精干坚毅果敢的父亲形象,又再次立了起来。
张懋修在一旁看得眼角直抽抽。
老爹对幼弟竟然能够做到这种地步?
可对自己完完全全是两个面貌,要知道自己曾经可是状元郎!
转变也不过是几个月而已。
去岁被钦点状元之后,张居正对于他的重视,要远远超过其他兄弟。
可这一切,在张士元横空出世的时候,便彻底发生了改变。
嫉妒?
从大哥张敬修到张懋修,三位兄弟早年间被张居正教育得,变成了温良恭俭让的典范儒士代表。
所以,倒不至于嫉妒老爹对于幼弟的青睐。
实际上,在张懋修看来,与其说是老爹教出来五弟这个“好儿子”,更像是五弟将老爹教成了一副奇怪的样子。
正当张懋修在内心感叹之时,忽听得身边张居正又突然说道。
“你与我问答一番,想来士元便要到书房了,莫要让他看出端倪来。”
张懋修顿感无奈地说道:“问一些什么呢?”
压制住咳嗽的冲突,张居正想了想说道。
“便谈一谈这《尚书洪范》中‘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之理解,要深刻些,莫要照本宣科。”
张懋修注意到,近来老爹总是会在后头加上一句“莫要照本宣科”,显然是受了五弟张允修的影响。
毕竟,五弟次次问答都那般出彩,张居正自然而然就不满足从前循规蹈矩的回答,转而又对兄弟几人提高了要求。
对于几位哥哥来说,可以算得上是无妄之灾。
不过,张懋修学识在兄弟几人中最为出众,回答这些还是不在话下。
他想了想便回答说道。
“所谓无偏无党者.”
刚起了个头,便被张居正给打断了:“非是让你真的作答,你照着平日里回答便好,等到士元进了屋子,想来必然会有些新奇见解,你记得立马提笔记下来,回去好好参详”
“啊?”
张懋修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照做便是!”张居正板起脸说道。
“是。”
张懋修叹了一口气。
一时间,他竟然也有点想当那“逆子”的冲动了。
张允修很忙,字面意义上的忙。
从前办报纸,搞一搞大蒜素工坊什么的,他尚且能够从容不迫。
可摊子铺大了之后,他才深感管理协调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京城内十五个仁民医馆,时常需要奔走察看,还有时不时送来不听话的大夫需要调教。
最令人崩溃的是,“现代医学”这个门类,张允修自己起了个头,本想着让杨济时、罗显这一干御医去自己研究。
可没有想到,却像是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一般,情形竟然一发不可收拾了!
正如他从前所预料的一般,这些御医并非是菜,反倒个个乃是医学方面的顶尖人才,只是被时代原因所限制,缺乏一个统一的方向,以及系统性的方法论。
张允修一旦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这些人便会如同行走沙漠中的人一般,如饥似渴地去获取最为先进的医学理论。
研究自然是废寝忘食,可研究哪有从张允修身上“榨取”来得快啊!
御医们算是发现了,张允修随意的一两句话,便可以令他们少走十几年的弯路。
于是御医们疯狂了,犹如欲求不满的怨妇一般,成日里便缠着张允修给他们上课。
即便是白日里诊治病人,已然忙得不可开交,可到了晚上还要睁着一对点了漆一般的眸子,寻找张允修查缺补漏。
这般热情比起后世的“网瘾少年”还要厉害。
便连实验室里头的袁宗道、刘东定、耿在楚,竟也沉迷于实验之中无法自拔。
近来开始利用柑橘等水果,提取出霉菌,以达成与大蒜素相同,甚至更加强大的杀菌消炎效果。
从前三人还不明白“大蒜素”的意义,可在看到大蒜素救助无数人之后,却切切实实激发起了他们的热情。
儒家先贤曾有言,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前要达成这般理想,唯有一个道路,那便是入仕。
且难以在短期看到成效。
而现在却是不同了,袁宗道几人乃是切切实实看到,这“为万世开太平”的意义所在。
一个大蒜素出世,便能够救活多少人?
与之比拟起来,所谓读书入仕,看起来却没有显得那么重要的,寒窗苦读十年,要多久才能为“为生民立命”。
故而,袁宗道几人便连国子监也不去了,成日躲在实验室里头潜心研究,其热情程度比之御医们来,还有增不减。
作为老板,张允修手底下带着这么一大群“研究生”,如何能够不头疼,且还要顾着京城瘟疫事情,还要忌惮一下可能捣乱的清流勋贵。
穿越不易也!
所以拖到今日,张允修才有机会来寻张居正。
实际上,他还是有些佩服张居正的能力,这一手“装病”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不仅仅拖延了朝臣们强力反对“瘟疫方案”的行动,还让不少原本隐藏起来的反对派,忍不住跳了出来。
用一位名臣的话来说就是“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思虑之间,张允修已然来到了后院书房门口。
说起来也有些无奈,自从上次与张居正问答之后,这老爹便干起了“鸠占鹊巢”的勾当。
说什么后院书房风水极佳,将平日里处理朝政的办公地点,直接搬到了这里来。
张允修有过反抗,可谁让张居正还是一家之主呢?
想着待会要好好与张居正说道说道,寻求一下这方面的补偿,张允修抬起手便想要敲门,却忽然听得书房里头的谈话。
“不偏党于一人,不私昵于一物,此乃南宋蔡九峰对于《尚书》之注解,尔贵为状元公,怎可照本宣科呢?”
他忽地皱起了眉头,心里头有一根弦被触动了一般,竟然有些情不自禁地去想如何回答。
第99章 知父莫若子?
“孩儿非是照本宣科,而是觉得无偏无党为基,施于政即为德政。”
书房里头传来三哥张懋修清朗的声音。
“所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者,《蔡传》有言‘偏,不公也。党,私昵也。’,此言为君者应当公正无私,不偏袒不袒护
天下为君主之天下,也需臣子辅弼共治,臣子代行君命,也必当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唯有君明臣贤,皆是不偏党于一人,王道方能够遍布天下以彰.”
张居正的声音又说道:“不然,此亦是《蔡传》之思考,汝一味想着所谓‘不偏不袒’,却为其所拘,凡事自有权衡,岂是能一言以蔽之.”
就在这个时候,书房门终于是被敲响了。
“爹爹,允修求见。”
张居正皱了皱眉头,显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照着从前来说,张允修这小子不应该一脚将门给踹开,然后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
“爹爹你错了,孩儿觉得.”
然而,木门安安稳稳的什么都没有发生,唯有那一声恭顺的求见。
这般转变,着实让张居正有些不太适应,他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
“进来吧。”
房门被轻轻推开,张允修径直步入书房之中,看到书房中变换的陈设愣了一下,鼻子抽动了一下,脸上的异样神情一闪而过。
随后恭恭敬敬地行礼说道。
“见过爹爹,见过三哥。”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