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94节

  事已至此,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贤弟可有根治此症之法?”

  张允修摇摇头说道:“根治难以做到。”

  “肠澼竟是如此难以解决?”张懋修有些惊讶,在他看来,幼弟连大头瘟都能够解决,面对区区一个肠澼,竟然也是束手无策。

  张允修回答:“非是无法,而是极为困难。”

  即便是到了后世,想要根治痔疮也需要动手术,患者甚至可能需要卧床好几个月。

  以如今的卫生医疗条件,想要实现手术简直是天方夜谭,历史上张居正便是被庸医贸然用上了含有砒霜成分的“枯痔散”。

  这一剂猛药下去,痔疮确实是没了,可老张人也没了。

  张允修自然是不会干这种蠢事,他想了想随即说道。

  “不过我观你之症状,想来也有些炎症,我先行给你开些药,将这急症压下去,等到今后仁民医馆腾出手来,研制出根治痔疮之法,再行根治也不迟。”

  张居正只要不遇上那个庸医,单单凭借一个痔疮还是很难要了他的老命,故而尚且还可以拖一拖,等到医疗手段成熟一些再说。

  听闻此言,张懋修当即眼前一亮说道。

  “有劳贤弟了。”

  “纸笔可有?”

  “我身上便带着。”张懋修从怀里取出一个包裹,作为翰林编修纸笔自然是不离身的。

  张允修接过纸笔,龙飞凤舞在上头写上了两剂药方。

  “大蒜素。”

  “徐学谟痔疮膏,配方为: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硼砂、冰片、龙脑香等。”

  后续还有制取这痔疮膏的办法。

  张懋修愣了一下,这大蒜素还好说,据说乃是幼弟研制出的神药,能够包治百病。

  可这“徐学谟痔疮膏”是什么东西,怎么有一种满满的恶意之感?

  见对方一脸疑惑的样子,张允修干笑着解释说道:“那个.我听闻朝中有位徐尚书,身患肠澼重疾,以至于成日性情暴躁疯疯癫癫,此药便是京中一名医为其所制,听说疗效不错!”

  后世扬名海外的痔疮膏,放在明朝自然是极为先进的。

  然而对于这种药物,张允修可不想署上自己的名字,以至于今后世人,每当有隐疾之时,都会喊一句快去用“张士元”。

  那样的流芳百世不要也罢。

  这徐尚书就不错,礼部尚书徐学谟先生历史上不太出名,给他冠名上这痔疮膏,令后人每每疼痛之时,都喊上一句快用“徐学谟痔疮膏”,岂不是大大为徐尚书增添了名声?

  我张允修好心呐!

  张懋修嘴角肌肉抽动了一下,想要张嘴劝一劝幼弟别这么胡闹,可想到徐学谟近来之行径,顿时压下了这个冲动,点点头说道。

  “谢贤弟赐药。”

  张允修还不忘提醒说道:“大蒜素我自会托人送来,这痔疮膏近期也会送到府上,兄长切记要每日服用大蒜素,并将痔疮膏仔细敷在那病患之处,还有每日出大恭之后,记得要好好清洗”

  一番话下来,张懋修脑袋嗡嗡的,可他毕竟是状元郎,只消一遍便深深记在脑海之中。

  他用力点点头,目光炯炯地说道。

  “贤弟放心,愚兄定然不负重托!”

  张允修拍了拍兄长的肩膀说道:“便靠你了!”

  大明重症研究医学发展中心。

  俗称沉疴义庄。

  这些天,朱应桢一睁眼便会马不停蹄地赶到这里,一定要去病房外察看一眼胞弟朱应槐,见他浑身上下都安然无恙,这才能够安心下来。

  于这医馆待了好几日,朱应桢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便是说什么,这仁民医馆虽能够治病救人,可治病办法实在古怪。

  特别是进入到沉疴义庄之人,那基本上很少能够活着出来。

  更有甚者传言,进入这里的病患,很多甚至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有一些病人隐隐约约说着什么,这里的大夫会将人开膛破肚来,掏一掏你肚子里有什么东西。

  听闻这些流言,朱应桢吓得魂飞魄散,可没有办法,眼下也只有这里能够救助朱应槐了。

  故而他定要看一看胞弟安然无恙,才能够安心。

  今日他如常进入病房探视,虽不习惯,可也穿上了一身奇怪的防护服。

  朱应桢站在胞弟的床头,看看这里看看那里,生怕他身上少了点什么一样。

  御医罗显则是站立在一旁陪同,也同样是担心万分,生怕这位国公爷,给那灌肠的管子给贸然拔出来。

  不单单是担心要在塞一次,更有是因为,这是灌肠法第一次临床应用!

  每一日病人的变化和数据,都将成为今后临床治疗的重要佐证!

  这也是为什么罗显要时刻跟随在身旁的原因。

  “国公爷时候到了,咱们该出去,这里自然有专门的伴侍来服侍,待了太久对您和对病人都没什么好处。”

  罗显这说得乃是肺腑之言,朱应槐病得如此之重,这肿胀的脸部才刚刚好上一些,若再感染了外部的病菌,后果不堪设想。

  “再等等。”朱应桢看向胞弟的侧脸,那肿胀已然消散许多,这心里头说不出的温暖。

  朱应桢比胞弟要大上十几岁。

  父亲朱时泰早在万历二年便已然病逝,当时便连朱应桢自己也尚未成年。

  若不是如此,成国公府又岂会被挤到勋贵之中的边缘?无非是寡母弱子罢了。

  至朱时泰去世之后,兄弟几人都是相互扶持,感情还算是不错。

  故而眼见胞弟生病,他又如何能够不急切。

  想着想着,他眼眶便有一些湿润了。

  “走吧!”

  叹了一口气,朱应桢刚打算转身离去,却见床榻上的胞弟眼眸忽地动了一下。

  他急忙上前询问。

  “允符你可是醒了?”

  床榻上的朱应槐吃力睁开眼睛,迷迷糊糊地说道。

  “兄长?我这是在何地?”

第102章 要继续接受治疗!

  朱应槐醒了。

  最为兴奋的,不单单是成国公朱应桢,还有研究中心里头十几名骨干御医。

  连日来的潜心研究,终于是没有白费。

  其中张允修的提点自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他乃是个甩手掌柜,往往是提点了一两句之后,便去忙自己的事情。

  剩下来的步骤几乎都是御医们自己研究。

  从使用何种导管材质,到导管该深入谷道何处位置,再到这溶液的配比。

  御医们夜以继日,为了治疗办法的成功,可谓是殚精竭虑,如何能够不兴奋?

  再者说,朱应槐的苏醒,不单单是成国公府的大喜事,也是明朝医学研究的一次巨大突破!

  不说远的,且就是单单这一个“灌肠法”,就可以救助回多少,往日里几乎被视作绝症的病患?

  朱应槐醒了,研究中心上上下下都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甚至比成国公府更加开心。

  成国公府倒也不小气,老夫人吕氏听闻后,连忙拿着红绳绑起来的银票,到研究中心上上下下发了一遍,可谓是雨露均沾。

  “罗御医,我家允符可多亏有你照顾,这些银票不成敬意,你且收下。”

  吕氏将一张绑着红绳的银票塞入罗显的怀里。

  后者本想要抗拒,可想了想还是收下。

  他可以注意到,这是整整一百两银子,乃是当御医之时月俸的将近十六倍。

  太医院的御医们,平日俸禄也十分低微,靠着皇帝的赏赐一年也不一定有一次,平日里便要在京城内,为达官贵人们行医,或者开设医馆赚取银钱。

  即便如此,也从没有拿到过这么多诊金。

  然而,赚到银子却没有令罗显感到半点激动,反倒是觉得有些棘手。

  想了想,他当即有了决定,实验室里头还缺几个琉璃瓶。

  张会长说要自制琉璃瓶,可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制作出来,眼下正是急需。

  比起研究之收获,金钱亦或是美人都变成浮云了。

  研究室的看护病房之内。

  吕氏在病床前,紧紧握住幼子终于有些温热的手,一时间竟然有些老泪纵横。

  “儿啊!你终于是醒了,你若是先行一步去了,可让为娘如何与你过世的爹爹交代?”

  病床上,朱应槐眼眸中还是有些疲倦,可脸上的肿痛消散一些之后,已然相比来之时好了太多。

  说话也能够利索许多,他眼里也含着泪,感慨万分地说道。

  “娘~孩儿今后再也不胡闹了,让娘如此忧心,孩儿实在是罪该万死!”

  看着胞弟与吕氏二人,在床前抱头痛哭的样子,朱应桢撇过头去,偷偷抹着眼角的泪水。

  这个时候,张允修早已闻讯赶来,一见到已然苏醒的朱应槐,顿时眼睛里头开始放光。

  罗显在一旁赶忙为他介绍说道:“专项治疗组,每日都为朱公子会诊,更改治疗方案,以大蒜素和灌肠法相互辅助,看起来对于病人之恢复有奇效!还有.”

  简单听完对方的汇报之后。

  张允修才点点头说道:“实在是不易啊!这是咱们研究中心的一小步,却是大明医学发展的一大步,尔等要以天下为己任,潜心研究,万万不可懈怠了!”

  “谨遵先生教诲!”

  一时间,围绕在张允修身边的十几名御医,纷纷恭敬行礼。

首节 上一节 94/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