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305节

  请批准。

请等我回来

  …

  今日再次请假,请要等我回来…

第190章 两不相负!

  时至年关,千家万户都在准备除夕元旦。

  无论寒门小户,还是豪门大族,都要办年货、祭灶神、贴门神、做新衣、写对联、打年糕、杀年猪、做纸钱。

  样样都要周全齐备才算不糊弄。自己踏实,亲友满意,祖宗也高兴。这年也就过好了。

  此时的城池乡村,都是一派喜庆的忙碌,年味之浓郁,犹如陈年美酒。

  家中有冰室的,还要趁此隆冬凿冰采冰。朱家已经修了冰窖,也派了数十人在溧水上采冰,一方方送到冰窖。

  平时乡中常见的货郎铃医、贩夫走卒、僧道媒婆,此时都是杳无踪迹,也忙着自己过年。

  有钱的自然不必说了,新年最是丰盛不过。

  就说新近崛起的朱家,光是吃食,除了寻常的肉蔬,宁采薇还采办了山珍十二种、水珍十二种、酒水十二品、茶叶十二品。

  什么鲥鱼、松鲈、猴菇、燕窝、海参、鲍鱼、熊掌等等,寻常百姓家想都不敢想,宁采薇却不嫌其贵的采购。

  穿的用的也是不计靡费,样样都是上等,绝不肯马虎的。

  绫罗、绸缎、皮货、衣帽、脂粉、香料、屏风、暖炉、灯盏、烛台、祭器、箱笼、铜镜、妆奁、烟花、爆仗…等等百十种,都是专门列了单子,在南京城里买的老牌子货。

  无论是教坊司来的奴婢,还是来源很杂的护卫家丁,吃穿用度都是待遇优容。

  朱家这等优待下人的主人,当真少有。

  就是朱家数以百计的牛马骡驴,也都采购了上等的精料和草料。劳碌了一年,便是牲口也该好好过个年。

  一到年关衙门里头封印,灶神爷自然也要上天向玉帝叙职。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当然要礼送一番。

  灶王爷可是司命菩萨、人间监察啊。明年的福祸凶吉,都在祂老人家的嘴里呢。

  这送灶神爷回天庭的祭礼,肯定是不能怠慢的。

  按俗,腊月二十四要送灶神,可是朱寅和宁采薇回来的晚,延迟到二十六才送,但愿灶神也不要怪罪。

  如今家家户户祭灶神,豪族大户更是隆重,皇宫、官衙都要祭祀。朱家要是不祭灶神,传扬出去会有损清白的名声。

  入乡随俗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现实需要的。

  二十六这天黄昏,宁采薇先派人在灶王神龛下准备了麦芽糖、胡桃、妙豆、年糕祭品,请灶神好生享用。

  灶神像当然是家家都有,宫中也不免俗。大户人家要在灶房的北面专门设下神龛,供上木头神像。

  寒门小户就在厨房北面的墙壁贴上神像。

  朱寅亲自在灶神牌两边写了一副对联,也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却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这一家之主当然不是指朱寅自己,而是指“灶王爷”。

  没错,按照风俗灶王爷才是家主。

  朱家如今是大户人家,灶房不但很大,也有专门的灶王神龛。

  朱寅身穿黑色深衣,后面是朱家的护卫、奴仆。黑压压的一群,都穿着深衣,一直从灶房排到院子里。

  但清一色的都是男子,女子一个也无。

  就是准备祭品的宁采薇也不在其中。因为俗礼不许女子祭祀灶神。

  作为客人的毛文龙也在其中,算是陪祭了。

  今日,他半途被邀请回朱家过年,刚好赶上朱家迟到的送灶神。

  毛文龙很是高兴,他哪里看不出,朱寅邀请他一起过年,就是把自己当成了朋友?

  毛文龙高兴之余也很是疑惑。

  江左朱郎天生夙慧,造化钟灵,他的揉搓手段和心术,自己今日已经见识过了。可他青睐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

  看自己顺眼?

  毛文龙一时想不通。他看着穿深衣、写对联的朱寅,神色肃穆的如同一个大人,心中忽然升起一个念头。

  自己这一生的前程,很可能就在这位十一岁的解元公身上!

  两人年纪差不了几岁,若是自己一心追随,成为他的少年之交,将来还愁富贵么?

  毛文龙忽然想明白了。想明白为何朱寅要留自己过年,为何揉搓自己。

  他是要自己的诚意!在给自己这个机会!也是在考验自己。

  想到这里,毛文龙顿时有些激动。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在聪明的神童面前不要耍心眼,诚心以待就是返璞归真之道。

  毛文龙当即就做了一个决定。

  此时,朱寅按照风俗,一边煞有其事的祷告,一边亲自用饴糖、酒水、年糕涂抹神像的嘴巴,说道:

  “送灶神爷上天,请在玉帝面前美言。朱家清清白白,行事正派,还请上天赐福,明年大吉,人畜平安…”

  饴糖和年糕有粘性,可以粘住灶神的嘴巴,酒水可以醉神。如此一来,喝的醉熏熏的灶神爷爷,嘴巴又被蜜糖粘住,也就不会在天庭故意说坏话了。

  朱寅并没有对此心生蔑视,而是有三分虔诚,七分理解。

  这些道道似乎是在糊弄上天,贿赂灶神。可即便如此,因为有灶神等神灵的存在,华夏古人的整体道德底线一直不低。完善的信仰体系,仍然在影响制约古人的精神世界。

  后世整个信仰体系崩塌,道德彻底失去制约,为了利益和欲望也就毫无底线了,沦为人人相害、人人相疑的物欲世界,信任成本高昂。

  朱寅在祈祷间,参与祭祀的数百男子也都默默祈祷灶神保佑,自己没有为非作歹,请灶神不要在玉帝面前说自己坏话,来年继续赐福自己和亲人。

  朱寅带头完成了祭祀,接着就是喂养灶神爷的“神马”,将黑豆、苜蓿等马料,从神龛一直撒到院中。

  灶神爷的神马吃饱了,才能驮着灶神爷上天。

  然后再将旧神像焚毁,换上新的神像。旧神像的燃烧之中,众人一起跪下,对着火焰叩首送行。

  “请灶神爷升天!”

  “送灶神爷回天!”

  至此,算是完成了最后的仪式。

  礼成!

  不远处的宁清尘,看着祭祀的人群,小脸上满是不悦。

  “这种仪式,为何不让女子参加?好没道理。”

  宁采薇飒然一笑,“将来或许,女子能参加所有的祭祀!”

  ……

  溧水之畔,大雪弥天。

  十多匹马缓辔而过,銮铃清幽。马上的骑士都是裘衣华服,一看就是富贵子弟踏雪出行。

  当先一人骑着刚成年的白马,马边跟着刚成年的大黑犬,马屁股上站着刚成年的猎隼。

  但是这位骑士自己,却恰恰还没有成年。

  不远处打雪仗的孩子,看到这个小骑士,一起喊道:“是虎爷!虎爷好神气!”

  这小骑士正是江左朱郎、大明神童、国朝祥瑞——朱寅朱稚虎。

  本村人称虎爷。

  虎爷这个称呼,到底是哪个村民最先叫出已经不得而知。

  但是如今的青桥里,乡民私下多称呼朱寅为虎爷,称呼宁采薇为小观音,称呼宁采清尘为观音童。

  “虎爷?”对于村民的这个称呼朱寅不满意。哥像个恶霸?

  宁采薇乐善好施,名声极好,又是一双天足,取个小观音也算溢美。

  宁清尘岁小,仁善之名也开始流传,还是小观音的妹妹,观音童的称呼也有道理。

  可是虎爷…难道乡民们怕自己,胜过爱自己吗?我还是个孩子啊。

  朱寅正在沉思间,一起随行的毛文龙忽然策马上前,指着河面笑道:“稚虎兄,那些凿冰人,是贵府的吧?”

  他的良驹,朱寅当然已经还给他了。

  朱寅一看,果然是自己家的奴仆,数十人个个穿的狗熊也似,穿着防滑的钉子鞋,正在溧水上采冰。

  但见一尺多厚的冰被采冰人辛苦的凿开、撬出,装上冰筏子。

  在溧水采冰的人家,整个青桥里也就寥寥几户,非富即贵,倒是不用产生纷争。

  其实金陵自古以来的顶级权贵,多在横塘(莫愁湖)和桑泊(玄武湖)采冰。

  朱寅点头道:“正是我家采冰人。数十人采冰十万斤,冰面上劳作数日,明年夏日又能有多少冰可用呢?”

  “好冰!好冰!”毛文龙说道,随即口气一转,“但的确也是辛苦。”

  朱寅望着冰河,想的却是更多。

  溧水清澈舒缓,严冬结冰逾尺。如今可是小冰河时期,海南岛都曾大雪封山,两广经常千里雪飘。南直隶每年冬天冰天雪地,更是有些苦寒的意思了。

  大明近三百年就是四个字:霜雪成灾。

  明朝水果贵,猪肉比牛羊肉贵,就是因为小冰河。

  而且朱寅知道,小冰河会越来越寒冷,接下来一百多年更冷。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灾难和动乱。

  哀生民之多艰难啊。

  可是同期的西方列国,却占领了热带地区的南洋、澳洲、南美、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

  有了这些热带地区的资源,西方世界转移了小冰期的风险。

  朱寅看向了南方,那是南洋的方向。

  南洋!

首节 上一节 305/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