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587节
今天中暑了,好难受啊,写了一千多字实在受不了,只能请假了。对不起各位书友,让大家失望了。抱歉。
请假一天,请批准。蟹蟹…
明天好些一定努力加更弥补,不会欠的。求月票啊,我头好疼
第385章 “奉诏降明!”
小西行长紧急行军三日,才从安州赶到义州救援,无论是武士还是足轻,都已经疲惫不堪。本来是打算和加藤清正汇合之后,再休整一下的。
可如今怎么办?加藤清正和小早川隆景的大军都覆没了,他这四万多人居然成了孤军深入的孤军、疲兵!而且一进义州就遭遇明军重兵前后围堵,连安营扎寨的机会都没有。
小西行长也算身经百战的老将,哪里不知道此时的凶险?
得到斥候的汇报,他忍不住心惊肉跳,一股不祥之感顿时阴云般笼罩在他心头。
他应对倒也迅速,立刻下令就地扎营防御。眼下大军疲惫不堪,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
一声令下,四万五千多倭寇停止行军,就地在黄檀林扎营,迅速利用树林和河流的地形,防御明军骑兵的袭击,同时借此布置防线。
日军还在紧张的扎营,李如松、努尔哈赤、布寨等明军大将就率领两万多骑兵,铁流滚滚的奔腾而来。
先锋马队,正是曹文诏、赵率教率领的七千汉军骑兵。
这两人都是朱寅暗里的亲信,尤其是曹文诏,更是朱寅的准侄女婿。在朱寅的暗中运作下,这两个骑兵将才都已经升到参将,他们率领的骑兵都是一人双马,还多选自陕北健儿,是大明最精锐的骑兵。
七千汉军骑兵分为两翼,左右包抄倭寇大军,又各自分为十队,轮番骚扰日军,用弓箭抛射箭雨。
不一时,李如松、努尔哈赤、步寨等人率领的一万八千骑兵也赶到了。
明军两万五千骑兵,几乎全部参与围猎了。两万五千骑兵,简直是铺天盖地、漫山遍野一般,五万匹战马的马蹄声惊天动地,气势磅礴。
似乎整个天地之间,都是驰骋的战马。雷鸣般的铁蹄声犹如山崩海啸,令人毛骨悚然。
前面的骑兵到了,后面的骑兵仍然潮水一般涌来,似乎无穷无尽。哪怕战意最坚的日本武士,此时也感到惊心动魄、头皮发麻。
高丽日军的骑兵加起来也就一万六千,还是多支兵马分开使用。日本战国百年,任何一场战役的任何一方,骑兵都没有超过一万。
那些在日本身经百战的武士们,从来没有见过数量如此庞大的骑兵。他们紧握太刀的手,已经汗水涔涔。很多人忍不住腿肚子打颤。
之前没有遭遇大规模的明军骑兵,他们对明军心生轻视,认为太阁殿下说的太对了,明国就是大而无当、色厉内荏的草包,定然不堪一击,征服明国绝非梦想。但现在,他们觉得太阁大大低估了明国。
倭寇四万多大军的阵势本也雄浑壮观,可是此时面对这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明军骑兵,顿时相形见绌。
“轰隆隆—”雷鸣般的马蹄声中,日军大阵被明军骑兵狼群一般包围。马上的骑士,无论是汉军、党项军还是女真军,都虎视眈眈的看着日军,意态嚣张。
很多明军骑士,还吆喝着在日军阵前炫耀精湛的骑术。
明军换帅之后,一改颓势的连战连捷,士气如虹,十万大军都变得骄狂起来。与此同时,朱寅在汉军和女真军的威望,也更上一层楼。
有朱寅和戚继光统兵,必胜信念下,明军已经不把日军放在眼里了。双方士气攻守易型。
倭寇主要是步兵,仅有的数千骑兵也不敢和明军骑兵交战,真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小西行长只能下令保持防守阵型,不给明军骑兵踏阵的机会。
如此一来,日军就很难修建坚固的营寨了。
等于说,倭寇大军被明军骑兵黏住,甩都甩不掉。这是骑兵消耗步兵体力最常用的法子。
为了防御进退如风,来去自由的骑兵袭击,步兵只能时刻保持阵型,几天下来就会疲惫不堪,最后拖得精疲力尽、军心荡然。
破除这个战术的法子只有两个,一是有营寨和城池来防御。二是自己也有骑兵,骑兵对骑兵。
眼下日军没机会安心建立营寨。虽然也有骑兵,可日军将帅都不敢派出骑兵和明军骑兵对抗。他们很清楚,明军骑兵不但很强,数量也很多,自己的骑兵上去就是送菜。
小西行长是基督教大名,他身穿猩猩緋阵羽织,上面绣着绀色绸制十字架,胸口也挂着十字架。
他立马在圣母玛利亚绣像的马印之下,一边在胸口画着十字,一边紧握太刀,苦笑着说道:
“难怪安州突然轻而易举的被打下来,原来这一切都是明军的圈套啊。我要是猜的不错,安州是明军故意放弃的,目的就是让我的大军北上送死。如今的安州,肯定又被明军夺回去了。”
“主啊,我现在已经成为迷途的羔羊了,该如何是好呢?”
小西行长是个很聪明的人,不然也不会从商人混到大名。可惜,等他想到这是明军的圈套,已经太迟了。
“主公。”小西行长的家臣安东尼奥上前,用生硬的日语说道:“义州友军全部上天堂见主去了。明国人早有准备,我们处于劣势,最好派人去谈判…”
安东尼奥是个西洋人,长得高鼻深目,红发碧眼,乃是小西家的四大家臣之一。
“不行!”小西行长拒绝道,“安东尼奥,你还不知道日本武士的信念吗?还没有正式开战,我们怎么能主动谈判?这会损伤神国大军的军心,武士们不会理解的。”
“安东尼奥,我希望军中的西洋兵和日本武士一样,愿意血战到底。”
这四万五千多日军中,有一千二百人是西洋雇佣兵。小西行长是日本所有大名中西洋雇佣兵最多的。就是他的家臣团,也有几个是西洋人。
他很欣赏西洋的技巧、器物、战术、学说,可是说到武士的勇武,他觉得西洋不如日本。
“我们有四五万大军,”小西行长既给诸将打气,也是给自己打气,“而且有主和八幡大神的保佑,胜利属于我们!切支丹武士们,你们报答我的日子到了,一起祈祷吧!”
作为基督大名,小西行长侵染十字教多年,就连说话的语气风格,都西洋化了。即便如此,他仍然能得到忌惮十字教的丰臣秀吉的重用。
小西行长一声令下,军中的随军西洋神父,以及大量的切支丹武士,立刻一起在胸口画着十字,念叨祈祷词。
没错,如今日本的基督大名,如小西行长。高山右近、有马晴信等人,都拥有切支丹武士团,也是就皈依基督的日本武士。
切支丹武士团都是日本人,他们既信奉基督,又信奉武士道,但是他们以基督教堂为神社。除此之外,切支丹武士还改装自己的太刀,改用十字架的刀锷,刀柄上铭刻《圣经》经文。
在日本的西洋人,将切支丹武士团看成是欧洲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那样的卫教军团。
小西行长是拥有切支丹武士最多的大名,这四万多日军,就有近万人的切支丹武士团,也是他的嫡系。至于其他兵马,大多不是他小西家的。
一时间,日军大阵中上万人一起祈祷,声音虔诚而带着一种神圣。
奇怪的是,在这巨大的祈祷声中,嚣张的明军骑兵好奇之下,忍不住一个个勒住缰绳静听,都忘记了喧嚣。
一时间,整个空间仿佛变成了一副静止的巨画。雷鸣般的马蹄声消失,取而代之的充斥天地之间的祷告声,随着祷告声,数万日军的士气竟然振作起来。
“这是圣战!”家臣安东尼奥抽出十字剑肃穆的说道,“受到仁慈的主的保佑,日本的卫教骑士行动起来了,他们祈祷主赐予智慧、勇气、力量,发动遥远东方世界的圣战!”
安东尼奥很是激动,激动的热泪盈眶。他一边神父一样般唱诗,一边亲吻着十字架,目光闪烁着一种莫名的光辉,难道是圣洁吗?
然而就在此时,忽然远处传来一阵苍茫、悠长的号角声。
这是中原特有的画角声。
“呜呜呜——呜呜呜——”
悲壮雄浑的号角声中,一杆高高的大纛飘扬而来。大纛之下,是一辆四头青牛挽拉的巢车。
巢车之后,是黑云一般铺天盖地而来的明军。旌旗如林,红缨如火,铿锵的甲衣声犹如海潮拍岸。
朱寅和戚继光终于到了。
合围日军的明军近九万人,兵力倍于日军。
日军中切支丹武士团的祈祷声顿时消弭一空,都是愕然看着席卷天地而来的明军,目瞪口呆。
安东尼奥的十字架僵在手里,目光疑似圣洁的光辉也凝固了。
数万日军的气势犹如消融的冰块,而明军的气势越发雄壮。
小西行长脸色铁青,眼皮子直跳,他默默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吐出一口沉闷的浊气。
朱寅的巢车一到,戚继光就打旗布阵,尖锐的哨声中,一个个传令兵纵马在各部之间穿梭传令,明军步骑顿时紧密配合。
小西行长也没有闲着,他观察明军阵势后,立即调整部署。
“小西将军。”一个汉人装束的中年男子策马来到小西行长身边,神色诚恳的说道:“谈判投降吧。小西将军难道还不清楚,这一仗是亏本的买卖?”
小西行长转头,关西商人的那些狡狯之色荡然无存,而是冷肃无比,声音也冷硬的如同寒风:
“沈惟敬,你以为我是商人出身,就没有武士的信念吗?天底下,没有不战而降的武士!有的生意,哪怕亏本也要做。你也是商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那汉人正是一直在小西行长的沈惟敬。他听到小西行长的话,顿时闭上了嘴。
他明白,在失去所有希望之前,小西行长是不会投降的。小西行长如果这么简单,也没有今天了。
小西行长将主力铁炮队及精锐武士集群悄悄移至中央靠后位置,前方以更多长枪足轻和修补后的竹束盾车构成厚实防线。
右翼枪阵补充完整,戒备更严。
全军阵型由“鱼鳞”转为更侧重防御的“鹤翼”,两翼略张,中央稍凹,意图诱敌深入,然后以军中的一万铁炮足轻为杀手锏,对突入阵中的明军进行收割。
不得不说,小西行长的应对很妥当。
“呜呜——”日军的法螺号低沉,全军静默待命。
双方几乎同时调整了各自的阵法部属。
明军火炮营位置前移,戚家军“叠阵”居于中央稍后,作为正面总攻力量。正面战线由各镇步卒方阵填充,持大盾、长枪、火铳,进行接触性突击。
骑兵分作数股,部署于两翼后方隐蔽处,待机而动。
完全就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态势。方圆五里的范围,都是密密麻麻的兵马。
但是,明军并没有立即攻击。而是一个字:等!
朱寅和戚继光知道,眼下的日军士气犹存,虽然处于绝对的劣势,可就算能歼灭之,己方的伤亡也不会小。
倭寇不是软柿子。
为了减少伤亡,以最小的代价吃掉这四五万日军,当然急不得。好饭不怕晚。
明军部属完毕,居然直接以战车为墙,就地安营。这是戚继光的拿手好戏。名将擅长扎营,戚继光更是其中高手。
小西行长没有想到,明军出动这么兵马,搞出这么大的声势,居然不是决战。
他一口气差点憋出内伤。他哪里不知道,越拖越对自己不利?
可是如今主动权在明军手里,明军不发动决战,他要是想发起决战,只会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这也是阳谋。
可恶!髯虏的阴谋诡计环环相扣,一点机会也没有啊。
撤,不行。打,也不行。
这是想把自己这四五万大军耗死!
小西行长无奈之下,只能下令就地休息。
可是很快,明军就推出了几个人:天皇周仁,宁宁,以及被五花大绑的岛津义弘、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
朱寅故技重施,让天皇给日军下诏投降,让宁宁动摇日军军心。还展示被俘虏的三个大名。
小西行长大惊失色,其他日军将领也失魂落魄。
他们终于知道,为何加藤清正为何败的这么惨,为何失去了和本土的联系。
原来那些话不是谣言,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