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260节

  之前魏昶君也说过一次,后来他们就坐上了火车。

  如今听来,似乎还有其他运输工具?

  一想到那些用焦炭燃烧带动火车的器械,张献忠一阵眼热。

  房屋修建比赛,如今甚至不必评比。

  一听到红袍军修建房屋的材料比青石条便宜,还能扛得住火炮,不少老百姓当即把票投给了红袍军。

  许多大西军,闯军,明军虽然投了自家建造的房子,但也都眼巴巴看着红袍军的房子,一个个想到家里。

  算算时间,距离运动会完全落幕还有两天。

  接下来的蹴鞠比赛比拼的不光是身体素质,还有团队协作,各军中操练的最多的阵法也被拿出来。

  明军虽因为常年缺少粮草,身体孱弱,但阵法倒是练习的不少。

  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流寇出身,虽也有各自练兵之法,到底战场厮杀全凭冲锋。

  红袍军自不必多说,一声令下,各自穿插,井井有条。

  红袍军卫更是其中阵型操练最多者,也是步战最强者,一时间蹴鞠场上,四军抽签,周边将士们怒吼着热火朝天。

  张献忠站在看台上,声音复杂。

  “这运动会,办的好啊。”

  李定国就站在义父身后,自然知道他为何这么说。

  天下太乱了,连年厮杀已经让本就天灾遍地的大明几乎要耗尽元气。

  原本大西军,闯军,明军和红袍军这些军汉应该在战场上刀兵相见。

  但如今这场运动会下来,流寇和兵阀,朝廷兵马之间互相敌视的姿态消解了许多,虽都在争胜,至少不会有人继续死了。

  李自成也难得收敛情绪,盯着禹城平原所在。

  “不错,的确办得好。”

  “眼下大西军,闯军和明军不再互相敌视,甚至有了这场运动会,大家会默认都是汉人,将目光对准大清。”

  “运动会还有两日便要结束了,按照魏大人的说法,也该好好筹备,调动粮草辎重了。”

  “这一战如何打,诸位怎么看?”

  眼下卢象升,张献忠,李自成三人已没了隔阂。

  虽然魏昶君提议用运动会解决天下争端,但现在看来,结局已定。

  他们都在期盼魏昶君描述的未来,带着人人如龙的天下,征战泰西诸国。

  所以现在三人都隐隐将魏昶君当作四军主心骨,转头看向青衫男子。

  “大清如今派出探子,应当已经搜寻到红袍军的兵力排布,接下来便要镶红旗发起佯攻,以求他们逃离路线确定。”

  “如今红袍军兵力已从三面包围,接下来,吾等需要一张更大的网!”

第332章 未来征战西方的准备

  日头明朗,蹴鞠场上军汉们还在呼和助威,吼叫的脸红脖子粗。

  看台上,魏昶君声音冰冷,杀意刺骨。

  他可以将大西军,闯军,明军看作自己人,但大清绝对不行。

  这群人厮杀,最多也只是杀一杀流寇头目,地方贪墨官吏。

  但后来的大清入关之后,扬州,嘉定,济南府......彼时他继续开口,周愈才也开始取出一份舆图。

  “所谓哀兵必胜,虽然红袍军自信能全歼大清于此,但平白折损莫如消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红袍军在镶红旗佯攻时开始交战,红袍军各部则会继续包围,挤压大清生存空间,如此一来,大清必按照之前红袍军兵力排布,寻找最薄弱路线逃离,但他们绝不会选择直接逃往辽东的方向。”

  “皇太极用兵多奇,部下皆是能征善战,故若想要彻底撕裂该阵营,红袍军则必须放开一道口子,在禹城平原北侧一百三十里处,如开闸泄洪,佯做不敌。”

  “如此一来,大西军和闯军可在东西两侧率军铸造铜墙铁壁,明军则依靠山林地形,负责截断北侧最后退路,阻止大清骑兵冲锋。”

  “如此一来,大清以为自己冲出红袍军包围圈,便会从必死的决心中放松,三方兵马趁机围剿,红袍军彻底收拢断口,从禹城平原方向开始炮火覆盖,之后四面兵马能否固守阵地,便要看诸位了。”

  魏昶君简单描述了大致计划,卢象升,张献忠,李自成三人均是眼前一亮,心头火热。

  大清屡次南下出兵,厮杀劫掠,若是能将之精锐全歼于此,则辽东都司所设大清,形同虚设。

  一时间三人均是冷冷点头,只期盼运动会尽早结束。

  趁着蹴鞠比赛中场休息时,焦崇恩也匆匆赶来汇报。

  “里长,如今那位修筑道路的老秀才已经找到了,现在正派遣他到火车铁轨修筑之地进行了解。”

  “还有,他对水泥铸路也有兴趣,预估再过几日,会前往山东三府各地进性实地考察,初步规划的水泥道路修筑,在蒙阴县城,一旦计算没有偏差,他会负责培养人才,带领将水泥道路初步铺设到山东三府各地。”

  焦崇恩格外兴奋,水泥完成实验后,众人都亲自检查过,此物坚固程度和成本,无疑是各类材料道路中最为节约的一种。

  若是能将这些水泥道路铺设到整个山东,则红袍经济体系必将再上一层楼,且配合火车铁轨,各类运输往来,粮草辎重,不言而喻。

  魏昶君也在点头,水泥材料的发现,是交通迈进的一大步,也是各类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但魏昶君也在看着新的汇报,焦崇恩离开后,抵达的赫然是天工院的魏昶琅。

  “里长。”

  魏昶琅依旧没有称呼兄长,如今他已长高许多,与魏昶君身形相当。

  “铁甲船已有了些许眉目,一月之前,初次下水测试,木质船只外包裹铁甲,其中以改良版蒸汽机做为动力,进行推动测试。”

  “虽然行走速度极慢,远不及风帆,但能明显察觉到推动力。”

  “目前运用到其中的蒸汽机还有待调整,结构和线路都需要继续改进,铁甲船也不是完全钢铁铸造。”

  “天工院联合火器营进性过测试,该铁甲船坚固程度超过普通大明木质战船数倍,只要能解决推进问题,日后必然领先泰西诸国船只。”

  魏昶君眼见弟弟兴奋姿态,默默点头思索。

  想要在明末制造出完全钢铁的战舰并不现实,毕竟无论是推动力量,还是材料,亦或是结构调整都需要时间。

  而且蒸汽机的更新迭代,如今才刚刚到初始阶段,改良的空间很大。

  魏昶琅他们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初步完成组装测试,已算得上极为惊人。

  旋即魏昶君也再度开口。

  “是否有运送火炮到战船上,进行海战炮火测试的?”

  这个时代大明主流的水战方式,依旧是接舷战,虽然会夹杂炮火和火药船只厮杀,但一切最终还是冷兵器的战场。

  西方眼下反而更注重炮战,船舷上安装火炮,已成日常。

  听到魏昶君询问,魏昶琅也微微点头,只是眉头皱起。

  “之前在登州府港湾处进行过一次铁甲船海战炮火对轰,只是吾等也迅速发现问题。”

  “第一个是火炮无法固定在甲板上,毕竟火炮需要兼顾威力和射程,则必定材料沉重,才不会炸膛,如此一来沉重火炮和发射时的力量,很容易造成战船甲板破损。”

  “但若火炮太过轻便,使用起来威力和射程又远远不及床弩。”

  “吾等曾设想过在甲板上铺设钢铁,但结构沉重,则会导致船体行进速度减慢,转向不够灵活。”

  “第二个则是存储量,火炮运送必然涉及粮草辎重和火药炮弹的运输,该重量占据极大,则船只不能远航,否则不光是蒸汽机带不动,更会导致船体倾斜下沉。”

  魏昶琅提及此处,眉头紧皱。

  “天工院已经开始着手解决问题,只是要从昔日大明已有战船中改进,因为结构和材料不同,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同时还要多次进行测试,但如自行研发适合火炮海战的战船,耗时则会更长。”

  倒不是说大明如今海战战船上便没有火炮,可大明火炮多为实心炮弹。

  如今红袍军研发出来的新式火器,分量尺寸均有不同,问题颇多。

  只是魏昶君也没有催促,淡淡点头。

  当务之急还是彻底剿灭大清,之后还需要收拾大明的烂摊子,征战泰西诸国,至少要等安抚好天灾之下诸多受灾流民,同时开始发展经济民生和工业之后。

  算起来,至少也要一两年时间。

  眼下明军,大西军和闯军已注定会收归麾下,卢象升和张献忠等人也都已经默认。

  魏昶琅离开后,魏昶君也开始叫来红袍军各路总长,准备商议接下来,最后的厮杀!

第333章 诛大清

  东昌府城。

  因为运动会的召开,许多百姓都开始汇聚观看,格外热闹。

  不少商户嗅到商机,趁着运动会期间,大肆在围观运动会的人群中兜售吃食清水,赚的盆满钵满。

  热闹繁华程度,全然不似正在和大清开战的前线城池。

  红袍军各路总长纷纷抵达,在魏昶君将先前和张献忠,卢象升等人的全盘计划告知后,命各部开始做决战策划准备。

  最兴奋的当属岳豹。

  火器对大清骑兵的克制,在禹城平原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如今岳豹近乎狂热开口。

  “里长,禹城平原之战后,火器营制造的火药就快要受潮堆放不下了。”

  “按照之前计划放开口子,四面合围时,吾等可率先倾泻火炮覆盖。”

  “按照禹城平原之战估算,至少能折大清近三成兵马。”

  岳豹的提议并没有让魏昶君意外。

  大清如今仅有的火器队是昔日孔有德从山东带走的登莱新军,火器技术虽然相比大明算得上强,但炮弹也仅有开花弹之流,远远比不上红袍军的白磷弹和破片铁蒺藜,故而最多只能用来攻城,阵地对轰杀伤力并不强势。

  实际上火炮对大清的意义,更多在于野战时冲溃大明军阵。

  步兵对骑兵,若不列阵,便只有溃败。

  而且更重要的是,大清的火炮射程和火力密集程度相比红袍军差的太远。

  这才是岳豹有信心用火炮先清理掉大清三成精锐的核心所在。

  对于岳豹的提议,不光是魏昶君,王旗,陈铁唳等人也纷纷点头认同。

  “镶红旗四千余精锐,其中也有不少蒙古兵马和汉奴,器械精良,放走皇太极时,务必将之全歼。”

首节 上一节 26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