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261节
“火器覆盖敌军后,张献忠和卢象升之流会从侧面绞杀。”
“皇太极知晓其余三军之衰弱,则必不会正面与吾等厮杀,因此正面可以佯攻,巡山轻骑则至两翼列阵围剿,此为初战。”
“王旗率夜不收,于初战之后袭营斩首!”
疲敌已有半月余,如今终于到了正面厮杀之时,大清平则天下定。
最初跟随魏昶君的洛水老道看着,神色复杂也激动。
八年,终于走到这一步!
如今距离运动会结束,只剩一日,一日之后,四支兵马,同步围剿大清!
一场会议散去,次日清晨,东昌府侧运动会场,看台之上,一通鼓响,预兆着运动会正式结束。
红袍军九个项目名列第一。
卢象升最先开口,看向魏昶君。
“魏大人,恭喜。”
彼时他神情恍惚,看着运动场上飘扬的大明龙旗。
数百年王朝,至此终于要落下帷幕。
大明也许并未败在经济和军事上,也不是败在天灾之上。
如今的大明,依旧富有强大,只是那些力量和钱财,都汇聚在贪墨官吏府邸。
王朝的循环自有其定律,凡数百年累计,则数百年前被欺压造反之贫民,皆为后世劫掠资财囤积之硕鼠,长此往复,气数已尽。
卢象升之前一直都在迷茫,因为他看到的这些流寇,或许在未来数百年后,所建立的王朝会再度冒出一群硕鼠,贪婪攫取资财,以至于百姓再反。
直到红袍军开始出现。
他发现原来天下割据之人中,竟然有人从来没想过做皇帝,甚至就连这里的官吏,也不曾将自己看的比百姓更重。
平等就是不掠夺的基础,不掠夺,这个势力就不会走上历朝历代的老路。
不知道为什么,运动会结束,宣布红袍军为第一时,他竟松了一口气。
张献忠早就做出决定,反而比卢象升坦然得多,闻言大笑开口。
“卢大人应当恭喜的,不是魏大人,而是天下百姓。”
话音落下,张献忠似乎想到什么,收敛了笑容,拱手看向魏昶君。
“张献忠,见过里长!”
彼时一礼,于高台之上格外郑重!
寒风肆虐,万众瞩目中,卢象升,李自成同样拱手行礼。
“见过里长!”
周愈才,黄公辅,王旗等人看着这一幕,眼底明亮亢奋,热泪盈眶。
这一日,终于是到了。
没人比他们更清楚,三人这一声里长,意味着天下除大清势力外,尽数归心!
魏昶君青衫在寒风中飘摇,彼时同样于高台之上,拱手行礼。
这一礼,不仅面对张献忠,李自成和卢象升,同样面对着诸多明军,大西军,闯军,红袍军,以至前来围观的东昌府百姓。
“魏某在此,请诸君携手,撕开帝王将相之王朝,缔造百姓之大世!”
风声猎猎,四方旗帜响彻。
一礼既成,浩荡恢弘!
明军,大西军,闯军莫名有些热泪盈眶。
这些人也曾是大明最底层之百姓,何曾见过帝王将相,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吏对他们拱手行礼?
如今对他们行礼的,是红袍军之主,天下最强割据之地兵阀。
而这样的人,所说的不是让他们帮助自己缔造一个新的王朝。
他甚至从未想过当万人之上的皇帝。
他说,缔造民众百姓之大世!
李定国眼底头一次闪烁激动,似在这麻木世道中寻到希望,于是他带头站出,神色坚毅。
“愿随里长!”
跟在李自成身边的李懋如今也在拱手,生平第一次收敛不屑和嬉笑。
“愿随里长!”
声音从最细微时传递,至各军中。
明军纷纷昂首,昔日长跑夜不收,昔日参赛军医拱手行礼。
大西军中,蹴鞠队,房屋建造工兵拱手行礼。
闯军之中,刘宗达诸人行礼。
便连同周边围观的东昌府百姓,乃至贩卖吃食的商户,同样学着一众人拱手。
这一刻,原本微弱之声,开始汇聚,联成汪洋,震耳欲聋!
“愿随里长,撕开帝王将相之王朝,缔造百姓之大世!”
“缔造百姓之大世!”
浩荡声响至此落下,寒风凌冽呼啸,扬起运动场上诸多旗帜。
彼时魏昶君直起身,身后周愈才,黄公辅,阎应元,卢象升,张献忠等诸人肃立!
“粮草辎重,均送前线。”
“一月之内,诛灭大清!”
第334章 冷兵器时代的彻底陨落
东昌府愈发忙碌,张献忠,李自成和卢象升纷纷带着部将折返,开始筹备剿灭大清。
大清营帐内,皇太极如今也开始频繁接到探子消息。
眼下他手里笔端,开始勾勒出最后一处红袍军驻扎之地。
平山镇。
“如今这些,就是红袍军全部兵马了。”
汇聚在此的赫然还有多尔衮,代善等一众核心将士,均目光炯炯,屏息凝神。
“红袍军阵列森严,排兵布阵更是极尽地形之能事。”
“眼下无论吾等从任何一方进攻,均会遭遇对方拖延和东西两侧驻扎兵马围攻。”
“因此,此一战必不计消耗,放弃所有粮草辎重,背水一战!”
“力求以最快之速度,破开红袍军包围,另外。”
他语气顿住,旋即逐渐变得锋锐。
“传令硕托,明日,率军突袭红袍军禹城平原守军!”
多尔衮心中咯噔一声,眯起眼睛。
这是要让硕托去送死了,虽然早就知道,但真有这么一天,仍让他觉得胆寒。
反倒是代善,闻言眯起眼睛,冷笑起来。
这个二儿子一向悖逆,死在这里,也不是坏事。
昔日努尔哈赤不准他请斩硕托,如今总没人能阻拦!
彼时皇太极声音杀意凛然,再度响起。
“明日卯时,拔营,破平山镇!”
寅时的山隘被浓雾揉成惨白,皇太极摘下护颈,大雪再起。
冰碴顺着甲胄缝隙滑落。
一日前的深夜,人吃马嚼,装载马匹口袋上后,剩下的最后三车豆料被倒掉。
此刻大清兵马身上的粮草,仅仅只剩五日食用。
现在,是大清最终的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禀大汗,前锋已过鬼见愁,再向东三十里,将至平山镇。”
“探子已经回报,并未发现红袍军伏兵。”
济尔哈朗的声音从寒风中逸散开。
鬼见愁。
皇太极知道那个隘口。
两侧崖壁如刀削斧劈,正是最适合的伏击地,尤其是如今大清还有诸多骑兵。
他忽然抬手止住中军,战马不安地踩着积雪。
雾中传来铁器刮擦岩壁的声响,镶白旗戈什哈们立即张弓指向声源。
断崖狭窄道路上,半截岩石突兀支棱,一块刷了朱漆的木板展开。
多铎眯着眼睛,正要挥刀斩断,却被皇太极用马鞭格住。
皇太极仔细辨认,面色铁青。
“是红袍军的路牌。”
声音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皇太极冷眼看着。
朱漆字迹赫然写着,大清坟场。
身后有认识字的汉奴瞳孔收缩,额头冒着冷汗,似乎又想到了昔日禹城平原之战。
整支队伍忽然陷入诡异的寂静。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