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47节
“不过红袍军的法典中没有株连,案犯公审,斩!”
王小平念完判决,亲手点燃了那栋宅子。
火光中,他看见院墙上刻满女子们的指甲痕。
夜幕降临,王小平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回衙的路上。
街角传来细碎的哭声,是个衣衫单薄的小女孩,正对着紧闭的粮店啜泣,手里的破布口袋无助的攥着,拖了一半在地上。
“饿了吗?”
王小平蹲下身,从怀中掏出半块干粮。
女孩怯生生接过,突然指着他的红袍。
“娘说......穿红袍的都是好人......”
王小平喉头一哽。
他想起今天查的案子,这些案子,怕是杀到明年也审不完。
转过街角,一幕奇景许多百姓神情复杂。
十几个红袍军士兵蜷缩在屋檐下休息,宁可挨冻也不惊动民宅。
有个小兵在睡梦中嘟囔。
“大娘......水缸给您挑满了......”
“怎么不找地方住?”
王小云走过去,低声皱眉问着还没睡着的将士。
为首的士兵憨厚一笑。
“里长说了,红袍严律第一条就是不扰民,弟兄们凑合一夜就行,明天还要去查抄东城的赌坊呢。”
三九天的京师,血腥气与炊烟奇异地交织。
随着处决持续,街面上的混混地痞消失了,但商铺也关了大半,许多东家都在连夜南逃。
“督巡,今日又清出七处空宅。”
文书捧着厚厚的册子。
“按里长令,已分给无家可归的百姓。”
王小平点点头,望向窗外。
几个红袍军正在张贴新的告示,白纸黑字写着红袍严律,第一条便是夜宿不入民宅。
街对面,几个孩子追着个红袍士兵要糖吃,那兵士咧嘴笑着,从怀里掏出块麦芽糖掰成几份,揉一下脑袋,才肯给一颗糖。
“报!”
传令兵急匆匆跑来。
“西直门外发现十几辆马车,都是举家南迁的士绅!”
王小平握紧铁尺,他知道里长不会阻拦,这些读书人骂红袍军屠戮过甚的檄文早已传遍京城。但当他路过国子监,看见满地散落的典籍时,心头还是掠过一丝不安。
与此同时,京城百姓推开家门,发现街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城墙边,红袍严律下面列着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说话和气,损坏东西要赔等条款。
卖菜的赵大娘壮着胆子问,“军爷,你们这是......?”
年轻士兵腼腆地笑了。
“大娘,别叫军爷,咱都是百姓的军队。”
这句话说得有些生硬,像是刚学会不久。
与此同时,西安历史研究所的灯光彻夜未灭。
雷请议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本泛黄的古籍。
“你看这段。”
他指着书页看向陈科。
“红袍军入京旬月,诛戮过万,缙绅震恐,多有举家南迁者。”
陈科皱眉,翻开新的古籍。
“这里还有,魏贼以王小云辈,尽废洪武以来之法,虽市井肃清,然士心离散。”
他叹了口气。
“红袍军确实解决了京城积弊,但也失去了文化精英的支持。”
两人沉默片刻。
玻璃柜里,新出土的崇祯九年京录残卷静静陈列,上面记载着那个冬天处决的具体人数。
四千七百六十三人。
雷请议打开投影仪,展示出一幅考古现场照片。
“京师郊外的发掘现场,出土了许多民宅墙缝里藏着歌颂红袍军的木牌,有个最典型的写着红衣郎,睡街巷,不取我家一粒粮。”
雷请议调出另一份文献。
“这本逃亡士人的笔记里提到,红袍军每杀一个恶霸,就会把财产分给受害百姓,有个细节很耐人寻味,他们连桌椅板凳都登记造册,公平分配。”
一本本古籍的翻阅,也让雷请议终于苦笑。
好友的偏执是,彻底让他失去了文人阶层,这样偏执的他,他的下一代人真的会继承他吗。
第437章 中國
京师午门外难得出了一次太阳,这一日的晚霞很好看。
魏昶君站在城楼上,手中紧握着一摞夜不收急报。
那些染血的纸张上记录着吴三桂在山西、张献忠在湖广诛杀的缙绅名录,太原王氏全族七百七十三口悬尸城门,武昌朱氏王府九百三十余人一夜尽殁。
匆匆赶回来的夜不收还在汇报。
“吴三桂破太原,诛晋王一脉及太原王氏全族,悬首城门者七百七十三人,张献忠克武昌,屠楚王府三百九十余口,湖广缙绅刘、黄、周三家尽灭,家产尽散于民!”
“另,陕西李过部攻破西安,秦王府宗室伏诛,关中豪族郑氏、杨氏举族被戮,田亩皆分佃户!”
魏昶君将急报放下,静静取出一张舆图,如今上面许多地方已被朱砂画上了一支小旗。
“好,这些蛀虫吸了百姓几百年的血啊......”
楚意如今就站在魏昶君身侧,听着消息,眼眸被晚霞映照的璀璨。
“里长,天下缙绅宗室十去七八,旧秩序已崩,正是立新朝之时。”
这名书生如今神色唏嘘,也带着期待。
他等这一日,等了好久。
里长在许多年前就说过,会带着他们一起缔造一个新的世道。
魏昶君点头,挥手。
“传令各军,继续肃清残孽,红袍军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容不得这些污垢。”
他不能不如此,因为接下来,小冰河时代还没有结束,他必须尽可能铲除一切威胁到百姓的存在,才能汇聚所有力量,缔造一个崭新的世道。
夜不收领命而去,殿外风声呜咽。
楚意跟在魏昶君身后,下了城墙,朴素衣衫在暮色中如一面猎猎战旗。
这位昔日的落第秀才如今已是红袍军首席思想启蒙总师。
而现在,他要跟随里长,一同前往,奠定百姓天下的基石了。
夜色深沉,殿内烛火通明。
魏昶君盘腿坐在案前,面前摊开一张巨大的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袍军已控制的疆域。楚意、黄公辅、阎应元等红袍军如今核心分坐两侧,神情肃穆。
魏昶君手指轻轻敲击案几,目光扫过众人。
黄公辅眼底兴奋,阎应元一向沉稳,如今手竟也有些发抖,一双眼眸更是火热。
周愈才是昔日蒙阴县丞出身,老书生想了大半辈子,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坐在皇宫内,商议如何建立一个没有欺压的平等天下。
现在,他们都知道接下来要面对什么。
果然,魏昶君的手停下了。
“天下将定,该立国号了。”
众人精神一振。
楚意微微倾身。
“里长,国号乃立国之本,须得慎重。”
魏昶君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诸位有何提议?”
这一刻,阎应元都有些恍惚,他跟着里长许多年了,这还是他头一次从这样沉稳的人眼里看到激动。
那不像是即将定鼎新朝的激动,更像是......久别重逢。
阎应元沉吟片刻。
“按古制,国号多取自封地、爵位,或祥瑞之兆,如汉高祖起于汉中,故称汉,唐国公李渊立国,故称唐,今我红袍军起于山东,或可称齐?”
话音未落,年迈的黄公辅第一个摇头。
“不妥,齐乃旧国名,仍是诸侯割据之念,非新天下之气象。”
楚意皱眉,指节叩击桌案,缓缓开口。
“或可效仿明太祖?昔洪武帝以大明之意,光明照世为由,吾等......”
提到这个,一时间竟有不少人都开始皱眉苦思,细细斟酌。
毕竟是给一个数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时代封号,哪能一时半刻便想出来。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