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461节

  霉味呛鼻,谷堆上绿毛斑斑。

  老库吏颤巍巍举灯。

  “东仓麦子......新征的忠义粮,专给上官看,西仓这些前年的陈粮,里正不让动,说要等红袍巡察使来......”

  魏昶君抓起把霉麦。

  “百姓饿肚子,咱红袍军为何不赈?”

  “赈?”

  老库吏惨笑。

  “里正说,霉粮也是粮,熬粥施舍,算他政绩。”

  他忽压低声。

  “上月刘寡妇领霉粥,全家拉肚子......死了。”

  魏昶君眼底冷漠,手中发霉的粮食从指缝中滑落。

  一个小小的县便已如此,其他各地呢?

  在他看不见的每一个州府县乡的角落里,这样的龌龊还有多少?

  他们看似说着红袍万岁,实际上还在高高在上,只不过藏进规则之内!

  好一个腐朽官僚!

  这还是他要看到的红袍天下吗?

  深夜,城隍庙破殿,魏昶君借烛火写札记,周愈才愤然摊开血泪账。

  “一,强征水库工,赵庄、刘洼、王屯三村,累死民夫七人,致残二十一人。”

  “二,克扣织坊赏银,春妮等三十女工,被侵吞赏钱一百五十两。”

  “三,逼童诵书,百户童子饿背红宝书,多人昏厥。”

  “四,霉粮充赈,致死百姓四人。”

  魏昶君听着周愈才的每一句话,脑海中浮现出一路走来看到的场景。

  这些官吏在红袍军监察部的整顿之下,的确没有中饱私囊,可他们也没有善待百姓。

  眼下他们想的只有不断按照红袍军民部的发展规划做事,眼底已经没有了为何要这样做的原因。

  官吏太过偏执绝非好事。

  现在红袍军在内陆没有敌人,所以当思考百姓是否幸福。

  这种事,或许在其他角落还有很多。

  接下来,他必须好好看一看这个新世道,铲除内部真正的害人精。

第569章 百姓到底大不大

  水库工地烟尘漫天。

  魏昶君扛着铁锹混在民夫中,周愈才扮作工吏,如今已是他们上工的第三天。

  黄土夯成的坝基蒸腾着热气,监工鞭子抽得噼啪响。

  “快,今日夯够三百丈。”

  趁着那些民夫低着头,魏昶君蹲身抓把湿土,两指一捻,沙粒簌簌掉,黏土少得可怜。

  “老哥,这土哪来的?”

  魏昶君问身旁喘气的老汉。

  彼时他眯起眼睛,神色微冷。

  他之前便在蒙阴带着百姓一起修筑水渠水库,这些材料,并不符合标准。

  老汉抹把汗,看了一眼监工,才压低了声音。

  “后山乱挖的,他们说黏土费工,先用沙土。”

  周愈才佯装量土,铁尺插进夯层。

  “夯深不足一尺,前日暴雨冲垮东段,补的大概都是草包。”

  周愈才一边在纸张上悄悄记录,一边抬头看了一眼里长。

  果然,如今魏昶君面色愈发难看。

  他扛石料过验台,趁监工瞌睡,摸出袖中罗盘按在坝基上。

  “歪斜了。”

  周愈才低语。

  “石缝填的麦秸,水一泡就散。”

  远处突传来哭嚎,一青年民夫瘫在石堆旁,小腿被滚石砸得血肉模糊。

  监工鞭子在空中甩开声响。

  “装死?误了工期,可是要请启蒙师到尔等村中宣讲的。”

  “出了这等事,日后尔等家中子弟还能如红袍军吗?”

  正午时分,两人收了工,躲进草棚,魏昶君摊开汗湿的麻纸。

  “一,坝基用土沙七成,黏土二成,碎石一成,遇水则溃。

  “二,夯筑深度,官标三尺,实夯一尺。”

  “三,补缺草包,东段三十丈填麦秸,遇雨即塌。”

  “四,伤患处置,无医无药,伤者鞭笞充役。”

  棚外鞭声又起。

  周愈才咬牙。

  “这里的官吏里正等人为赶红袍功勋塘进度,这是快要逼出人命了。”

  魏昶君蘸土灰在纸尾补道。

  “官吏眼中无坝,唯有顶戴。”

  这些工人中午吃的虽然对比前明已是不错,可是按照魏昶君拨下来的银两,绝不至此。

  到了下午,魏昶君抹了把汗,继续上工观察着,这次他到了东段。

  “老哥,这坝基夯得实不?”

  中年汉子啐口泥。

  “实个球,里正催命似的,三日要夯干丈,黏土都不掺,全用沙石填。”

  他踹了脚坝基,浮沙簌簌掉.“汛期一来,等着塌吧。”

  周愈才蹲下抠把土,暗递眼色。

  “这段也是沙多泥少,遇水即散。”

  两人顺着水库看过去,如果只是一小段倒也罢了,大面积偷工减料,只为赶进度,只怕汛期来了,是要闹出人命的。

  魏昶君面无表情在小本上记载。

  “水库沙石,需重点查证,民生工程,不容懈怠。”

  直到深夜,滹沱河堤。

  月黑风高,魏昶君蹲在河工棚里。

  老河工赵瘸子灌着烧刀子骂娘。

  “去年汛期草包冲垮,老子捞桩砸断腿......汤药钱还是卖牛凑的。”

  “都说红袍天下日子好,也不过是能安稳活着。”

  魏昶君听的心头复杂,坐在泥巴上,叹息的递过饼。

  赵瘸子道了谢,继续嘟囔着。

  “河工抽去修功勋牌坊,留几个老弱守堤,兄弟你瞧你们白日里修筑的。”

  他指远处新堤,青石缝塞着茅草,浪一冲就晃。

  这一刻,魏昶君眼眸愈发深邃。

  他和周愈才只是在这里临时上工,衙门虽然在赶进度,倒也的确没有强征,只是叫去做工换的分换不到太多东西。

  深夜,看着周愈才一点一点记载完,魏昶君皱眉。

  “明日也去城里看看。”

  认识最底层,就要全面的去看,不光是发展规划,还有经济和衙门办事效率。

  周愈才闻言点头,神情恍惚。

  他跟了里长十几年,只有他明白,里长对百姓究竟有多认真。

  第二天清晨,西市街口,泥水混着马粪糊满石板。

  魏昶君蹲在茶摊棚角,破斗笠压到眉骨。

  绸缎庄钱掌柜的马车陷进泥坑,拉车的青骡尥蹶子嘶鸣。

  里正赵德全带衙役冲来,鞭子吓得民夫乱窜。

  “快抬车,误了钱老爷送货,就是耽误咱的经济发展,你们担待不起!”

  钱掌柜掀帘皱眉。

  “赵里正,这批苏绸要赶津门船期......”

  “您放心。”

  赵德全哈腰赔笑,转身瞪了一眼民夫。

  “使劲,钱老爷赏茶钱。”

首节 上一节 461/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