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93节

  不过从效果上看,甚至已经无需重复了。

  运7的航程并不突出,更何况还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吊舱。

  在电话里传出测试成功的报告时,整个会议室里面的气氛都变得热烈起来。

  这至少证明了在架构领先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用多个性能稍差的元器件代替暂时无法获取的高性能元器件。

  思路是没问题的。

  “一号吊舱的测试先到这里,下一轮开始测试二号吊舱的效果!”

  常浩南压抑着同样兴奋的情绪,对着电话那边下令道。

  二号吊舱,就是那个经过重新设计之后更加紧凑的吊舱,可以被绝大多数战术飞机挂载。

  这才是常浩南真正寄予厚望的产品。

  ……

  而与阎良这边的情况不同,弘农的高炮团阵地上,包括团长沈彦在内的所有人情绪都变得低落下来。

  尽管知道后面还有两组测试需要完成,但是在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抓到目标之后,之前的那种斗志还是不可避免地开始消散。

  后面就只不过是按部就班地配合试飞院完成测试任务而已了。

  就连雷达操作员再次报告发现假目标时候的声音都小了不少。

  然而,就在沈彦以为又要重复第一次测试的剧情时,情况却突然发生了变化。

  “团长,干扰突然变弱了!”

  “怎么回事?”

  沈彦瞬间精神大振。

  “假目标的回波强度变弱了,我可以从中分辨出真实目标!”

  操作员一边麻利地调试着设备一边回答道。

  “快,全体注意,自动射击模式,准备!”

  运7终究是个雷达反射面积很大,而且几乎毫无机动性的目标,尽管干扰效果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受到影响的雷达还是在大概5km的距离上完成了锁定。

  “目标进入射程!”

  “开火!”

  两轮模拟射击很快完成,按照一般的演习设定,这就算是完成击落了。

  随后进行的第四轮测试,情况几乎如出一辙。

  尽管多覆盖干扰一开始成功地遮蔽了载机的位置,但还是在大约6公里的距离上被锁定。

  虽然这个距离看上去已经很近,但要知道瞄10并不是一种性能多么出色的雷达,能被它在5-6公里的距离抓住,那么面对更先进、功率更大的型号时,情况显然不容乐观。

  这下,两边的气氛可就扭转过来了。

  “团长,咱这算是赢了一半?”

  雷达操作员摘掉耳机,看向刚刚跟团指挥班子轮流拥抱了一遍的沈彦。

  后者回过头:

  “算得,算得,都说我们是防空防空十防九空,现在咱们防四次只空了两次,算得!”

  “咳咳……那明天……”

  “通知各连的炊事班,明天准备杀猪,全团加餐!”

  “啊?”

  团机关食堂司务长刚刚还喜气洋洋的脸瞬间僵住,旋即露出了肉疼的表情……

  而另外一边,刚刚获知二号吊舱干扰效果未能尽如人意的常浩南则陷入了沉思。

  之前测试的一号吊舱就是那个按照缴获型号1:1复制的大型吊舱,一切正常。

  二号吊舱从设备的角度上讲完全一致,但性能却差了一截。

  713号机为了进行电子设备测试专门强化过供电能力,肯定不会是能源不足导致的……

  “嘶……难道修改原始设计还真的要慎之又慎?”

第263章 成年人选择全都要(二合一)

  对于14所的工程师们来说,目前的情况大体上算是喜忧参半。

  一号吊舱的成功算是一个兜底,至少让大家确定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因此现在二号吊舱面对的最多也就是个工程设计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是制造或者装配工艺之类的小毛病。

  这就要等到测试数据和高炮团那边的雷达数据都拿回来之后再慢慢检查了。

  不过对于常浩南来说,做到这一步显然是不够的

  之前刚到14所的时候,他就用系统分析了那个被缴获吊舱的工作原理,所以这一步肯定不会出错,而真正代表他本人工作的正是那个缩小版本的二号吊舱。

  所以无论如何,他还是希望能迅速解决掉其中的问题。

  大约20分钟之后,完成测试的713号机稳稳降落在阎良机场的跑道上。

  很快,一大一小两个吊舱就被地勤人员拆下来,并转移到一个专门安排给14所用于试验的车间内。

  随后郭林等人开始拆卸吊舱,并检查其中的元器件安装是否存在问题,而常浩南和徐洋则取下来了飞机上的测试设备。

  它可以忠实地记录在刚刚的整个飞行过程中,各个机载设备的工作情况。

  前面两轮测试,也就是启动一号吊舱进行干扰的时候,全程一切正常。

  而当二号吊舱开启之后,情况却变得非常奇怪。

  刚一开始,也就是吊舱还没有捕获到射向自己的雷达波时,数据依旧是正常的。

  这说明在通电启动这一步并没有出问题。

  但是,当飞机进入到炮瞄雷达的探测范围,干扰吊舱真正进入工作状态之后,信号接收端就出现了异常。

  第三轮和第四轮测试都是如此。

  而且随着与雷达本体距离的接近,或者说,随着干扰机发射能量的增加,吊舱接收端记录到的信号就越来越混乱。

  “常博。”

  就在常浩南皱着眉头紧盯着屏幕上的信号图谱观察时,徐洋的声音突然从他身后响起:

  “把接收机最后一分钟的那段信号放大看看。”

  常浩南关于信号与控制这块的内容其实是重生之后才慢慢自学的。

  当然,得益于系统在几次相关项目中给予的知识,对于一般的应用问题,他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

  但是跟徐洋这样科班出身的人相比,在基本功训练方面还是稍有不足。

  就比如现在,需要从一堆复杂的线条中找到真正有问题的部分,常浩南就未必能反应的更快。

  不过他这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听进去别人的话。

  所以马上就按照徐洋的要求,放大并处理了后两轮测试的最后一分钟记录。

  “看这里。”

  徐洋伸手指向了其中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最开始的时候幅度很低,几乎都看不到,但是从出现开始的每一个周期都会增强,到最后甚至跟接收机接收到的炮瞄雷达波强度差不多。”

  被她这么抽丝剥茧地一说,常浩南也马上抓住了要领:

  “所以是它对整个吊舱的输入信号产生了干扰,导致输出信号异常,对雷达的干扰效果变差……”

  “等等,这是个自激振荡信号?”

  “没错。”

  徐洋打了个响指:

  “所以情况已经很明确,问题不是出在元器件上面,可以让郭工他们那边不用继续查了。”

  “呼——”

  常浩南有些懊恼地拍了一下额头,然后把另一边正热火朝天分析电路板的郭林等人给叫了过来。

  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干扰信号,那么其实有无数种可能的来源。

  比如DRFM里面的某个部分工艺不行,或者是在频分多通道采样过程中,某一路的采样时钟出了问题等等。

  但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制造出一个正反馈的自激振荡信号。

  唯一的可能是,吊舱收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不够高,发射机发射的大功率干扰信号,从接收天线耦合进入了接收机。

  14所那边的人也都是科班出身,尽管如果让他们自己找问题不会像徐洋那样一眼看出来,但在有了解释的情况下也绝对不难理解常浩南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

  郭林也是一脸意外地捋了捋头发:

  “可是我们明明已经做了极化隔离?”

  所谓极化隔离,就是让收发天线之间以正交方式布置,一个垂直极化,另一个水平极化,理论上讲,这样的两个天线之间信号之间就不会相互串扰。

  不过因为落实到工程上面不可能做到真正完美的正交极化,所以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

  “说明咱们的极化隔离度不够高,等到载机与雷达天线之间的距离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发射机的功率就会烧穿极化隔离,影响到接收天线的正常工作。”

  浩南放下手中的鼠标,看着不远处放着的一号吊舱回答道:

  “而且我也明白雷神公司为什么要把吊舱设计成这么大的尺寸了……”

  “确实……”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也一直被困扰着的徐洋也露出一脸了然的神情:

  “他们也解决不了极化隔离的问题,所以用了最简单粗暴的物理隔离方式,只要我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足够远,那就不怕被影响到。”

  既然问题已经明确,那接下来就是想解决办法了。

  其实思路倒也顺理成章。

首节 上一节 193/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