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金阙 第25节
吕尚参悟的《阴阳引》,是一门纯粹至极的炼体法门,与他《山字经》存思众神,正好是一外一内。
以《阴阳引》用太阳真火、太阴真水洗练肉壳,再用《山字经》观测穴窍,存思众神,孕育神通,直到最后达到肉身不坏,众神不朽的境界。
当然,此时无论是《阴阳引》的肉身不坏,还是《山字经》的众神不朽,都还处于吕尚的臆想之中。
以吕尚如今的这点见识,以及修为,就是脑中的奇思妙想再多,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创出天仙层次的法门。
天仙之道,是道家至高成就,是在上界称之为帝君、天尊,在佛家称之为金仙的存在,几乎就是道的一部分,是求道人的最高追求。
就算吕尚有《浮黎鼻祖金华秘诀》在手,又能翻阅秘书省几代以来收藏的珍贵经卷,但能看到神仙之道的一鳞半爪,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还要算上吕尚本身那不知为何,颇有些不讲道理的武学天赋。
第43章 武生考(上)
开皇五年,三月二十日,惠风和畅,天朗气清。
卯时三刻,鼓角齐鸣,杨林身着亮银铠甲,在众军的拥护下,走上校场高台,俯瞰全场。
武科考场,地处京畿要冲,周匝是墙垣环绕,墙垣高且厚,上设瞭望台,有戍卒往来巡视。
校场中,有驻军驻扎,军旗猎猎,随风翻卷,甲胄鲜明,戈矛森列。呐喊之声,震于四野。
“千岁,吉时已到,该鸣钟让应考的人进场了。”
杨林身旁的同考官杨素,躬身而告。
天子杨坚让靠山王杨林,亲自主持武科事宜,赋予杨林生杀之权。
杨林目光冷峻,扫视着校场,微微颔首,沉声道:“开闱门,放考生入场!”
“开闱门,放考生入场!”
由同考官杨素传达,左右部将齐声呼应,一时间整個武科场上空,都是放考生入场的声音。
“起,”
闱门旁的钟楼,握住钟杵的两名士卒齐声低喝,双臂肌肉紧绷,奋力推动钟杵,撞向铜钟。
“咚——”
低沉厚重的钟声,蓦然响起,在校场上盘桓。士卒不断推动钟杵,钟声接连响起。每一声钟响,都是在向四方宣告武科考试的正式开始。
在连续的钟声中,闱门缓缓开启,应考人群涌动起来,几千人一起涌入武科场,人头攒动。
吕尚怀抱雷刀,尚司朗握持八宝驼龙枪,魏成背着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新永丰则是提着铁方槊,几人沿着人群慢慢前行。
等到考生们走到校场正中,杨林一抬手,传令官当即在旁挥动令旗,令旗一起,钟声渐息。
整個武科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高台上。
杨林俯瞰下方,朗声:“列位,今日你我共聚校场,为的是我大隋武科盛事,亦是武人盛事。”
“大隋武科,乃是为朝廷选拔栋梁,为国选将,关乎我大隋江山社稷,当然,系诸位之未来前程,望尔等在此,全力以赴,方是不负所学。”
他稍作停顿,锐利的目光扫过众多参考之人,道:“此考,既国考,国考期内,严禁任何人舞弊徇私,无论是传递消息,冒名顶替,乃至私藏违禁器械,一经发现,立斩!”
杨林神色冷峻,话语掷地有声,透着森然杀气。
“斩!”
驻守周匝的众军,齐声呼啸,三声‘斩’下,震的不少考生色变。
杨林挥手,同考官杨素会意,宣告武试规则。
“此次恩科,先有预试,后有武擂,预试通过者,才有上擂的资格。预试有五关,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翘关,五关通其一,下下,五关通其二,下,五关通其三,中,五关通其四,上,五关皆过,上上。”
“上者,赐官七品,赏钱百缗,上上者,赐官五品,赏钱千缗。”
“此为预试,预试过后,设有武擂,武擂有五,设在五方,预试通过,抽生死签,中者守擂。五方擂台,预试通过,皆可上擂,胜者守擂。”
“擂者,角力竞艺之所,次数有制。下下之资,仅得一遇,下者,可再试,中者,许三番,上者,获四度,上上者,有五次机会。”
“此制是为杜滥试,彰公平,使诸人皆以其能,争胜於擂,尽显技长。”
预试五关,马射、步射、平射、马枪、翘关,马射、步射不难理解,考的是马上骑射,和徒步箭技。
平射、马枪、翘关三者,平射是考验射艺之精准,马枪是马上之枪术,翘关则是举重之意,翘又通举,翘关考验的就是考生们的力道。
事实上,这五关除了翘关以外,对真正的高手而言,根本就没多少难度,真正的高手六识敏锐,五感通达,在骑射之术上一通俱通。
杨林话音刚落,校场内一片寂静,旋即议论声如潮水般涌起。
考生们或是交头接耳,讨论考试规则与自身优势,或是闭目沉思,默默调整状态。
吕尚轻抚雷刀,低声对身旁的尚司朗道:“此番武科,必要全力以赴,不可辜负这大好机遇。”
尚司朗紧了紧手中的八宝驼龙枪,微微点头。
就在这时,杨林大手一挥,喊道:“预试开始,先考马射!”
话音落下,校场一侧的马厩中,数十匹矫健的战马被牵出,马背上驮着特制的箭囊,囊内插满羽箭。
第一位考生深吸一口气,飞身上马,扬鞭策马飞驰而去。
他从箭囊中抽出羽箭,搭弓、瞄准、射出,动作一气呵成,只是箭却擦着靶心边缘飞过。
吕尚见到那考生的表现,暗自思忖:“这马射不仅考验箭术,更需骑手与战马的默契配合,不能丝毫分神。”
在几十名考生有序入场后,才轮到吕尚上场。
“该我了,”
他翻身上马,双腿轻夹马腹,战马嘶鸣奔出。他稳稳地坐在马背上,眼神锁定靶心,随着战马起伏,手中的箭一支支射出,箭箭中靶,引得阵阵喝彩声。
高台上主考的杨林,被喝彩声吸引,同考官杨素在旁,道:“此子,乃齐郡公世子吕尚,”
杨林点了点头,面露异色,道了句:“是他啊,”
校场中,尚司朗、魏成和新永丰也依次完成马射,各自展现精湛箭术。
尚司朗的箭势凌厉,每一箭都带着呼啸之声,魏成虽身形魁梧,骑射起来却也灵活自如,新永丰则以沉稳的姿态,箭无虚发。
马射结束后,紧接着便是步射。
考生们来到固定的箭阵前,在规定的距离外对靶射击。
这一关,考验考生的定力与精准度。
吕尚在步射中依旧表现出色,他站定身形,拉满弓弦。
每一支箭射出,都直直地扎在靶心,引得周围考官和考生侧目。尚司朗同样不甘落后,他的箭刚猛有力,箭矢入靶时,发出沉闷的声音。
在考生们完成步射后,校场的气氛愈发紧张。
平射的场地前,监考们开始宣读平射的规则:“平射,需在百步之外,射中移动靶标,以命中次数定优劣。”
这一关,难度明显增加,不仅要求考生箭术精准,更要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
第44章 武生考(下)
随着平射规则宣读完毕,吕尚凝神静气,紧盯着远处缓缓移动的靶标,调整呼吸。伸手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拉满弓,目光锁定目标。
崩!
利箭脱弦,稳稳射中靶心,周围响起惊叹声。
吕尚面色沉静,又接连射出几箭,箭箭中靶,箭羽乱颤。
这骑射之术,与武学之道相近,二者皆要对力量、速度、平衡有着精准掌控。
吕尚既在武学上有了非凡造诣,在骑射之上就能一通百通。有心、体、力三者的精确把握,马射、步射、平射对他而言,实在太简单了。
“好,”
正巡视校场的杨林,见到吕尚箭术,脱口道。
“千岁……”
见主考官杨林叫好,一旁的监考官,也当即低声向杨林禀报吕尚在马射、步射两关的成绩。
在知晓吕尚成绩后,杨林笑着点头,对左右道:“没想到吕永吉那憨货,他的儿子竟如此出色,都说齐郡公家的世子行事荒诞,不拘成法。如今列位可是眼见为实,此子难道不是将种?”
对于吕尚,杨林第一印象颇为不错,毕竟是老嫂子的外甥孙,杨林虽称吕苦桃为嫂,但实际上是以母侍之,都说长嫂如母,杨林是深有体会。
要知道,当初吕苦桃入杨家门时,扬林才垂髫之年。杨林虽为杨忠之弟,却是被吕苦桃从小当儿子养大的,常称嫂子为嫂娘,感情深厚。
所以在见到嫂娘家的孙辈成器时,也感欣慰。
同考官杨素稍作沉吟,轻声道:“确是個将种,可堪大用!”
吕尚在马射、步射、平射上的技艺都极高,有这本事,就是后面的马枪、翘关两项没过,也值得交好。
最重要的是,吕尚虽出身天子母族,但吕氏一门并非世家大族,只是因杨坚之母元明皇后而显贵,能依靠的只有杨坚这個天子,所以更能得天子信任。
与吕尚同为杨坚后辈的唐国公李渊,箭术也极为高超,曾有雀屏中选之事,至今为人称道。
只是李渊出身太高,祖父李虎是西魏太尉,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父亲李暿潜敝苡反蠓颉仓葑芄堋⒅蠼馓乒盖资堑苯窕屎蠖拦沦ぢ拗恪�
就这出身,注定李渊能得重用,却难得信任。
有时候家世太好,也是弊病。
监考官与左右部将,见主考官和同考官都为吕尚发声,再看这個年轻人时,面上已难掩羡慕之色。
这個年纪,又是这样的出身,真可谓前途无量啊!
就在众人艳羡吕尚时,不远的人群又有惊呼响起。
“好箭法,”
马射场地中,新永丰一身劲装,稳稳地跨在一匹枣红骏马上。手中长弓如满月,箭似流星离弦而出,带着呼啸的风声,精准地射中靶心。
崩!崩!崩!
几乎就在同一瞬间,他迅速抽出第二支箭,搭弓、放箭,一气呵成。
这一箭同样稳稳地扎在靶心,与第一箭几乎重叠。
紧接着,第三箭,第四箭,他动作毫无停滞。
周围的考生,都被新永丰的连珠箭术惊得目瞪口呆,紧接着爆发强烈的欢呼声和喝彩声。
新永丰仿若未闻,依旧专注张弓搭箭,心无旁骛。
上一篇: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下一篇:坐看仙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