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太上金阙

太上金阙 第118节

  “大乘经典?”

  吕尚望着法明手中经书,封面朱砂字迹在月光下泛着温润光泽,似有佛音在字间流转。

  与大多数人所想的,大乘佛法始于唐玄奘不同,其实大乘佛法自后汉时就已传入南瞻部洲。

  后汉灵帝时,大月氏人支娄迦谶游化至洛阳,译《道行般若经》、《首楞严三昧经》、《般舟三昧经》,这才是大乘佛法传入南瞻部洲之始。

  只是南瞻部洲虽有大乘佛法,但南瞻的沙门却是以小乘佛法为主流。

  其实,所谓小乘,是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称呼,其真正称谓应是上座部佛教。

  “多谢大师厚赠,他山之石可攻玉,吕某定会好生研读,”

  吕尚伸手接过经书,触手温润,书页翻动间,竟有无形佛光自字里行间漫出,旋即消散,余下一缕檀香,萦绕鼻尖。

  法明见吕尚坦然受之,眼中露出些许欣赏,道:“善哉,善哉,刺史能存此心,便是缘法。这宝箧印经,是贫僧门中秘传,有历代祖师注解,其中不仅有佛理阐释,还有一些关于‘肉身佛’的修行法门,希望刺史能得偿所愿。”

  吕尚手抚过泛黄书页,朱砂字迹似有暖意渗入指腹,抬眸看向法明,道:“大师这份馈赠,太贵重了!”

  法明合十,道:“此经能入刺史之手,便是它的缘法,”

  说罢,他望向窗外月华,轻声道:“夜已深,贫僧也该回寺了,”

  吕尚起身相送,道:“大师慢走。”

  法明摆手道:“刺史留步,”

  老僧转身向外走去,僧袍在月下泛着柔和光泽,直到其身影融入院外夜色,连脚步声都消弭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

  门禁森严的刺史府,在法明这等级数的人物面前,近乎于不设防。

  唯有书房案上那卷宝箧印经,还散发着淡淡的檀香。

  待法明走后,吕尚拿起经书,缓缓翻开,开篇便是‘如是我闻’四字。

  “润物无声,好手段,”

  粗略看过一遍后,吕尚指尖轻点,书页震颤,有细碎金光从字缝里渗出。

  法明说这经有肉身佛的修行法门,初听是投其所好,若要细想,却是藏着佛家最深的机锋。

  要知道,佛家讲‘诸法空相‘,这肉身佛的法门,看似是以肉身成圣,实则步步都是在引导修行者悟“色即是空”。

  纵使修到金刚不坏,终究要明白这具肉身仍是虚妄,最终还得舍了皮囊证那法身。

  就像这卷经书,字里行间都是慈悲渡世的道理,每句’如是我闻‘,都在悄然引导人心向佛。

  “倒是精妙,”

  吕尚捻着泛黄的经页,目光落在肉身佛法门的注解处。

  那墨迹是历代高僧所留,有的朱笔圈点,有的墨痕浅淡,字里行间藏着数百年的修行感悟。

  包括如何以精血养舍利,如何以禅定固肉身,如何让筋骨如琉璃剔透,让脏腑似金玉无瑕。

  就在吕尚翻阅大乘佛典时,法明已缓步走出刺史衙邸。

  行至街角,老僧忽然驻足,抬头望向明月。月华如水,淌过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映得白眉上的霜色愈发清透。

  “肉身为筏,渡苦海求超脱,”

  老僧低声呢喃,古井无波的禅心,早已泛起涟漪。

  法明见过太多求道者,唯有吕尚给他的感觉,格外特别。

  老僧轻轻颔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道:“难得,真是难得,竟能不困于前人之论,不惑于百家之说,知行合一,了不得啊!”

  “只是,道心虽坚,前方却多歧路。这阎浮世界,魔障与机缘本就一体两面,且看他能否在这‘色空’之间,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来。”

  法明和尚可不是毫无跟脚的野僧,他能折服两大天竺活佛,身后自然有法脉支持。

  他自是知道,如果吕尚真能走通人仙之路,那其前程,就不是他所能想象的了。

  需知,阎浮世界,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

  其中鬼仙有酆都阎罗为尊,地仙以镇元子为祖,神仙归十洲三岛仙翁辖制,天仙要叩拜三清,唯有人仙,自古便是散落在阎浮世界的星火,从未有过真正的领袖,更无成体系的道途可依。

  吕尚的这条人仙大道,要是真被他走成了,那他就是人仙之祖,三界五行,处处皆是上宾,其地位之高,怕是连佛祖都不能轻忽怠慢。

  “希望他能走通,”

  法明垂眸,白眉轻颤,转身踏入夜色更深处。

首节 上一节 118/1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下一篇:坐看仙倾

推荐阅读